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鹀属的分类地位、亚种分化、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地理分布、地理分布、保护现状、雪鹀属大全

导读: 分类地位 亚种分化 外形特征 生活习性 地理分布 地理分布 保护现状 雪鹀属鸟类大全

雪鹀属的图片

雪鹀属(学名:Plectrophenax)是铁爪鹀科(学名:Calcariidae)的一属。

鹀(学名:Plectrophenax nivalis)为雀科雪鹀属的鸟类,俗名雪雀、路边雀。分布于欧亚、北美等地极北地区以及中国大陆的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河北等地,多生活于低山区和丘陵地带的开阔区、有时也见于平原地区以及喜在路旁未全被雪覆盖的草丛中或在公路旁活动。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Lapland,Europe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铁爪鹀科(Calcariidae)

中文属名:雪鹀属(Plectrophenax)

中国野生鸟类:

分类地位

雪鹀属
雪鹀属雪鹀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 雀科 Fringillidae

属: 雪鹀属 Plectrophenax

种: 雪鹀 P. nivalis

别名: 雪雀 、路边雀

年代: 1758

亚种分化

雪鹀属
雪鹀属雪鹀

雪鹀北方亚种(学名:Plectrophenax nivalis vlasowae)。分布于俄罗斯、日本、朝鲜半岛以及

中国大陆的内蒙古、黑龙江、吉林、河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俄罗斯。

外形特征

雪鹀属
雪鹀属雪鹀

形体

体大(17厘米)而矮圆的黑白色鹀。形小的嘴黑色。繁殖期雄鸟特征明显,白色的头、下体及翼斑与

其余的黑色体羽成对比。繁殖期雌鸟对比不强烈,头顶、脸颊及颈背具近灰色纵纹,胸具橙褐色纵纹。第一冬的鸟黑色较少,且散有橙褐色,尤其在头顶及胸上。幼鸟的头及胸灰色。 虹膜-色深;嘴-成鸟黑色,幼鸟及第一冬鸟偏黄;脚-黑色。

叫声

立于巨砾或在振翼下行时作叫,鸣声仅为单调的短句交替。常有的飞行叫声为颤音tiriririt接流水般的tew声。两种叫声均似铁爪鹀但富有乐感。也作沙哑的djeee叫声。

生活习性

雪鹀属
雪鹀属雪鹀

多见于低山区和丘陵地带的开阔区, 有时也见于平原地区, 喜在路旁未全被雪覆盖的草丛中或在公路旁活动 。栖于光裸地面。冬季群栖但一般不与其他种类混群。常规步调为快步疾走但也作并足跳行。未在取食群中的鸟作蛙跳式前行。群鸟升空作波状起伏的炫耀舞姿飞行然后突然降至面。 以杂草种子、昆虫为食。雪鹀为卵生,营巢于乔木和灌丛中,每窝产卵约5枚。 雪鹀多栖息在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常在河边岩石、荒山小树林中活动。冬季群栖但一般不与其他种类混群。常规步调为快步疾走但也作并足跳行。未在取食群中的鸟作蛙跳式前行。群鸟升空作波状起伏的炫耀舞姿飞行然后突然降至地面。

地理分布

繁殖于北极区苔原冻土带及海岸陡崖。越冬南迁至大约北纬50°。

中国境内分布: 黑龙江, 吉林,内蒙古, 新疆(天山), 河北。

中国境外分布: 欧亚, 北美等地极北地区

地理分布

数量甚少的亚种vlasowae越冬见于天山、阿尔泰山、内蒙古东部及黑龙江北部。偶有鸟至河北。

保护现状

雪鹀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雪鹀是“中日候鸟协定”保护候鸟种类。

雪鹀属鸟类大全

雪鹀雪鹀属:雪鹀
该鸟种在中国有分布

学名:Plectrophenax nivalis

英文名:Snow Bunting雪鹀属:麦氏鹀

学名:Plectrophenax hyperboreus

英文名:McKay’s Bunting

朱鹀的分类地位、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地理分布、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朱鹀的图片

朱鹀(学名:Urocynchramus pylzowi,英文名:Przevalski’s Finch)是朱鹀科朱鹀属的鸟类。

朱鹀(学名:Urocynchramus pylzowi)其长度为45—47mm,头顶及上体几纯沙褐色;眉纹、眼先、颊以及颏、喉、胸呈淡玫瑰红色;腹部浅淡以至污白;第一枚飞羽很发达;尾羽长,外侧尾羽粉色。嘴细尖,似暗色朱雀(Carpodacus nipalensis)和大朱雀(Carpodacus rubicilla)。但嘴上下缘间有间隙,上嘴缘近基部处膨胀。尾长,呈凹形,和长尾山雀(Aegithalos caudatus)相似。跗蹠细长。体羽较红。该属仅有一种,为中国特产鸟类,仅分布于甘肃西北,青海和四川。

