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嘴啄花鸟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地理分布、生长繁殖

导读: 外形特征 生活习性 地理分布 生长繁殖

厚嘴啄花鸟的图片

厚嘴啄花鸟(学名:Dicaeum agile,英文名:Thick-billed Flowerpecker)为啄花鸟科啄花鸟属的鸟类。一般生活于落叶及半常绿林及倾向有多蜜源植物的地方。国内分布于云南、西藏。该物种的模式产地为孟加拉。

中文学名:厚嘴啄花鸟

拉丁学名:Dicaeum agile

英文俗名:Thick-billed Flowerpecker

命名作者:Tickell, 1833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啄花鸟科(Dicaeidae)

中文属名:啄花鸟属(Dicaeum)

繁殖区:东洋界 : 广泛分布, also Lesser Sundas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176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灰色

外形特征

厚嘴啄花鸟
厚嘴啄花鸟

体小(9厘米)而难形容的偏褐色啄花鸟。顶冠橄榄褐色,脸颊灰,背橄榄色,喉及下体灰白,胸隐约具灰色纵纹,嘴明显厚重,外侧尾羽腹面端白。

虹膜-橘黄;嘴-灰色;脚-深青石灰色。

叫声:叫声为tchup tchup,似其他啄花鸟但不显生硬。

生活习性

厚嘴啄花鸟
厚嘴啄花鸟

似其他啄花鸟。栖于低地森林,停栖时尾左右摇动。

地理分布

厚嘴啄花鸟:地理分布图
厚嘴啄花鸟:地理分布图

分布范围:印度、东南亚、苏门答腊及爪哇至小巽他群岛。

分布状况:有所忽略但甚常见于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勐海地区及西藏东南部的低地。郑作新(1997)认为这些记录有问题,但1989年在云南有17次记录表明中国确有此种。

生长繁殖

厚嘴啄花鸟
厚嘴啄花鸟

似其他啄花鸟。栖于低地森林,停栖时尾左右摇动。

花腹绿啄木鸟的简介、外形特征、食性、生长繁殖、叫声、地理分布、地理分布、生活习性

花腹绿啄木鸟的图片

花腹绿啄木鸟(学名:Picus vittatus,英文名:Laced Woodpecker)是啄木鸟科绿啄木鸟属的鸟类。

花腹绿啄木鸟体约30厘米,绿色。 分布于孟加拉、东南亚至苏门答腊及爪哇。

中文学名:花腹绿啄木鸟

拉丁学名:Picus vittatus

英文俗名:Laced Woodpecker

命名作者:Vieillot, 1818

中文目名:鴷形目(Piciformes)

中文科名:啄木鸟科(Picidae)

中文属名:绿啄木鸟属(Picus)

繁殖区:东洋界 : Southeast Asia to Jav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39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绿色

鸟种简介

花腹绿啄木鸟
花腹绿啄木鸟

中文名称:花腹绿啄木鸟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Vieillot,1818

拉丁文名: Picus vittatus

外形特征

描述:中等体型(30厘米)的绿色啄木鸟。雄鸟顶冠红色,雌鸟黑色;背绿;腰黄;尾黑;初级飞羽黑色具白色条纹;喉皮黄;胸皮黄而具明显的绿色羽缘花纹;黑色的过眼纹及颊纹杂白;颊蓝灰。

虹膜-红色;嘴-黑色;脚-近绿。

花腹绿啄木鸟雄鸟顶冠为红色。虹膜为红色。颊为蓝灰色,有杂白色颊纹。过眼纹为黑色。嘴为黑色。喉为皮黄色。胸为皮黄色,有明显的绿色羽缘花纹。初级飞羽为黑色,有白色条纹。背为绿色。腰为黄色。雌鸟顶冠为黑色。虹膜为红色。颊为蓝灰色,有杂白色颊纹。过眼纹为黑色。嘴为黑色。喉为黄皮色。胸为皮黄色,有明显的绿色羽缘花纹。初级飞羽为黑色,有白色条纹。背为绿色。腰为黄色。

