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德雀鹛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

导读: 外形特征 地理分布 生活习性

路德雀鹛的图片

路德雀鹛(学名:Fulvetta ludlowi,英文名:Brown-throated Fulvetta)又叫路氏雀鹛,英文名直译为褐喉雀鹛。莺科物种,曾被长期列入画眉科雀鹛属,是海拔迁徙的候鸟,分布于印度、缅甸、不丹、中国大陆和尼泊尔。该物种的保护状况被评为无危。国内仅分布于西藏东南部。

中文学名:路德雀鹛

拉丁学名:Fulvetta ludlowi

英文俗名:Brown-throated Fulvetta

命名作者:Kinnear, 1935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莺科(Sylviidae)

中文属名:莺鹛属(Fulvetta)

繁殖区:东洋界 : se Tibet to nw Burm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113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路氏雀鹛:形态特征图
路氏雀鹛:形态特征图

体型中等(12厘米)的褐色雀鹛。头巧克力褐色,头侧和枕部偏红。雄雌同色。

虹膜-褐色;嘴-深褐,嘴基部偏粉;脚-粉褐。

叫声:告警时发出嘟叫声。

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

路德雀鹛与褐头雀鹛的区别:似褐头雀鹛,但喉白色带深色纵纹而非灰色带深色纵纹。

路德雀鹛与白眉雀鹛的区别:似白眉雀鹛但无白色眉线及其上的黑褐色纹。

地理分布

路德雀鹛:地理分布图
路德雀鹛:地理分布图

分布范围:不丹及印度阿萨姆的西北部。

分布状况:甚常见于西藏东南部。

生活习性

路德雀鹛(摄于印度)
路德雀鹛(摄于印度)

结小群栖于海拔2100~3355米的竹林密丛及杜鹃林。

栗头雀鹛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

栗头雀鹛的图片

栗头雀鹛(学名:Alcippe castaneceps,英文名:Rufous-winged Fulvetta)是幽鹛科雀鹛属的鸟类,英文名直译为棕翅雀鹛。常活动于林区的阔叶林乔木上层或树干,在西藏分布于海拔1600-2600米左右,栖于以樟树为主的茂密山林下层和灌丛间。

中文学名:栗头雀鹛

拉丁学名:Alcippe castaneceps

英文俗名:Rufous-winged Fulvetta

命名作者:Hodgson, 1837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幽鹛科(Pellorneidae)

中文属名:雀鹛属(Alcippe)

繁殖区:东洋界 : Himalayas to w Malaysi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108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栗头雀鹛:形态特征图
栗头雀鹛:形态特征图

中等体型(11.5厘米)的褐色雀鹛。头及翼上图纹特别–眉纹脸颊的细纹白色;眼后的眼纹及狭窄的髭纹黑色;顶冠棕色,浅色的羽轴成细纹;初级飞羽羽缘棕色,覆羽黑。下体白,两胁皮黄。

虹膜-褐色;嘴-角质褐色;脚-橄榄褐。

叫声:三音节渐强的tu-twee-twe声;高而带喘息的下降颤音tsi-tsi-tsi-tsi-tsi-tsirr;轻声chut 或chip的联络叫声。鸣声饱满而起伏,下降的颤鸣 ti-du-di-du-di-du-di。

栗头雀鹛
栗头雀鹛
栗头雀鹛
栗头雀鹛

地理分布

栗头雀鹛:地理分布图
栗头雀鹛:地理分布图

分布范围:尼泊尔至中国西南和东南亚,云南南部和西部

分布状况:不常见留鸟于西藏南部及云南西部(指名亚种),于云南东南部也有分布(exul)。

生活习性

栗头雀鹛
栗头雀鹛

典型的激情吵嚷雀鹛,结群活动于海拔1800~3000米的常绿林林下植被,多近山溪。有时上至树冠层。

生存环境:常活动于林区的阔叶林乔木上层或树干;在西藏分布于海拔1600-2600米左右,栖于以樟树为主的茂密山林下层和灌丛间。

金眼鹛雀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

金眼鹛雀的图片

金眼鹛雀(学名:Chrysomma sinense,英文名:Yellow-eyed Babbler)为莺科鹛雀属的鸟类,俗名黄眼嘈杂鸟,英文名直译为黄眼鹛雀。因眼圈金黄色而得名,虹膜亦黄色。分布于巴基斯坦、印度、斯里兰卡、尼泊尔、锡金、不丹、孟加拉、中南半岛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广西、广东等地,常见于平原、村寨、开阔河谷、沟谷、草丛、灌丛、竹林、幼阔叶林下高草丛中、农田边以及蕨类上。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广州。

