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颈鹭的名称类别、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导读: 名称类别 外形特征 地理分布 生活习性 生长繁殖 地理分布 保护现状

棕颈鹭的图片

棕颈鹭(学名:Egretta rufescens,英文名:Reddish Egret)是鹭科白鹭属的鸟类。

棕颈鹭是一种中型涉禽,身长68-82厘米,翼展116-124厘米。这是一个中型,长脚,有黑头粉红色的鸟喙。嘴巴呈黄色、嘴尖呈黑色、脖子是棕红色,黑黑的背部羽毛和洁白的翅膀及洁白的腹部是棕颈鹭的特征。

中文学名:棕颈鹭

拉丁学名:Egretta rufescens

英文俗名:Reddish Egret

命名作者:Gmelin, JF, 1789

中文目名:鹈形目(Pelecaniformes)

中文科名:鹭科(Ardeidae)

中文属名:白鹭属(Egretta)

繁殖区:北美洲, 中美洲 : s U南美洲, Caribbean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近危物种

Near Threatened(NT)

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有濒危或灭绝危险

名称类别

【中文名称】棕颈鹭

棕颈鹭
棕颈鹭棕颈鹭

【拉丁学名】Egrettarufescens

【命名时间】Gmelin,1789

【英文名称】ReddishEgre

【科属分类】鸟纲、鹳形目、鹭科、白鹭属

外形特征

棕颈鹭是一种中型涉禽,身长68-82厘米,翼展116-124厘米。这是一个中型,长脚,有黑头粉红色的鸟喙。腿和脚蓝黑色。两性很相似。但有两个羽毛颜色差别很大的亚种,一种成鸟身羽很暗,石板蓝色,头部和颈部是毛茸茸的红色羽毛。另一种成鸟身体完全是白色羽毛。幼鸟有一个棕色的身体、头部和颈部。在交配期,雄性头部的丝状蓑羽突出,颈部和背部均有饰羽。嘴长而尖直,翅大而长,脚和趾均细长,胫部部分裸露,脚三趾在前一趾在后,中趾的爪上具梳状栉缘。雌雄同色。体形呈纺锤形,体羽疏松。

地理分布

棕颈鹭
棕颈鹭棕颈鹭

分布于北美地区(包括美国、加拿大、格陵兰、百慕大群岛、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及墨西哥境内北美与中美洲之间的过渡地带),中美洲(地处北美与南美之间,包括危地马拉、伯里兹、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巴哈马、古巴、海地、牙买加、多米尼加、安提瓜和巴布达、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圣卢西亚、巴巴多斯、格林纳达、特立尼达与多巴哥等国家和地区),南美洲(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以及马尔维纳斯群岛(也称福克兰群岛))

生活习性

棕颈鹭被认为是最活跃的白鹭之一,通常可以看到它们在水浅的秸秆区活动,相比其他苍鹭和白鹭猎物更为积极。它最常运行的积极措施是使用自己的翅膀的阴影,以减少水的强光,而达到猎鱼的目的,这些看起来像是一组迷人而优雅的舞蹈。该鸟通常的呼声是一种低沉嘶哑的喉音。以水种生物为食,包括鱼、虾、蛙及昆虫等,常站在水边或浅水中,用嘴飞快地攫食。

生长繁殖

棕颈鹭
棕颈鹭棕颈鹭

棕颈鹭的繁殖栖息地是热带沼泽。它们的领地经常与其他苍鹭相杂,在树上或灌木枝通用枝条筑造浅巢。鸟巢通常位于沿海岛屿。这些鸟类用沙哑的嗓音求爱,它们一般是摇头,在欢迎仪式后再追逐,随后绕圈飞行。一系列的追逐动作通过颈部、背部的蓑羽和鸟喙表现,类似飘动的三色旗。每巢产卵3—6枚,卵呈蓝色无斑点。雏为晚成性。

地理分布

棕颈鹭
棕颈鹭棕颈鹭

Egretta rufescens rufescens 分布于美国、墨西哥、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印度西部。

Egretta rufescens dickeyi 分布于墨西哥。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8年鸟类红色名录。

