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乌科的简介、地理分布、体态、生活习性、河乌科大全

导读: 鸟种简介 地理分布 体态 生活习性 河乌科鸟类大全

河乌科的图片

河乌科Cinclidae是个小科,雀形目鸟类中唯一能在水中生活的 1科禽鸟。嘴形似鸫或较细,无嘴须;最外侧初级飞羽较短;尾短;体长16~20厘米;体羽紧密;鼻孔为膜掩盖。间断分布于欧亚大陆、北美洲以及南美洲安第斯山北部的多山地带。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河乌科(Cinclidae)

中国野生鸟类:

鸟种简介

河乌科
河乌科

河乌科Cinclidae是个小科,雀形目鸟类中唯一能在水中生活的1科禽鸟。嘴形似鸫或较细,无嘴须;最外侧初级飞羽较短;尾短;体长16~20厘米;体羽紧密;鼻孔为膜掩盖。间断分布于欧亚大陆、北美洲以及南美洲安第斯山北部的多山地带。河乌是生活在山区清澈而湍急的河流边的鸟类,常停留在山间溪流中的石头上,以水生昆虫及小鱼虾为食,能在水中潜水捕食,是鸣禽中水性最好的鸟类。河乌有1属5种,我国有1属2种,仅见普通河乌和褐河乌2种。普通河乌Cinclus cinclus分布于欧亚大陆温带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和新疆西部,河乌是挪威的国鸟。

地理分布

河乌科
河乌科

雀形目鸟类中唯一能在水中生活的1科禽鸟。嘴形似鸫或较细,无嘴须;最外侧初级飞羽较短;尾短;体长16~20厘米;体羽紧密;鼻孔为膜掩盖。共1属5种,分布于亚洲、欧洲、非洲、拉丁美洲。中国仅见普通河乌和褐河乌(见图)2种。 我国常见的为褐河乌,河乌在我国分布局限,但是在欧洲比较常见,是挪威的国鸟。

体态

普通河乌头顶至上背咖啡色,上眼帘白色,上体余部石板灰色,羽缘和羽中央浓暗;翅暗褐色,外缘以石板灰色、次级飞羽具白端;尾石板灰色。颏、喉、胸等均白色,下体余部黑褐色,腹部中央和尾下覆羽羽端白色。

生活习性

褐河乌通体几乎纯黑褐色,上体沾朱古力光泽,眼圈部分呈白色。栖息于山谷溪流间,多成对活动;也见于大江沿岸,常逆水流、贴水面作短距离飞行;在水边岩上站立时,脚部稍弯,头向下俯,尾向上翘、并不时上下摆动。它有时从空中俯冲入水中,有时从溪边步入水中,用强健的腿在水下走动,边走边觅食水生昆虫及幼虫、小鱼虾、甲壳类等。在岸上也啄食其他昆虫和植物种子。在靠近水流的洞穴中,有时在瀑布下面的岩洞中营巢,以苔藓、地衣等构成,内垫以干草,树叶等。巢呈球状。每窝产卵4~6枚,白色。孵化期约15天。雏鸟很快就能离巢,并能在水中游泳和潜水。

河乌科鸟类大全

河乌属河乌科:河乌属
该鸟种在中国有分布

学名:Cinclus

河乌属的简介、简介、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该属种类、保护现状、河乌属大全

河乌属的图片

河乌属(学名:Cinclus)是河乌科河乌属的鸟类,羽色黑褐或咖啡褐色,体羽较短而稠密。嘴较窄而直,嘴长与头几等长。栖息活动于山间河流两岸的大石上或倒木上,只是沿河流水面而上、下飞,遇河流转弯处亦不从空中取截径飞行。能在水面浮游,也能在水底潜走。主要在水中取食,以水生昆虫及其他水生小形无脊椎动物为食。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包括整个欧洲,南美洲,北美地区,中美洲的广大地区。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河乌科(Cinclidae)

中文属名:河乌属(Cinclus)

中国野生鸟类:

鸟种简介

中文学名:河乌属
河乌属
河乌属

拉丁学名:Cinclus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雀形目

科:河乌科

属:河乌属

种:5种

英文名称:Dipper

鸟种简介

河乌属
河乌属该属的鸟类体色黑褐或暗褐(咖啡褐),河乌(图3)体羽较短而稠密。嘴较窄而直,嘴长与头几等长;上嘴端部微下曲或具缺刻;无嘴须,但口角处有短的绒绢状羽。鼻孔被膜遮盖。翅短而圆,初级飞羽10枚。尾较短,尾羽12枚。跗蹠长而强,前缘具靴状鳞;趾、爪均较强。雌雄形态相似;幼鸟似成鸟,但体羽具斑纹。

