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名称类别 外形特征 地理分布 生活习性 生长繁殖 保护现状
褐背仙翡翠(学名:Tanysiptera danae,英文名:Brown-headed Paradise Kingfisher)是翠鸟科仙翡翠属的鸟类。
褐背仙翡翠是一种非常美丽的翠鸟,头棕色,眼纹褐色,颏、喉浅棕黄色,背、胸腹红色,双翼主羽深蓝色,次羽深蓝到黑色。
中文学名:褐背仙翡翠
拉丁学名:Tanysiptera danae
英文俗名:Brown-headed Paradise Kingfisher
命名作者:Sharpe, 1880
中文目名:佛法僧目(Coraciiformes)
中文科名:翠鸟科(Alcedinidae)
中文属名:仙翡翠属(Tanysiptera)
繁殖区:澳洲界 : New Guinea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名称类别
【中文名称】褐背仙翡翠
褐背仙翡翠
【中文别名】褐背极乐翡翠
【拉丁学名】Tanysiptera danae
【命名时间】Sharpe, 1880
【英文名称】Brown-backed Paradise Kingfisher
【科属分类】鸟纲、佛法僧目、翠鸟科、仙翡翠属
外形特征
褐背仙翡翠褐背仙翡翠是一种非常美丽的翠鸟,头棕色,眼纹褐色,颏、喉浅棕黄色,背、胸腹红色,双翼主羽深蓝色,次羽深蓝到黑色。拥有一对非常长的蓝色尾羽,在位于末端膨大成白色拍状。红嘴,红腿爪。黑眼睛。
地理分布
分布于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
褐背仙翡翠褐背仙翡翠分布图
生活习性
褐背仙翡翠褐背仙翡翠褐背仙翡翠完全肉食性的翠鸟,它的狩猎技术和其他种类的猎翠鸟大致相同,但也具有自己的特点。经常隐蔽在近水的树荫下伺机捕食鱼虾等。伫立时头部几乎不动,而尾巴不时的摆动。它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地面上寻找食物,用嘴挖掘土壤捕食昆虫,其中包括蜗牛、甲虫、蚱蜢、毛毛虫、蜈蚣、蚯蚓,也吃小型爬行动物蜥蜴等。有时候会把羽毛弄得很脏。
生长繁殖
两性共同在距地面四英尺的树上挖一个被白蚁蚀空的树洞为巢。大小15厘米×13厘米。雌鸟通常产5枚卵,双方共同抚育雏鸟。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8年鸟类红色名录。
栗背翡翠的名称类别、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栗背翡翠(学名:Halcyon badia,英文名:Chocolate-backed Kingfisher)是翠鸟科翡翠属的鸟类。
栗背翡翠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地区。
中文学名:栗背翡翠
拉丁学名:Halcyon badia
英文俗名:Chocolate-backed Kingfisher
命名作者:Verreaux, J & Verreaux, E, 1851
中文目名:佛法僧目(Coraciiformes)
中文科名:翠鸟科(Alcedinidae)
中文属名:翡翠属(Halcyon)
繁殖区:非洲 : c, w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名称类别
栗背翡翠
【中文名称】栗背翡翠
【拉丁学名】Halcyon badia
【命名时间】Verreaux, 1851
【英文名称】Chocolate-backed Kingfisher
【科属分类】鸟纲、佛法僧目、翠鸟科、翡翠属
外形特征
在栗背翡翠成鸟中,头是桃花心木黑色,披风黑褐色。尾巴上部黑色,中段大部是明亮的天蓝色,终端深色。覆翼暗色调。嘴是红色或棕红色,深褐色虹膜环绕红眼睛。腿是红紫色。幼鸟不同于成鸟,胸部小羚羊皮色明显较深。尾部显示民的小黑点和蓝色较少。雏鸟的喙尖橙色。
嘴粗长似凿,基部较宽,嘴峰直,峰脊圆,两侧无鼻沟;翼圆,第1片初级飞羽与第7片初级飞羽等长或稍短,第2、3、4片几近等长;初级飞羽基部具白色斑;尾圆形。
