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头树鹊的名称类别、保护现状、地理分布、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生长繁殖

导读: 名称类别 保护现状 地理分布 外形特征 生活习性 生长繁殖

黑头树鹊的图片

黑头树鹊(学名:Crypsirina cucullata,英文名:Hooded Treepie)是鸦科黑头树鹊属的鸟类。

黑头树鹊(学名:Crypsirina cucullata)是中等体型的盘尾树鹊。尾甚长而端部展开;上体体羽闪亮灰色,并具金属光泽;下体灰白色,嘴粗厚而呈钩状; 嘴黑色,喙基有桔红色斑;脚黑色。单独或成对活动,栖于次生林、竹林。在林下植被觅食,攀爬灵活,长尾巴可以作很多动作。主要是食虫,吃蝗虫,蝗虫,螳螂和翅白蚁。分布于中南半岛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包括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以及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香港、海南岛

中文学名:黑头树鹊

拉丁学名:Crypsirina cucullata

英文俗名:Hooded Treepie

命名作者:Jerdon, 1862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鸦科(Corvidae)

中文属名:黑头树鹊属(Crypsirina)

繁殖区:东洋界 : Burma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近危物种

Near Threatened(NT)

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有濒危或灭绝危险

名称类别

【中文名称】黑头树鹊

【拉丁学名】Crypsirina cucullata

黑头树鹊
黑头树鹊

【命名时间】Jerdon, 1862

【英文名称】Hooded Treepie,Hooded Racket-tailed Treepie

【科属分类】脊索动物门、鸟纲、雀形目、鸦科、树鹊属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近危(NT)。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 附录Ⅱ濒危物种。

地理分布

分布于中南半岛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包括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以及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香港、海南岛。

外形特征

黑头树鹊身长30至31厘米,这种鸦有一个强大的树鹊嘴,具有强烈弯曲喙尖。腿瘦短,翅膀短而宽,尾巴很长,尾部羽毛以中央对爆发,形成了铲样。前额和眼先有致密的天鹅绒般的羽毛,为乌黑色。头部黑色,有绿色的金属光泽,超薄在翕边缘形成细窄的白边。身体是浅灰色与紫色的色调,下部黄褐色。翅膀灰色,主飞羽棕褐色和白色相杂,二级飞羽黑色,形成了一个狭窄的条纹斑,机翼角有外螺纹白色。中央尾羽黑色。鸟嘴和腿黑色。虹膜深蓝色。眼圈显示暗灰色或黑色。

两性相同。第一次换毛的幼鸟羽色更沉闷,偏暗灰,尾巴细长而窄,没有抹刀形式的盘尾。该喙是黑色,嘴尖橙色,眼环橙色,边界淡蓝色。第一年的亚成鸟也有别于成鸟而更加暗灰,特别是脖子和翕,颈部没有白色条纹,尾部保留原来的形状,嘴黄色而不是橙色。在第二次换羽后,会获得成鸟的羽毛,直到2岁才完全与父母相同。

生活习性

盘尾树鹊发出沙哑的呼喊并不和谐,类似于那种兴奋的鸽子。沙哑而无韵律的嘶叫声,两至三声的金属音叫声。栖息于干燥的森林。包括次生林和再生竹丛林、竹林、灌丛以至庭院。这个物种在当地可以飞至海拔高拔1000米的高空。

一般单独、成对或集小群活动。它的翅膀在飞行时产生呼呼声。活动方式类同普通树鹊,也就是说,它很少降临到地面活动。在林下植被觅食,攀爬灵活,长尾巴可以作很多动作。主要是食虫,吃蝗虫,蝗虫,螳螂和翅白蚁。

生长繁殖

盘尾树鹊的繁殖期在5月至6月,雌鸟单独筑巢。巢是用植物草茎、卷须和小根构成。有时用草覆盖,有圆顶,看起来像一个较小的喜鹊的巢。巢被放置在一个小乔木或灌木上。每巢产卵有2至4枚,乳白色或绿色,上面有许多褐色斑点。

褐头鹦鹉的名称类别、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褐头鹦鹉的图片

褐头鹦鹉(学名:Poicephalus cryptoxanthus,英文名:Brown-headed Parrot)是鹦鹉科大头鹦鹉属的鸟类。

褐头鹦鹉的习性、体型、个性都与塞内加尔鹦鹉及迈耶氏鹦鹉差不多,羽色较不鲜艳,性情安静,体型适中,是不错的 ,与塞内加尔鹦鹉比较起来, 棕头鹦鹉较不会有咬人的行为,说话与模仿能力则较差,在国内数量十分稀少,在国际上也是Poicephalus属中最不普遍的种类之一,共分成3种亚种,其外表差异小。分布在非洲东南部,通常筑巢于离地5-10m以上的树洞中,或是使用啄木鸟的巢穴。

