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尾蓝地鸲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亚种分化

导读: 外形特征 地理分布 生活习性 生长繁殖 亚种分化

白尾蓝地鸲的图片

白尾蓝地鸲(学名:Myiomela leucura,英文名:White-tailed Robin)是鹟科蓝地鸲属的鸟类。

白尾蓝地鸲(学名:Cinclidium leucurum)属雀形目鹟科地鸲属,又叫白尾地鸲、白尾蓝鸲、白尾燕鸥鸲、白尾蓝欧鸲、白尾斑地鸲。尾基部具白色闪辉。分布范围于印度、东南亚及中国南方。白尾蓝地鸲在我国仅分布于西南地区,种群数量不甚丰富。特征较明显,特别是通过尾部的白斑,野外不难识别。注:过去被列入Cinclidium属(参见郑作新,1987)。

中文学名:白尾蓝地鸲

拉丁学名:Myiomela leucura

英文俗名:White-tailed Robin

命名作者:Hodgson, 1845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鹟科(Muscicapidae)

中文属名:蓝地鸲属(Myiomela)

繁殖区:东洋界 : Himalayas to Thailand and Taiwan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793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蓝色

外形特征

白尾地鸲
白尾地鸲

雄鸟:体大(18厘米)的至深蓝色地鸲。全身近黑,仅尾基部具白色闪辉,前额钴蓝,喉及胸深蓝,颈侧及胸部的白色点斑常隐而不露。

雌鸟:褐色,喉基部具偏白色横带,尾具白色闪辉同雄鸟。

亚成鸟:似雌鸟但多具棕色纵纹。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黑色。

叫声:鸣声为7~8声的细弱甜美哨音。叫声包括细弱哨音及低声tuc。

白尾蓝地鸲:亚成鸟
白尾蓝地鸲:亚成鸟
白尾蓝地鸲:亚成鸟
白尾蓝地鸲:亚成鸟

地理分布

白尾地鸲
白尾地鸲

国内分布:国内分布于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秦岭,湖北西部,四川东部万源、城口、东南部南川、南部宜宾、屏山、中部峨嵋、成都、汶川、西南部凉山、贵州西部威宁、西南部兴义、北部绥阳、云南西部腾冲、盈江、潞西、镇康、保山、永德、耿马、凤庆、景东、西北部丽江、西南部孟连、南部西双版纳、绿春、蒙自、中部昆明、新平,海南岛和台湾。

国外分布:国外分布于尼泊尔、锡金、不丹、孟加拉国、印度、缅甸、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等地。

白尾蓝地鸲在我国仅分布于西南地区,种群数量不甚丰富。

指名亚种为留鸟于中国中部及西南、西藏东南部、广东北部和海南岛。可能于中国东南也有出现。亚种montium为台湾的留鸟,繁殖于海拔1000米以上山区森林但冬季移至低地。香港有一次记录,可能为出逃之笼鸟

生活习性

白尾蓝地鸲
白尾蓝地鸲

主要栖息于海拔3000m以下的常绿阔叶林和混交林中,尤其喜欢在阴暗、潮湿的山溪河谷森林地带栖息。地栖性,主要栖息于林下灌丛中和地上。

主要以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秋冬季节也吃少量植物果实和种子。

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性隐蔽,常在林下灌木低枝上跳来跳去,有时亦站在开阔地区的小树或电柱上,并不停地摆动着尾,当发现地上或空中有昆虫活动时,则立刻飞去捕食。飞行时尾常常张开。繁殖期间鸣声清脆、洪亮悦耳。

生长繁殖

白尾蓝地鸲在4月中旬即开始繁殖期间的鸣叫,雄鸟常在早晨和傍晚长时间地鸣叫,鸣声甜润悦耳。通常在5月初开始营巢,整个繁殖期一直持续到7月,最晚到8月还有少量个体在繁殖。通常营巢于林下灌木低枝上或岩石和倒木下,也在岩边岩石缝隙或洞中营巢。巢呈杯状,主要由枯草茎、草根、草叶、苔藓和细藤等材料构成。内垫有毛发和羽毛。巢的大小据吴至康(1988)测量的一巢为:外径15.7cm,内径6.8cm,高8.6cm,深7.4cm。每窝产卵3-4枚,偶尔5枚。卵长卵圆形,白色、密被淡红色斑点,卵的大小为20.1-25.4mm×16-18.9mm,平均23.7×18.0mm,重3.5-4.0g。

亚种分化

白尾蓝地鸲
白尾蓝地鸲

白尾蓝地鸲指名亚种(学名:Cinclidium leucurum leucurum)。分布于巴基斯坦、印度、缅甸、孟加拉、泰国柬埔寨、老挝、越南、马来西亚、台湾以及中国大陆的甘肃、陕西、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广西、海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尼泊尔。

白尾蓝地鸲台湾亚种(学名:Cinclidium leucurum montium),是台湾的特有物种。分布于台湾本岛。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台湾。

