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分类地位 外形特征 地理分布
印度鹡鸰(学名:Motacilla maderaspatensis)为鹡鸰科鹡鸰属的鸟类。分布于印度半岛、南部有印度库奇到坎尼亚库马里、往东至孟加拉湾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
分类地位
印度鹡鸰黑背鹡鸰
界:动物界 Animalia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鸟纲 Aves
目: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鹡鸰科 Motacillidae
属:鹡鸰属 Motacilla
种:印度鹡鸰 M. maderaspatensis
外形特征
体长17~18厘米;背羽纯色,无纵纹;尾呈圆尾状,中央尾羽较外侧尾羽为长。
地理分布
分布于印度半岛、南部有印度库奇到坎尼亚库马里、往东至孟加拉湾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
黑伯劳的分类地位、外形特征、地理分布
黑伯劳(拉丁学名:Lanius fuscatus,英文名:Black Shrike),也即棕背伯劳黑色型,属伯劳科伯劳属。前额、眼先至耳羽、颏、喉、肩及尾羽、股羽黑色,余部褐灰;不具翅斑(也有记录观察具白色翼斑的)。中国国内分布于浙江丽水,湖北武昌,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留鸟),亦见于香港。国外分布于越南(留鸟)。黑伯劳的分类地位尚有争议,有人认为它是棕背伯劳的一个色型变体,从棕背伯劳的黑色型与棕色型的个体大小、繁殖行为等比较,认为其作为一个独立物种的证据不足。
分类地位
黑伯劳
江西省科学院戴年华研究员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于江西省靖安县九岭山自然保护区发现黑伯劳(Lanius fuscatus),当时定为棕背伯劳(Lanius schach)的一个色型变体。
2009年,钟平华等将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鸟类环志中心冬季发现的黑伯劳作为独立种发表为江西省新记录。记录了黑伯劳(Lanius fuscatus)在江西的新分布区,对黑伯劳起源、进化及分类地位的确定均具有重要意义。
2010年,邵明勤等从黑色型、棕色性的个体大小、繁殖行为等比较,分析了黑伯劳的分类地位,认为黑伯劳作为独立物种证据不足,推测黑伯劳可能是棕背伯劳这一祖型处于分化过程正在形成中的亚种或居群或种。并建议从黑伯劳的分布、遗传等方面进行其分类地位的确定。
外形特征
黑伯劳,摄影:杭州老郑,摄于浙江千岛湖,2007年1月
鉴别特征:前额、眼先至耳羽、颏、喉、肩及尾羽、股羽黑色,余部褐灰;不具翅斑(也有记录观察具白色翼斑的)。
形态(依采自福建的标本)雄性成鸟:额羽黑色,自嘴基侧面与黑色的眼先、过眼及眼周、耳羽连成一片;头顶至上背暗灰色,腰、尾上覆羽染土褐色。肩羽黑色;中央2对尾羽深黑,外侧尾羽黑褐;翅覆羽及飞羽烟褐色;腋羽黑色;颏、喉黑色染褐,胸以下与背同色略染褐棕,胁羽染褐,腹羽有散在的黑褐斑;尾下覆羽染褐,股羽黑色。
雌性成鸟:羽色似雄鸟。
幼鸟:前额、头侧、颏、喉及尾羽黑色;头顶、肩 、背、腰及尾上覆羽均沾褐并满布鳞纹,各羽的鳞纹为淡棕缘内夹以一暗黑色横纹构成;翅覆羽及飞羽褐黑,初级飞羽不具翅斑,内侧飞羽有淡棕色外翈缘及端缘;腋羽黑褐。下体褐灰色,胸、腹、胁沾棕,腹与胁羽的羽端具由淡棕与黑褐相间构成的横斑;尾下覆忌暗锈褐色,股羽黑色。
虹膜暗褐;嘴、腿纯黑色。
棕背伯劳
棕背伯劳
棕背伯劳原是这样的(左图)。
各种羽色的黑伯劳
黑伯劳,几乎全黑。摄影:好鸟
黑伯劳,黑色稍浅。摄影:好鸟
黑伯劳,带白色翼斑!摄影:小隼
黑伯劳,羽色介于黑色型与棕色型之间。摄影:林中漫步,摄影2008年12月27日福建闽侯天龙山。
地理分布
黑伯劳,摄影:杭州老郑,摄于浙江千岛湖,2007年1月
分布范围: 中国国内分布于浙江丽水,湖北武昌,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留鸟),亦见于香港。国外分布于越南(留鸟)。
