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木雀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

导读: 外形特征 地理分布 生活习性

旋木雀的图片

旋木雀(学名:Certhia familiaris,英文名:Eurasian Treecreeper)是旋木雀科旋木雀属的鸟类,又叫普通旋木雀,在北美洲称为褐色贴行鸟。体型大小似麻雀,但比麻雀身体细弱,生有长而下弯的细嘴和又长又尖富有弹性的尾羽。是典型的森林鸟类,取食方式特别独特,能沿直立的树干自下而上地呈螺旋形环绕树干攀爬,边爬边用尖嘴啄食隐藏在树皮下的昆虫,“旋木雀”的名字就是从这种特有的生活方式而来的。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喜马拉雅山脉至中国北方、西伯利亚及日本。诸亚种均甚常见于其相应分布区的温带阔叶林及针叶林的各海拔高度。四川旋木雀和霍氏旋木雀从旋木雀的亚种提升为了独立鸟种。

中文学名:旋木雀

拉丁学名:Certhia familiaris

英文俗名:Eurasian Treecreeper

命名作者:Linnaeus, 1758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旋木雀科(Certhiidae)

中文属名:旋木雀属(Certhia)

繁殖区:古北界 : 广泛分布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844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旋木雀
旋木雀

体型略小(13厘米)而褐色斑驳的旋木雀。下体白或皮黄,仅两胁略沾棕色且尾覆羽棕色。胸及两胁偏白。

虹膜-褐色;嘴-上颚褐色,下颚色浅;脚-偏褐。

轻声的联络叫声zit,响亮刺耳的卷舌音zrreeht。鸣声调似鹪鹩,有刺耳过门声,结尾为细薄颤音。

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

旋木雀眉纹色浅使其有别于锈红腹旋木雀,体型较小喉部色浅而有别于褐喉旋木雀。平淡褐色的尾有别于高山旋木雀。诸亚种仅细微有别。

地理分布

旋木雀
旋木雀

分布范围:分布于欧亚大陆、喜马拉雅山脉至中国北方、西伯利亚及日本。

分布状况:诸亚种均甚常见于其相应分布区的温带阔叶林及针叶林的各海拔高度。亚种tianshanica于中国西北,khamensis于中国中部、西藏南部及西南,bianchii于青海、甘肃及陕西南部,orientalis于东北,daurica于极东北部。

生活习性

旋木雀
旋木雀

本属的典型特性。常加入混合鸟群。

旋木雀(食虫鸟)的体型大小似麻雀,但比麻雀身体细弱,生有长而下弯的细嘴和又长又尖富有弹性的尾羽。是典型的森林鸟类。取食方式特别独特,能沿直立的树干自下而上地呈螺旋形环绕树干攀爬,边爬边用尖嘴啄食隐藏在树皮下的昆虫,“旋木雀”的名字就是从这种特有的生活方式而来的。

我国的旋木雀种类很多,可以普通旋木雀(Certhia familiaris)为代表。普通旋木雀的上体暗褐色为主,各羽都具有淡色的轴纹,下体近白色,嘴及脚均为褐色。主要栖息于海拔很高的针阔混交林中,几乎遍布于我国各地的高山密林内,全以昆虫为食,以鞘翅目以及各种昆虫的幼虫为主。普通旋木雀筑巢方式也很独特,在有这些老树分布的地方才有它的踪迹,因它专在枯裂的阔叶树树皮的缝隙中筑巢,例如槭树、桦树和杨树等,是森林的一种批示性鸟类。它在树皮内以枯枝及树皮、羽毛等物编成杯状巢,巢缘用蜘蛛丝加固。每窝产4枚卵,白色,布有细密的红褐色斑,卵重0.8克,卵的平均大小为15.7×12毫米。

褐喉旋木雀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亚种分化、生活习性

褐喉旋木雀的图片

褐喉旋木雀(学名:Certhia discolor,英文名:Sikkim Treecreeper)是旋木雀科旋木雀属的鸟类。

褐喉旋木雀(学名:Certhiadis color,英文名:Brown-throated Treecreeper)属雀形目旋木雀科旋木雀属。分布于尼泊尔、印度东至中南半岛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等地,多生活于多栖息在海拔2000米左右的以阔叶林为主的混交林中以及亦见于村旁松树上。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阿萨姆邦大吉岭。

