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外形特征 地理分布 生活习性 保护现状
棕喉雀鹛(学名:Alcippe rufogularis,英文名:Rufous-throated Fulvetta)是幽鹛科雀鹛属的鸟类。
棕喉雀鹛(学名:Alcippe rufogularis,英文名:Rufous-throated Fulvetta),是一种雀鹛的鸟类。分布于不丹、孟加拉国、老挝、中国大陆的云南、越南、印度、泰国、缅甸和柬埔寨。多栖息于常绿阔叶林下层。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锡金。全球分布近危,被国家林业局收录于《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中文学名:棕喉雀鹛
拉丁学名:Alcippe rufogularis
英文俗名:Rufous-throated Fulvetta
命名作者:Mandelli, 1873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幽鹛科(Pellorneidae)
中文属名:雀鹛属(Alcippe)
繁殖区:东洋界 : Himalayas to sw Cambodi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114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棕喉雀鹛
体型略大(13厘米)的浓褐色雀鹛。具醒目的头部图纹和特征性栗褐色项纹于喉下。顶冠及颈背栗色缘以黑色侧冠纹而与白色的长眉纹、褐色的耳羽以及白色的颏及上喉成对比。眼圈白。腹中心白而两胁橄榄色。
虹膜-浅褐;嘴-褐色;脚-浅黄。
叫声:甜美的chi-chu-one-two-three,最后三声上扬。悦耳的chip chur声。
地理分布
棕喉雀鹛
分布范围:不丹至中国西南及东南亚。
分布状况:全球性近危(Collar et al., 1994)。在中国不常见且分布有限。亚种stevensi不常见于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指名亚种可能见于西藏东南部丹巴曲以西;ollaris可能见于丹巴曲以东。
生活习性
棕喉雀鹛
习性:栖于常绿林的灌丛层,高可至海拔900米。性惧生隐秘。
保护现状
棕喉雀鹛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纹喉凤鹛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保护现状
纹喉凤鹛(学名:Yuhina gularis,英文名:Stripe-throated Yuhina)属绣眼鸟科凤鹛属。主要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印度阿萨姆至中国西南。小型鸟类,体长13-16cm。头顶和羽冠暗褐色或褐灰色,上体橄榄褐色,飞羽黑褐色,外侧次级飞羽表面橙黄色,构成一块纵形翼斑,极为醒目。颏、喉淡棕白色,具黑色纵纹,腹和尾下覆羽橙黄色。群鸟与其他种类混合于”鸟潮”,在开花的树顶上忙碌活动。
中文学名:纹喉凤鹛
拉丁学名:Yuhina gularis
英文俗名:Stripe-throated Yuhina
命名作者:Hodgson, 1836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绣眼鸟科(Zosteropidae)
中文属名:凤鹛属(Yuhina)
繁殖区:东洋界 : Himalayas to s China, c Vietnam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130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纹喉凤鹛
体型略大(15厘米)的暗褐色凤鹛。羽冠突显,偏粉的皮黄色喉上有黑色细纹,翼黑而带橙棕色细纹。下体余部暗棕黄色。峨眉山的亚种色彩较淡,羽冠棕色。
虹膜-褐色;嘴-上嘴色深,下嘴偏红;脚-橘黄。
叫声:叫声为清晰而带鼻音的下滑咪叫queee。群鸟不停地嘁喳作叫。
地理分布
纹喉凤鹛
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印度阿萨姆至中国西南。常见于海拔1100~3050米,冬季地区性地下至海拔850米的山区阔叶林。
分布状况:指名亚种为留鸟于西藏南部及东南部、云南西部及南部;亚种omeiensis见于云南西北部至四川西南部(峨眉山)