曳尾鹱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亚种分化

曳尾鹱的图片

曳尾鹱(学名:Puffinus pacificus,英文名:Wedge-tailed Shearwater)是鹱科鹱属的鸟类。

曳尾鹱(英文名Wedge-tailed Shearwater,拉丁学名:Puffinus pacificus)为鹱科剪水鹱属的鸟类,俗名长尾水鸟、楔尾鹱。

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台湾岛等地,常见于远洋的岛屿以及产卵于洞穴中。

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太平洋克马德克群岛。

鹱读音 hù

中文学名:曳尾鹱

拉丁学名:Puffinus pacificus

英文俗名:Wedge-tailed Shearwater

命名作者:Gmelin, JF, 1789

中文目名:鹱形目(Procellariiformes)

中文科名:鹱科(Procellariidae)

中文属名:鹱属(Puffinus)

繁殖区:太平洋, 印度洋 : 广泛分布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585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曳尾鹱浅
曳尾鹱浅

曳尾鹱为中等体型(43厘米)、翼长而尾呈楔形的鹱。

有深浅两色型。深色型:全身深巧克力色。浅色型:上体褐色,下体近白,翼下缘及尾下覆羽深色。

虹膜-褐色;嘴-深灰;脚-肉色。

地理分布

两种不同羽色的曳尾鹱
两种不同羽色的曳尾鹱分布范围:繁殖于印度洋及太平洋热带海域的岛屿。

分布状况:在中国近海非常罕见。迷鸟可能见于东南亚的任何水域。在澎湖列岛海域、台湾及中国南海有记录。2012年8月,曳尾鹱乘着台风“海葵”首次出现在上海。

生活习性

曳尾鹱飞行
曳尾鹱飞行飞行低,偶尔身子两侧倾斜而向下俯冲,常紧贴水面滑翔以至向下扑翼时翼尖触及水面。

叫声:于海上无声。

生长繁殖

曳尾鹱的鸟卵
曳尾鹱的鸟卵

亚种分化

曳尾鹱台湾亚种(学名:Puffinuspacificuscuneatus)。分布于台湾岛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夏威夷和小笠原群岛。

白领翡翠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亚种分化

白领翡翠的图片

白领翡翠(学名:Todiramphus chloris,英文名:Collared Kingfisher)是翠鸟科林翡翠属的鸟类。

白领翡翠(学名:Todirhamphus chloris,英文名:White-collared Kingfisher、Collared Kingfisher、Half-collared Kingfisher)属佛法僧目翠鸟科白领翡翠属,又叫半领翡翠。中等体型(24厘米)的蓝白色翡翠鸟,以白色的颈环及下体为识别特征。分布于东南亚、南亚至新几内亚及澳大利亚,以及非洲中南部。

中文学名:白领翡翠

拉丁学名:Todiramphus chloris

英文俗名:Collared Kingfisher

命名作者:Boddaert, 1783

中文目名:佛法僧目(Coraciiformes)

中文科名:翠鸟科(Alcedinidae)

中文属名:林翡翠属(Todiramphus)

繁殖区:东洋界, 澳洲界 : 广泛分布, also ne 非洲 and Arabian Penins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78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白领翡翠
白领翡翠

中等体型(24厘米)的蓝白色翡翠鸟。头顶、两翼、背及尾呈亮丽蓝绿色;过眼线黑色;嘴上部具白点。以白色的颈环及下体为识别特征(下体为白色或米黄色)。

虹膜-褐色;嘴-上嘴深灰,下嘴浅灰;脚-灰色。

叫声:降调的粗声啼叫chew?chew?chew?chew?chew或双音的chek?chek, chek?chek, chek?chek声。

不同亚种特征
白领翡翠不同亚种的头部特征,分别是: T. c. armstrongi (上), T. c. solomonis (中), T. c. chloris (下)
白领翡翠不同亚种的头部特征,分别是: T. c. armstrongi (上), T. c. solomonis (中), T. c. chloris (下)

有些亚种眼上方可能具有白色或米黄色眉纹,有些亚种则在眼先处具有白斑。可能具有黑色贯眼纹。不同亚种头部颜色略有变化,腹部可能为白色或米黄色。

地理分布

白领翡翠
白领翡翠

分布范围:南亚及东南亚、印度尼西亚至新几内亚及澳大利亚,以及非洲中南部地区。

分布状况:海滨常见的翡翠鸟,在中国仅为边缘分布。江苏沿海曾有记录,可能出现于南沙群岛。

生活习性

白领翡翠
白领翡翠

习性:栖于岩石或树上,捕食于沿海或近水开阔区域包括花园、人工林及城镇。

白领翡翠活动于沿海或近水开阔区域及淡水渠道、芦苇丛、森林、河流、湖泊沿岸、泻湖、河口周围的灌木丛、包括花园、人工林及城镇。栖于岩石或树上。主要食物是罗非鱼、鲤、蟹,蛙和水生昆虫。

生长繁殖

白领翡翠
白领翡翠

筑巢的方式和行为非常类似普通翠鸟,用嘴挖掘隧道式的洞穴作巢,6-7厘米高,直径60至90厘米长。直并稍倾斜。这些洞穴一般不加铺垫物。卵直接产在巢穴地上。产卵期因区域而异:在坦桑尼亚从1月至5月和10月,在津巴布韦从7月到3月和9月至10月,在赞比亚从2月至3月,在南非6月和8月至10月。

