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外形特征 生活习性 生长繁殖 地理分布 亚种分化 保护现状
棕头鸦雀(学名:Sinosuthora webbiana,英文名:Vinous-throated Parrotbill)是莺科棕头鸦雀属的鸟类,俗称黄腾鸟、黄豆鸟、天煞星,一种全长约12cm的鸦雀。头顶至上背棕红色,上体余部橄榄褐色,翅红棕色,尾暗褐色。喉、胸粉红色,下体余部淡黄褐色的鸟类。常栖息于中海拔的灌丛及林缘地带,分布于自东北至西南一线向东的广大地区,为较常见的留鸟。棕头鸦雀的台湾亚种在台湾称作粉红鹦嘴。
中文学名:棕头鸦雀
拉丁学名:Sinosuthora webbiana
英文俗名:Vinous-throated Parrotbill
命名作者:Gould, 1852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莺科(Sylviidae)
中文属名:棕头鸦雀属(Sinosuthora)
繁殖区:古北界 : e, also Taiwan, s China, nw Vietnam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145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棕头鸦雀:形态特征图
棕头鸦雀全长约12cm。头顶至上背棕红色,上体余部橄榄褐色,翅红棕色,尾暗褐色。喉、胸粉红色,下体余部淡黄褐色。有些亚种翼缘棕色。
虹膜-褐色;嘴-灰或褐色,嘴端色较浅;脚-粉灰。
叫声:鸣声为高音的tw’i-tu tititi及tw’i-tu tiutiutiutiu等等,短间隔后又重复,并间杂有短促的twit声,有时仅作tiutiutiutiu。叫声为持续而微弱的啾啾叫声(据C. Robson)。
生活习性
棕头鸦雀,摄影老爷子,拍摄地点:四川 绵阳,拍摄时间:20110414(虹膜白色?存疑)
棕头鸦雀成对或成小群活动,秋、冬季节有时也集成20或30多只乃至更大的群。性格活泼而大胆,常常在灌木或小树枝叶间活动,一般都短距离低空飞翔,不做长距离飞行。常边飞边叫或边跳边叫,鸣声低沉而急速,较为嘈杂。
栖息于中海拔的灌丛及林缘地带,常结群在灌木荆棘间窜动,在灌丛间作短距离的低飞,觅食时叫声嘈杂。夏季多在山地。冬季迁到山坡草地、芦苇丛或者苗圃中。
其食物主要为昆虫,也有野生植物的种子。
生长繁殖
4~7月繁殖,营杯状巢于灌木的树杈间,每窝产卵3~5枚,谈蓝色至兰绿色。
育雏
雌雄共同育雏。以下组图为著名鸟人杭州老郑拍摄的棕头鸦雀育雏过程:
棕头鸦雀育雏。
棕头鸦雀雏鸟
棕头鸦雀雏鸟出巢
棕头鸦雀幼鸟
地理分布
棕头鸦雀:地理分布图
分布于自东北至西南一线向东的广大地区,为较常见的留鸟。
分布范围:中国、朝鲜及越南北部。
分布状况:常见留鸟于中等海拔的灌丛、棘丛及林缘地带。
亚种分化
棕头鸦雀
共有7个亚种:mantschuricus于中国东北部,fulvicauda于河北、北京及河南,指名亚种于上海地区,bulomachus于台湾,ganluoensis于四川中部,stresemanni于贵州及云南东部,suffusus于华中、华东、华南及东南的大多数地区。
保护现状
棕头鸦雀
棕头鸦雀俗称黄腾鸟、黄豆鸟、天煞星,生性好斗,百折不屈。在江浙沪一带存在让棕头鸦雀打斗的传统陋习。
松雀鹰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地理分布、亚种分化、保护现状
松雀鹰(学名:Accipiter virgatus,英文名:Besra)是鹰科鹰属中等体型的猛禽,别名松儿、松子鹰、摆胸、雀贼、雀鹰、雀鹞,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似凤头鹰但体型较小并缺少冠羽。通常栖息于海拔2800公尺以下的山地针叶林、阔叶林和混交林中,冬季时则会到海拔较低的山区活动性机警,人很难接近,常单独生活。分布于印度、东南亚、菲律宾,大巽他群岛和中国。
中文学名:松雀鹰
拉丁学名:Accipiter virgatus
英文俗名:Besra
命名作者:Temminck, 1822
中文目名:鹰形目(Accipitriformes)
中文科名:鹰科(Accipitridae)
中文属名:鹰属(Accipiter)
繁殖区:东洋界 : 广泛分布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486
中国法律保护级别: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华盛顿公约(CITES)
濒危物种保护级别:二级保护物种
(目前无灭绝危机,管制其国际贸易)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松雀鹰:形态特征图
中等体型(33厘米)的深色鹰。似凤头鹰但体型较小并缺少冠羽。
成年雄鸟:上体深灰色,尾具粗横斑,下体白,两胁棕色且具褐色横斑,喉白而具黑色喉中线,有黑色髭纹。
雌鸟及亚成鸟:两胁棕色少,下体多具红褐色横斑,背褐,尾褐而具深色横纹。亚成鸟胸部具纵纹。
虹膜-黄色;嘴-黑色,蜡膜灰色;腿及脚-黄色。
叫声:雏鸟饥饿时发出反复哭叫声shew-shew-shew。
松雀鹰辨识方法,作者吾爱北方苍鹰
松雀鹰:成鸟飞行图
松雀鹰:幼鸟
松雀鹰:幼鸟
生活习性
松雀鹰
松雀鹰通常栖息于海拔2800公尺以下的山地针叶林、阔叶林和混交林中,冬季时则会到海拔较低的山区活动性机警,人很难接近,常单独生活。喜在6~13米高的乔木上筑巢,以树枝编成皿状。主要捕食鼠类、小鸟、昆虫等动物。
