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朱雀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地理分布

导读: 外形特征 生活习性 地理分布

北朱雀的图片

北朱雀(学名:Carpodacus roseus,英文名:Pallas’s Rosefinch)是燕雀科朱雀属的鸟类,又叫做靠山红、马六鸟、麻料鸟、红麻料、青麻料。北朱雀雄鸟粉红色,额和喉具银白色的鳞状羽,两翼和尾均为深褐色并镶以粉边,两道翼斑淡。雌鸟色暗,上体具褐色纵纹。在中国是冬候鸟。一般栖息于山区针阔混交林、阔叶林和丘陵的杂木林中、也见于平原的榆柳林中以及一般在低海拔地区活动。分布于西伯利亚、阿尔泰山西部、贝加尔湖、萨哈林岛、蒙古、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中国大陆的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甘肃、河北、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江苏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西伯利亚的Udam。

中文学名:北朱雀

拉丁学名:Carpodacus roseus

英文俗名:Pallas’s Rosefinch

命名作者:Pallas, 1776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燕雀科(Fringillidae)

中文属名:朱雀属(Carpodacus)

繁殖区:古北界 : e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274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红色

次要羽色:褐色

外形特征

北朱雀:形态特征图
北朱雀:形态特征图

北朱雀长11.5厘米左右。

雄鸟:鸟体羽毛大都为粉红色,额和喉为银白色的鳞状羽,两翼和尾均为深褐色并镶以粉红色的边,翼上有两道淡粉红色的横斑。

雌鸟:色暗,上体具褐色纵纹,额及腰粉色,下体皮黄色而具纵纹,胸沾粉色,臀白。

虹膜-褐色;嘴-近灰;脚-褐色。

叫声:通常无声;短促的低哨音;轻柔鸣声抑扬顿挫。

北朱雀:雄鸟,摄影秋韵
北朱雀:雄鸟,摄影秋韵
北朱雀:雌鸟,摄影秋韵
北朱雀:雌鸟,摄影秋韵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

北朱雀雄鸟和普通朱雀的区别:北朱雀额和喉为银白色的鳞状羽,而普通朱雀雄鸟头部红色。北朱雀雄鸟翼上具两道淡粉色的横斑,普通朱雀腹白。

生活习性

北朱雀:第一冬鸟,雄鸟,摄于台湾
北朱雀:第一冬鸟,雄鸟,摄于台湾

北朱雀不在中国繁殖。秋季迁徙时部分成鸟和亚成鸟在我国越冬,到第二年春天离去。

生态:这种鸟喜集群,啄食各种野生植物的果实、种子和幼芽,也寻食谷物种子等。

栖息于低海拔山区的针阔叶混交林、阔叶混交林和阔叶林,丘陵地带的杂木林和平原的榆、柳林中。多以家族群迁徙,不甚畏人,鸣声洪亮婉转。取食杂草种子、浆果和叶。

地理分布

北朱雀:地理分布图
北朱雀:地理分布图

分布范围:西伯利亚中部及东部至蒙古北部。冬季迁至中国北方、日本、朝鲜及哈萨克斯坦北部。

分布状况:不常见冬候鸟于中国北部及东部,南抵江苏,西至甘肃。越冬时可至海拔2500米。夏季繁殖区海拔较高。

暗胸朱雀的亚种分化、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地理分布

暗胸朱雀的图片

暗胸朱雀(学名:Procarduelis nipalensis,英文名:Dark-breasted Rosefinch)是燕雀科暗胸朱雀属的鸟类。

暗胸朱雀(学名:Carpodacus nipalensis)隶属于雀形目雀科朱雀属。分布于克什米尔、尼泊尔、不丹、锡金、印度、缅甸以及中国大陆的甘肃、四川、云南、西藏等地,一般生活于高山以及栖息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松柏林、矮灌丛和高山草地上。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尼泊尔。

中文学名:暗胸朱雀

拉丁学名:Procarduelis nipalensis

英文俗名:Dark-breasted Rosefinch

命名作者:Hodgson, 1836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燕雀科(Fringillidae)

中文属名:暗胸朱雀属(Procarduelis)

繁殖区:东洋界 : Himalayas to wc China and ne Burm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266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亚种分化

暗胸朱雀指名亚种:学名Carpodacus nipalensis nipalensis。在中国大陆,分布于甘肃、四川、云南、西藏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尼泊尔。

