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乌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亚种分化、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导读: 外形特征 地理分布 生活习性 亚种分化 生长繁殖 保护现状

河乌的图片

河乌(学名:Cinclus cinclus,英文名:White-throated Dipper)是河乌科河乌属的鸟类,又叫普通河乌、小水老鸹、欧洲河乌,英文直译为白喉河乌。体型略小(20厘米)的深褐色河乌,有两种色型——白色型和褐色型,白色型特征为颏及喉至上胸具白色的大斑块。下背及腰偏灰。褐色型的白色喉胸块可能呈烟褐色,偶具浅色纵纹。亚种leucogaster腹部白色。幼鸟灰色较重,下体较白。善游泳和潜水。河乌是挪威国鸟。

中文学名:河乌

拉丁学名:Cinclus cinclus

英文俗名:White-throated Dipper

命名作者:Linnaeus, 1758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河乌科(Cinclidae)

中文属名:河乌属(Cinclus)

繁殖区:古北界 : 广泛分布, also nw Afric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687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黑色

次要羽色:白色

外形特征

河乌:形态特征图
河乌:形态特征图
河乌:幼鸟
河乌:幼鸟

河乌身长17 – 20 cm,翼展25 – 30 cm,体重55 – 75 g,寿命8年。体丰满,嘴细长而尖,翼和尾均短,嘴和腿似鸫,羽毛不透水。鼻孔上有一可活动的盖,眼有第三层眼睑,这些都适应于半水栖生活。

雄鸟白色型:额、头顶、后颈、上背暗棕褐色,具苍白色端缘;下背至尾上覆羽石板灰色,具隐现的暗色斑纹。翅褐色,羽衣外翈具石板灰色羽缘。尾羽褐灰色。眼圈灰白色;眼先、耳羽棕褐色。颏、喉、胸白色;腹、胁浓棕褐沾黑褐色;尾下覆羽灰褐色;腋羽、翅下覆羽褐色,羽端灰色。

雄鸟褐色型:上体似白色型,但额至后颈色较浅淡。颏、喉、胸暗棕褐色;腹、胁、尾下覆羽暗褐色,后者沾灰、羽缘色淡。

雌鸟:与雄鸟形态相似。

幼鸟白色型:额至尾上覆羽暗石板灰色,羽缘黑褐,形成鳞状斑纹。翅羽黑褐,具灰色外缘及灰白色端缘。颏至胸污白色,具褐色细点斑,胸部较著;腹、胁灰褐,腹中央污白沾土棕色。

幼鸟褐色型:上体羽色与白色型成鸟相似。下体颏、喉、胸棕褐色,具灰白端缘;下体余部暗棕褐色。

虹膜-红褐;嘴-近黑;脚-褐色。

叫声:尖厉刺耳的鸣声。飞行时发出粗哑的zrets叫声。

地理分布

河乌:地理分布图
河乌:地理分布图

分布范围:古北界、喜马拉雅山脉、中国西部及缅甸东北部。

分布状况:甚常见于海拔2400~4250米的适宜生境。亚种leucogaster于阿尔泰山、天山、喀什及新疆西部的西昆仑山,于中国极东北部也可能出现;cashmeriensis于喜马拉雅山脉及西藏南部至云南西北部;rzewalskii见于青藏高原东部至甘肃及四川北部的急流地带。

生活习性

河乌
河乌
河乌
河乌

栖息于森林及开阔区域清澈而湍急的山间溪流。在部分地区有季节性垂直迁移。身体常上下点动,作振翅炫耀。善游泳及潜水,头从水中冒起如瓶塞。活动于山间河流两岸的大石上或倒木上,从不远离河流而飞往他处,也很少上河岸地上活动,遇惊及受到干扰时,亦只是沿河流水面而上、下飞,遇河流转弯处亦不从空中取截径飞行。能在水面浮游,也能在水底潜走。飞翔较迅速,飞行路线呈直线状。在距水面较近处活动,飞行距离常很短,往往由一块岩石飞到另一块岩石上。如中途遇见人,能很快地转向相反的方向,顺河川飞走。能突然潜入水中,在急流中行走,或作短距离的浮游。

河乌通常成对活动,贴水面飞行,冬季聚成小群常以2—7只在河道的冰洞及不冻水域活动、觅食。在水底砾石间或水面上及河滩的砾石中找寻食物,主食水生昆虫及其他幼虫,也以水生小形无脊椎动物为食。此外也吃野生植物如蓼科、禾本科等的种子、树叶,小鱼、甲壳类、蜘蛛、蜗牛等。

亚种分化

河乌还是褐河乌?
河乌还是褐河乌?