中文学名:褐头鹦鹉

拉丁学名:Poicephalus cryptoxanthus

英文俗名:Brown-headed Parrot

命名作者:Peters, W, 1854

中文目名:鹦形目(Psittaciformes)

中文科名:鹦鹉科(Psittacidae)

中文属名:大头鹦鹉属(Poicephalus)

繁殖区:非洲 : se

华盛顿公约(CITES)

濒危物种保护级别:二级保护物种

(目前无灭绝危机,管制其国际贸易)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名称类别

褐头鹦鹉
褐头鹦鹉棕头鹦鹉

【中文名称】棕头鹦鹉

【中文别名】褐头鹦鹉

【拉丁学名】Poicephaluscryptoxanthus

【命名时间】W.K.H.Peters,1854

【英文名称】Brown-headedParrot

【科属分类】鸟纲、鹦形目、鹦鹉科、非洲鹦鹉族

外形特征

棕头鹦鹉的习性、体型、个性都与塞内加尔鹦鹉及迈耶氏鹦鹉差不多,羽色较不鲜艳,性情安静,体型适中,是不错的 ,与塞内加尔鹦鹉比较起来,棕头鹦鹉少有咬人的行为,说话与模仿能力则较差,Poicephalus属的鹦鹉在国内数量十分稀少,在国际上也是最不普遍的种类之一,共分成3种亚种,其外表差异小。

褐头鹦鹉
褐头鹦鹉棕头鹦鹉

这种鹦鹉的身长依照不同亚种,身长22-23cm,体重120-156g。鸟体为绿色,头部和颈部为暗棕色,连接到背部上方为绿色;胸部腹部和尾巴内侧覆羽为浅绿色,有些鸟会带有些浅蓝色;背部下方为浅绿色,翅膀弯曲的部份、翅膀内侧覆羽和大腿连接身体的部份为黄色;翅膀外侧飞行羽蓝色;尾巴内侧橄榄棕色,尖端带有绿色;鸟喙灰白底,上鸟喙尖端灰黑色,下鸟喙灰色;虹膜黄色。幼鸟体色较暗,头部、颈部和胸部上方带有橄榄黄,虹膜深棕色,下鸟喙和蜡膜为粉红色。

地理分布

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地区(包括阿拉伯半岛的南部、撒哈拉沙漠(北回归线)以南的整个非洲大陆。)、南非东部、斯威士兰东部、祖鲁兰、莫桑比克南部、津巴布韦东南等地。

褐头鹦鹉
褐头鹦鹉棕头鹦鹉分布

生活习性

棕头鹦鹉栖息于各种不同的林地、高大的灌木区、高达1200米的红树林区,甚至达到1600米高度;喜爱有木棉树的地区,从椰子园到近水源区的森林都是它们经常活动的地区,在南部沿海地区算是常见的鸟类,但许多地方由于栖息地遭严重破坏导致其数量非常稀少,在英属桑士巴岛的族群可能已经绝种,不少数量在祖鲁兰与川斯弗东部的保护区中。

褐头鹦鹉
褐头鹦鹉棕头鹦鹉

偏好成群结队沿着水源处到处活动。在繁殖季它们会成对活动,平时组成12只左右的族群。如果在树林中活动,身体的羽色则提供了相当好的掩蔽,即使躲在光秃的树枝后方,也不容易被察觉。它们平时偏好中等高度的树木枝干,在白天会到地面上的水坑饮水,偶尔会和同属中的海角鹦鹉(CapeParrot)一起集结活动;也会与当地一种绿鸽一起觅食,食物有无花果、浆果、种子、棕榈树的花、嫩芽、花蜜、花、小米栗、玉米和小坚果为食。时常前往椰子园觅食花朵,偶尔也会前往农耕区觅食谷类和玉米等作物。在部分地区被视为害鸟。

它们的飞行速度相当快,飞行时都会伴随相当尖锐的叫声,当觅食的时候则仅会发出较轻柔的吱喳声。

生长繁殖

棕头鹦鹉通常在3、4岁以后才会开始繁殖,在野外的繁殖季从4月到7月和9月到10月,偏好在当地一种猴面包树上筑巢。它们一次会产下1到3枚卵,孵化期为26天,幼鸟羽毛长成约8周,11-12周后会独立活动。

