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喉姬鹟的分类地位、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保护现状

导读: 分类地位 外形特征 地理分布 生活习性 保护现状

红喉姬鹟的图片

红喉姬鹟(学名:Ficedula albicilla,英文名:Taiga Flycatcher),属雀形目鹟科姬鹟属,俗名白点颏、黑尾杰、红胸鹟、黄点颏。全长约13cm。雄鸟上体灰黄褐色,尾羽黑褐,尾羽基部白色,繁殖期雄鸟喉部橙黄色,非繁殖期则近白色,胸以下大致灰色。雌鸟似非繁殖期雄鸟,但胸部沾黄褐色。 中国为东北地区繁殖鸟,在南部沿海、海南越冬,迁徙时遍及东部地区。数量较多。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荷兰。

中文学名:红喉姬鹟

拉丁学名:Ficedula albicilla

英文俗名:Taiga Flycatcher

命名作者:Pallas, 1811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鹟科(Muscicapidae)

中文属名:姬鹟属(Ficedula)

繁殖区:古北界 : c, e

非繁殖区:Southeast Asia through Borneo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738

主要羽色:灰色

次要羽色:橙色

分类地位

红喉姬鹟(Ficedula albicilla)和红胸姬鹟(Ficedula parva)原为红喉姬鹟(Ficedula parva)的两个亚种,近年来很多著者依据形态、鸣声、分子等证据,认为两者应为在古北界异域分布(allopatric)的对种(semispecies)。

外形特征

红喉姬鹟:形态特征图
红喉姬鹟:形态特征图
红喉姬鹟:形态特征图
红喉姬鹟:形态特征图

体型小(13厘米)的褐色鹟。尾色暗,基部外侧明显白色。

繁殖期雄鸟:胸红沾灰,但冬季难见。

雌鸟及非繁殖期雄鸟:暗灰褐,喉近白,眼圈狭窄白色。尾及尾上覆羽黑色区别于北灰鹟。

虹膜-深褐;嘴-黑色;脚-黑色。

叫声:遇警时发出粗糙的 trrrt声、静静的tic声及粗哑的tzit声。

红喉姬鹟:雄鸟
红喉姬鹟:雄鸟
红喉姬鹟
红喉姬鹟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

红喉姬鹟雌鸟与白腹蓝鹟雌鸟的区别:红喉姬鹟雌鸟体型更小,尾更短。

红喉姬鹟和红胸姬鹟的区别:(1)红喉姬鹟上下嘴全黑,而红胸姬鹟可能上嘴黑、下嘴黄;(2)红喉姬鹟的红色区域仅限于喉部,而红胸姬鹟的红色区域延伸至胸部。

红喉姬鹟:雄鸟
红喉姬鹟:雄鸟
红胸姬鹟:雄鸟
红胸姬鹟:雄鸟

地理分布

红喉姬鹟:地理分布图
红喉姬鹟:地理分布图

分布范围:繁殖于古北界;冬季迁徙至中国、菲律宾、东南亚及婆罗洲。

分布状况:迁徙经中国东半部。常见越冬于广西、广东及海南岛。

生活习性

红喉姬鹟:繁殖期雄鸟
红喉姬鹟:繁殖期雄鸟

栖息于针阔混交林和灌丛。性活泼而胆怯,常站立在枝头捕捉经过的昆虫。在树上或树洞中营巢,以草茎、苔藓和兽毛编织成深杯状,每窝产卵4~7枚。

中国为东北地区繁殖鸟,在南部沿海、海南越冬,迁徙时遍及东部地区。数量较多。

保护现状

红喉姬鹟
红喉姬鹟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朱鹀的分类地位、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地理分布、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朱鹀的图片

朱鹀(学名:Urocynchramus pylzowi,英文名:Przevalski’s Finch)是朱鹀科朱鹀属的鸟类。

朱鹀(学名:Urocynchramus pylzowi)其长度为45—47mm,头顶及上体几纯沙褐色;眉纹、眼先、颊以及颏、喉、胸呈淡玫瑰红色;腹部浅淡以至污白;第一枚飞羽很发达;尾羽长,外侧尾羽粉色。嘴细尖,似暗色朱雀(Carpodacus nipalensis)和大朱雀(Carpodacus rubicilla)。但嘴上下缘间有间隙,上嘴缘近基部处膨胀。尾长,呈凹形,和长尾山雀(Aegithalos caudatus)相似。跗蹠细长。体羽较红。该属仅有一种,为中国特产鸟类,仅分布于甘肃西北,青海和四川。

中文学名:朱鹀

拉丁学名:Urocynchramus pylzowi

英文俗名:Przevalski’s Finch

命名作者:Przewalski, 1876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朱鹀科(Urocynchramidae)

中文属名:朱鹀属(Urocynchramus)

繁殖区:东洋界 : Tibet to c Chin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299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分类地位

朱鹀
朱鹀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 雀科 Fringillidae

属: 朱鹀属 Urocynchramus

种: 朱鹀 U. pylzowi

别名:地麻窜

外形特征

外形描述
朱鹀
朱鹀

雄鸟头顶黄褐色,背、肩沾红,均具黑褐纵纹,中央2对尾羽暗褐,其余尾羽淡粉红色;眉纹、眼先、颏至上胸均玫瑰红,腹和胁粉红,肛区白,尾下覆羽淡粉红色。雌鸟下体较白,喉、胸和胁具黑褐棕纹。繁殖期雄鸟的眉线、喉、胸及尾羽羽缘粉色。雌鸟胸皮黄色而具深色纵纹,尾基部浅粉橙色。

