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名称类别 外形特征 地理分布 生活习性 生长繁殖 地理分布 保护现状
扁嘴翡翠(学名:Todiramphus recurvirostris,英文名:Flat-billed Kingfisher)是翠鸟科林翡翠属的鸟类。
扁嘴翡翠,拉丁学名Todirhamphus recurvirostris,是翠鸟科鸟类。
中文学名:扁嘴翡翠
拉丁学名:Todiramphus recurvirostris
英文俗名:Flat-billed Kingfisher
命名作者:Lafresnaye, 1842
中文目名:佛法僧目(Coraciiformes)
中文科名:翠鸟科(Alcedinidae)
中文属名:林翡翠属(Todiramphus)
繁殖区:太平洋 : Samoa
名称类别
【中文名称】扁嘴翡翠
【拉丁学名】Todirhamphus recurvirostris
【命名时间】Vigors and Horsfield, 1827
【英文名称】Flat-billed Kingfisher
【科属分类】鸟纲 、佛法僧目、翠鸟科、翡翠属
外形特征
扁嘴翡翠扁嘴翡翠
扁嘴翡翠有五种亚种,上体一般是蓝色或绿松石色,翅膀的颜色和背部一样,只是略深些。白色或橙色胸腹部,有一道白领,白眉,黄眼先,黑眼睛。灰黑色腿。
扁嘴翡翠嘴粗长似凿,基部较宽,嘴峰略向上翘,峰脊圆,两侧无鼻沟;翼圆,第1片初级飞羽与第7片初级飞羽等长或稍短,第2、3、4片几近等长;初级飞羽基部具白色斑;尾圆形。
地理分布
扁嘴翡翠分布于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
生活习性
通常栖息于茂密的森林和河岸近水的地方,一般单独或情侣共同捕食。同大多数森林猎翠鸟一样,完全是肉食性。常在树叶或泥土中寻找猎物。主要食物是无脊椎动物,如蟋蟀、蜘蛛、蝎子、和蜗牛。它也吃小型脊椎动物,如小鱼,小蛇和蜥蜴。
生长繁殖
营巢于土崖壁上或河流的堤坝上,用嘴挖掘隧道式的洞穴作巢,深60厘米,宽20厘米,高10厘米长,椭圆形。这些洞穴一般不加铺垫物。卵直接产在巢穴地上。有些也在树干上钻洞穴为巢。卵近圆形,纯白色,大小约29.4×26.2毫米。
地理分布
1.Todirhamphus recurvirostris sanctus 分布于澳洲,所罗门东部 (瓜达康纳尔岛、圣克里斯托瓦尔), 印度尼西亚和美拉尼西亚。
2.Todirhamphus recurvirostris vagans 分布于诺福克群岛, 克马得群岛和新西兰。
3.Todirhamphus recurvirostris canacorum 分布于新喀里多尼亚和阿森松。
4.Todirhamphus recurvirostris macmillani 分布于忠诚岛。
5.Todirhamphus recurvirostris recurvirostris 分布于西萨摩亚。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8年鸟类红色名录。
大嘴翡翠的名称类别、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大嘴翡翠(学名:Pelargopsis melanorhyncha,英文名:Great-billed Kingfisher)是翠鸟科鹳嘴翡翠属的鸟类。
大嘴翡翠分布于太平洋诸岛屿。
中文学名:大嘴翡翠
拉丁学名:Pelargopsis melanorhyncha
英文俗名:Great-billed Kingfisher
命名作者:Temminck, 1826
中文目名:佛法僧目(Coraciiformes)
中文科名:翠鸟科(Alcedinidae)
中文属名:鹳嘴翡翠属(Pelargopsis)
繁殖区:澳洲界 : Sulawesi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名称类别
【中文名称】大嘴翡翠
大嘴翡翠
【中文别名】黑嘴翡翠
【拉丁学名】Pelargopsis melanorhyncha
【命名时间】Temminck, 1826
【英文名称】Black-billed Kingfisher,Great-billed Kingfisher
【科属分类】鸟纲 、佛法僧目、翠鸟科、鹳嘴翡翠属
外形特征
大嘴翡翠身长35 cm,体重184 – 203 g。 成鸟头部,颈部,翕,尾部和下体是奶油白色。下腹部和尾巴浅黄色或黄色。眼先黑色。前额、颧、脸颊的羽毛有黑色斑点。背部,肩,翅膀和尾部有一些暗绿色和深褐色。尾部和体侧显示树荫绿色。尾巴边缘的深棕色有白色条纹。嘴黑色,嘴基有一个小红斑。虹膜为深褐色,红棕色的腿。
嘴粗长似凿,基部较宽,嘴峰直,峰脊圆,两侧无鼻沟;翼圆,第1片初级飞羽与第7片初级飞羽等长或稍短,第2、3、4片几近等长;初级飞羽基部具白色斑;尾圆形。
