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外形特征 生活习性 生长繁殖 地理分布
绿园丁鸟(学名:Ailuroedus crassirostris,英文名:Green Catbird)是园丁鸟科绿园丁鸟属的鸟类,又叫做绿猫鸟、绿猫鹊。因其叫声像猫叫而得名。绿园丁鸟是猫声鸟家族中知名度最高的一种。
中文学名:绿园丁鸟
拉丁学名:Ailuroedus crassirostris
英文俗名:Green Catbird
命名作者:Paykull, 1815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园丁鸟科(Ptilonorhynchidae)
中文属名:绿园丁鸟属(Ailuroedus)
繁殖区:澳洲界 : e Australia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绿色
外形特征
绿园丁鸟:形态特征图
绿园丁鸟:形态特征图
绿园丁鸟(Green Catbird)体长29~32厘米,体重90~200克,雄性略大于雌性,浑身呈鲜艳的翡翠色,是一种漂亮的小型鸣禽。
生活习性
绿园丁鸟
绿园丁鸟还得名于它的叫声,这种鸟经常放声啼啭,”喵呜、喵呜”的叫声很像猫叫,只是声音委婉动听,相当文雅,但是当危险来临时会瞬间变成愤怒的”虎啸”以轰赶掠食者。
绿园丁鸟栖息于热带及亚热带雨林中,群居生活,每群由几个家庭组成,绿园丁鸟具有和狮子一样的团结友爱精神,除了共同御敌外,如果幼雏的父母遭到戕害,群体中的其它雌鸟会哺育孤儿直到它成年。
食性:绿园丁鸟属于杂食性鸟类,主要食物为蚱蜢、毛虫、飞蛾、甲虫、苍蝇和蜘蛛等昆虫,有时也吃叶片、嫩芽、花朵,还吃青蛙、蜥蜴和其它鸟类的幼雏。食量惊人,一顿可以吃下30多只蚱蜢。
生长繁殖
绿园丁鸟于每年9月~翌年1月间繁殖,一对夫妻在树冠上用藤蔓和树枝搭一间简陋笨重的”新房”,雌鸟担任孵化工作,孵化期2周左右,幼雏出世后由双亲共同抚养,1岁大就可以独立生活,寿命约10~15年。
地理分布
绿园丁鸟分布于整个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和少数南亚岛国也能见其身影,科学家将其划分为11个亚种。分布区域约为20000~50000平方公里,数量庞大,还没有受到动物保护组织的关注。但澳洲当地的农场主不大喜欢绿园丁鸟,因为它们爱偷吃果园中的樱桃、草莓和桑椹。可是科学家指出绿园丁鸟只是在短暂的果实成熟期内吃水果,一年的其余时间里都在捕食害虫。
绿巨嘴鸟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
绿巨嘴鸟(学名:Aulacorhynchus prasinus,英文名:Emerald Toucanet)是巨嘴鸟科绿巨嘴鸟属的鸟类。
绿巨嘴鸟:鸟纲 、鴷形目、巨嘴鸟科、绿巨嘴鸟属。分布于中美洲,南美洲等部分地区。
名称类别
【中文名称】绿巨嘴鸟
【中文别名】绿鵎鵼
【拉丁学名】Aulacorhynchus prasinus
【命名时间】Gould, 1834
【英文名称】Emerald Toucanet
【科属分类】鸟纲 、鴷形目、巨嘴鸟科、绿巨嘴鸟属
中文学名:绿巨嘴鸟
拉丁学名:Aulacorhynchus prasinus
英文俗名:Emerald Toucanet
命名作者:Gould, 1833
中文目名:鴷形目(Piciformes)
中文科名:巨嘴鸟科(Ramphastidae)
中文属名:绿巨嘴鸟属(Aulacorhynchus)
繁殖区:中美洲 : e Mexico to Nicaragua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绿巨嘴鸟
绿巨嘴鸟绿巨嘴鸟是中型攀禽,外形略似犀鸟,体羽以绿色为主。棕顶,喙极大,上半为金黄色,下半为黑色,在喙的基部有红斑。不同的亚种喉部不一样,有蓝色、白色之分。鸟喙虽大,但重量较轻,此鸟的嘴尽管很大,但是重量还不足30克。嘴骨构造很特别,它不是一个致密的实体,外面是一层簿壳,中间贯穿着极细纤维,多孔的海绵状组织,充满空气,因此,它丝毫感觉不到沉重的压力。
地理分布
绿巨嘴鸟分布