中文学名:褐喉旋木雀

拉丁学名:Certhia discolor

英文俗名:Sikkim Treecreeper

命名作者:Blyth, 1845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旋木雀科(Certhiidae)

中文属名:旋木雀属(Certhia)

繁殖区:东洋界 : Nepal, Tibet, ne Indi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847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褐喉旋木雀
褐喉旋木雀

中等体型(14厘米)而深棕褐色斑驳的旋木雀。下体黯淡,喉沾淡褐。幼鸟及非繁殖期成鸟的喉可能为灰色,但喉无白色有别于所有其他旋木雀。两胁无赤褐色而有别于锈红腹旋木雀;褐色的尾上无横纹有别于高山旋木雀。

虹膜-褐色;嘴-深褐,下嘴较淡;脚-近褐。

叫声为爆破音tchip,较高而细的tsit或seep声及嘟声chi,r,r,it。鸣声为单音的嘟声或颤音。

地理分布

褐喉旋木雀
褐喉旋木雀

分布范围: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中国西南及印度支那。

分布状况:指名亚种罕见于西藏亚东地区南部的森林;亚种shanensis罕见于云南西部高黎贡山的森林。

亚种分化

褐喉旋木雀
褐喉旋木雀

褐喉旋木雀指名亚种(学名:Certhia discolor discolor)。在中国大陆,分布于西藏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大吉岭。

褐喉旋木雀滇西亚种(学名:Certhia discolor shanensis)。在中国大陆,分布于云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缅甸掸邦南部Loi-pan-an。

生活习性

褐喉旋木雀
褐喉旋木雀

习性为本属的典型特性。

纹胸啄木鸟的属科、外形特征、外形特征、叫声、地理分布、地理分布、生活习性

纹胸啄木鸟的图片

纹胸啄木鸟(学名:Dendrocopos atratus,英文名:Stripe-breasted Woodpecker)是啄木鸟科啄木鸟属的鸟类。

纹胸啄木鸟(学名:Picoides atratus)为啄木鸟科啄木鸟属的鸟类。在中国大陆,分布于云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缅甸。

中文学名:纹胸啄木鸟

拉丁学名:Dendrocopos atratus

英文俗名:Stripe-breasted Woodpecker

命名作者:Blyth, 1849

中文目名:鴷形目(Piciformes)

中文科名:啄木鸟科(Picidae)

中文属名:啄木鸟属(Dendrocopos)

繁殖区:东洋界 : Southeast Asi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26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主要羽色:黑色

次要羽色:白色

属科

纹胸啄木鸟
纹胸啄木鸟

䴕形目 >啄木鸟科 > 啄木鸟属

PICIFORMES > Picidae > Dendrocopos atratus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外形特征

中等体型(22厘米),多具黑色、白色及红色的啄木鸟。上体黑而具成排的白色点斑。下体茶黄而臀棕,黑色的须状条纹上延至颈部。胸部具黑色纵纹。前顶白色。雄鸟红色的顶冠延至枕部且顶冠前方有一黑色带。与茶胸斑啄木鸟区别在于胸部条纹浓密,尾较黑而脸较白。虹膜-红褐;嘴-淡角质绿色,嘴尖近黑;脚-灰绿。

纹胸啄木鸟
纹胸啄木鸟

外形特征

纹胸啄木鸟以昆虫为食。

纹胸啄木鸟为卵生,营巢在树洞中。

纹胸啄木鸟常栖息于灌丛中或阔叶乔木上

叫声

如tchick的爆破音及尖厉的降调嘶声。另有怪异的吱吱喘息声。

地理分布

印度东北部至中国西南及东南亚。

地理分布

在中国为罕见留鸟。记录于云南西部、西北部及南部。

生活习性

喜海拔800~2200米的热带常绿林。

本文Hash:269b60d2560d9f77e412e81abc8a8fae8eebdb91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