亚种分化

白领翡翠,摄于北京
白领翡翠,摄于北京
白领翡翠,摄于香港
白领翡翠,摄于香港

白领翡翠全世界共包括49个亚种,在中国仅有1个亚种(白领翡翠华东亚种 Todirhamphus chloris armstrongi):

1. Todirhamphus chloris abyssinicus:分布于红海海岸、苏丹、索马里和沙特阿拉伯。

2. Todirhamphus chloris alberti:分布于所罗门,从布卡和布干维尔东至佛罗里达和瓜达尔卡纳尔岛。

3. Todirhamphus chloris albicilla:分布于马里亚纳群岛(塞班,天宁岛)。

4. Todirhamphus chloris amoenus:分布于所罗门群岛的伦内尔和贝罗纳。

5. Todirhamphus chloris armstrongi:分布于缅甸、泰国、印度支那和中国江苏。

6. Todirhamphus chloris azelus:分布于苏门答腊西南部。

7. Todirhamphus chloris bennetti:分布于新爱尔兰。

8. Todirhamphus chloris brachyurus:分布于圣克鲁斯岛。

9. Todirhamphus chloris chloris:分布于苏拉威西、巴布亚新几内亚。

10. Todirhamphus chloris chloropterus:分布于印尼西部苏门答腊群岛。

11. Todirhamphus chloris collaris:分布于菲律宾。

12. Todirhamphus chloris colonus:分布于路易西亚德群岛。

13. Todirhamphus chloris davisoni:分布于安达曼群岛,以及附近的椰子岛。

14. Todirhamphus chloris erromangae:分布于瓦努阿图。

15. Todirhamphus chloris eximius:分布于斐济南部卡达瓦岛(Kadavu Island)。

16. Todirhamphus chloris humii:分布于西孟加拉、缅甸(包括墨群岛)和马来西亚半岛、刁曼岛和苏门答腊岛东北。

17. Todirhamphus chloris juliae:分布于瓦努阿图的安巴和埃法特岛。

18. Todirhamphus chloris kalbaensis:分布于阿拉伯海岸、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阿曼。

19. Todirhamphus chloris laubmannianus:分布于苏门答腊(除东北海岸)、婆罗洲、邦加群岛。

20. Todirhamphus chloris mala:分布于马莱塔(所罗门群岛)。

21. Todirhamphus chloris manuae:分布于美属萨摩亚的奥福岛、奥洛塞加岛。

22. Todirhamphus chloris marinus:分布于斐济东部的劳列岛。

23. Todirhamphus chloris matthiae:分布于圣马蒂亚斯岛(俾斯麦群岛)。

24. Todirhamphus chloris melanodera:分布于圣克鲁斯岛瓦尼科罗口。

25. Todirhamphus chloris novaehiberniae:分布于新爱尔兰西南部。

26. Todirhamphus chloris nusae:分布于新汉诺威,新爱尔兰(除西南)和费尼岛。

27. Todirhamphus chloris occipitalis:分布于尼科巴群岛。

28. Todirhamphus chloris orii:分布于北马里亚纳群岛(罗塔)。

29. Todirhamphus chloris ornatus:分布于圣克鲁斯岛。

30. Todirhamphus chloris owstoni:分布于马里亚纳群岛。

31. Todirhamphus chloris palmeri:分布于爪哇岛,巴厘岛。

32. Todirhamphus chloris pavuvu:分布于所罗门群岛。

33. Todirhamphus chloris pealei:分布于图图伊拉岛(美属萨摩亚)。

34. Todirhamphus chloris pilbara::分布于澳大利亚西北到埃克斯茅斯海湾。

35. Todirhamphus chloris regina:分布于波利尼西亚中部。

36. Todirhamphus chloris sacer:分布于汤加中南部。

37. Todirhamphus chloris santoensis:分布于圣克鲁斯岛的圣埃斯皮里图和马洛。

38. Todirhamphus chloris solomonis:分布于所罗门群岛的圣克里斯托瓦尔和邻近岛屿。

39. Todirhamphus chloris sordidus:分布于阿鲁岛和澳大利亚东北海岸。

40. Todirhamphus chloris sororum:分布于所罗门群岛的马拉帕拉岛。

41. Todirhamphus chloris stresemanni:分布于新几内亚和新不列颠岛。

42. Todirhamphus chloris tannensis:分布于瓦努阿图的塔纳岛。

43. Todirhamphus chloris teraokai:分布于帕劳。

44.Todirhamphus chloris torresianus:分布于瓦努阿图。

45. Todirhamphus chloris tristrami:分布于新不列颠岛。

46. Todirhamphus chloris utupuae:分布于圣克鲁斯岛中部。

47. Todirhamphus chloris vicina:分布于圣克鲁斯岛北部。

48. Todirhamphus chloris vidali:分布于印度喀拉拉邦。

49. Todirhamphus chloris vitiensis:分布于斐济的瓦努阿岛,塔韦马尼岛,维提岛。

本文Hash:de778766ca359a549ceff7831adc560bd4c309f1

声明:此文由 Mik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