地理分布
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地区(包括阿拉伯半岛的南部、撒哈拉沙漠(北回归线)以南的整个非洲大陆)。
栗背翡翠栗背翡翠分布图
生活习性
栗背翡翠占据的领土位于海平面和1400米之间。通常栖息于茂密的热带雨林和河岸近水的地方,比如池塘边。一般单独或情侣共同捕食。同大多数森林猎翠鸟一样,完全是肉食性。常在树叶或泥土中寻找猎物。主要食物是无脊椎动物,如蟋蟀、蜘蛛、蝎子、和蜗牛。它也吃小型脊椎动物,如小鱼,小蛇和蜥蜴。
生长繁殖
栗背翡翠营巢于土崖壁上或河流的堤坝上,用嘴挖掘隧道式的洞穴作巢,深60厘米,宽20厘米,高10厘米长,椭圆形。这些洞穴一般不加铺垫物。卵直接产在巢穴地上。有些也在树干上钻洞穴为巢,巢离地面4-5米以上,有藤蔓缠绕。
地理分布
1.Halcyon badia badia 栗背翡翠
2.Halcyon badia lopezi 蓝脸栗背翡翠
3.Halcyon badia obscuridorsalis奥伯氏栗背翡翠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8年鸟类红色名录。
比岛仙翡翠的名称类别、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比岛仙翡翠(学名:Tanysiptera riedelii,英文名:Biak Paradise Kingfisher)是翠鸟科仙翡翠属的鸟类。
比岛仙翡翠分布于太平洋诸岛屿。
中文学名:比岛仙翡翠
拉丁学名:Tanysiptera riedelii
英文俗名:Biak Paradise Kingfisher
命名作者:Verreaux, J, 1866
中文目名:佛法僧目(Coraciiformes)
中文科名:翠鸟科(Alcedinidae)
中文属名:仙翡翠属(Tanysiptera)
繁殖区:澳洲界 : Biak Island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近危物种
Near Threatened(NT)
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有濒危或灭绝危险
名称类别
【中文名称】比岛仙翡翠
比岛仙翡翠
【拉丁学名】Tanysiptera riedelii
【命名时间】Verreaux, 1866
【英文名称】Biak Paradise Kingfisher,Riedel’s Racquet-tail,Biak Paradise-kingfisher
【科属分类】鸟纲 、佛法僧目、翠鸟科、仙翡翠属
外形特征
比岛仙翡翠比岛仙翡翠拥有一对非常长的尾羽为特征,头部,披羽天蓝色,肩胛和小覆羽天蓝色,下背部、尾部、披风是深蓝色。胸腹部和尾巴是白色的。有两条12厘米长深蓝色的长飘带尾羽,端点成膨大的白色球拍状。翅膀的覆面是黑色。嘴红色,虹膜深棕色。腿是橄榄褐色。
比岛仙翡翠
地理分布
比岛仙翡翠分布图分布于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
比岛仙翡翠比岛仙翡翠分布图
生活习性
比岛仙翡翠完全肉食性的翠鸟,它的狩猎技术和其他种类的猎翠鸟大致相同,但也具有自己的特点。经常隐蔽在近水的树荫下伺机捕食鱼虾等。伫立时头部几乎不动,而尾巴不时的摆动。它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地面上寻找食物,用嘴挖掘土壤捕食昆虫,其中包括蜗牛、甲虫、蚱蜢、毛毛虫、蜈蚣、蚯蚓,也吃小型爬行动物蜥蜴等。有时候会把羽毛弄得很脏。
比岛仙翡翠
生长繁殖
两性共同在距地面四英尺的白蚁塔钻洞筑巢。大小15厘米×13厘米。雌鸟通常产5枚卵,双方共同抚育雏鸟。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8年鸟类红色名录。
本文Hash:a6a1a924a0d40a7365c1102ca4e9e52bf54221d3
声明:此文由 Suki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