1.Cincluscinclushibernicus分布于苏格兰,内蒙古,赫布里底群岛和爱尔兰。

2.Cincluscinclusgularis分布于苏格兰、英格兰和威尔士。

3.Cincluscincluscinclus分布于斯堪的纳维亚东部,俄罗斯,法国西南,伊比利亚半岛西北,科西嘉岛和撒丁岛。

4.Cincluscinclusaquaticus分布于欧洲的中部和南部,包括比利时,法国,伊比利亚半岛,意大利,西西里岛和希腊。

5.Cincluscinclusuralensis分布于乌拉尔山脉俄罗斯段。

6.CincluscinclusminorTristram分布于非洲西北部。

7.Cincluscincluscaucasicus分布于土耳其,高加索,伊拉克和伊朗。

8.Cincluscincluspersicus分布于伊朗西南部的扎格罗斯山脉

9.Cincluscinclusrufiventris分布于黎巴嫩和叙利亚西部。

10.Cincluscinclusleucogaster分布于俄罗斯,阿富汗,巴基斯坦西北,中国西北(天山,昆仑山)和蒙古。

11.Cincluscincluscashmeriensis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北山的西部及中部,巴基斯坦E,锡金。

12.Cincluscinclusprzewalskii分布于不丹和中国的四川、甘肃到西藏东南。

生长繁殖

河乌
河乌
河乌的巢
河乌的巢

巢筑在水边岩石下或树根下,呈圆屋顶状。为台藓、细枝等构成。3月左右开始婚配,夏、秋两季一般可以繁殖1—2次。每窝产4—5枚卵,孵化期为16—18天,雏鸟需要25—28天育成。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

乌鸫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生态价值、保护现状、亚种分化

乌鸫的图片

乌鸫(学名:Turdus merula,英文名: Common Blackbird)是鸫科鸫属的鸟类,俗名百舌、反舌、黑鸫、黑鸟、黑山雀、牛屎、八日雀、中国黑鸫、乌(春鸟)。全身黑色,但嘴黄色,鸣声嘹亮,春日尤善啭鸣,其声多变化,故又称”百舌”。常在田圃或疏林间地上觅食,以甲虫、蝗、蚊、蝇等多种昆虫为食,为农林益鸟,也掘食蚯蚓。受惊则飞上枝头,营巢于乔木上。为我国长江流域,华南和西南各地常见的留鸟,注意乌鸫不是乌鸦。雌性和初生的乌鸫嘴巴黑色,没有黄色的眼圏,但有一身褐色的羽毛和喙。乌鸫是瑞典国鸟。

中文学名:乌鸫

拉丁学名:Turdus merula

英文俗名:Common Blackbird

命名作者:Linnaeus, 1758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鸫科(Turdidae)

中文属名:鸫属(Turdus)

繁殖区:古北界, 东洋界 : Widespread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707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黑色

外形特征

乌鸫
乌鸫

体型略大(29厘米)的全深色鸫。雄鸟全黑色,嘴橘黄,眼圈略浅,脚黑。雌鸟上体黑褐,下体深褐,嘴暗绿黄色至黑色。与灰翅鸫的区别在翼全深色。

虹膜-褐色;嘴-雄鸟黄色,雌鸟黑色;脚-褐色。

叫声:鸣声甜美,但不如欧洲亚种悦耳,告警时的嘟叫声也大致相仿。飞行时发出dzeeb的叫声。

幼鸟

雌性和初生的乌鸫没有黄色的眼圏,但有一身褐色的羽毛和喙。

乌鸫幼鸟
乌鸫幼鸟
乌鸫幼鸟
乌鸫幼鸟
乌鸫幼鸟
乌鸫幼鸟
乌鸫幼鸟
乌鸫幼鸟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
大嘴乌鸦
大嘴乌鸦