地理分布
分布于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
大嘴翡翠大嘴翡翠分布图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华莱士区(指传统的华莱士线(从棉兰老岛的东侧海域经望加锡海峡至巴厘岛与龙目岛之间)以东、巴布亚新几内亚以西的区域,包括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努沙登加拉群岛、西南群岛、摩鹿加群岛(马鲁古群岛)、东帝汶等岛屿)。
生活习性
大嘴翡翠非常依赖于水生环境,通常栖息于河岸近水的地方,如河流,河口,海湾,红树林,海岸峭壁和繁茂的灌木丛。一般单独或情侣共同捕食。大部分的食物来自水生环境,无论是在陆地还是在淡水从里面。主要食螃蟹,还有小龙虾。
生长繁殖
在9月筑巢发生。其他信息不详。
地理分布
1.Pelargopsis melanorhyncha melanorhyncha 分布于苏拉威西和相关群岛
2.Pelargopsis melanorhyncha dichrorhyncha 分布于邦岛。
3.Pelargopsis melanorhyncha eutreptorhyncha 分布于苏拉威西岛。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8年鸟类红色名录。
斑翡翠的名称类别、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斑翡翠(学名:Halcyon chelicuti,英文名:Striped Kingfisher)是翠鸟科翡翠属的鸟类。
斑翡翠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地区。
中文学名:斑翡翠
拉丁学名:Halcyon chelicuti
英文俗名:Striped Kingfisher
命名作者:Stanley, 1814
中文目名:佛法僧目(Coraciiformes)
中文科名:翠鸟科(Alcedinidae)
中文属名:翡翠属(Halcyon)
繁殖区:非洲 : 广泛分布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名称类别
斑翡翠【中文名称】斑翡翠
斑翡翠.
【拉丁学名】Halcyon chelicuti
【命名时间】Stanley, 1814
【英文名称】Striped Kingfisher
【科属分类】鸟纲 、佛法僧目、翠鸟科、翡翠属
外形特征
斑翡翠斑翡翠17 cm,雄鸟体重30-41g,雌鸟体重37-50 g。前额棕色条斑,黑和白色羽毛的比例几乎相等。该鸟的眼先,眼纹和眼睛都是黑色。脸颊,颈部奶油色,白灰色或浅黄色,并有白色细暗条纹。翕和披风是深棕色,对比鲜明的天蓝色的背部和尾部。绿色的尾巴夹有蓝灰色,覆翼深棕色并略呈白色。整个下体部(下颏,喉咙,胸,下尾)是白色。腹部为白色,特别是边缘处有浅黄色与黑色条纹。底部的尾巴是银灰色。上颌是褐色或紫色,红色,少数棕红色。虹膜深褐色,腿暗红色。
斑翡翠.
嘴粗长似凿,基部较宽,嘴峰直,峰脊圆,两侧无鼻沟;翼圆,第1片初级飞羽与第7片初级飞羽等长或稍短,第2、3、4片几近等长;初级飞羽基部具白色斑;尾圆形。
地理分布
斑翡翠分布图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地区(包括阿拉伯半岛的南部、撒哈拉沙漠(北回归线)以南的整个非洲大陆。)
斑翡翠斑翡翠分布图
生活习性
斑翡翠通常栖息于林地和灌木丛,避免密集耕种区,不总是依赖于水生环境。发现从海平面到2300米都有分布。一般单独或情侣共同捕食。同大多数森林猎翠鸟一样,完全是肉食性。常在树叶或泥土中寻找猎物。主要食物是无脊椎动物,如蟋蟀、蜘蛛、蝎子、和蜗牛。它也吃小型脊椎动物,如小鱼,小蛇和蜥蜴。
斑翡翠.
生长繁殖
斑翡翠营巢于土崖壁上或河流的堤坝上,用嘴挖掘隧道式的洞穴作巢,深60厘米,宽20厘米,高10厘米长,椭圆形。这些洞穴一般不加铺垫物。卵直接产在巢穴地上。双方轮流孵蛋。有些也在树干上钻洞穴为巢。卵近圆形,纯白色。
地理分布
1.Halcyon chelicuti eremogiton 分布于马里的萨赫尔区域和尼日利亚、苏丹。
2.Halcyon chelicuti chelicuti 分布于毛里塔尼亚、索马里、纳米比亚、博茨瓦纳、南非。
斑翡翠.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8年鸟类红色名录。
本文Hash:6e9099005be3c0c68d9d33da875c64f705e2d247
声明:此文由 链世界-开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