导读: 外形特征 地理分布 生活习性
金眼鹛雀(学名:Chrysomma sinense,英文名:Yellow-eyed Babbler)为莺科鹛雀属的鸟类,俗名黄眼嘈杂鸟,英文名直译为黄眼鹛雀。因眼圈金黄色而得名,虹膜亦黄色。分布于巴基斯坦、印度、斯里兰卡、尼泊尔、锡金、不丹、孟加拉、中南半岛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广西、广东等地,常见于平原、村寨、开阔河谷、沟谷、草丛、灌丛、竹林、幼阔叶林下高草丛中、农田边以及蕨类上。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广州。
中文学名:金眼鹛雀
拉丁学名:Chrysomma sinense
英文俗名:Yellow-eyed Babbler
命名作者:Gmelin, JF, 1789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莺科(Sylviidae)
中文属名:鹛雀属(Chrysomma)
繁殖区:东洋界 : Sri Lanka, Pakistan to s Chin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082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金眼鹛雀:形态特征图
体型略大(19厘米)棕褐色鹛。尾长而凸,黑色的嘴强健,眼圈橘黄,眼先、颏、喉及上胸净白,至臀部成黄褐色。
虹膜-黄色;嘴-黑色 ;脚-橘黄。
叫声:带刺耳短句的响亮啭鸣声;一连串哀怨的尖叫声pui,pui,pui…及破音的叽喳叫声。
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
金眼鹛雀和杰氏鹛雀的区别:相比杰氏鹛雀,金眼鹛雀颜色更明亮,以白色替代杰氏鹛雀的灰色,且金眼鹛雀具金黄色的眼眶,黄色的脚。
地理分布
金眼鹛雀:地理分布图
分布范围:巴基斯坦至中国南方及东南亚。
分布状况:地区性常见留鸟于云南、贵州西南部、广西(瑶山)及广东(西江流域),高可至海拔1500米。
生活习性
习性:于繁殖期外结小群活动。藏隐于灌丛及高草丛。常于地面取食。扎入覆盖处前立于高草秆上鸣叫。
金眼鹛雀(摄于印度,6月)
金眼鹛雀(摄于斯里兰卡,10月)
金胸雀鹛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亚种分化、生活习性
金胸雀鹛(学名:Lioparus chrysotis,英文名:Golden-breasted Fulvetta)是莺科金胸雀鹛属的鸟类。分布于缅甸、不丹、中国大陆、越南、印度和尼泊尔。该物种的保护状况被评为无危。金胸雀鹛的平均体重约为5.5克。栖息地包括温带森林和温带疏灌丛。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尼泊尔。
中文学名:金胸雀鹛
拉丁学名:Lioparus chrysotis
英文俗名:Golden-breasted Fulvetta
命名作者:Blyth, 1845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莺科(Sylviidae)
中文属名:金胸雀鹛属(Lioparus)
繁殖区:东洋界 : Himalayas to c Vietnam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105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黄色
次要羽色:灰色
外形特征
金胸雀鹛:形态特征图
中等体型(26厘米)的深色噪鹛。具白色宽髭纹,颈部白色块与偏黑色的头成对比。诸亚种体羽略有差异,但一般为暗橄榄褐色,翼羽及尾羽羽缘带黄色。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褐色。
叫声:重复的3~4声单调哀伤的to-wee-you;告警时发出长而洪亮卷舌音whirr whirrer,也有沙哑似责骂的叫声。
地理分布
金胸雀鹛:地理分布图
分布范围:尼泊尔至中国西南、缅甸东北部、越南的北部及中部。
分布状况:罕见留鸟。亚种swinhoii见于甘肃南部(白水江)、陕西南部(秦岭)、四川、广西西北部、贵州、广东北部(八宝山)及云南东北部;amoena为留鸟于云南东南部;forresti于云南西部及西北部;指名亚种在西藏东南部。
亚种分化
金胸雀鹛
金胸雀鹛滇东亚种(学名:Lioparus chrysotis amoena)。分布于越南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越南北部Fansipan。
金胸雀鹛滇西亚种(学名:Lioparus chrysotis forresti)。分布于尼泊尔、锡金、不丹、印度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云南西北部怒江和龙川江间山脉。
金胸雀鹛西南亚种(学名:Lioparus chrysotis swinhoii),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甘肃、陕西、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四川宝兴。
生活习性
金胸雀鹛
习性:典型的群栖型雀鹛,于海拔950~2600米的灌丛及常绿林。
白眶雀鹛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
白眶雀鹛(学名:Alcippe nipalensis,英文名:Nepal Fulvetta)是幽鹛科雀鹛属的鸟类。
白眶雀鹛(学名:Alcippe nipalensis)属雀形目画眉科雀鹛属,是体型略大(13.5厘米)的褐色雀鹛。顶冠灰色,具白色的宽阔眼圈及黑色的眉纹。与灰眶雀鹛(于重叠分布区)的区别在顶冠及颈背沾褐色,侧冠纹较显著,上体多偏棕色,白色的眼圈明显,喉中心及腹部近白而下体较少皮黄色。
中文学名:白眶雀鹛
拉丁学名:Alcippe nipalensis
英文俗名:Nepal Fulvetta
命名作者:Hodgson, 1837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幽鹛科(Pellorneidae)
中文属名:雀鹛属(Alcippe)
繁殖区:东洋界 : Himalayas to sw Burm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119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白眶雀鹛
描述:体型略大(13.5厘米)的褐色雀鹛。顶冠灰色,具白色的宽阔眼圈及黑色的眉纹。
虹膜-灰褐;嘴-角质色;脚-铅褐。
叫声:不断地叽喳作叫;金属般的chit声;尖叫声dzi-dzi-dzi-dzi-dzi及p-p-p-p-jet。
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
与灰眶雀鹛(于重叠分布区)的区别在顶冠及颈背沾褐色,侧冠纹较显著,上体多偏棕色,白色的眼圈明显,喉中心及腹部近白而下体较少皮黄色。
地理分布
白眶雀鹛
分布范围:尼泊尔至印度阿萨姆及缅甸的西部和北部。
分布状况:地方性常见于有限的区域内。亚种commoda见于西藏东南部。
生活习性
白眶雀鹛
习性:群栖而好动,于丘陵及山区森林,高可至海拔2200米。常与其他种类混群。
本文Hash:40dfd8d48f15288a0cfde727583c4fd557d4c2ee
声明:此文由 mayle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