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名称类别 外形特征 地理分布 生活环境 生活习性 生长繁殖 生态价值 保护现状 齿鹰亚科介绍 分类地位
食螺鸢(学名:Rostrhamus sociabilis,英文名:Snail Kite)是鹰科食螺鸢属的鸟类。
食蜗鸢为鹰科齿鹰亚科的鸟类,是一种中型猛禽,体长约45厘米,上体羽毛深蓝色,头和下体羽毛灰白色或杂色,腿爪黄色有黑爪尖,眼睛棕红色。广泛栖息于美洲的中部和南部,栖息于沼泽,湖泊和有水域的地区。主要食谱是蜗牛属的福寿螺,偶尔也吞食海龟,在干旱时期也捕食小型哺乳动物。
中文学名:食螺鸢
拉丁学名:Rostrhamus sociabilis
英文俗名:Snail Kite
命名作者:Vieillot, 1817
中文目名:鹰形目(Accipitriformes)
中文科名:鹰科(Accipitridae)
中文属名:食螺鸢属(Rostrhamus)
繁殖区:北美洲, 拉丁美洲 : s Florida and Caribbean to ne Argentina
华盛顿公约(CITES)
濒危物种保护级别:二级保护物种
(目前无灭绝危机,管制其国际贸易)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名称类别
食螺鸢食蜗鸢
中文学名:蜗鸢
拉丁学名:Rostrhamussociabilis
别称:螺鸢、食蜗鸢、食螺鸢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隼形目
科:鹰科
亚科:齿鹰亚科
亚种:3种
命名时间:Vieillot,1817
英文名称:SnailKite
英文名称:EvergladeKite
外形特征
食螺鸢食蜗鸢
蜗鸢是一种中型猛禽,身长45cm,翼展120cm,体重360-520g,寿命17年。成年雄性的整个头部,背部,翅膀,胸部,蜗鸢腹部,侧腹和大腿形成一个整体的深石板灰色,展开的羽毛和尾巴羽毛几乎是黑色。上体覆盖有少许棕灰色的色彩。尾巴底面和尾部根基是白色。虹膜深红色,有的亚种有白眼眉,眼睛的黄亮色在各时期不同。蜡质,口角的色彩也不尽相同。雌性头顶和脖子大多是灰色的羽毛,头颈部两侧是黑色,腹部的羽毛,中间有一个红色覆盖的边界,尾巴下类似雄性,虹膜橙色,脸部有裸露的皮肤。
亚成鸟下体有轻微的棕色。直到3或4岁时才长成类同成鸟的羽毛。未成年的亚成鸟无法区分它们的性别。酷似成年雌鸟,羽毛上有暗的褐色条纹,虹膜为褐色。面部皮肤和脚都是黄色。
地理分布
食螺鸢食蜗鸢分布图
分布于中美洲,地处北美与南美之间,包括危地马拉、伯里兹、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巴哈马、古巴、海地、牙买加、多米尼加、安提瓜和巴布达、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圣卢西亚、巴巴多斯、格林纳达、特立尼达与多巴哥等国家和地区。南美洲,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以及马尔维纳斯群岛(也称福克兰群岛)。
生活环境
食蜗鸢经常光顾的地区主要是沼泽,湖泊和有水域的地区。它们的主要食物源是属于蜗牛的福寿螺,而这些食物的栖息地可以被定性为有常设新鲜水源的地域。食蜗鸢栖息的地方一般是小灌木和树木,巢址离地面很少有超过1米高,一般选择冬青树,柳树和番石榴,最常见的是乌桕树。在佛罗里达州,也选择访问芦苇丛和蒲草附近的地区。
生活习性
食蜗鸢是在沼泽地群居和游牧的鸟类。在干旱期间要离开自己的巢区去寻找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栖息地的水产品产区。有时在栖息地和觅食地来往要飞行相当大的距离。这种猛禽在繁殖季节非常活跃,由众多鸟类在此期间进行空中杂技表演。雄性会进行短暂飙升,并在空中急速盘旋,缓慢拍击翅膀。在此之后,会邀请雌性合作伙伴,共同构建巢和提供的食物。
食蜗鸢的食谱和菜单几乎完全是蜗牛属的福寿螺,偶尔也吞食海龟,在干旱时期偶尔食小型哺乳动物。