分布于中美洲(地处北美与南美之间,包括危地马拉、伯里兹、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巴哈马、古巴、海地、牙买加、多米尼加、安提瓜和巴布达、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圣卢西亚、巴巴多斯、格林纳达、特立尼达与多巴哥等国家和地区),南美洲(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以及马尔维纳斯群岛(也称福克兰群岛))
生活习性
绿巨嘴鸟
绿巨嘴鸟鸣声通常为一连串冗长而不入调的喉音,类似蛙叫和狗吠,以及干涩的卡嗒卡嗒声,亦为最喧闹的森林鸟。居于海拔1,000~3,600米的山林中,喜栖于树梢带。会在朽树上凿洞穴,其巢筑在高高的树洞内。双亲共同照看雏鸟,但夜间没有明确的哪一方负责看雏。大的排泄物和残留物会用喙啄出巢,巢保持得相当整洁。吃东西时总是先用嘴尖把食物啄住,然后仰起脖子,把食物向上抛起,再张开大嘴,准确地将食物接入喉咙里,而不必经过那很长的大嘴,把时间花在“吞”的过程中。杂食性,以果实、种子和昆虫为食,有时也掠夺小鸟的巢穴,吃掉卵和雏鸟。
生长繁殖
绿巨嘴鸟这种鸟以树洞为巢。—次生2-4枚蛋。光滑白蛋即堆于未衬里的穴中,大约16天孵化;孵出的雏鸟全身赤裸,绿巨嘴鸟至少须经3个星期才能睁眼,孵后约45天开始过自己的生活。
马岛翠鸟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地理分布
马岛翠鸟(学名:Corythornis vintsioides,英文名:Malagasy Kingfisher)是翠鸟科科里翠鸟属的鸟类。
马岛翠鸟分布于印度洋(包括马达加斯加群岛及其附近岛屿) 。
中文名称 马岛翠鸟
中文别名 马达加斯加岛翠鸟
拉丁学名 Alcedo vintsioides
命名时间 Eydoux and Gervais, 1836
英文名称 Madagascar Kingfisher
科属分类 鸟纲 、佛法僧目、翠鸟科、翠鸟属
中文学名:马岛翠鸟
拉丁学名:Corythornis vintsioides
英文俗名:Malagasy Kingfisher
命名作者:Eydoux & Gervais, 1836
中文目名:佛法僧目(Coraciiformes)
中文科名:翠鸟科(Alcedinidae)
中文属名:科里翠鸟属(Corythornis)
繁殖区:非洲 : Madagascar region
外形特征
马岛翠鸟
马岛翠鸟身长 16cm,雄鸟体重16,5-21g,雌鸟体重18-22g,雌雄完全类似。它们的额头和颈后羽毛一般由黑色、绿色和淡蓝色相杂。冠和枕由黑色、蓝色、淡绿色组成。冠顶形成一种几乎不明显的峰,前面标有一个小线或红斑。下颏和喉白色。脸颊和脖子的两侧及前胸是桔红色。翅膀和尾部的覆羽是蓝色。尾巴的背面是苍白色。腹部黄色。嘴是黑褐色,喙基红色。虹膜为深褐色,腿部橙红色。
嘴粗直,长而坚,嘴脊圆形;鼻沟不著;翼尖长,第1片初级飞羽稍短,第 3、4片最长;尾短圆;体羽艳丽而具光辉,常有蓝或绿色。头大颈短,翼短圆,尾亦大都短小;嘴形长大而尖,嘴峰圆钝,脚甚短,趾细弱,第4趾与第3趾大部分并连,与第2趾仅基部并连。尾脂腺被(冉羽)。两侧存在乌喙骨,胸骨后缘有4个缺刻,胸骨柄单纯为外棘所成。
地理分布
马岛翠鸟
分布图
分布于印度洋(包括马达加斯加群岛及其附近岛屿。)
生活习性
栖息于马岛和科摩罗岛上有河流的开阔的森林空地环境中,或沼泽、稻田、椰林、红树林、海岸的河口、池塘、海滩、河流。不远离水源,特别是在西南地区的干旱马达加斯加那里看到密度稀疏的马岛翠鸟在沿海擦洗。在科摩罗鸟,这是一个火山岛,没有永久的河流,它们定居在沿海和火山口边缘的湖泊。这种翠鸟的食物是小鱼、青蛙、甲壳类动物、海洋和淡水水生昆虫,也吃蟋蟀,臭虫,苍蝇和甲虫。
生长繁殖
雌雄共同筑巢,在河岸上用嘴挖掘隧道式的洞穴作巢,巢穴5厘米高,40厘米深。雌鸟将3至6枚卵直接产在巢穴地上。每年1~2窝;孵化期约21天,雌雄共同孵卵,但只由雌鸟喂雏。繁殖季节在科摩罗产卵期开始于10月,在马达加斯加是11月,但持续到4月。
地理分布
1.Alcedo vintsioides johannae 分布于科摩罗岛。
2.Alcedo vintsioides vintsioides 分布于马达加斯加。
本文Hash:dbab7252df09dd08b51030370d0bd4fb54fee247
声明:此文由 一正一邪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