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扑翅鴷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地理分布

导读: 外形特征 生活习性 地理分布

北扑翅鴷的图片

北扑翅鴷(学名:Colaptes auratus,英文名:Northern Flicker)属啄木鸟科扑翅鴷属,有超过100种的英文俗名,如Yellowhammer, clape, gaffer woodpecker, harry-wicket, heigh-ho, wake-up, walk-up, wick-up, yarrup, and gawker bird,这些俗名大多反映了它的叫声。主要分布在阿拉斯加、加拿大、美国、墨西哥、危地马拉、萨尔瓦多、洪都拉斯等地。翅膀黄色的一个亚种已提升为独立鸟种——黄扑翅鴷(Colaptes chrysoides,仅分布于西部沙漠地带)。

中文学名:北扑翅鴷

拉丁学名:Colaptes auratus

英文俗名:Northern Flicker

命名作者:Linnaeus, 1758

中文目名:鴷形目(Piciformes)

中文科名:啄木鸟科(Picidae)

中文属名:扑翅鴷属(Colaptes)

繁殖区:北美洲, 中美洲 : 广泛分布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北扑翅鴷:红色型
北扑翅鴷:红色型

体长28至36厘米,双尺展开长度达到42至54厘米,是一种中大型的啄木鸟。北扑翅鴷的羽毛色彩多样,不同亚种的细微差别很多,主要根据翅膀、尾下的羽毛色彩不同,分黄色北扑翅鴷和红色北扑翅鴷两种。

红色型(C. a.cafer):分布于西部。

黄色型(C. a. auratus):分布于东部。

混合型:分布于两者之间。

北扑翅鴷:不同色型
北扑翅鴷:不同色型
北扑翅鴷:不同色型
北扑翅鴷:不同色型

生活习性

北扑翅鴷:雌鸟
北扑翅鴷:雌鸟

北扑翅鴷的食物主要为昆虫,蚂蚁是它们喜爱的食物,此外,也吃一些浆果、种子、坚果。

地理分布

北扑翅鴷地理分布图:黄色为冬季活动区,蓝色为夏季活动区,绿色为全年活动区
北扑翅鴷地理分布图:黄色为冬季活动区,蓝色为夏季活动区,绿色为全年活动区

分布于阿拉斯加、加拿大、美国、墨西哥、危地马拉、萨尔瓦多、洪都拉斯等地。

红翅鵙鹛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

红翅鵙鹛的图片

红翅鵙鹛(学名:Pteruthius aeralatus,英文名:Blyth’s Shrike-babbler)是绿鹃科鵙鹛属的鸟类。

红翅鵙鹛 (学名:Pteruthius aeralatus,英文名:Blyth’s Shrike-babbler)为鹟科鵙鹛属的鸟类。分布于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缅甸、柬埔寨、老挝、越南、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以及中国大陆的西藏、经四川、广西、东到福建、南到云南、海南等地,一般栖息于活动于阔叶树上的树枝间、灌丛间以及栖息于灌木小枝的顶端。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喜马拉雅山脉地区。

中文学名:红翅鵙鹛

拉丁学名:Pteruthius aeralatus

英文俗名:Blyth’s Shrike-babbler

命名作者:Blyth, 1855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绿鹃科(Vireonidae)

中文属名:鵙鹛属(Pteruthius)

繁殖区:东洋界 : e Himalayas, Burma through se Asia, Malaysi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091

主要羽色:灰色

次要羽色:黑色

外形特征

红翅鵙鹛
红翅鵙鹛

中等体型(17厘米)的鵙鹛。

雄鸟:头黑,眉纹白;上背及背灰;尾黑;两翼黑,初级飞羽羽端白,三级飞羽金黄和橘黄;下体灰白。

雌鸟:色暗,下体皮黄,头近灰,翼上少鲜艳色彩。

虹膜-灰蓝;嘴-上嘴蓝黑,下嘴灰;脚-粉白。

叫声:嘹亮刺耳的单音too-too-too,klip klip或chip chip chap chip chap。

地理分布

红翅鵙鹛地理分布图
红翅鵙鹛地理分布图

分布范围:巴基斯坦东北部至中国、东南亚及大巽他群岛。

分布状况:留鸟于海南岛(lingshuiensis);华中、东南(ricketti)及西藏东南部(validirostris);为海拔350~2440米山区森林的偶见鸟。

生活习性

红翅鵙鹛
红翅鵙鹛

习性:成对或混群活动,在林冠层上下穿行捕食昆虫。在小树枝上侧身移动仔细地寻觅食物。

黑翅燕鸻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地理分布

黑翅燕鸻的图片

黑翅燕鸻(学名:Glareola nordmanni,英文名:Black-winged Pratincole)是燕鸻科燕鸻属的鸟类。黑翅燕鸻繁殖于哈萨克斯坦的东部,可能在新疆西北部出现。它似领燕鸻但次级飞羽上为黑色,颈背沾栗色。

中文学名:黑翅燕鸻

拉丁学名:Glareola nordmanni

英文俗名:Black-winged Pratincole

命名作者:Fischer von Waldheim, 1842

中文目名:鸻形目(Charadriiformes)

中文科名:燕鸻科(Glareolidae)

中文属名:燕鸻属(Glareola)

繁殖区:古北界 : wc

非繁殖区:w, s 非洲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尚未收录,是中国鸟类新纪录!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近危物种

Near Threatened(NT)

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有濒危或灭绝危险

外形特征

黑翅燕鸻
黑翅燕鸻

身长:25厘米。眼大,嘴宽阔,翅长而窄,尾部分叉,长脚适于在地面取食昆虫,飞行时可见黑色翼羽。

生活习性

生活于岸边,可像燕子一样在空中捕食昆虫。群集,在黎明和黄昏取食,繁殖期群集在平原湖泊的边缘,有低矮植被的沼泽或裸露的泥沼地,通常在地面休息、筑巢,由于羽色与栖地相近而不易被发现。

巢:裸露的浅地洞,位于稀疏的植被中或裸地上。

地理分布

繁殖于亚洲中部,在撒哈拉以南的地区过冬。

本文Hash:c6f131bb3bf14cef14ea90e7fc5c637f59df93b2

声明:此文由 lizhen002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