中文学名:金眼鹛雀

拉丁学名:Chrysomma sinense

英文俗名:Yellow-eyed Babbler

命名作者:Gmelin, JF, 1789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莺科(Sylviidae)

中文属名:鹛雀属(Chrysomma)

繁殖区:东洋界 : Sri Lanka, Pakistan to s Chin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082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金眼鹛雀:形态特征图
金眼鹛雀:形态特征图

体型略大(19厘米)棕褐色鹛。尾长而凸,黑色的嘴强健,眼圈橘黄,眼先、颏、喉及上胸净白,至臀部成黄褐色。

虹膜-黄色;嘴-黑色 ;脚-橘黄。

叫声:带刺耳短句的响亮啭鸣声;一连串哀怨的尖叫声pui,pui,pui…及破音的叽喳叫声。

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

金眼鹛雀和杰氏鹛雀的区别:相比杰氏鹛雀,金眼鹛雀颜色更明亮,以白色替代杰氏鹛雀的灰色,且金眼鹛雀具金黄色的眼眶,黄色的脚。

地理分布

金眼鹛雀:地理分布图
金眼鹛雀:地理分布图

分布范围:巴基斯坦至中国南方及东南亚。

分布状况:地区性常见留鸟于云南、贵州西南部、广西(瑶山)及广东(西江流域),高可至海拔1500米。

生活习性

习性:于繁殖期外结小群活动。藏隐于灌丛及高草丛。常于地面取食。扎入覆盖处前立于高草秆上鸣叫。

金眼鹛雀(摄于印度,6月)
金眼鹛雀(摄于印度,6月)
金眼鹛雀(摄于斯里兰卡,10月)
金眼鹛雀(摄于斯里兰卡,10月)

白眶雀鹛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

白眶雀鹛的图片

白眶雀鹛(学名:Alcippe nipalensis,英文名:Nepal Fulvetta)是幽鹛科雀鹛属的鸟类。

白眶雀鹛(学名:Alcippe nipalensis)属雀形目画眉科雀鹛属,是体型略大(13.5厘米)的褐色雀鹛。顶冠灰色,具白色的宽阔眼圈及黑色的眉纹。与灰眶雀鹛(于重叠分布区)的区别在顶冠及颈背沾褐色,侧冠纹较显著,上体多偏棕色,白色的眼圈明显,喉中心及腹部近白而下体较少皮黄色。

中文学名:白眶雀鹛

拉丁学名:Alcippe nipalensis

英文俗名:Nepal Fulvetta

命名作者:Hodgson, 1837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幽鹛科(Pellorneidae)

中文属名:雀鹛属(Alcippe)

繁殖区:东洋界 : Himalayas to sw Burm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119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白眶雀鹛
白眶雀鹛

描述:体型略大(13.5厘米)的褐色雀鹛。顶冠灰色,具白色的宽阔眼圈及黑色的眉纹。

虹膜-灰褐;嘴-角质色;脚-铅褐。

叫声:不断地叽喳作叫;金属般的chit声;尖叫声dzi-dzi-dzi-dzi-dzi及p-p-p-p-jet。

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

与灰眶雀鹛(于重叠分布区)的区别在顶冠及颈背沾褐色,侧冠纹较显著,上体多偏棕色,白色的眼圈明显,喉中心及腹部近白而下体较少皮黄色。

地理分布

白眶雀鹛
白眶雀鹛

分布范围:尼泊尔至印度阿萨姆及缅甸的西部和北部。

分布状况:地方性常见于有限的区域内。亚种commoda见于西藏东南部。

生活习性

白眶雀鹛
白眶雀鹛

习性:群栖而好动,于丘陵及山区森林,高可至海拔2200米。常与其他种类混群。

本文Hash:b340f8ff9977289116209869d83d298f3b02b41c

声明:此文由 Mik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