国内分布:国内分布于四川中部都江堰、峨眉、天全、宝兴、雅安、西南部木里、峨边、马边、甘洛,云南东北部永善、西北部贡山、丽江、维西、西部泸水、盈江、漾濞、凤庆、镇康、景东、南部漾沧、绿春、文山和西藏南部聂拉木、错那和东南部等地。
国外分布:国外分布于克什米尔、尼泊尔、锡金、不丹、孟加拉国、印度阿萨姆和越南西北部。
生活习性
纹喉凤鹛
在西藏地区主要栖息于海拔2800-3800m处的森林中,在云南和四川分布高度可下到海拔1800m处的山地,冬季还可下到海拔1200m处,属高山森林鸟类。多活动在常绿林和混交林及其林缘疏林灌丛中。
主要以花、花蜜、果实、种子等植物性食物为食,也吃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等昆虫和昆虫幼虫。
繁殖期间成对或单独活动,非繁殖期多成小群或与其他小鸟混群。常在小树或灌木顶枝间活动和觅食,有时也下到林下地上灌木丛与竹丛间。
保护现状
纹喉凤鹛
纹喉凤鹛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群数量不丰富。
棕头雀鹛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活习性、保护现状
棕头雀鹛(学名:Fulvetta ruficapilla,英文名:Spectacled Fulvetta)是莺科莺鹛属的鸟类。头顶栗褐色具黑色侧冠纹。棕头雀鹛属于不常见至地区性常见留鸟。主要以昆虫、植物果实和种子为食,也吃稻谷、小麦等农作物。 种群数量较稀少,已被列入全球濒危鸟类名录。
中文学名:棕头雀鹛
拉丁学名:Fulvetta ruficapilla
英文俗名:Spectacled Fulvetta
命名作者:Verreaux, J, 1871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莺科(Sylviidae)
中文属名:莺鹛属(Fulvetta)
繁殖区:东洋界 : c,s Chin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111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褐色
次要羽色:栗色/棕色
外形特征
棕头雀鹛:形态特征图
中等体型(11.5厘米)的褐色雀鹛。顶冠棕色,并有黑色的边纹延至颈背。眉纹色浅而模糊,眼先暗黑而与白色眼圈成对比,喉近白而微具纵纹。下体余部酒红色,腹中心偏白。上体灰褐而渐变为腰部的偏红色。覆羽羽缘赤褐,初级飞羽羽缘浅灰成浅色翼纹,尾褐色。亚种sordidior的顶冠略淡而褐色较多,侧顶纹黑;亚种danisi的头为巧克力褐色。
虹膜-褐色;嘴-上嘴角质色。下嘴色浅;脚-偏粉。
叫声:尚无记录。
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
棕头雀鹛和高山雀鹛的区别:高山雀鹛头无黑色侧冠纹,头顶和上背具黑色纵纹。
棕头雀鹛和栗头雀鹛的区别:栗头雀鹛头顶有纵纹和有白色眉纹,翅基有大块黑斑。
地理分布
棕头雀鹛:地理分布图
分布范围:中国西藏东南部至华中和西南,印度支那北部。
分布状况:不常见至地区性常见留鸟。指名亚种于甘肃南部、陕西南部(秦岭)及四川;sordidior于云南西部、中部及北部、四川西南部及贵州西部;danisi于云南东南部及贵州西南部。各亚种分布无重叠。
生活习性
棕头雀鹛
主要栖息于海拔1800-2500m的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和林缘灌丛中。有时也见于农田耕地和村寨附近山坡灌丛中,
生活习性
棕头雀鹛
栖于海拔1250~2500米的常绿栎树林,不常见至地区性常见留鸟。在陕西秦岭地区,则栖息于海拔1000-1300m的山坡灌丛。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有时亦成3-5只的小群。多在林下灌丛间跳跃穿梭,也频繁地下到地上活动和觅食。
杂食性,主要以昆虫、植物果实和种子为食,也吃稻谷、小麦等农作物。
保护现状
棕头雀鹛
棕头雀鹛种群数量较稀少,不常见。在秦岭176天的考察中,仅有3次(天)见到。每次(天)见到1-2只。目前已被列入国际鸟盟 (Bird Life International) 全球濒危鸟类名录。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本文Hash:31a6817a65f41bbcc9faf3de8aca4112bea7b5fa
声明:此文由 BitettFa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