中文学名:朱鹀

拉丁学名:Urocynchramus pylzowi

英文俗名:Przevalski’s Finch

命名作者:Przewalski, 1876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朱鹀科(Urocynchramidae)

中文属名:朱鹀属(Urocynchramus)

繁殖区:东洋界 : Tibet to c Chin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299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分类地位

朱鹀
朱鹀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 雀科 Fringillidae

属: 朱鹀属 Urocynchramus

种: 朱鹀 U. pylzowi

别名:地麻窜

外形特征

外形描述
朱鹀
朱鹀

雄鸟头顶黄褐色,背、肩沾红,均具黑褐纵纹,中央2对尾羽暗褐,其余尾羽淡粉红色;眉纹、眼先、颏至上胸均玫瑰红,腹和胁粉红,肛区白,尾下覆羽淡粉红色。雌鸟下体较白,喉、胸和胁具黑褐棕纹。繁殖期雄鸟的眉线、喉、胸及尾羽羽缘粉色。雌鸟胸皮黄色而具深色纵纹,尾基部浅粉橙色。

叫声描述

通常寂声。鸣声为急促的chitri-chitri-chitri-chitri。飞行或告警时发出清晰的银铃般的kvuit, kvuit叫声。

生活习性

栖于近水的灌丛及高山密丛。单独、成对或结小群活动。飞行弱而振翼多。栖息在高山草甸或灌丛中,主要以杂草种子为食,也吃昆虫。

注:此单型属有时被视作朱雀(参见M. de Shauensee, 1984)。

地理分布

朱鹀
朱鹀分布图

中国特有,分布在甘肃、青海、西藏和四川。

地理分布

不常见留鸟,见于青海、甘肃、四川北部及西部、西藏东部海拔3000~5000米。

保护现状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栗耳鹀的外形特征、亚种分化、地理分布、生活习性、保护现状

栗耳鹀的图片

栗耳鹀(学名:Emberiza fucata,英文名:Chestnut-eared Bunting)是鹀科鹀属的鸟类,又叫赤胸鹀,俗名高粱颏儿、赤脸雀。是体型略大(16厘米)的鹀。繁殖期雄鸟具有栗色耳羽,颈部黑色颊纹图案独特,具棕色胸带。分布于俄罗斯、日本、朝鲜半岛、缅甸、印度、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从东北、经沿海至华南、海南、四川、贵州等地,多生活于喜栖于低山区或半山区的河谷沿岸草甸以及森林迹地形成的湿草甸或草甸加杂稀疏的灌丛。在中国大部可见。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西伯利亚。

中文学名:栗耳鹀

拉丁学名:Emberiza fucata

英文俗名:Chestnut-eared Bunting

命名作者:Pallas, 1776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鹀科(Emberizidae)

中文属名:鹀属(Emberiza)

繁殖区:古北界 : c, e

非繁殖区:Southeast Asi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312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栗耳鹀
栗耳鹀
栗耳鹀
栗耳鹀

体型略大(16厘米)的鹀。

繁殖期雄鸟:的栗色耳羽与灰色的顶冠及颈侧成对比;颈部图纹独特,为黑色下颊纹下延至胸部与黑色纵纹形成的项纹相接,并与喉及其余部位的白色以及棕色胸带上的白色成对比。

雌鸟及非繁殖期雄鸟:相似,但色彩较淡而少特征,似第一冬的圃鹀但区别在耳羽及腰多棕色,尾侧多白。亚种arcuata雄鸟较指名亚种色深而多彩,且项纹黑色重,上背黑色纵纹较少,棕色胸带较宽。相似亚种kuatunensis色深且上体较红,具狭窄的胸带。

虹膜-深褐;嘴-上嘴黑色具灰色边缘,下嘴蓝灰且基部粉红;脚-粉红。

叫声:于矮丛顶上作叫,鸣声较其他的鹀快而更为嘁喳,由断续的 zwee声音节加速而成嘁喳一片,以两声triip triip收尾。叫声为爆破音pzick而似田鹀。

亚种分化

栗耳鹀
栗耳鹀

栗耳鹀指名亚种fucata

栗耳鹀挂墩亚种kuatunensis

栗耳鹀西南亚种arcuata

地理分布

栗耳鹀地理分布图
栗耳鹀地理分布图

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西段至中国、蒙古东部及西伯利亚东部;越冬至朝鲜、日本南部及印度支那北部。

分布状况:常见于中国东北(fucata),华中、西南及西藏东南部(arcuata);不甚常见并繁殖于江苏南部、福建及江西(kuatunensis)。越冬在台湾及海南岛,候鸟途经华东大部。

生活习性

栗耳鹀
栗耳鹀

具本属的典型特性。冬季成群。喜栖于低山区或半山区的河谷沿岸草甸,森林迹地形成的湿草甸或草甸加杂稀疏的灌丛。

保护现状

栗耳鹀
栗耳鹀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本文Hash:f2388d96328d739e7b408429d071e55f8f0cfd14

声明:此文由 梦相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