生长繁殖
食螺鸢食蜗鸢
食蜗鸢因为是游牧鸟类,所以伴侣在繁殖期间结成联盟,但夫妻关系并不巩固。在佛罗里达州产卵期长达5个月,所以常修建三个或四个窝,如果伴侣关系破裂,卵还没有孵化,就必须寻求一个新的合作伙伴。所以它们和别的同类也保持同样的合作伙伴关系,便于积极参与育雏和饲养,但如果在同一个繁殖期孵两窝,就会有75%的巢中较弱和病雏被父母遗弃。蜗鸢的领土意识非常强,在产卵期间,它们会为捍卫巢址和周围的小区域而打斗,巢址一般选择在食物丰富的水域边,在沼泽边的树木上可以俯瞰沼泽植被。巢虽然相当大,但结构松散,比较脆弱,往往会被破坏导致损失,建巢一般选在雨季开始的80天前,产卵季节为2月至6月,这些鸟会按季节来控制孵化期处于合适的湿度和温度条件。虽然蜗鸢经常返回同一个地方的旧巢,但每年也几乎尝试总是会建立一个新的巢。建巢时间要花费4至18天不等的工作量,都是由雄性为主,雌鸟辅之。
食蜗鸢通常一窝产3枚卵,每两天产一枚,白色或棕色。父母交替孵化27-28天。雏鸟孵化后仍留巢23-30天,这期间由父母继续喂养。起飞后,仍然偶尔依赖喂食,直到达到约11周龄后才完全自立。
生态价值
食蜗鸢是福寿螺的天敌,引进它们可以有效的控制福寿螺的数量。福寿螺分布于南北半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之淡水或半淡咸水中,即湖沼、池塘、沟渠等静水水域。栖息于10—100cm水深之边缘地带,适当的水温为25—30℃之间。原产地亚马逊河流域,在当地因为有鹰隼类为其天敌,因此危害不明显。1981年由一位巴西籍中国人引入到广东,1984年前后,已在该省作为特种经济作物广为养殖,后又被引入到其他省份养殖。福寿螺虽然好吃,却给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的水稻种植造成相当大的危害。目前福寿螺已经被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列为16种“危害最大的外来物种”之一。现中国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浙江、海南、四川、重庆、台湾等省市。
保护现状
食蜗鸢的种群由于其栖息地退化而受到威胁。湿地表面积大大减少,水葫芦形成厚厚表层使水面变得更加难以获取食物,农药和有毒物质的危险。自1967年以来被列为濒临灭绝的物种得到保护措施。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
齿鹰亚科介绍
齿鹰亚科Milvinae有5属10种。中型猛禽。常食腐。包括食螺鸢(螺鸢)Rostrhamussociabilis、黑臀食螺鸢(细嘴螺鸢)Rostrhamushamatus、双齿鹰Harpagusbidentatus、棕腿齿鹰Harpagusdiodon、密西西比灰鸢Ictiniamississippiensis、南美灰鸢(铅灰鸢)Ictiniaplumbea、赤鸢(红鸢)Milvusmilvus、黑鸢Milvusmigrans、啸鸢Haliastursphenurus、栗鸢Haliasturindus。我国有黑鸢和栗鸢,分布于非洲、印度、东南亚至澳大利亚。
分类地位
食螺鸢属Rostrhamus(snailkites)
黑臀食螺鸢(细嘴螺鸢)Rostrhamushamatus
食螺鸢(螺鸢)Rostrhamussociabilis(Evergladekite)
齿鹰属Harpagus(double-toothedandrufous-tailedkites)
双齿鹰Harpagusbidentatus(double-toothedkite)
棕腿齿鹰Harpagusdiodon(rufous-thighedkite)
灰鸢属Ictinia(Mississippikites)
密西西比灰鸢Ictiniamississippiensis(Mississippikite)
南美灰鸢(铅灰鸢)Ictiniaplumbea(plumbeouskite)
鸢属Milvus(blackkites)