外形特征

暗胸朱雀
暗胸朱雀

描述:体型略小(15.5厘米)的深色朱雀。颈背及上体深褐而染绯红。

雄鸟额、眉纹、脸颊及耳羽鲜亮粉色,胸深紫栗色。

雌鸟为甚单一的灰褐色,具两道浅色的翼斑。

虹膜-褐色;嘴-偏灰的角质色;脚-粉褐。

叫声:鸣声为单调的唧唧声。叫声包括哀怨而似嗷叫的双哨音、唧唧叫及告警时的cha-a-rrr声。

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

暗胸朱雀雄鸟与棕朱雀及酒红朱雀的区别为:暗胸朱雀额粉红,嘴较细,眉纹不伸至眼前,胸暗色。

暗胸朱雀雌鸟与棕朱雀的区别在无浅色眉纹,与酒红朱雀的区别在下体色单且三级飞羽无浅色羽端。

生活习性

暗胸朱雀
暗胸朱雀

高山鸟类,栖息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松柏林、矮灌丛和高山草地上。

惧生而活跃,栖于林线附近的栎树、针叶树及杜鹃的混交林。有时成单性别群或与红眉松雀混群。

地理分布

暗胸朱雀
暗胸朱雀

喜马拉雅山脉至中国西部及青藏高原南部。

指名亚种为不罕见的留鸟于西藏南部、东部及东南部。亚种intensicolor见于甘肃南部、四川西部及云南西北部。

国内分布: 甘肃、四川、云南、西藏。

国外分布: 克什米尔、 尼泊尔、不丹、锡金、印度、缅甸。

白腰朱顶雀的外形特征、亚种分化、地理分布、生活习性

白腰朱顶雀的图片

白腰朱顶雀(学名:Acanthis flammea,英文名:Common Redpoll)为燕雀科白腰朱顶雀属的鸟类,俗名苏雀、苏鸟、苏子鸟、(贝宁)点红、朱点儿、朱顶红。分布于近北极地区、以北欧至加拿大、俄罗斯、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中国大陆的东北、宁夏、新疆、华北、华东等地,常见于溪边丛生柳林、沼泽化的多草疏林和栎、榆等幼林中以及也见于各种乔木杂林和林缘的农田及果园中。快速的冲跃式飞行。结群而栖,多在地面取食,受惊时飞至高树顶部。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瑞典。

中文学名:白腰朱顶雀

拉丁学名:Acanthis flammea

英文俗名:Common Redpoll

命名作者:Linnaeus, 1758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燕雀科(Fringillidae)

中文属名:白腰朱顶雀属(Acanthis)

繁殖区:古北界, 北美洲 : n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253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白腰朱顶雀绘图
白腰朱顶雀绘图

白腰朱顶雀是体小(14厘米)的灰褐色雀鸟。头顶有红色点斑。雌鸟似雄鸟但胸无粉红。非繁殖期雄鸟似雌鸟但胸具粉红色鳞斑,尾叉形。

虹膜-深褐;嘴-黄色;脚-黑色。

叫声:炫耀飞行时发出鸣声,为短促的起伏颤音杂以嘤嘤之声errr errrr。叫声为有特色的金属音啾啾叫,哀怨的teu-teu teu-teu或偏高的喘息声eeeeze。

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

白腰朱顶雀和极北朱顶雀的区别:白腰朱顶雀繁殖期雄鸟似极北朱顶雀但褐色较重且多纵纹,胸部的粉红色上延至脸侧。腰浅灰而沾褐并具黑色纵纹,有别于极北朱顶雀的几乎全白。

亚种分化

白腰朱顶雀
白腰朱顶雀

白腰朱顶雀指名亚种(学名:Carduelis flammea flammea)。分布于美洲至英国、北欧、俄罗斯、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中国大陆的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沙威山岛、甘肃等地。

地理分布

白腰朱顶雀地理分布图
白腰朱顶雀地理分布图

分布范围:全北界的北部。繁殖于北方的针叶林区,越冬于温带林区。引种至新西兰。

分布状况:常见。指名亚种越冬于中国西北部的西天山并经东北各省至山东及江苏。迷鸟有见于甘肃东北部。

生活习性

白腰朱顶雀
白腰朱顶雀

栖息于海拔850米以下的低山和山脚地带。冬季群栖,每群由几只到百余只不等。活动在荒山、灌木、林缘和田间,尤以草地和谷子地为多见。常于草棵上、谷子和篙类的花穗上取食,或到打谷场觅食遗落在地上的稻谷,尤喜吃苏子,故有苏雀之称。人们也常用苏子和谷穗做诱饵以捕捉“苏雀”。在食物集中地,常形成紧密的白腰朱顶雀群。性较温顺,不甚怯人。起飞时常鸣,声单调而低哑。

本文Hash:daafe4cca6a2fea3d498c608724e9fd93f5ca1dd

声明:此文由 clif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