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外形特征 地理分布 生活习性 生长繁殖 亚种分化
棕夜鹭(学名:Nycticorax caledonicus,英文名:Nankeen Night Heron)是鹭科夜鹭属的鹭鸟,别名肉桂夜鹭、红夜鹭。顶冠黑色,身体栗红色。是一种中型涉禽,身长56~66cm。主要分布于澳洲界。在台湾有记录。
中文学名:棕夜鹭
拉丁学名:Nycticorax caledonicus
英文俗名:Nankeen Night Heron
命名作者:Gmelin, JF, 1789
中文目名:鹈形目(Pelecaniformes)
中文科名:鹭科(Ardeidae)
中文属名:夜鹭属(Nycticorax)
繁殖区:澳洲界 : 广泛分布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尚未收录,是中国鸟类新纪录!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栗色/棕色
次要羽色:黑色
外形特征
棕夜鹭
棕夜鹭是一种中型涉禽,身长56~66 cm。这是一个矮胖的鹭。黑色头冠,腿爪是明亮的黄肉桂色。头部硕大,短脖子。腿较短。在繁殖期枕后长出两根别致的白色长翎羽。该鸟喙是深橄榄绿色,眼睛黄色。幼鹭身上有各种颜色的条纹如:白色,棕色,橙色,棕色。随着它们的成长,首先就具有了了黑帽。身体羽毛也一致了。棕夜鹭有时被称为红夜鹭。
地理分布
广泛分布于澳洲界。
生活习性
棕夜鹭
棕夜鹭栖息于临近水域的树林中、湿地、植被茂密的溪旁、红树林,淹没草原,公园和花园。白天常隐蔽在沼泽、灌丛或林间,晨昏和夜间活动。一般缩颈长期站立一处不动,或梳理羽毛和在枝间走动,有时亦单腿站立,身体呈驼背状。如无干扰或未受到威胁,一般不离开隐居地。主要取食蛙类、小鱼、虾等水生动物,偶尔吃一些植物性食物。
生长繁殖
棕夜鹭
棕夜鹭可以全年繁殖,以资源丰富与否而定。不过,高峰期在南部为九月到明年二月,北方是3至4月。它在其领地与白鹭和鸬鹚杂处筑巢,巢是一个松散的平台,通常位于邻水的树上。每巢产卵2~5枚,孵化持续大约22天。幼鸟在巢逗留42至49天不等。
亚种分化
棕夜鹭
棕夜鹭(5亚种):
(1)Nycticorax caledonicus caledonicus 分布于新喀里多尼亚;
(2)Nycticorax caledonicus hilli 分布于摩鹿加群岛、苏拉威西、新几内亚、澳大利亚;
(3)Nycticorax caledonicus mandibularis 分布于所罗门群岛、俾斯麦群岛;
(4)Nycticorax caledonicus manillensis 分布于菲律宾群岛、婆罗洲北部;
(5)Nycticorax caledonicus pelewensis 分布于帕劳群岛。
棕颈雪雀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地理分布、亚种分化
棕颈雪雀(学名:Pyrgilauda ruficollis,英文名:Rufous-necked Snowfinch)是雀科黑喉雪雀属的鸟类。是中国特有鸟类,分布于青藏高原及中国西北部(青海、新疆、四川、西藏等地)。多见于海拔约2500-4000m 的高山、草原、荒漠和裸岩带以及多营巢于墙洞、土岩或鼠兔废弃的洞内。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锡金。
中文学名:棕颈雪雀
拉丁学名:Pyrgilauda ruficollis
英文俗名:Rufous-necked Snowfinch
命名作者:Blanford, 1871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雀科(Passeridae)
中文属名:黑喉雪雀属(Pyrgilauda)
繁殖区:古北界 : Tibet, Nepal, w Chin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204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褐色
次要羽色:栗色/棕色
外形特征
棕颈雪雀:形态特征图
中等体型(15厘米)的褐色雪雀。眼先黑色,脸侧近白。雄雌同色。
成鸟头部图纹特别,髭纹黑,颏及喉白,颈背及颈侧较所有其他雪雀的栗色均重,覆羽羽端白色。
幼鸟:色较黯淡,但较淡栗色的耳羽已可见。
亚种isabellina较色淡,上体近灰而略沾皮黄色。
虹膜-褐色;嘴-黑色(成鸟)或偏粉色,嘴端深色(幼鸟);脚-黑色。
叫声:叫声轻柔,重复duuid声或告警时作唧唧叫。
生活习性
棕颈雪雀
栖息于海拔2500-4000多米的高山、草原、荒漠、裸岩。分布较广,数量颇多。夏季和繁殖季节多成对活动,冬季常集小群活动,且随季节的弯化,亦可作不大的垂直迁徙。飞行距离不远,约5-50米左右,飞行高度离地面约5-20米,喜站在较高的地方鸣叫、叫声尖细,似“Jie Jie Jie”声。甚不惧人。飞行弱且低。冬季与其他雪雀混群。
生长繁殖
棕颈雪雀:育雏
5月初开始营巢,巢多筑在墙洞、土岩、或鼠兔废弃的洞内,雌雄鸟都担任作巢工作。巢外层为干草,仙层有羊毛、羽毛。称量卵重2.5克,大小21*16毫米,卵纯白色,较白斑翅雪雀的卵小。
地理分布
棕颈雪雀:地理分布图
分布范围:分布于青藏高原及中国西北部。
分布状况:夏季常见于海拔3800~5000米。指名亚种栖于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北部、青海东南部及四川西部。迷鸟有一次至辽宁。亚种isabellina于昆仑山东部、阿尔金山至祁连山西部。
亚种分化
棕颈雪雀
青海有2个亚种:
1)青海亚种 Montifringilla ruficollis isabellina(Stegmann)分布于青海祁连山西段党河南山。
2)指名亚种 Montifringilla r.ruficollis Blanford分布于青海祁连山东部,青海湖以南山脉,柴达木盆地南缘都兰Ji,以至青海南部杂多和玉树。省外见于四川、西藏等地。夏季及繁殖季节多以昆虫为食,所食昆虫大部为为草原害虫,如蝗虫等,是一种草原益鸟。
本文Hash:5b6eeb7b6ce12d3bb4bc18912b4e8dd25a01efdc
声明:此文由 飞舞九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