黑鸢Milvusmigrans(blackkite)
赤鸢(红鸢)Milvusmilvus(redkite)
栗鸢属Haliastur(Brahminykiteandwhistlingkite)
栗鸢Haliasturindus(Brahminykite)
啸鸢Haliastursphenurus(whistlingkite)
莺鹪鹩的名称类别、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莺鹪鹩(学名:Troglodytes aedon,英文名:House Wren)是鹪鹩科鹪鹩属的鸟类。
中文学名:莺鹪鹩
拉丁学名:Troglodytes aedon
英文俗名:House Wren
命名作者:Vieillot, 1809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鹪鹩科(Troglodytidae)
中文属名:鹪鹩属(Troglodytes)
繁殖区:北美洲, 拉丁美洲 : 广泛分布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名称类别
莺鹪鹩
【中文名称】莺鹪鹩
【中文别名】房鹪鹩
【拉丁学名】Troglodytes aedon
【命名时间】Vieillot, 1809
【英文名称】House Wren
【科属分类】鸟纲、雀形目、鹪鹩科、鹪鹩属
外形特征
莺鹪鹩是一种小型鸣禽,身长11-13厘米。这可能是唯一容易与冬鹪鹩混淆的品种,区别是它的体积更小,尾巴更短,它较暗的下体没有明显的斑纹。
成鸟的头顶和颈部中褐色,到背部和尾部颜色变得更红。有横向暗黑斑纹装饰背部和双翼。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是棕色和浅黄色交替标志,在红褐色的尾羽处有十几道清晰可见时黑斑纹,尾巴舵羽不暗。头部的侧面显示灰褐色,灰白色眼眉。喉、下巴和胸部是白羊皮色,脸颊和小腹及侧面褐色。下尾覆羽有白色阴影。虹膜棕色。腿是黑褐色。
嘴长直而较细弱,先端稍曲,无嘴须,即有也很少而细。鼻孔裸露或部分及全部被有鼻膜。翅短而圆,初级飞羽10枚。尾短小而柔软,尾羽大多12枚,亦有8或10枚者。跗蹠强健,具盾状鳞,趾及爪发达。
地理分布
莺鹪鹩分布于北美地区,包括美国、加拿大、格陵兰、百慕大群岛、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及墨西哥境内北美与中美洲之间的过渡地带。中美洲,地处北美与南美之间,包括危地马拉、伯里兹、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巴哈马、古巴、海地、牙买加、多米尼加、安提瓜和巴布达、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圣卢西亚、巴巴多斯、格林纳达、特立尼达与多巴哥等国家和地区。南美洲,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以及马尔维纳斯群岛(也称福克兰群岛)。
莺鹪鹩分布
生活习性
栖息于开阔地,特别是林区或灌木组成的地区。由于小城镇,郊区的花园,农场和城市的发展扩张,森林被分割成小片林区,在冬季,鹪鹩的巢沿河流搬进了位于美国南部草原的灌木丛。在墨西哥喜欢安置在热带常绿或半落叶森林地区。
莺鹪鹩一般独自或以情侣和小家庭组单位进行活动。见人临近隐匿起来。尽管飞行高度很低,但也不易观察到。它们在灌木丛中迅速莺鹪鹩移动,常从低枝逐渐跃向高枝,尾巴翘的很高。歌声嘹亮,尤其是雄鸟,这是一种善于鸣啭的鸣禽。必须指出,莺鹪鹩是一种领地意识非常强烈的小鸟。雄鸟主要负责驱逐入侵者。一旦发现敌情,它会蹲下扇动自己的翅膀并拍击背部,不停地晃动尾羽进行恐吓。雌鸟是最后一道防线,负责推阻试图入巢的侵入者。
取食蜘蛛、毒蛾、螟蛾、天牛、小蠹、象甲、蝽象等昆虫。而雏鸟主要喂食蝗虫,蟋蟀,毛毛虫。
莺鹪鹩
生长繁殖