乌鸫和乌鸦的区别:乌鸫是一种极容易辨认的常见的中型雀类,不知者常误认为是乌鸦(乌鸦有很多种),其实乌鸫比乌鸦在体形上要小得多,和普通鸽子差不多,而乌鸦体型粗壮。在外观上乌鸫比乌鸦要美观得多,乌鸦的喙是黑的,乌鸫的喙是黄色的,这点极易区别。

地理分布

乌鸫
乌鸫

分布范围:欧亚大陆、北非、印度至中国;越冬至印度支那。

分布状况:常见于中国大部林地、公园及园林,高可至海拔4000米。亚种maximus为西藏南部及东南部的留鸟;sowerbyi于四川中部;intermedia于西北部(天山、喀什、罗布泊及柴达木盆地);mandarinus为留鸟于华中、华东、华南、西南及东南等地,部分鸟在海南岛越冬。

乌鸫是四川乃至中国长江流域、华南和西南的常驻居民,分布广,数量多,栖息于平原草地或园圃间,常单独或者三五成群在地面奔驰觅食。跟麻雀、喜鹊、乌鸦鸟一样乌鸫也属于适应性强不甚惧人遍及全世界的鸟。“给一点阳光就灿烂”,城市村庄有树木(它在乔木上筑巢生儿育女)、有原始植被的地面(水泥地面就不会有虫子了)、有水的地方就有乌鸫。在城市有高大树木的庭院中不难见到乌鸫的巢,但是它比喜鹊谨慎,通常是将巢隐蔽在树干间的平台中,从来不去张扬自己的“建筑杰作”。我打小生活在北方,2006年4月在文殊院还是第一次跟乌鸫“密切接触”,看到了它的巢,听到了它的悠扬的情歌……

生活习性

乌鸫
乌鸫

于地面取食,静静地在树叶中翻找无脊椎动物、蠕虫,冬季也吃果实及浆果。

栖息于林地、村镇边缘,平原草地或园圃间,常结小群在地面上奔驰,亦常至垃圾堆及厕所等处找食。栖落树枝前常发出急促的“吱、吱”短叫声,歌声嚎亮动听,并善仿其他鸟鸣。胆小,眼尖,对外界反应灵敏。

叫声

乌鸫因全身有乌黑的羽毛而得名。它的叫声犹如击石,音似“鴶——鴶——鴶——鴶”,又名乌吉。春季繁殖期间,它既能吟咏,又能仿效别的鸟叫。叫声婉转,有时象笛声,有时象箫韵,韵律多变,因此它又称“百舌”。

食性

乌鸫栖息于平原草地或园圃间,常单独或三、五成群地在地面奔跑觅食。它的食物在秋冬两季主要为植物性,春夏两季主要为动物性。所吃的动物以昆虫的幼虫为主,如毛虫、孑孓、蝇蛆等。乌鸫食量很大,就以苏联鸟类专家特来杜爱尔教授喂的一只旅鸫雏鸟来说,它十四天就吃了六十八只幼虫,其重量达雏鸟体重的41%以上。乌鸫所食植物为樟果、榕果及其它杂草种子。