棕颈曲嘴鹪鹩的名称类别、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棕颈曲嘴鹪鹩的图片

棕颈曲嘴鹪鹩(学名:Campylorhynchus rufinucha,英文名:Rufous-naped Wren)是鹪鹩科曲嘴鹪鹩属的鸟类。

棕颈曲嘴鹪鹩属小型鸟类。嘴长直而较细弱,先端稍曲,无嘴须。鼻孔裸露被有鼻膜。翅短而圆,初级飞羽10枚。尾短小而柔软,尾羽12枚。跗蹠强健,具盾状鳞,趾及爪发达。羽被柔软厚密,为褐色或灰色,翅膀和尾巴有黑色条斑。喜欢居住在潮湿的地方,在森林下部活动,主要以昆虫和蜘蛛为生。

中文学名:棕颈曲嘴鹪鹩

拉丁学名:Campylorhynchus rufinucha

英文俗名:Rufous-naped Wren

命名作者:Lesson, 1838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鹪鹩科(Troglodytidae)

中文属名:曲嘴鹪鹩属(Campylorhynchus)

繁殖区:中美洲 : c Veracruz, Mexico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名称类别

【中文名称】棕颈曲嘴鹪鹩
棕颈曲嘴鹪鹩
棕颈曲嘴鹪鹩棕颈曲嘴鹪鹩

【拉丁学名】Campylorhynchus rufinucha

【命名时间】Lesson, 1838

【英文名称】Rufous-napped Wren

【科属分类】鸟纲、雀形目、鹪鹩科、曲嘴鹪鹩属

外形特征

棕颈曲嘴鹪鹩
棕颈曲嘴鹪鹩棕颈曲嘴鹪鹩 棕颈曲嘴鹪鹩是一种鸣禽,身长15-19cm,体重36g。成人具醒目的黑冠,肩栗褐色布满黑色和白色的对比纵向条纹,背部是中等棕色,比咖啡色略浅。双翼呈深灰色、浅黄色和红色。有外螺纹,尾巴覆有褐色。尾部羽毛黑底上有三道白色斑纹。中央尾羽为灰褐色,有5或6条波纹。白眼眉十分粗宽,从鸟喙到耳后覆盖直到后脖颈。眼先和眼睛均是黑色;耳羽灰白色;下巴和喉咙显示白色色调;胸部白色有深褐色点斑;脸颊苍白色;腹部为浅黄色;虹膜是红褐色;嘴蓝黑色;脚蓝板岩色。嘴长直而较细弱,先端稍曲,无嘴须,即有也很少而细。鼻孔裸露或部分及全部被有鼻膜。翅短而圆,初级飞羽10枚。尾短小而柔软,尾羽大多12枚,亦有8或10枚者。跗蹠强健,具盾状鳞,趾及爪发达。

地理分布

棕颈曲嘴鹪鹩
棕颈曲嘴鹪鹩棕颈曲嘴鹪鹩分布图 分布于中美洲(地处北美与南美之间,包括危地马拉、伯里兹、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巴哈马、古巴、海地、牙买加、多米尼加、安提瓜和巴布达、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圣卢西亚、巴巴多斯、格林纳达、特立尼达与多巴哥等国家和地区)。

生活习性

栖息地仅限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如适应仙人掌生存的环境、农场附近、被遗弃的牧场。在海拔800米到1200米的范围均有分布。性活泼,见人临近隐匿起来。栖止时,常从低枝逐渐跃向高枝。鸣声清脆响亮。取食无脊椎动物,特别是小昆虫,幼虫和蜘蛛等昆虫。也摄取植物果实,其中有浆果。

生长繁殖

雌鸟和雄共同营巢,巢20至25厘米大小。用草,秸秆和植物纤维、羽毛等物交织而成,呈深碗状或圆屋顶状。通常放在仙人掌,灌木丛中,位于离地面约1.5至10米高空。这些卵白色或浅黄色,有棕色、黑色或淡紫色的大小斑点。每次产4至5枚卵。双亲共同喂养雏鸟。产卵期在3月至7月,高峰期是4月至6月。

地理分布

(6种)

1.Campylorhynchus rufinucha humilis 分布于墨西哥西部。

2.Campylorhynchus rufinucha rufinucha 分布于墨西哥东部。

3.Campylorhynchus rufinucha nigricaudatus 分布于墨西哥南部和危地马拉西部。

4.Campylorhynchus rufinucha castaneus 分布于危地马拉东部、洪都拉斯和尼加拉瓜。

5.Campylorhynchus rufinucha capistratus 分布于太平洋岛国萨尔瓦多和尼加拉瓜南部和哥斯达黎加西北海岸。

6.Campylorhynchus rufinucha nicoyae 分布于尼科亚半岛,哥斯达黎加西北。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8年鸟类红色名录。

