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名称类别 外形特征 地理分布 生活习性 生长繁殖 保护现状 扩展阅读
棕背三趾翠鸟分布于中南半岛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
名称类别
棕背三趾翠鸟【中文名称】棕背三趾翠鸟
棕背三趾翠鸟
【拉丁学名】Ceyx rufidorsa
【命名时间】Strickland, 1847
【英文名称】Rufous-backed Kingfisher
【科属分类】鸟纲 、佛法僧目、翠鸟科、三趾翠鸟属
外形特征
棕背三趾翠鸟棕背三趾翠鸟棕背三趾翠鸟体形非常形小,是一种红黄色翠鸟。头、额橙红色,头部两侧颈至喉有一浅黄色三角区;背红棕色,胸橙色,腰、腹黄色,尾上覆羽、尾羽橙红色,除尾羽外,其他各部位中央桔红色,具反光。翼红褐色。羽毛端部具深蓝色羽缘;颏白色;喉淡蛋黄白色;耳羽红色,具反光;嘴下至胸、腹、尾下覆羽蛋黄色,嘴以下至胸、尾下覆羽较深,腹部较浅。虹膜棕色;嘴、脚红色。 趾仅3个;尾较嘴短;翼形尖长;羽色非黑白色。嘴粗直,长而坚,嘴脊圆形;鼻沟不著;翼尖长,第1片初级飞羽稍短,第 3、4片最长;尾短圆;体羽艳丽而具光辉,常有蓝或绿色。
地理分布
棕背三趾翠鸟分布图分布于中南半岛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包括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以及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香港、海南岛。),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华莱士区(指传统的华莱士线(从棉兰老岛的东侧海域经望加锡海峡至巴厘岛与龙目岛之间)以东、巴布亚新几内亚以西的区域,包括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努沙登加拉群岛、西南群岛、摩鹿加群岛(马鲁古群岛)、东帝汶等岛屿。)
棕背三趾翠鸟棕背三趾翠鸟分布图
生活习性
棕背三趾翠鸟棕背三趾翠鸟是一种颜色非常艳丽的小型森林翠鸟。通常栖息于茂密的森林和河岸近水的地方,一般单独或情侣共同捕食。同大多数森林猎翠鸟一样,完全是肉食性。常在树叶或泥土中寻找猎物。主要食物是昆虫,蝗虫,苍蝇和蜘蛛,也吃各种水生动物如水甲虫,小螃蟹,青蛙和小鱼。
生长繁殖
棕背三趾翠鸟营巢于土崖壁上或河流的堤坝上,用嘴挖掘隧道式的洞穴作巢,深25厘米,宽13-15厘米,直径5-7厘米高。这些洞穴一般不加铺垫物。雌鸟产3至7卵,直接产在巢穴地上。有些也在树干上钻洞穴为巢。
棕背三趾翠鸟
保护现状
棕背三趾翠鸟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8年鸟类红色名录。
棕背三趾翠鸟
扩展阅读
1.《世界鸟类名称》(科学出版社)98-99页
2.《世界鸟类分类与分布》(科学出版社)87-90页
马岛小翠鸟的名称类别、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地理分布、保护现状、扩展阅读
马岛小翠鸟(学名:Corythornis madagascariensis,英文名:Madagascan Pygmy Kingfisher)是翠鸟科科里翠鸟属的鸟类。
马岛小翠鸟生活在草地和林地的边缘,马达加斯加岛的热带雨林和落叶林中。
中文学名:马岛小翠鸟
拉丁学名:Corythornis madagascariensis
英文俗名:Madagascan Pygmy Kingfisher
命名作者:Linnaeus, 1766
中文目名:佛法僧目(Coraciiformes)
中文科名:翠鸟科(Alcedinidae)
中文属名:科里翠鸟属(Corythornis)
繁殖区:非洲 : Madagascar
名称类别
【中文名称】 马岛小翠鸟
马岛小翠鸟
【拉丁学名】Ispidina madagascariensis、Ceyx madagascariensis
【命名时间】Linnaeus, 1766
【英文名称】Madagascar Pygmy-kingfisher, Madagascar Pygmy Kingfisher
【科属分类】鸟纲 、佛法僧目、翠鸟科、小翠鸟属
外形特征
马岛小翠鸟身长12cm,雄鸟体重17-21g,雌鸟体重17-22g。头部顶端全部鲜红色。下颏,喉咙,下体的胸部,腹部和尾巴白色,在脖子的两侧各有一长方形白斑。下背部,尾部,脸颊的后方,到颈部显示出强烈的紫色色调。嘴红色,虹膜深棕色。腿红色。幼鸟比成鸟的羽色深。紫色调不太明显。黑色的嘴泛白色。