生长繁殖

乌鸫育雏,作者hanqixi
乌鸫育雏,作者hanqixi
乌鸫育雏,作者hanqixi
乌鸫育雏,作者hanqixi

雄鸟向雌鸟求爱时,先是努力显示自己,尽量显示自己的特殊本领。它围绕着雌鸟进行精彩的飞行表演,或打转转,取得雌鸟的垂青,然后就进行交配。

乌鸫喜欢在小溪、池塘、绿荫的道路附近筑巢。巢以枝条、须根、枯草、松针等混泥而造成深杯状,营置于乔木的枝梢上或枝丫间。巢深4~6厘米。

一年产卵两窝,每窝4
~5枚卵。卵呈浅绿色而缀以淡灰色斑纹。孵卵期为12
~15天,饲养雏鸟13
~14天,即出窝。它是我国长江流域、华南、西南各地常见的留鸟。

生态价值

乌鸫觅食
乌鸫觅食

乌鸫遍布祖国各地,是农林坚强的卫士。

像白眉鸫以及大多数的鸫一样,乌鸫大步咚咚行走于地面觅食。小伙子操着一把“黄色的镐头”(雄性嘴是蜡黄色),姑娘的个头比小伙子小点儿,使着一把“黑色的镐头”(雌嘴是黑色的)。春夏赤昆虫,蝇蛆,一鸟所吃蝇蛆竟达100多个,多以昆虫为食偶而也食果实,冬季杂食性很强。冬秋吃植物的浆果及杂草的种子,樟果,榕果和各种野果,当然在这个季节最好的食物是蚯蚓,圆鼓鼓的,长长的,像咱们人类的腊香肠,又香甜,又实惠,分量多啊。

如果你长期观察,你会发现乌鸫的鸣啭非常丰富婉转,在我国几乎无鸟能与之相比。号称鸣禽之王的黄鹂和鸣啭专家画眉都没有其鸣声那样多姿和极尽变化之能事,本人在近两年的记载中发现这种鸟的叫声居然有一百二十余种变化,而极善鸣的画眉不过五十余种。

在长江流域,经常见到乌鸫和灰喜鹊与八哥混在一起取食,忌于灰喜鹊具攻击性,乌鸫更喜欢与八哥在一起。由于八哥几乎能模仿乌鸫的所有的鸣啭,因此在听声时还要注意观察,小心“上当受骗”!反过来,乌鸫和八哥一样也是效鸣高手,它从画眉、燕子、黄鹂、柳莺到喜鹊乃至小鸡的叫声,无不学得惟妙惟肖。另外要注意的是,冬季时这种鸟只作明亮高昂的“吉-吉”声,很少出现多的变化。乌鸫性不惧人,城市化程度也非常高,在分布区域内,只要有人的地方一般都能见到它们。

保护现状

乌鸫
乌鸫
乌鸫:雄鸟
乌鸫:雄鸟

从春秋早期到清代中期,乌鸫一直被当做与八哥一样的 为人们笼养。后来此风渐微,目前在我国的一些鸟市仍能见到有乌鸫出售,希望大家起来坚决抵制!另外,由于乌鸫体型较大,一度是被猎的主要鸟种,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这种鸟在野外已经极少见。国家严格进行枪支管理后,目前乌鸫的数量已经恢复到自然的水平上。在湖北,乌鸫是最常见的前六种留鸟之一,其它五种是灰喜鹊、麻雀、白头鹎、八哥、大山雀。

现录古人盛赞乌鸫的诗若干如下:

“望簧百瞬音韵多,舌端万变乘春辉,黄鹏吞声燕无语,索莫无言高下飞。”(唐·刘禹锡《百舌吟》)

“上兰门外草垂莹,末央宫中花里栖。亦有相随过御苑,不知若个向金堤?入春解作干般语,拂曙能先百鸟啼。万户干门应觉晓,建章何必听鸣鸡。”(唐·王维《听百鸫》)

“百舌来何处,重重只报春。知音兼众语,整翻岂多身。花密藏难见,枝高听转新。过时如发口,君侧有谗人。”(唐·杜甫,因受《易·通封验》“仲夏之月,反舌无声;反舌有声,佞人在侧”启发所作的诗,大意是说乌鸫是一种能辩忠奸的鸟。)

“众禽乘春喉吻生,满林无限啼新晴。就中百舌最无谓,满口学尽众鸟声。”(宋·文同《咏百舌》)

亚种分化

(9个亚种)