棕草鹛的分类地位、简介、地理分布、外形特征、外形特征、经济价值
棕草鹛(学名:Babax koslowi,英文名:Tibetan Babax)是噪鹛科草鹛属的鸟类。
棕草鹛为鶲科草鹛属的鸟类,中国的特有物种。上体包括两翅表面均深棕色,尾较长,上体棕褐而具浅色鳞斑,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等地。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中文学名:棕草鹛
拉丁学名:Babax koslowi
英文俗名:Tibetan Babax
命名作者:Bianchi, 1905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噪鹛科(Leiothrichidae)
中文属名:草鹛属(Babax)
繁殖区:古北界 : Tibet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086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近危物种
Near Threatened(NT)
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有濒危或灭绝危险
分类地位
棕草鹛
界:动物界 Animalia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鸟纲 Aves
目: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鹟科 Muscicapidae
属:草鹛属 Babax
种:棕草鹛 B. koslowi
鸟种简介
棕草鹛(学名:Babax koslowi)为鹟科草鹛属的鸟类,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青海、西藏等地,多生活于灌丛、薮丛、河谷阳坡林缘以及阶地柏树林。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西藏昌都地区杂曲河。
地理分布
1、棕草鹛指名亚种(学名:Babax koslowi koslowi),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西藏、青海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西藏昌都地区杂曲河。
2、棕草鹛玉曲亚种(学名:Babax koslowi yuquensis),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西藏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西藏左贡。
外形特征
棕草鹛
棕草鹛(依据采自青海玉树的标本)。雄鸟:上体包括两翅及尾等的表面概深棕色,上背羽级棕灰,因而便此部略呈深棕色纵纹状;腰转纯灰棕褐色;初级飞羽的内暗棕褐,外棕灰;尾羽陷约具一系列更深棕色的细横斑。头与颈的两侧以及下喉以下的下体均棕白或灰白,而满杂以深棕色的细纵纹,向后渐变粗;颏和上喉棕白无斑,羽轴黑;下腹灰白;尾下覆羽及胫羽均灰棕色;翼下覆羽及腹羽纯棕。雌鸟:上体纯深棕色,余部似雄鸟。虹膜暗褐;嘴、跗躔黑。
野外鉴别特征:上体包括两翅表面均深棕色,尾较长,栗棕色;颏和喉棕灰;下体余部棕棕,杂以深棕色纵纹。
中等体型(28厘米)的黄褐色草鹛。上体棕褐而具浅色鳞斑,眼先偏黑,头侧偏灰。上背羽羽缘灰色,两翼及尾棕褐,初级飞羽羽缘灰色。喉灰,胸浅黄褐而具灰色鳞状斑纹,翼下及尾下覆羽浅黄褐。虹膜-黄色;嘴-近黑;脚-黑褐。叫声:尚无记录。
外形特征
棕草鹛生活在河谷旁圆柏林中,多在地面活动,不远高飞,移动迅速,也能上树,5-7月曾观察到成单个或成对活动。由3个鸟胃的剖检,得知食鞘翅目成虫、鳞翅目幼虫、草籽各青稞种子等。同其他草鹛,隐匿于矮丛地带、多岩地区及荒芜的耕地。
经济价值
棕草鹛中国特有种,具有科学研究价值。嗜吃有害昆虫。
本文Hash:02383323cac672e125feee98c2e4ae3d9f493e3d
声明:此文由 lizhen002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