叫声描述

通常寂声。鸣声为急促的chitri-chitri-chitri-chitri。飞行或告警时发出清晰的银铃般的kvuit, kvuit叫声。

生活习性

栖于近水的灌丛及高山密丛。单独、成对或结小群活动。飞行弱而振翼多。栖息在高山草甸或灌丛中,主要以杂草种子为食,也吃昆虫。

注:此单型属有时被视作朱雀(参见M. de Shauensee, 1984)。

地理分布

朱鹀
朱鹀分布图

中国特有,分布在甘肃、青海、西藏和四川。

地理分布

不常见留鸟,见于青海、甘肃、四川北部及西部、西藏东部海拔3000~5000米。

保护现状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红胸鹰的外形特征、分类地位、生活习性、地理分布、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红胸鹰的图片

红胸鹰(学名:Accipiter toussenelii,英文名:Red-chested Goshawk)是鹰形目鹰科鹰属的猛禽,西非的一种鹰,常误认为是与之同属的非洲鹰。雌性体型明显大于雄性。红胸鹰分布于西非。

中文学名:红胸鹰

拉丁学名:Accipiter toussenelii

英文俗名:Red-chested Goshawk

命名作者:Verreaux, J, Verreaux, E & Des Murs, 1855

中文目名:鹰形目(Accipitriformes)

中文科名:鹰科(Accipitridae)

中文属名:鹰属(Accipiter)

繁殖区:非洲 : w, wc

华盛顿公约(CITES)

濒危物种保护级别:二级保护物种

(目前无灭绝危机,管制其国际贸易)

外形特征

红胸鹰:形态特征图(1874年柯尔曼斯的作品)
红胸鹰:形态特征图(1874年柯尔曼斯的作品)

雄性红胸鹰的翼幅为18.4至20.3厘米(合7.2至8.0英寸),而雌性的可达20.4至24.3厘米(合8.0至9.6英寸)。长度为翼幅的3/5。雄性体体重为150至235克,而雌性的为170至265克。尽管雌性鸟体型普遍大于雄性,但红胸鹰的这种差异比一般的要大。

对于东部的亚种,成年的背部为深灰色,头部颜色稍淡;腹部仅有红褐色和白色;尾部主要为黑色,并有二至三块大白斑。未成年个体的背部为黑色,腹部为白色。

对于西部的亚种,成年的背部也是深色的,但其喉部为灰色,腹部混有红褐色。尾部仅有三块白斑。未成年的个体背部为黑褐色,腹部为白色,并有深褐色斑点。

成年红胸鹰的眼、蜡膜和腿都是橙黄色的。

红胸鹰叫声一般为“如磨擦时刺耳的krit或尖锐的whit”,频率为每2-3秒一次。

分类地位

红胸鹰种下辖的两个亚种会被认为是两个物种,在此情况下,西部的亚种被称为Accipiter macroscelides,即西非鹰。尽管更通常情况下,现存的物种被统合为非洲鹰,因为这两个群体逐渐融合又很大程度上分离并分成两个彼此看起来相似的群体。根据《世界鸟类手册》和其他专家的看法,在这里将红胸鹰看成独立的物种。

生活习性

红胸鹰栖息于低海拔的森林,特别是雨林,常靠近河流和沼泽,包括红树林。其也可见于种植园,庄园和大型公园。另外,这种鸟类不会进行迁徙活动或飞去其他地方,除了将子代分散时。

地理分布

红胸鹰
红胸鹰

红胸鹰可再分为两个亚种:东部(A. t. toussenelii和A. t. canescens)和西部(A. t. macroscelides and A. t. lopezi)。东部的主要栖息于刚果河流域,西至加蓬和南喀麦隆。西部主要栖息于西喀麦隆,西至塞内加尔和比奥科岛上。而非洲鹰的范围相当模糊,在乌干达和刚果民主共和国的东部和南部。

生长繁殖

红胸鹰约在七或八月哺育下一代,于次年二月结束。与非洲鹰不同,红胸鹰很少进行求偶飞行表演。其巢安置于离地6至20米的主树杈或大树的侧树干上,并会用树叶和藤蔓遮盖鸟巢。巢由树枝搭建而成,一般直径达40厘米左右,深15至45厘米不等,巢内还有新鲜树叶作为装饰。雌性会产下2至3枚鸟蛋,有时会是1枚或4枚。正如大部分鹰科动物一样,雌性会负责孵化和照顾下一代,而雄性则负责外出觅食,另外,在子代半成长时,雌性也会分担一部分觅食的任务。孵化过程会持续4至5个星期,雏鹰长出羽毛需要32至36天。当雏鹰仅一岁多点时几乎都会进行换毛然后直接将出成年的羽毛来。

保护现状

红胸鹰很可能因栖息减少而数目下降,但其竟能适应这种变化因而可能依旧常见。

本文Hash:85c407a4c391c5aa5da1703e0f359ffcd32717ea

声明:此文由 区块大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