莺鹪鹩一般一夫一妻制,雄鸟要承担主要的建巢责任,巢建在树洞、岩洞、建筑物、岸边洞隙里。巢以细枝、草叶、苔藓、羽毛等物交织而成,呈深碗状或圆屋顶状。繁殖季节是4月下旬至9月,每年繁殖两次。雌鸟每窝下4至6枚卵,约12天孵化。幼鸟孵化后由父母再喂养15至17天才离巢。
地理分布
1.Troglodytes aedon parkmanii 分布于加拿大南部的不列颠哥伦比亚东部到安大略省西部,墨西哥西北部的下加利福尼亚州北部,美国的得克萨斯州西部、肯塔基州西部和加利福尼亚州。
2.Troglodytes aedon aedon 分布于加拿大东南部的安大略东部到魁北克面部,美国的肯塔基州、弗吉尼亚州,北卡罗来纳州和德克萨斯州,墨西哥东北部。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
棕颈鹭的名称类别、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棕颈鹭(学名:Egretta rufescens,英文名:Reddish Egret)是鹭科白鹭属的鸟类。
棕颈鹭是一种中型涉禽,身长68-82厘米,翼展116-124厘米。这是一个中型,长脚,有黑头粉红色的鸟喙。嘴巴呈黄色、嘴尖呈黑色、脖子是棕红色,黑黑的背部羽毛和洁白的翅膀及洁白的腹部是棕颈鹭的特征。
中文学名:棕颈鹭
拉丁学名:Egretta rufescens
英文俗名:Reddish Egret
命名作者:Gmelin, JF, 1789
中文目名:鹈形目(Pelecaniformes)
中文科名:鹭科(Ardeidae)
中文属名:白鹭属(Egretta)
繁殖区:北美洲, 中美洲 : s U南美洲, Caribbean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近危物种
Near Threatened(NT)
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有濒危或灭绝危险
名称类别
【中文名称】棕颈鹭
棕颈鹭棕颈鹭
【拉丁学名】Egrettarufescens
【命名时间】Gmelin,1789
【英文名称】ReddishEgre
【科属分类】鸟纲、鹳形目、鹭科、白鹭属
外形特征
棕颈鹭是一种中型涉禽,身长68-82厘米,翼展116-124厘米。这是一个中型,长脚,有黑头粉红色的鸟喙。腿和脚蓝黑色。两性很相似。但有两个羽毛颜色差别很大的亚种,一种成鸟身羽很暗,石板蓝色,头部和颈部是毛茸茸的红色羽毛。另一种成鸟身体完全是白色羽毛。幼鸟有一个棕色的身体、头部和颈部。在交配期,雄性头部的丝状蓑羽突出,颈部和背部均有饰羽。嘴长而尖直,翅大而长,脚和趾均细长,胫部部分裸露,脚三趾在前一趾在后,中趾的爪上具梳状栉缘。雌雄同色。体形呈纺锤形,体羽疏松。
地理分布
棕颈鹭棕颈鹭
分布于北美地区(包括美国、加拿大、格陵兰、百慕大群岛、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及墨西哥境内北美与中美洲之间的过渡地带),中美洲(地处北美与南美之间,包括危地马拉、伯里兹、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巴哈马、古巴、海地、牙买加、多米尼加、安提瓜和巴布达、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圣卢西亚、巴巴多斯、格林纳达、特立尼达与多巴哥等国家和地区),南美洲(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以及马尔维纳斯群岛(也称福克兰群岛))
生活习性
棕颈鹭被认为是最活跃的白鹭之一,通常可以看到它们在水浅的秸秆区活动,相比其他苍鹭和白鹭猎物更为积极。它最常运行的积极措施是使用自己的翅膀的阴影,以减少水的强光,而达到猎鱼的目的,这些看起来像是一组迷人而优雅的舞蹈。该鸟通常的呼声是一种低沉嘶哑的喉音。以水种生物为食,包括鱼、虾、蛙及昆虫等,常站在水边或浅水中,用嘴飞快地攫食。
生长繁殖
棕颈鹭棕颈鹭
