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山雀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

导读: 外形特征 地理分布 生活习性

煤山雀的图片

煤山雀(学名:Periparus ater,英文名:Coal Tit)是山雀科黑冠山雀属的鸟类。是一种栖息于针叶林的,体小(11厘米)的山雀。具两道白色翼斑,颈背部具白斑,或具有尖状的黑色冠羽。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非。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中文学名:煤山雀

拉丁学名:Periparus ater

英文俗名:Coal Tit

命名作者:Linnaeus, 1758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山雀科(Paridae)

中文属名:黑冠山雀属(Periparus)

繁殖区:古北界 : 广泛分布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859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灰色

次要羽色:黑色

外形特征

煤山雀:形态特征图
煤山雀:形态特征图

煤山雀是体小(11厘米)的山雀。头顶、颈侧、喉及上胸黑色。翼上具两道白色翼斑以及颈背部的大块白斑使之有别于褐头山雀及沼泽山雀。背灰色或橄榄灰色,白色的腹部或有或无皮黄色。多数亚种具尖状的黑色冠羽。

亚种ater及insularis冠羽甚小,rufipectus的冠羽短,pekinensis冠羽适中,aemodius及kuatunensis冠羽长,ptilosus的冠羽甚长。ater及ptilosus的下体偏白,而pekinensis,insularis及kuatunensis为黄褐色,aemodius及 rufipectus则为粉皮黄色。rufipectus的尾下覆羽黄褐。

虹膜-褐色;嘴-黑色,边缘灰色;脚-青灰。

叫声:进食时发出pseet叫声;告警为tsee see see see see声;鸣声似微弱的大山雀。

煤山雀:幼鸟
煤山雀:幼鸟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

煤山雀与大山雀及绿背山雀的区别:在胸中部无黑色纵纹。和绿背山雀一样,具两条白色翼斑,不同于大山雀的一条白色翼斑。

地理分布

煤山雀:地理分布图
煤山雀:地理分布图

分布状况:煤山雀常见于针叶林,于中国东北(rufipectus)、中部及西藏南部(aemodius)、东北(ater)、北方的东部(pekinensis)、武夷山和东南其他山区(kuatunensis)及台湾(ptilosus)。日本亚种insularis有时在中国东北部沿海越冬。

分布范围:欧洲、北非及地中海国家,东至中国、西伯利亚及日本。

生活习性

煤山雀是针叶林中的耐寒山雀。储藏食物以备冬季之需。于冰雪覆盖的树枝下取食。

煤山雀
煤山雀
煤山雀
煤山雀

黄胸山雀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

黄胸山雀(学名:Parus flavipectus,英文名:Yellow-breasted Tit)现作为灰蓝山雀的一个亚种。

外形特征

似灰蓝山雀(13厘米),部分亚种与之混交,但具明显的黄色胸斑。

虹膜-深褐;嘴-黑色;脚-深灰。

叫声:似灰蓝山雀。高音的嘁嘁喳喳声及似责骂声。复杂鸣声包括高调颤音。

地理分布

中亚及中国北部。

亚种berezowskii不常见于青海 祁连山,为一孤立而鲜为人知种群。

生活习性

单独、成对或成小群,有时与其他种类混群。

注:郑作新(1987)视本种为灰蓝山雀的一亚种。Harrap及Quinn(1996)建议最好将此孤立分布的亚种作为一个种。

黑冠山雀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亚种分化、生活习性

黑冠山雀的图片

黑冠山雀(学名:Periparus rubidiventris,英文名:Rufous-vented Tit)是山雀科黑冠山雀属的鸟类,英文名直译为棕臀山雀。外形和棕枕山雀非常相似。分布于前苏联、阿富汗、巴基斯坦、尼泊尔、锡金、不丹、印度、孟加拉、缅甸以及中国大陆的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四川、云南、西藏等地,一般生活于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林区、常活动于高山针叶林以及竹林或杜鹃等灌丛间。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尼泊尔。

中文学名:黑冠山雀

拉丁学名:Periparus rubidiventris

英文俗名:Rufous-vented Tit

命名作者:Blyth, 1847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山雀科(Paridae)

中文属名:黑冠山雀属(Periparus)

繁殖区:东洋界 : Himalayas to Burm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858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黑冠山雀:形态特征图
黑冠山雀:形态特征图

黑冠山雀是体小(12厘米)而具羽冠的山雀。特征为冠羽及胸兜黑色,脸颊白,上体灰色,无翼斑,下体灰,臀棕色。幼鸟色暗而羽冠较短。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蓝灰。

叫声:细而高的seet声,尖chit声,似抱怨的责骂声chit’it’it’it及较复杂的短句声。磬音嘟声chip, chip, chip, chip…及含糊的哨音及颤音。

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

黑冠山雀与棕枕山雀的区别:黑冠山雀黑色的胸兜较小,飞羽灰色。而棕枕山雀飞羽黑色。

黑冠山雀
黑冠山雀
棕枕山雀:黑色胸兜面积大
棕枕山雀:黑色胸兜面积大

地理分布

黑冠山雀:地理分布图
黑冠山雀:地理分布图

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及中国中西部。

分布状况:亚种beavani罕见于海拔2500米至针叶林上线,于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及青藏高原东部相接的西藏南部、云南西北部、四川西部及北部、甘肃南部、陕西南部(秦岭)、青海。

亚种分化

黑冠山雀
黑冠山雀

黑冠山雀西南亚种(学名:Parus rubidiventris beavani)。分布于尼泊尔、锡金、不丹、印度、缅甸以及中国大陆的陕西、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锡金的Tonglo山脉。

黑冠山雀新疆亚种(学名:Parus rubidiventris rufonuchalis)。分布于前苏联、阿富汗、印度以及中国大陆的新疆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西姆拉附近的山脉。

生活习性

黑冠山雀
黑冠山雀

习性:成对或结小群,常加入混合鸟群。

本文Hash:8fea84eac122ba21b3370754b30a37b5cf305f37

声明:此文由 飞舞九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