花腹绿啄木鸟叫声响亮。

食性

花腹绿啄木鸟以昆虫为食。

生长繁殖

花腹绿啄木鸟为卵生,营巢于树洞中。

叫声

尖厉的kweep叫声, 渐下抑。

地理分布

孟加拉、东南亚至苏门答腊及爪哇。

地理分布

亚种eisenhoferi在云南南部(西双版纳)高至海拔200米的适宜生境内为地方性常见。

生活习性

见于开阔林地及人工林。于地面、倒木或竹林取食。

花腹绿啄木鸟为留鸟。

绿巨嘴鸟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

绿巨嘴鸟的图片

绿巨嘴鸟(学名:Aulacorhynchus prasinus,英文名:Emerald Toucanet)是巨嘴鸟科绿巨嘴鸟属的鸟类。

绿巨嘴鸟:鸟纲 、鴷形目、巨嘴鸟科、绿巨嘴鸟属。分布于中美洲,南美洲等部分地区。

名称类别

【中文名称】绿巨嘴鸟

【中文别名】绿鵎鵼

【拉丁学名】Aulacorhynchus prasinus

【命名时间】Gould, 1834

【英文名称】Emerald Toucanet

【科属分类】鸟纲 、鴷形目、巨嘴鸟科、绿巨嘴鸟属

中文学名:绿巨嘴鸟

拉丁学名:Aulacorhynchus prasinus

英文俗名:Emerald Toucanet

命名作者:Gould, 1833

中文目名:鴷形目(Piciformes)

中文科名:巨嘴鸟科(Ramphastidae)

中文属名:绿巨嘴鸟属(Aulacorhynchus)

繁殖区:中美洲 : e Mexico to Nicaragua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绿巨嘴鸟
绿巨嘴鸟

绿巨嘴鸟绿巨嘴鸟是中型攀禽,外形略似犀鸟,体羽以绿色为主。棕顶,喙极大,上半为金黄色,下半为黑色,在喙的基部有红斑。不同的亚种喉部不一样,有蓝色、白色之分。鸟喙虽大,但重量较轻,此鸟的嘴尽管很大,但是重量还不足30克。嘴骨构造很特别,它不是一个致密的实体,外面是一层簿壳,中间贯穿着极细纤维,多孔的海绵状组织,充满空气,因此,它丝毫感觉不到沉重的压力。

地理分布

绿巨嘴鸟
绿巨嘴鸟分布

分布于中美洲(地处北美与南美之间,包括危地马拉、伯里兹、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巴哈马、古巴、海地、牙买加、多米尼加、安提瓜和巴布达、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圣卢西亚、巴巴多斯、格林纳达、特立尼达与多巴哥等国家和地区),南美洲(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以及马尔维纳斯群岛(也称福克兰群岛))

生活习性

绿巨嘴鸟
绿巨嘴鸟

绿巨嘴鸟鸣声通常为一连串冗长而不入调的喉音,类似蛙叫和狗吠,以及干涩的卡嗒卡嗒声,亦为最喧闹的森林鸟。居于海拔1,000~3,600米的山林中,喜栖于树梢带。会在朽树上凿洞穴,其巢筑在高高的树洞内。双亲共同照看雏鸟,但夜间没有明确的哪一方负责看雏。大的排泄物和残留物会用喙啄出巢,巢保持得相当整洁。吃东西时总是先用嘴尖把食物啄住,然后仰起脖子,把食物向上抛起,再张开大嘴,准确地将食物接入喉咙里,而不必经过那很长的大嘴,把时间花在“吞”的过程中。杂食性,以果实、种子和昆虫为食,有时也掠夺小鸟的巢穴,吃掉卵和雏鸟。

生长繁殖

绿巨嘴鸟
绿巨嘴鸟这种鸟以树洞为巢。—次生2-4枚蛋。光滑白蛋即堆于未衬里的穴中,大约16天孵化;孵出的雏鸟全身赤裸,绿巨嘴鸟至少须经3个星期才能睁眼,孵后约45天开始过自己的生活。

本文Hash:273bfc4be9f79d8f4a4a9c66d9f9ab1d3e483ddd

声明:此文由 nihao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