棕颈鹭的繁殖栖息地是热带沼泽。它们的领地经常与其他苍鹭相杂,在树上或灌木枝通用枝条筑造浅巢。鸟巢通常位于沿海岛屿。这些鸟类用沙哑的嗓音求爱,它们一般是摇头,在欢迎仪式后再追逐,随后绕圈飞行。一系列的追逐动作通过颈部、背部的蓑羽和鸟喙表现,类似飘动的三色旗。每巢产卵3—6枚,卵呈蓝色无斑点。雏为晚成性。
地理分布
棕颈鹭棕颈鹭
Egretta rufescens rufescens 分布于美国、墨西哥、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印度西部。
Egretta rufescens dickeyi 分布于墨西哥。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8年鸟类红色名录。
斑翡翠的名称类别、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斑翡翠(学名:Halcyon chelicuti,英文名:Striped Kingfisher)是翠鸟科翡翠属的鸟类。
斑翡翠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地区。
中文学名:斑翡翠
拉丁学名:Halcyon chelicuti
英文俗名:Striped Kingfisher
命名作者:Stanley, 1814
中文目名:佛法僧目(Coraciiformes)
中文科名:翠鸟科(Alcedinidae)
中文属名:翡翠属(Halcyon)
繁殖区:非洲 : 广泛分布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名称类别
斑翡翠【中文名称】斑翡翠
斑翡翠.
【拉丁学名】Halcyon chelicuti
【命名时间】Stanley, 1814
【英文名称】Striped Kingfisher
【科属分类】鸟纲 、佛法僧目、翠鸟科、翡翠属
外形特征
斑翡翠斑翡翠17 cm,雄鸟体重30-41g,雌鸟体重37-50 g。前额棕色条斑,黑和白色羽毛的比例几乎相等。该鸟的眼先,眼纹和眼睛都是黑色。脸颊,颈部奶油色,白灰色或浅黄色,并有白色细暗条纹。翕和披风是深棕色,对比鲜明的天蓝色的背部和尾部。绿色的尾巴夹有蓝灰色,覆翼深棕色并略呈白色。整个下体部(下颏,喉咙,胸,下尾)是白色。腹部为白色,特别是边缘处有浅黄色与黑色条纹。底部的尾巴是银灰色。上颌是褐色或紫色,红色,少数棕红色。虹膜深褐色,腿暗红色。
斑翡翠.
嘴粗长似凿,基部较宽,嘴峰直,峰脊圆,两侧无鼻沟;翼圆,第1片初级飞羽与第7片初级飞羽等长或稍短,第2、3、4片几近等长;初级飞羽基部具白色斑;尾圆形。
地理分布
斑翡翠分布图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地区(包括阿拉伯半岛的南部、撒哈拉沙漠(北回归线)以南的整个非洲大陆。)
斑翡翠斑翡翠分布图
生活习性
斑翡翠通常栖息于林地和灌木丛,避免密集耕种区,不总是依赖于水生环境。发现从海平面到2300米都有分布。一般单独或情侣共同捕食。同大多数森林猎翠鸟一样,完全是肉食性。常在树叶或泥土中寻找猎物。主要食物是无脊椎动物,如蟋蟀、蜘蛛、蝎子、和蜗牛。它也吃小型脊椎动物,如小鱼,小蛇和蜥蜴。
斑翡翠.
生长繁殖
斑翡翠营巢于土崖壁上或河流的堤坝上,用嘴挖掘隧道式的洞穴作巢,深60厘米,宽20厘米,高10厘米长,椭圆形。这些洞穴一般不加铺垫物。卵直接产在巢穴地上。双方轮流孵蛋。有些也在树干上钻洞穴为巢。卵近圆形,纯白色。
地理分布
1.Halcyon chelicuti eremogiton 分布于马里的萨赫尔区域和尼日利亚、苏丹。
2.Halcyon chelicuti chelicuti 分布于毛里塔尼亚、索马里、纳米比亚、博茨瓦纳、南非。
斑翡翠.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8年鸟类红色名录。
本文Hash:d617905a35828c69c7f12c67a517743c529e6a01
声明:此文由 ninja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