马岛小翠鸟
地理分布
马岛小翠鸟分布图分布于印度洋(包括马达加斯加群岛及其附近岛屿。)
马岛小翠鸟马岛小翠鸟分布图
生活习性
马岛小翠鸟
马岛小翠鸟和生活在非洲大陆上的粉颊小翠鸟( Ispidina picta )很相似,生活在草地和林地的边缘,马达加斯加岛的热带雨林和落叶林中。其分布很不平衡,在马达加斯加西部很罕见。它们分布于海拔一八00米高度以下。独自睡在树上。马岛小翠鸟主要吃昆虫、蛙类和小型爬行动物等。为捍卫领地经常会发出刺耳急促的尖叫声。
生长繁殖
马岛小翠鸟同其他大多数翠鸟一样,营巢于土崖壁上或河流的堤坝上,用嘴挖掘隧道式的洞穴作巢,直径30至35厘米长。雌鸟11月产卵。这些洞穴一般不加铺垫物。卵直接产在巢穴地上。
地理分布
(2种)
1.Ispidina madagascariensis madagascariensis 分布于马达加斯加西南部。
2.Ispidina madagascariensis dilutus 分布马达加斯加 西南的萨卡哈。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8年鸟类红色名录。
扩展阅读
1.《世界鸟类名称》(科学出版社)98-99页
2.《世界鸟类分类与分布》(科学出版社)87-90页
蓝仙翡翠的名称类别、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扩展阅读
蓝仙翡翠(学名:Tanysiptera carolinae,英文名:Numfor Paradise Kingfisher)是翠鸟科仙翡翠属的鸟类。
蓝仙翡翠分布于太平洋诸岛屿。
中文学名:蓝仙翡翠
拉丁学名:Tanysiptera carolinae
英文俗名:Numfor Paradise Kingfisher
命名作者:Schlegel, 1871
中文目名:佛法僧目(Coraciiformes)
中文科名:翠鸟科(Alcedinidae)
中文属名:仙翡翠属(Tanysiptera)
繁殖区:澳洲界 : Numfor Island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近危物种
Near Threatened(NT)
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有濒危或灭绝危险
名称类别
【中文名称】蓝仙翡翠
蓝仙翡翠
【拉丁学名】Tanysiptera carolinae
【命名时间】Schlegel, 1871
【英文名称】Numfor Paradise Kingfisher
【科属分类】鸟纲 、佛法僧目、翠鸟科、仙翡翠属
外形特征
蓝仙翡翠蓝仙翡翠身长26 c,包括飘带或尾巴羽毛长36-40cm。两性相同。头部,身体和翅膀都是紫蓝色,但颜色并不一致,上体和双翼的色彩更生动,肩胛处、下背部、尾部、披风几乎黑色。尾巴是白色的。有两条12厘米长深蓝色的长飘带尾羽,端点成膨大的白色球拍状。翅膀的覆面是黑色。嘴红色,虹膜深棕色。腿是橄榄褐色。
幼鸟在很多方面不同于成鸟。像它们的父母,它们头部的蓝紫色最深,白色的尾巴,但它们带有红色和黑色相间的条纹。另一方面,尾部是黑色杂有蓝白色。下体不同:肉桂色下颏和喉咙,胸部和腹部有一些红紫色的羽毛。
地理分布
分布于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
蓝仙翡翠蓝仙翡翠分布图
生活习性
蓝仙翡翠是一种常见的物种,生活在所有低地生境,包括沿海地区的植被区和森林地区,因为人类对环境的过度开发,栖息地遭受了重大破坏。这种猎翠鸟喜欢在池塘里洗刷羽毛,是一种完全肉食性的翠鸟,它的狩猎技术和其他种类的猎翠鸟大致相同,经常隐蔽在近水的树荫下伺机捕食鱼虾等。伫立时头部几乎不动,而尾巴不时的摆动。它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地面上寻找食物,用嘴挖掘土壤捕食昆虫,其中包括蜗牛、甲虫、蚱蜢、毛毛虫、蜈蚣、蚯蚓,也吃小型爬行动物蜥蜴等。有时候会把羽毛弄得很脏。
蓝仙翡翠
生长繁殖
两性共同在距地面四英尺的树上挖一个被白蚁蚀空的树洞为巢。大小15厘米×13厘米。雌鸟通常产5枚卵,双方共同抚育雏鸟。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8年鸟类红色名录——近危(NT)。
扩展阅读
1.《世界鸟类名称》(科学出版社)98-99页
2.《世界鸟类分类与分布》(科学出版社)87-90页
本文Hash:5f41b14c1723ebd00a54e914bb320b2e3b35142c
声明:此文由 飞舞九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