生长繁殖
松雀鹰
繁殖期间每窝可产卵4~5枚。卵为浅蓝白色,并带有明显的赤褐色斑点,孵化期约1个月左右。
地理分布
松雀鹰:地理分布图
国外分布:印度、东南亚、菲律宾及大巽他群岛。
国内分布:内蒙古东北部、东北山地、西藏南部至陕西、四川、云南、广西、广东、福建。
分布范围:印度、中国南方、东南亚、菲律宾及大巽他群岛。
分布状况:亚种affinis为中国中部、西南部及海南岛的留鸟。nisoides为中国东南部留鸟。fuscipectus见于台湾。广布于海拔300~1200米的多林丘陵山地,但不多见。
亚种分化
松雀鹰
1、松雀鹰南方亚种(学名:Accipitervirgatusaffinis)。在中国分布于从喜马拉雅山脉向东至云南、贵州、广西、向北至四川、陕西、南到海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尼泊尔。
2、松雀鹰台湾亚种(学名:Accipitervirgatusfuscipectus)。分布于台湾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台湾。
3、松雀鹰北方亚种(学名:Accipitervirgatusgularis)。分布于中国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日本。
4、松雀鹰东南亚种(学名:Accipitervirgatusnisoides)。在中国分布于福建、广东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Malacca
保护现状
松雀鹰
松雀鹰是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火冠雀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亚种分化、保护现状
火冠雀(学名:Cephalopyrus flammiceps,英文名:Fire-capped Tit),原作为攀雀科的鸟类,现调整为山雀科鸟类,自成一属。雄鸟前额及喉部火红色。喜群栖,在树顶层取食。分布于巴基斯坦、尼泊尔、锡金、不丹、印度以及中国大陆的陕西、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多栖息于高山针叶林或混交林间、也活动于低山开阔的村庄附近以及冬季见于平原地区。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西姆拉。
中文学名:火冠雀
拉丁学名:Cephalopyrus flammiceps
英文俗名:Fire-capped Tit
命名作者:Burton, 1836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山雀科(Paridae)
中文属名:火冠雀属(Cephalopyrus)
繁殖区:东洋界 : Himalayas to n Laos
非繁殖区:c Indi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851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火冠雀外形特征
体型甚小(10厘米)的山雀。看似啄花鸟。
雄鸟:特征为前额及喉中心棕色,喉侧及胸黄色,上橄榄色,翼斑黄色。雌鸟暗黄橄榄色,下体皮黄,翼斑黄色,过眼线色浅。
亚成鸟下体白色。亚种olivaceus比指名亚种绿色较重。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灰色。
叫声:高音的tsit,tsit及轻柔的whitoo-whitoo声。鸣声由细而高的音律构成,甚似煤山雀。
地理分布
火冠雀地理分布图
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中国西南及中部,稀有候鸟至泰国北部。
分布状况:指名亚种于西藏极西南部;olivaceus为非罕见留鸟于云南、四川、西藏东部、贵州及甘肃南部;高可至海拔3000米的丘陵及山区森林和林缘。
生活习性
火冠雀飞行图
喜群栖,在树顶层取食。栖息于高山针叶林或混交林间,也活动于低山开阔的村庄附近,冬季见于平原地区。
生长繁殖
火冠雀
产卵季节从4月上旬至6月中旬,鸟巢放置在树叉或树洞里。鸟巢入口处位于地面6至12米以上,很难找到。用干牧草,草根和羽毛织成。雌鸟建巢,但雄鸟常常在附近很短的距离歌唱。通常每巢产4枚蓝色或暗绿色的卵。孵化期不详。雏鸟是由父母双方共同喂养,雌鸟单独维护并保持巢的整洁。
亚种分化
火冠雀
1、火冠雀指名亚种(学名:Cephalopyrusflammicepsflammiceps),分布于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尼泊尔和印度。
2、火冠雀西南亚种(学名:Cephalopyrusflammicepsolivaceus),分布于不丹,尼泊尔,印度东北(阿萨姆,阿鲁纳恰尔邦),中国(宁夏,甘肃东南,陕西,四川,西藏东南,云南和贵州),缅甸,泰国和老挝。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3.1:2010年鸟类红色名录。
本文Hash:8ab6bf5fe025a3726809437af3a0aaa9715591d3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