黄冠夜鹭的名称类别、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黄冠夜鹭的图片

黄冠夜鹭(学名:Nyctanassa violacea,英文名:Yellow-crowned Night Heron)是鹭科美洲夜鹭属的鸟类。

黄冠夜鹭是一种中型涉禽,身长61厘米。灰体,冠和背部白色,额头有黄色绒毛,枕有翎羽,眼睛红色,黑喙。腿黄色且短,眼睛下面有白色块斑纹。栖息于临近水域的树林中、平原、丘陵地带的农田、沼泽、池塘、竹林,白天常隐蔽在沼泽、灌丛或林间,晨昏和夜间活动。一般缩颈长期站立一处不动,或梳理羽毛和在枝间走动,有时亦单腿站立,身体呈驼背状。如无干扰或未受到威胁,一般不离开隐居地。

中文学名:黄冠夜鹭

拉丁学名:Nyctanassa violacea

英文俗名:Yellow-crowned Night Heron

命名作者:Linnaeus, 1758

中文目名:鹈形目(Pelecaniformes)

中文科名:鹭科(Ardeidae)

中文属名:美洲夜鹭属(Nyctanassa)

繁殖区:北美洲, 拉丁美洲 : e U南美洲 to Peru and e Brazil

名称类别

黄冠夜鹭
黄冠夜鹭

【中文名称】黄冠夜鹭

【拉丁学名】Nycticoraxviolaceus

【命名时间】Linnaeus,1758

【英文名称】Yellow-crownedNight-heron,Yellow-crownedNightHeron

【科属分类】鸟纲、鹳形目、鹭科、夜鹭属

外形特征

黄冠夜鹭
黄冠夜鹭

黄冠夜鹭是一种中型涉禽,身长61厘米。灰体,冠和背部白色,额头有黄色绒毛,枕有翎羽,眼睛红色,黑喙。腿黄色且短,眼睛下面有白色块斑纹。幼鸟像夜鹭幼鸟类似,主体棕色,有白色或灰色斑点。

地理分布

分布于北美地区(包括美国、加拿大、格陵兰、百慕大群岛、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及墨西哥境内北美与中美洲之间的过渡地带),中美洲(地处北美与南美之间,包括危地马拉、伯里兹、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巴哈马、古巴、海地、牙买加、多米尼加、安提瓜和巴布达、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圣卢西亚、巴巴多斯、格林纳达、特立尼达与多巴哥等国家和地区),南美洲(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以及马尔维纳斯群岛(也称福克兰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也称科隆群岛)。

生活习性

黄冠夜鹭
黄冠夜鹭

栖息于临近水域的树林中、平原、丘陵地带的农田、沼泽、池塘、竹林,白天常隐蔽在沼泽、灌丛或林间,晨昏和夜间活动。一般缩颈长期站立一处不动,或梳理羽毛和在枝间走动,有时亦单腿站立,身体呈驼背状。如无干扰或未受到威胁,一般不离开隐居地。主要取食蛙类、小鱼、虾等水生动物,偶尔吃一些植物性食物。

生长繁殖

集群繁殖,在树上营巢,巢系由树枝搭建,内部垫以柔软材料。每巢产卵3-5,淡蓝绿色。由双亲共同抚育。

地理分布

(1)Nycticoraxviolaceusbancrofti分布于下加利福尼亚、印度次大陆西部;

(2)Nycticoraxviolaceuscaliginis分布于巴拿马到秘鲁;

(3)Nycticoraxviolaceuscayennensis分布于哥伦比亚南部到秘鲁和巴西南部;

(4)Nycticoraxviolaceusgravirostris分布于所罗门(Socorro)岛;

(5)Nycticoraxviolaceuspauper分布于加拉帕戈斯群岛;

(6)Nycticoraxviolaceusviolaceus分布于美国东部、中部,中美洲东部。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3.1:2008年鸟类红色名录。

本文Hash:220b67cda3aef9c8b4288ebdc39ea7ec73b20e96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