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名称类别 外形特征 地理分布 生活习性 生长繁殖 地理分布 保护现状
桂红翡翠(学名:Todiramphus cinnamominus,英文名:Micronesian Kingfisher)是翠鸟科林翡翠属的鸟类。
桂红翡翠中文别名密克罗尼西亚翡翠, 这种鸟两性差别很明显,分布于太平洋上的关岛,密克罗尼西亚和帕劳。
中文学名:桂红翡翠
拉丁学名:Todiramphus cinnamominus
英文俗名:Micronesian Kingfisher
命名作者:Swainson, 1821
中文目名:佛法僧目(Coraciiformes)
中文科名:翠鸟科(Alcedinidae)
中文属名:林翡翠属(Todiramphus)
繁殖区:太平洋 : Guam, Palau Islands, Caroline islands
名称类别
桂红翡翠
中文名称 桂红翡翠
中文别名 密克罗尼西亚翡翠
拉丁学名 Todirhamphus cinnamominus
命名时间 Swainson, 1821
英文名称 Micronesian Kingfisher
科属分类 鸟纲 、佛法僧目、翠鸟科、翡翠属
外形特征
桂红翡翠
桂红翡翠的英文名称是密克罗尼西亚翠鸟。这种猎翠鸟两性差别很明显。成年雄鸟顶帽、脖颈、所有的外衣和下部红褐色。有很宽的蓝黑色过眼纹,贯穿整个眼睛,包括耳朵和颈部背后的两端。肩胛,背部和翅膀是蓝绿色,初翼、尾巴是蓝色。腿部棕色,黑嘴。
雌鸟不同,下颏和喉白象牙色。胫骨和翅膀羽毛浅肉桂色。背部和肩胛橄榄绿色。胸部和颈部装饰的羽毛为黑色。
嘴粗长似凿,基部较宽,嘴峰直,峰脊圆,两侧无鼻沟;翼圆,第1片初级飞羽与第7片初级飞羽等长或稍短,第2、3、4片几近等长;初级飞羽基部具白色斑;尾圆形。
地理分布
桂红翡翠分布图
分布于太平洋上的关岛,密克罗尼西亚和帕劳。
生活习性
桂红翡翠
桂红翡翠通常分布于原始森林、混合林、次生林,并较小程度活动于灌木区和草原。在海岸线和河流岸边也可以发现。这是一种唯一可以栖息在森林边缘电线杆上的鸟类。
它们捕食蜥蜴,爬行动物,壁虎,昆虫,小型甲壳类动物,蠕虫,刚出生的小老鼠,蝗虫幼虫。这是一种明智而深思熟虑的捕食者。通常一动不动地站在不高的树枝上,当它发现了一个猎物,就会垂直冲下,并发出尖叫声。如果抓到一条鲈鱼,它会用嘴不断的摔打,杀死后吞下。
生长繁殖
桂红翡翠性成熟的年龄为2年。繁殖季节从11月延长至8月,繁殖季节夫妻保卫自己的领土的意识相当强,可以听到它们非常活跃的声音。鸟巢是一个死树的空腔,距地面6英尺以上。雌鸟每次产3枚卵,白色。一年孵2次。孵化持续21天。雏鸟出生后看不见。父母双方共同喂养,直至35天,到它们可以独立飞行。
地理分布
(3个亚种)
1.Todirhamphus cinnamominus cinnamominus 分布于关岛。
2.Todirhamphus cinnamominus pelewensis 分布于贝劳岛。
3.Todirhamphus cinnamominus reichenbachii 分布于密克罗尼西亚。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8年鸟类红色名录。
斑翡翠的名称类别、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斑翡翠(学名:Halcyon chelicuti,英文名:Striped Kingfisher)是翠鸟科翡翠属的鸟类。
斑翡翠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地区。
中文学名:斑翡翠
拉丁学名:Halcyon chelicuti
英文俗名:Striped Kingfisher
命名作者:Stanley, 1814
中文目名:佛法僧目(Coraciiformes)
中文科名:翠鸟科(Alcedinidae)
中文属名:翡翠属(Halcyon)
繁殖区:非洲 : 广泛分布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名称类别
斑翡翠【中文名称】斑翡翠
斑翡翠.