Turdusmerulamerula分布于欧洲(除北部和东南部)。 Turdusmerulaazorensis分布于亚速尔群岛。 Turdusmerulacabrerae分布于德拉和加那利西部。 Turdusmerulamauritanicus分布于非洲西北部。 Turdusmerulaaterrimus分布于欧洲东南,土耳其,高加索地区和伊朗。 Turdusmerulasyriacus分布于希腊南部、土耳其西南部和地中海东部。 Turdusmerulaintermedius分布于天山南部到西北和东北,阿富汗和伊拉克。 Turdusmerulasowerbyi分布于中国中部(甘肃南部到以四川西部),印度支那北部。

9.Turdusmerulamandarinus分布于中国东部(从四川东部到贵州),海南,印度支那。

黑雁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亚种分化、保护现状

黑雁的图片

黑雁(学名:Branta bernicla,英文名:Brent Goose)是鸭科黑雁属的鸟类。分布于北极圈以北、北冰洋沿岸及附近岛屿以及中国大陆的东北、东部沿海、福建等地,多生活于海岸边、河口以及陡峭的河岸。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瑞典。

中文学名:黑雁

拉丁学名:Branta bernicla

英文俗名:Brant Goose

命名作者:Linnaeus, 1758

中文目名:雁形目(Anseriformes)

中文科名:鸭科(Anatidae)

中文属名:黑雁属(Branta)

繁殖区:北美洲, 古北界 : 广泛分布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77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黑色

次要羽色:白色

外形特征

黑雁
黑雁

中等体型(62厘米)的深灰色雁。嘴和脚黑,尾下羽白色。灰色的颈部两侧具特征性白色图纹,有时在前颈形成半领。胸侧多近白色纹。雏鸟颈部无白斑,但翅上多白色横纹。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黑色。

叫声:在地上及飞行时发出低沉的raunk, raunk啭鸣。

习性:少与其他种类混群。近水面低飞。涨大潮时栖于沿海港湾。觅食于沿海草场。

黑雁头、颈、胸黑褐色,背和两翅灰褐色,颈的两侧备有一白色横斑,在颈前后断开,未能联成颈环。翅小覆羽灰色,翼尖黑色,尾上覆羽白色,尾黑褐色,上腹灰褐色,两胁较淡,下腹和尾下覆羽白色,雌雄相似。

嘴、跗跖、脚和爪黑褐色。

大小量度为:体重1200~1700克,体长560~800毫米;嘴峰30~38毫米;翅长300~360毫米;尾90~101毫米;跗趾60~64毫米。

地理分布

黑雁
黑雁

黑雁
黑雁

分布范围:繁殖于北美洲及西伯利亚极地的苔原冻土带;越冬于南方沿海的草地及河口。

分布状况:罕见冬候鸟。亚种nigricans的少量个体在黄海沿海一带越冬。在山西为迷鸟。

黑雁分布图分布于北美地区,包括美国、加拿大、格陵兰、百慕大群岛、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及墨西哥境内北美与中美洲之间的过渡地带。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包括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地区、阿拉伯半岛以及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地区。

生活习性

黑雁
黑雁

黑雁繁殖期主要栖息在北极沿岸苔原低洼地上,通常离海水潮汐带不远,特别是被很多潮汐溪流分割的苔原平原上较常见,通常离最高潮汐线仅几公里距离。有时它们也从海岸潮汐地带延伸到富有草的内陆苔原湖泊和有草生长的湖中岛上。或在邻近海岸的低山草坡上。繁殖后期小鸟出来后,则迁至各种湖泊和水塘中。冬季则多在植物生长茂密的海岸地带。通常早晨到海生植物茂密的海边沼泽地带和海边烂泥地上觅食,然后再飞回海上休息和喝水。下午继续沿海岸觅食,直到日落。晚上栖息在辽阔的海面上。

黑雁性极活跃,喜集群,常成群活动和栖息。飞行时两翅煽动迅速而有力,并发出“呼呼”声响。通常呈直线飞行,但也常常在海面上空盘旋和来回飞翔;转弯也很灵活。飞行时多排成单行,有时也呈密集的、零乱的,像一窝蜂似的紧贴地面飞行。在地上也善奔跑,行动敏捷,速度甚快,游泳也甚轻快。游泳时前身下沉,后部向上突出,尾部露出水面甚高,明显可见尾下白色。