褐头鹦鹉
褐头鹦鹉棕头鹦鹉

人工豢养的棕头鹦鹉如果照顾得宜一年可以繁殖两次,可以提供30*30*50公分的厚木巢箱。它们对饲主检查巢箱非常敏感,繁殖期时最好避免所有不必要的打扰,许多鸟会因此惊慌的被草巢缠住或是受伤,若受惊吓也有可能破坏鸟蛋或弄伤幼鸟,因此饲主最好不要太常惊扰繁殖中的种鸟。成对繁殖效果较好,整年均可能繁殖。

地理分布

(3种亚种)

1.棕头鹦鹉Poicephaluscryptoxanthuscryptoxanthus

2.棕头鹦鹉坦桑尼亚亚种Poicephaluscryptoxanthustanganyikae

3.棕头鹦鹉赞比亚亚种Poicephaluscryptoxanthuszanzibaricus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3.1:2008年鸟类红色名录。

灰头翡翠的名称类别、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灰头翡翠的图片

灰头翡翠(学名:Halcyon leucocephala,英文名:Grey-headed Kingfisher)是翠鸟科翡翠属的鸟类。

灰头翡翠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地区。

中文学名:灰头翡翠

拉丁学名:Halcyon leucocephala

英文俗名:Grey-headed Kingfisher

命名作者:Statius Müller, 1776

中文目名:佛法僧目(Coraciiformes)

中文科名:翠鸟科(Alcedinidae)

中文属名:翡翠属(Halcyon)

繁殖区:非洲 : 广泛分布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名称类别

【中文名称】灰头翡翠
灰头翡翠
灰头翡翠

【中文别名】栗色腹翡翠

【拉丁学名】Halcyon leucocephala

【命名时间】P. L. S. Müller, 1776

【英文名称】Gray-headed Kingfisher、Chestnut-bellied Kingfisher

【科属分类】鸟纲、佛法僧目、翠鸟科、翡翠属

外形特征

灰头翡翠身长21- 22 cm ,翼展32-34,雄鸟体重46 g,雌鸟体重57 。 尽管其体积小,但它们是非洲最美丽的鸟种,羽毛鲜艳多彩。嘴和脚是红色的。头部和胸部浅灰色或浅棕色,臀,尾,包括次羽和飞羽钴蓝色或亮紫色。腹部和翅膀是红色或板栗色。雌雄几乎相同,只是雌鸟体重略重。有五个亚种,不同之处主要是头部的蓝色和翅膀灰色的变化。

嘴粗长似凿,基部较宽,嘴峰直,峰脊圆,两侧无鼻沟;翼圆,第1片初级飞羽与第7片初级飞羽等长或稍短,第2、3、4片几近等长;初级飞羽基部具白色斑;尾圆形。

地理分布

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地区(包括阿拉伯半岛的南部、撒哈拉沙漠(北回归线)以南的整个非洲大陆)。
灰头翡翠
灰头翡翠灰头翡翠分布图

生活习性

灰头翡翠的鸟鸣通常像哭声,是由一组“它,它,它,它,它,它,它” ,快速、粗糙和滚动。但它也产生一组快速“ tchi – tchi – tchi – tchi tchi ”和快速断续奏鸣。

栖息于树林、草地、灌木、灌木丛、棘丛、公园和农作物区。几乎在所有的陆地,但疏离茂密的森林和干旱或半沙漠地区。生活在河岸近水的地方。完全是肉食性。主要吃主蝗虫,各种各样的昆虫和节肢动物,它也吃小型脊椎动物,如小鱼,小蛇和蜥蜴,在巢的幼鸟和小型哺乳动物。

生长繁殖

灰头翡翠营巢于土崖壁上或河流的堤坝上,用嘴挖掘隧道式的洞穴作巢,深50厘米和1米。这些洞穴一般不加铺垫物。卵直接产在巢穴地上。雌鸟每次产3枚卵,父母双方共同孵化16至21天。卵近圆形,纯白色。

地理分布

1.Halcyon leucocephala acteon 分布于佛得角岛、圣地亚哥。

2.Halcyon leucocephala leucocephala 分布于 塞内冈比亚、厄立特里亚、索马里、加蓬、扎伊尔、维多利亚盆地、坦桑尼亚、麦加和也门。