【拉丁学名】Halcyon chelicuti
【命名时间】Stanley, 1814
【英文名称】Striped Kingfisher
【科属分类】鸟纲 、佛法僧目、翠鸟科、翡翠属
外形特征
斑翡翠斑翡翠17 cm,雄鸟体重30-41g,雌鸟体重37-50 g。前额棕色条斑,黑和白色羽毛的比例几乎相等。该鸟的眼先,眼纹和眼睛都是黑色。脸颊,颈部奶油色,白灰色或浅黄色,并有白色细暗条纹。翕和披风是深棕色,对比鲜明的天蓝色的背部和尾部。绿色的尾巴夹有蓝灰色,覆翼深棕色并略呈白色。整个下体部(下颏,喉咙,胸,下尾)是白色。腹部为白色,特别是边缘处有浅黄色与黑色条纹。底部的尾巴是银灰色。上颌是褐色或紫色,红色,少数棕红色。虹膜深褐色,腿暗红色。
斑翡翠.
嘴粗长似凿,基部较宽,嘴峰直,峰脊圆,两侧无鼻沟;翼圆,第1片初级飞羽与第7片初级飞羽等长或稍短,第2、3、4片几近等长;初级飞羽基部具白色斑;尾圆形。
地理分布
斑翡翠分布图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地区(包括阿拉伯半岛的南部、撒哈拉沙漠(北回归线)以南的整个非洲大陆。)
斑翡翠斑翡翠分布图
生活习性
斑翡翠通常栖息于林地和灌木丛,避免密集耕种区,不总是依赖于水生环境。发现从海平面到2300米都有分布。一般单独或情侣共同捕食。同大多数森林猎翠鸟一样,完全是肉食性。常在树叶或泥土中寻找猎物。主要食物是无脊椎动物,如蟋蟀、蜘蛛、蝎子、和蜗牛。它也吃小型脊椎动物,如小鱼,小蛇和蜥蜴。
斑翡翠.
生长繁殖
斑翡翠营巢于土崖壁上或河流的堤坝上,用嘴挖掘隧道式的洞穴作巢,深60厘米,宽20厘米,高10厘米长,椭圆形。这些洞穴一般不加铺垫物。卵直接产在巢穴地上。双方轮流孵蛋。有些也在树干上钻洞穴为巢。卵近圆形,纯白色。
地理分布
1.Halcyon chelicuti eremogiton 分布于马里的萨赫尔区域和尼日利亚、苏丹。
2.Halcyon chelicuti chelicuti 分布于毛里塔尼亚、索马里、纳米比亚、博茨瓦纳、南非。
斑翡翠.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8年鸟类红色名录。
蓝黑翡翠的名称类别、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蓝黑翡翠(学名:Todiramphus nigrocyaneus,英文名:Blue-black Kingfisher)是翠鸟科林翡翠属的鸟类。
蓝黑翡翠,色彩五彩斑斓。眼眉延长到脖子上是更为清晰的略浅的蓝色。在眼先、颧骨、面颊,颈部和胸部两侧是黑色。肩胛和披羽黑色,略呈蓝紫色。黑色的尾巴。下颏和喉咙是白色。整个胸部有一大段蓝色。界于胸部和腹部间在一条是白色纹,蓝色的腹部。两翼,大腿,肛门区域和尾巴是黑色。嘴和眼睛黑色,虹膜深棕色,腿部灰黑色。
中文学名:蓝黑翡翠
拉丁学名:Todiramphus nigrocyaneus
英文俗名:Blue-black Kingfisher
命名作者:Wallace, 1862
中文目名:佛法僧目(Coraciiformes)
中文科名:翠鸟科(Alcedinidae)
中文属名:林翡翠属(Todiramphus)
繁殖区:澳洲界 : New Guinea
名称类别
【中文名称】蓝黑翡翠
蓝黑翡翠蓝黑翡翠
【拉丁学名】Todirhamphus nigrocyaneus
【命名时间】Wallace, 1862
【英文名称】Blue-black Kingfisher
【科属分类】鸟纲、佛法僧目、翠鸟科、翡翠属
外形特征
蓝黑翡翠身长22 cm,雌鸟体重51-54g,雄鸟体重55-57g。成年雄鸟,前额和头顶是蓝紫色。眼眉延长到脖子上是更为清晰的略浅的蓝色。在眼先、颧骨、面颊,颈部和胸部两侧是黑色。肩胛和披羽黑色,略呈蓝紫色。黑色的尾巴。下颏和喉咙是白色。整个胸部有一大段蓝色。界于胸部和腹部间在一条是白色纹,蓝色的腹部。两翼,大腿,肛门区域和尾巴是黑色。嘴和眼睛黑色,虹膜深棕色,腿部灰黑色。雌鸟的腹部白色接到胸部。嘴粗长似凿,基部较宽,嘴峰直,峰脊圆,两侧无鼻沟;翼圆,第1片初级飞羽与第7片初级飞羽等长或稍短,第2、3、4片几近等长;初级飞羽基部具白色斑;尾圆形。
地理分布
分布于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
蓝黑翡翠蓝黑翡翠分布图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
生活习性
