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外形特征 地理分布 生活习性
朱背啄花鸟(学名:Dicaeum cruentatum,英文名:Scarlet-backed Flowerpecker)是啄花鸟科啄花鸟属的一种,俗名红背红心肝。雄鸟顶冠及背猩红色,非常醒目。分布于文莱、老挝、孟加拉国、不丹、中国、越南、印度、泰国、印度尼西亚、缅甸、马来西亚、尼泊尔、新加坡和柬埔寨,国内分布于南方。该物种的保护状况被评为无危。一般生活于低山高大乔木林间,在开阔的山丘平坝地区的稀疏乔木上亦可见。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孟加拉。
中文学名:朱背啄花鸟
拉丁学名:Dicaeum cruentatum
英文俗名:Scarlet-backed Flowerpecker
命名作者:Linnaeus, 1758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啄花鸟科(Dicaeidae)
中文属名:啄花鸟属(Dicaeum)
繁殖区:东洋界 : Himalayas to Sumatra and Borneo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181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朱背啄花鸟:形态特征图
体小(9厘米)的黑色及红色啄花鸟。
雄鸟:顶冠、背及腰猩红色,两翼、头侧及尾黑,两胁灰,下体余部白色。
雌鸟:上体橄榄色,腰及尾上覆羽猩红,尾黑。
亚成鸟:清灰色,嘴橘黄,腰略沾暗橘黄色。
虹膜-褐色;嘴-黑绿;脚-黑绿。
叫声:典型叫声为偏高的金属声tip…tip…tip;鸣声为重复尖细的tissit…tissit…声。
朱背啄花鸟:雄鸟
朱背啄花鸟:雌鸟
地理分布
朱背啄花鸟:地理分布图
分布范围:印度、中国南方、东南亚、苏门答腊及婆罗洲。
布状况:指名亚种(erythronotum)不常见于西藏东南部、云南南部、广西、广东及福建的低地森林;hainanum为留鸟于海南岛。
生活习性
朱背啄花鸟
性活跃,频频光顾次生林、林园及人工林中的寄生植物,高可至海拔1000米。
纹胸啄木鸟的属科、外形特征、外形特征、叫声、地理分布、地理分布、生活习性
纹胸啄木鸟(学名:Dendrocopos atratus,英文名:Stripe-breasted Woodpecker)是啄木鸟科啄木鸟属的鸟类。
纹胸啄木鸟(学名:Picoides atratus)为啄木鸟科啄木鸟属的鸟类。在中国大陆,分布于云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缅甸。
中文学名:纹胸啄木鸟
拉丁学名:Dendrocopos atratus
英文俗名:Stripe-breasted Woodpecker
命名作者:Blyth, 1849
中文目名:鴷形目(Piciformes)
中文科名:啄木鸟科(Picidae)
中文属名:啄木鸟属(Dendrocopos)
繁殖区:东洋界 : Southeast Asi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26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主要羽色:黑色
次要羽色:白色
属科
纹胸啄木鸟
䴕形目 >啄木鸟科 > 啄木鸟属
PICIFORMES > Picidae > Dendrocopos atratus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外形特征
中等体型(22厘米),多具黑色、白色及红色的啄木鸟。上体黑而具成排的白色点斑。下体茶黄而臀棕,黑色的须状条纹上延至颈部。胸部具黑色纵纹。前顶白色。雄鸟红色的顶冠延至枕部且顶冠前方有一黑色带。与茶胸斑啄木鸟区别在于胸部条纹浓密,尾较黑而脸较白。虹膜-红褐;嘴-淡角质绿色,嘴尖近黑;脚-灰绿。
纹胸啄木鸟
外形特征
纹胸啄木鸟以昆虫为食。
纹胸啄木鸟为卵生,营巢在树洞中。
纹胸啄木鸟常栖息于灌丛中或阔叶乔木上
叫声
如tchick的爆破音及尖厉的降调嘶声。另有怪异的吱吱喘息声。
地理分布
印度东北部至中国西南及东南亚。
地理分布
在中国为罕见留鸟。记录于云南西部、西北部及南部。
生活习性
喜海拔800~2200米的热带常绿林。
花腹绿啄木鸟的简介、外形特征、食性、生长繁殖、叫声、地理分布、地理分布、生活习性
花腹绿啄木鸟(学名:Picus vittatus,英文名:Laced Woodpecker)是啄木鸟科绿啄木鸟属的鸟类。
花腹绿啄木鸟体约30厘米,绿色。 分布于孟加拉、东南亚至苏门答腊及爪哇。
中文学名:花腹绿啄木鸟
拉丁学名:Picus vittatus
英文俗名:Laced Woodpecker
命名作者:Vieillot, 1818
中文目名:鴷形目(Piciformes)
中文科名:啄木鸟科(Picidae)
中文属名:绿啄木鸟属(Picus)
繁殖区:东洋界 : Southeast Asia to Jav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39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绿色
鸟种简介
花腹绿啄木鸟
中文名称:花腹绿啄木鸟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Vieillot,1818
拉丁文名: Picus vittatus
外形特征
描述:中等体型(30厘米)的绿色啄木鸟。雄鸟顶冠红色,雌鸟黑色;背绿;腰黄;尾黑;初级飞羽黑色具白色条纹;喉皮黄;胸皮黄而具明显的绿色羽缘花纹;黑色的过眼纹及颊纹杂白;颊蓝灰。
虹膜-红色;嘴-黑色;脚-近绿。
花腹绿啄木鸟雄鸟顶冠为红色。虹膜为红色。颊为蓝灰色,有杂白色颊纹。过眼纹为黑色。嘴为黑色。喉为皮黄色。胸为皮黄色,有明显的绿色羽缘花纹。初级飞羽为黑色,有白色条纹。背为绿色。腰为黄色。雌鸟顶冠为黑色。虹膜为红色。颊为蓝灰色,有杂白色颊纹。过眼纹为黑色。嘴为黑色。喉为黄皮色。胸为皮黄色,有明显的绿色羽缘花纹。初级飞羽为黑色,有白色条纹。背为绿色。腰为黄色。
花腹绿啄木鸟叫声响亮。
食性
花腹绿啄木鸟以昆虫为食。
生长繁殖
花腹绿啄木鸟为卵生,营巢于树洞中。
叫声
尖厉的kweep叫声, 渐下抑。
地理分布
孟加拉、东南亚至苏门答腊及爪哇。
地理分布
亚种eisenhoferi在云南南部(西双版纳)高至海拔200米的适宜生境内为地方性常见。
生活习性
见于开阔林地及人工林。于地面、倒木或竹林取食。
花腹绿啄木鸟为留鸟。
本文Hash:92ed05badf2d82a6f39d6f7b7f9a1827e96fa930
声明:此文由 区块大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