黑雁
黑雁

黑雁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食。当它们刚迁到繁殖地时由于冰雪尚未融化,它们主要取食岩石下面的苔藓和地衣。随着气温逐渐升高,植物开始荫发,它们开始大量觅食重新长出来的植物嫩芽、植物茎和叶。秋季和冬季则在海岸觅食大叶藻和海藻,此外它们也偶尔觅食少量的水生昆虫、软体动物、小的甲壳类动物以及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和鱼卵。它们主要在清晨和下午觅食。繁殖季节主要在苔原地上取食,非繁殖季节则在沿海和海边泥地上取食各种海藻。取食方式除一般的将头颈伸入水中取食外,它们也能像某些鸭类一样,在浅水中尾朝上的扎入水中取食水底食物。

黑雁是典型的迁徙型鸟类。其中分布在中国的黑雁主要迁徙于西伯利亚北极冻原带繁殖地和中国黄海、东海和渤海湾以及朝鲜和日本沿海的越冬地之间。迁来中国的时间多在9月末至12月初。迁离中国沿海的时间在4月初至4月中旬,也有迟至5月初的。

生长繁殖

黑雁
黑雁
黑雁
黑雁

黑雁繁殖在北极冻原带。当它们迁到繁殖地时,冰雪还未融化,常成群栖息在冰雪地上。配对的形成通常是在到达繁殖地后,但在越冬地已明显出现争偶和在空中追逐现象。求偶行为是以相互用头浸水运动为先导的,但此时并没有出现象其他雁类那种尾明显的垂直竖起现象.其后雄雁伸颈和鸣叫,但没有明显的仪式化动作。成群到达繁殖地后,常集中在沿海岸边,自由的活动在冰雪地上。对形成后雄鸟在雌鸟带领下逐渐离开群体。觅找适合的地方营巢。通常成对或成小群在一起营巢繁殖,巢多选择在沿海的一些小岛或沿海岸线的水塘边和溪边,也有在湖岸边营巢的。营巢地通常都有草或芦苇生长。巢位多选择在海岸沼泽或苔原上干燥的地方,也或在土堆和岸坡上,巢多利用地面凹坑,或雌鸟在松软的苔原上踩出一个小坑即成,里面放有苔藓、鸟类羽毛和绒羽。

繁殖期6~8月。6月初至6月中旬开始产卵,每窝产卵3~6枚、偶尔8枚,通常4枚。颜色为赭色、淡黄色,淡绿白色或橄榄褐色。卵的大小为51.0~81.1×36.5~66.0毫米,重量5.0~9.5克。雌鸟孵卵,雄鸟通常在距巢100米以内范围內守候警戒。雌鸟孵卵时常将头和颈向地面平伸出去,以降低高度。孵化期为22~28天。雏鸟早成性,孵出后即被有绒羽,羽毛干后即能跟随亲鸟活动。此时雄鸟也加入抚育雏鸟活动。它们通常在雏鸟孵出后不久,即带领雏鸟进入水塘、溪流或海边潮汐平原地带,那里有丰富的植物和水生无脊椎动物等食物资源。雏鸟在雌雄亲鸟带领下一起生活一段吋间以后即行独立生活,而此时成鸟则集中换羽。换羽期黑雁已完全失去飞翔能力,大约一个月后才能重新获得飞翔能力。幼鸟2~3年性成熟。

亚种分化

黑雁
黑雁

Branta bernicla hrota分布于加拿大北部,格陵兰岛,斯瓦尔巴群岛(Svalbard)和弗朗茨约瑟夫岛(Franz Josef Land)。 Branta bernicla bernicla 分布于西伯利亚中北部。 Branta bernicla orientalis分布于西伯利亚东北部。 Branta bernicla nigricans 分布于西伯利亚东北端到加拿大中北部。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2009年名录 ver 3.1。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本文Hash:40a19b9c3a9bd80703678829c9a70423e0189f12

声明:此文由 梦相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