蓝黑翡翠通常栖息于茂密的森林和河岸近水的地方。在树木茂盛的新几内亚中央山脉,经常出现于低地森林,附近的河流,以及桉树林,沼泽,灌木丛及附近小溪。在沿海村庄的花园和林地也能看到其踪影。该蓝黑翠鸟原来相当普遍,现今正逐渐稀少,在它原栖息地巴布亚新几内亚大部分地区已经非常罕见。
一般单独或情侣共同捕食。同大多数森林猎翠鸟一样,完全是肉食性。常在树叶或泥土中寻找猎物。主要食物是无脊椎动物,如蟋蟀、蜘蛛、蝎子和蜗牛。它也吃小型脊椎动物,如小鱼,小蛇和蜥蜴。
生长繁殖
没有任何有关其繁殖和社会行为的记录,它的巢和蛋迄今(2008年)从未被描述。其领地意识及声音和林地翡翠很相似,鸣声包括3声尖锐的短节奏,后面紧接着是长而强大的颤音,需时约3秒。
地理分布
1. Todirhamphus nigrocyaneus nigrocyaneus 分布于巴布亚岛西部(巴坦塔,萨拉瓦提),东至海尔芬克湾北和玛丽安海峡南部。
2. Todirhamphus nigrocyaneus quadricolor 分布于印尼的亚彭岛和阿斯特罗莱布湾。
3. Todirhamphus nigrocyaneus stictolaemus 分布于巴布亚的欧文·斯坦利岭西部。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8年鸟类红色名录。
扁嘴翡翠的名称类别、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扁嘴翡翠(学名:Todiramphus recurvirostris,英文名:Flat-billed Kingfisher)是翠鸟科林翡翠属的鸟类。
扁嘴翡翠,拉丁学名Todirhamphus recurvirostris,是翠鸟科鸟类。
中文学名:扁嘴翡翠
拉丁学名:Todiramphus recurvirostris
英文俗名:Flat-billed Kingfisher
命名作者:Lafresnaye, 1842
中文目名:佛法僧目(Coraciiformes)
中文科名:翠鸟科(Alcedinidae)
中文属名:林翡翠属(Todiramphus)
繁殖区:太平洋 : Samoa
名称类别
【中文名称】扁嘴翡翠
【拉丁学名】Todirhamphus recurvirostris
【命名时间】Vigors and Horsfield, 1827
【英文名称】Flat-billed Kingfisher
【科属分类】鸟纲 、佛法僧目、翠鸟科、翡翠属
外形特征
扁嘴翡翠扁嘴翡翠
扁嘴翡翠有五种亚种,上体一般是蓝色或绿松石色,翅膀的颜色和背部一样,只是略深些。白色或橙色胸腹部,有一道白领,白眉,黄眼先,黑眼睛。灰黑色腿。
扁嘴翡翠嘴粗长似凿,基部较宽,嘴峰略向上翘,峰脊圆,两侧无鼻沟;翼圆,第1片初级飞羽与第7片初级飞羽等长或稍短,第2、3、4片几近等长;初级飞羽基部具白色斑;尾圆形。
地理分布
扁嘴翡翠分布于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
生活习性
通常栖息于茂密的森林和河岸近水的地方,一般单独或情侣共同捕食。同大多数森林猎翠鸟一样,完全是肉食性。常在树叶或泥土中寻找猎物。主要食物是无脊椎动物,如蟋蟀、蜘蛛、蝎子、和蜗牛。它也吃小型脊椎动物,如小鱼,小蛇和蜥蜴。
生长繁殖
营巢于土崖壁上或河流的堤坝上,用嘴挖掘隧道式的洞穴作巢,深60厘米,宽20厘米,高10厘米长,椭圆形。这些洞穴一般不加铺垫物。卵直接产在巢穴地上。有些也在树干上钻洞穴为巢。卵近圆形,纯白色,大小约29.4×26.2毫米。
地理分布
1.Todirhamphus recurvirostris sanctus 分布于澳洲,所罗门东部 (瓜达康纳尔岛、圣克里斯托瓦尔), 印度尼西亚和美拉尼西亚。
2.Todirhamphus recurvirostris vagans 分布于诺福克群岛, 克马得群岛和新西兰。
3.Todirhamphus recurvirostris canacorum 分布于新喀里多尼亚和阿森松。
4.Todirhamphus recurvirostris macmillani 分布于忠诚岛。
5.Todirhamphus recurvirostris recurvirostris 分布于西萨摩亚。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8年鸟类红色名录。
本文Hash:05f92aa5d914120013ae889621ab6f1f63a53496
声明:此文由 飞舞九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