3.Halcyon leucocephala semicaerulea 分布于阿拉伯半岛、阿曼、索马里。

4.Halcyon leucocephala hyacinthina 分布于索马里、肯尼亚、坦桑尼亚。

5.Halcyon leucocephala pallidiventris 分布于扎伊尔、坦桑尼亚、纳米比亚、南非、扎伊尔、坦桑尼亚、乌干达和肯尼亚。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8年鸟类红色名录。

蓝黑翡翠的名称类别、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蓝黑翡翠的图片

蓝黑翡翠(学名:Todiramphus nigrocyaneus,英文名:Blue-black Kingfisher)是翠鸟科林翡翠属的鸟类。

蓝黑翡翠,色彩五彩斑斓。眼眉延长到脖子上是更为清晰的略浅的蓝色。在眼先、颧骨、面颊,颈部和胸部两侧是黑色。肩胛和披羽黑色,略呈蓝紫色。黑色的尾巴。下颏和喉咙是白色。整个胸部有一大段蓝色。界于胸部和腹部间在一条是白色纹,蓝色的腹部。两翼,大腿,肛门区域和尾巴是黑色。嘴和眼睛黑色,虹膜深棕色,腿部灰黑色。

中文学名:蓝黑翡翠

拉丁学名:Todiramphus nigrocyaneus

英文俗名:Blue-black Kingfisher

命名作者:Wallace, 1862

中文目名:佛法僧目(Coraciiformes)

中文科名:翠鸟科(Alcedinidae)

中文属名:林翡翠属(Todiramphus)

繁殖区:澳洲界 : New Guinea

名称类别

【中文名称】蓝黑翡翠
蓝黑翡翠
蓝黑翡翠蓝黑翡翠

【拉丁学名】Todirhamphus nigrocyaneus

【命名时间】Wallace, 1862

【英文名称】Blue-black Kingfisher

【科属分类】鸟纲、佛法僧目、翠鸟科、翡翠属

外形特征

蓝黑翡翠身长22 cm,雌鸟体重51-54g,雄鸟体重55-57g。成年雄鸟,前额和头顶是蓝紫色。眼眉延长到脖子上是更为清晰的略浅的蓝色。在眼先、颧骨、面颊,颈部和胸部两侧是黑色。肩胛和披羽黑色,略呈蓝紫色。黑色的尾巴。下颏和喉咙是白色。整个胸部有一大段蓝色。界于胸部和腹部间在一条是白色纹,蓝色的腹部。两翼,大腿,肛门区域和尾巴是黑色。嘴和眼睛黑色,虹膜深棕色,腿部灰黑色。雌鸟的腹部白色接到胸部。嘴粗长似凿,基部较宽,嘴峰直,峰脊圆,两侧无鼻沟;翼圆,第1片初级飞羽与第7片初级飞羽等长或稍短,第2、3、4片几近等长;初级飞羽基部具白色斑;尾圆形。

地理分布

分布于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
蓝黑翡翠
蓝黑翡翠蓝黑翡翠分布图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

生活习性

蓝黑翡翠通常栖息于茂密的森林和河岸近水的地方。在树木茂盛的新几内亚中央山脉,经常出现于低地森林,附近的河流,以及桉树林,沼泽,灌木丛及附近小溪。在沿海村庄的花园和林地也能看到其踪影。该蓝黑翠鸟原来相当普遍,现今正逐渐稀少,在它原栖息地巴布亚新几内亚大部分地区已经非常罕见。

一般单独或情侣共同捕食。同大多数森林猎翠鸟一样,完全是肉食性。常在树叶或泥土中寻找猎物。主要食物是无脊椎动物,如蟋蟀、蜘蛛、蝎子和蜗牛。它也吃小型脊椎动物,如小鱼,小蛇和蜥蜴。

生长繁殖

没有任何有关其繁殖和社会行为的记录,它的巢和蛋迄今(2008年)从未被描述。其领地意识及声音和林地翡翠很相似,鸣声包括3声尖锐的短节奏,后面紧接着是长而强大的颤音,需时约3秒。

地理分布

1. Todirhamphus nigrocyaneus nigrocyaneus 分布于巴布亚岛西部(巴坦塔,萨拉瓦提),东至海尔芬克湾北和玛丽安海峡南部。

2. Todirhamphus nigrocyaneus quadricolor 分布于印尼的亚彭岛和阿斯特罗莱布湾。

3. Todirhamphus nigrocyaneus stictolaemus 分布于巴布亚的欧文·斯坦利岭西部。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8年鸟类红色名录。

本文Hash:7a8e850bd01549bd8f0aeb4d1ecde4fb5afed2c6

声明:此文由 jingling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