地理分布

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包括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地区、阿拉伯半岛以及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地区。印度次大陆及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印度、孟加拉、不丹、锡金、尼泊尔、巴基斯担、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以及中国西藏的东南部地区等。中南半岛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包括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以及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香港、海南岛。中国分布于天山西部、河乌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以及台湾等广大地区,为常见的留鸟。南美洲,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以及马尔维纳斯群岛(也称福克兰群岛)。北美地区,包括美国、加拿大、格陵兰、百慕大群岛、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及墨西哥境内北美与中美洲之间的过渡地带。中美洲,地处北美与南美之间,包括危地马拉、伯里兹、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巴哈马、古巴、海地、牙买加、多米尼加、安提瓜和巴布达、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圣卢西亚、巴巴多斯、格林纳达、特立尼达与多巴哥等国家和地区。
河乌属
河乌属

生活习性

河乌属
河乌属栖息于森林及开阔区域清澈而湍急的山间溪流。一般生活在500-1000米之间的山间溪流附近,在部分地区有季节性垂直迁移。身体常上下点动,作振翅炫耀。善游泳及潜水,头从水中冒起如瓶塞。活动于山间河流两岸的大石上或倒木上,从不远离河流而飞往他处,也很少上河岸地上活动,遇惊及受到干扰时,亦只是沿河流水面而上、下飞,遇河流转弯处亦不从空中取截径飞行。能在水面浮游,也能在水底潜走。飞翔较迅速,飞行路线呈直线状。在距水面较近处活动,飞行距离常很短,往往由一块河乌(图6)岩石飞到另一块岩石上。如中途遇见人,能很快地转向相反的方向,顺河川飞走。能突然潜入水中,在急流中行走,或作短距离的浮游。河乌通常成对活动,贴水面飞行,冬季聚成小群常以2—7只在河道的冰洞及不冻水域活动、觅食。在水底砾石间或水面上及河滩的砾石中找寻食物,主食水生昆虫及其他幼虫,也以水生小形无脊椎动物为食。此外也吃野生植物如蓼科、禾本科等的种子、树叶,小鱼、甲壳类、蜘蛛、蜗牛等。

生长繁殖

巢筑在水边岩石下或树根下,呈圆屋顶状。为台藓、细枝等构成。3月左右开始婚配,夏、秋两季一般可以繁殖1—2次。每窝产4—5枚卵,孵化期为16—18天,雏鸟需要25—28天育成。

该属种类

一、褐河乌CincluspallasiiBrownDipper

二、棕喉河乌CinclusschulziRufous-throatedDipper
河乌属
河乌属

三、白顶河乌CinclusleucocephalusWhite-cappedDipper

四、美洲河乌CinclusmexicanusAmericanDipper

五、河乌CincluscinclusWhite-throatedDipper

保护现状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

河乌属鸟类大全

河乌河乌属:河乌
该鸟种在中国有分布

学名:Cinclus cinclus

英文名:White-throated Dipper
褐河乌河乌属:褐河乌
该鸟种在中国有分布

学名:Cinclus pallasii

英文名:Brown Dipper
美洲河鸟河乌属:美洲河鸟

学名:Cinclus mexicanus

英文名:American Dipper
白顶河乌河乌属:白顶河乌

学名:Cinclus leucocephalus

英文名:White-capped Dipper
棕喉河乌河乌属:棕喉河乌

学名:Cinclus schulzii

英文名:Rufous-throated Dipper

石鸻科的简介、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地理分布、石鸻科大全

石鸻科的图片

石鸻科(学名:Burhinidae)是鸻形目(学名:Charadriiformes)的一属。

中型涉禽。喙短而钝,头和眼相对比例较其他鸻类显著为大;胫跗骨与跗跖骨之间的关节显著膨大;不具后趾,前3趾之间有微蹼;体羽暗褐具斑驳,适于隐蔽;主要在黄昏及夜间活动。主要分布于旧大陆的温、热带水域。

中文目名:鸻形目(Charadriiformes)

中文科名:石鸻科(Burhinidae)

中国野生鸟类:

鸟种简介

石鸻科
石鸻科

石鸻科 (Burhinidae)在鸟类传统分类系统中上是鸟纲中的鸻形目中的一个科。石鸻有比较大的头和眼,在黄昏和夜间活动,体型较大,腿上有膨大的关节。分布于各大陆温、热带地区,共9种,我国有石鸻2种,均比较罕见。

外形特征

中型或大型涉禽。生活于温带及热带地区,嘴短而直,粗壮,或略上曲。鼻骨呈全鼻型,鼻孔呈细缝状。头与眼的相对比较其他鸻类显著为大。胫跗骨关节特别膨大,故英文名意为“大粗膝盖”(GreatThick-knee)。跗蹠前后缘均具网状鳞。无后趾,前趾间基部具蹼。翅尖长或短圆;尾羽12枚。雌雄羽色相似。

生活习性

本科鸟类多栖息于较干燥的环境,如农田、砾石戈壁、半沙漠地区、河岸阶地及绿洲边缘。不少种类在黄昏或夜间活动,觅食昆虫、蠕虫、软体动物、甲壳动物、小型两栖动物、蜥蜴、小型啮齿动物,也吃部分植物种子和茎叶;多数种类将卵产于地面凹坑中,窝卵数2枚或1枚,多呈淡褐色,并具斑点。

地理分布

石鸻科计有2属9种,广布于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中美洲热带和暖温带地区。在中国有2属2种。

石鸻科鸟类大全

石鸻属石鸻科:石鸻属
该鸟种在中国有分布

学名:Burhinus
大石鸻属石鸻科:大石鸻属
该鸟种在中国有分布

学名:Esacus

和平鸟科的简介、外形特征、叫声、地理分布、地理分布、生活习性、和平鸟科大全

和平鸟科的图片

和平鸟科(Irenidae )在鸟类传统分类系统中是鸟纲中的雀形目中的一个科。和平鸟科包括和平鸟、叶鹎和雀鹎等,分布限于东洋界,是东洋界唯一特有的一科鸟类,有3属15种,我国有3属6种。和平鸟体形似椋鸟,上喙微下弯或有钩,体羽多以绿、蓝、黄、黑为主。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和平鸟科(Irenidae)

中国野生鸟类:

鸟种简介

和平鸟科Irenidae :雀形目(Passeriformes)的一个鸣禽科,包括东南亚森林和农田中绿叶鹎属(Choropsis)、雀鹎属(Aegithina)及和平鸟属(Irena)约14种体小羽色鲜豔的鸟类。体长13?25公分(5?10吋),颈背部有毛饰,亲缘关系与鹎科(Pycnonotidae)接近。嘴细长下曲,短腿,翼圆。以果实、嫩芽及昆虫为食。许多种类有引人注目的婚飞和悦耳的啭鸣及长笛般的鸣叫。有些人将该科称为绿叶鹎科(Chloropseidae),隶於燕雀亚目(Passeres)。

原包括2种和平鸟、8种叶鹎和4种雀鹎,构成了东洋界鸟类中唯一特产的一个科,是东洋界鸟类的代表。DNA研究表明和平鸟和叶鹎亲缘关系很近,而雀鹎则被划为鸦科的一个亚科。我国有1种和平鸟和3种叶鹎,金额叶鹎Chloropsis aurifrons在我国分布于云南西南和西藏东南,国外分布于印度到东南亚一带。

外形特征

和平鸟科
和平鸟科

中等体型(25厘米)的蓝色及黑色和平鸟。雄鸟:头顶、颈背、背、翼上覆羽、腰、尾上覆羽及臀均为鲜亮的闪光蓝色,余部黑色。雌鸟:全身暗钴蓝绿色,腰及臀的色较鲜亮。

虹膜-红色;嘴及脚-黑色。

叫声

响亮而拖长的如流水般的升调笛音whee-eet,有时前带几个降调音的过门。常在飞行时鸣叫。

地理分布

印度至中国西南部、东南亚、巴拉望岛及大巽他群岛。

地理分布

常见的低地留鸟,见于西藏东南部近边境地区及云南南部的原始森林,高可至海拔1100米。

生活习性

单独或结成小群活动。栖于高树顶,与其他鸟混群在结果的无花果树上找食。飞行呈波状。

和平鸟科鸟类大全

和平鸟科:和平鸟属
该鸟种在中国有分布

学名:Irena

本文Hash:df640a274ab59d581936d0bdf260f2e229a38d10

声明:此文由 Suki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