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外形特征 地理分布 生活习性 生长繁殖 保护现状
鸦嘴卷尾(学名:Dicrurus annectans,英文名:Crow-billed Drongo)是卷尾科卷尾属的鸟类。
鸦嘴卷尾(学名:Dicrurus annectans)是雀形目卷尾科卷尾属的鸟类。体型较黑卷尾稍为大些;嘴厚重似乌鸦,尾叉形,外侧尾羽上翻,体羽灰或黑色。树栖鸟类,善于空中滑翔,捕食空中飞行的昆虫;主要营巢于高大乔木顶端分岔枝处;雌雄亲鸟共同承担营巢、孵卵和育雏;每窝卵2—4枚。分布于中国于云南西部、南部西双版纳及东南部,河口,广西融水三防,为夏候鸟;海南南半部为留鸟。
中文学名:鸦嘴卷尾
拉丁学名:Dicrurus annectans
英文俗名:Crow-billed Drongo
命名作者:Hodgson, 1836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卷尾科(Dicruridae)
中文属名:卷尾属(Dicrurus)
繁殖区:东洋界 : e Himalayas to Southeast Asi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674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黑色
外形特征
鸦嘴卷尾
中等体型(29厘米)的黑色卷尾。嘴厚重似乌鸦,尾叉形,外侧尾羽上翻。
亚成鸟:下体下部具偏白色横纹。
虹膜-红褐;嘴及脚-黑色。
叫声:卷尾特有叫声,响亮悦耳的哨音及粗哑啭鸣;也发出一连串下降的似harp声。
鸦嘴卷尾:亚成鸟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
鸦嘴卷尾与黑卷尾的区别:鸦嘴卷尾的嘴较厚较宽,尾开叉不如其深,体羽具绿色光泽而非蓝色光泽。
地理分布
鸦嘴卷尾
分布范围:大部分夏季繁殖鸟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及印度东北部;迁徙至东南亚及大巽他群岛。
分布状况:繁殖于西藏东南部。罕见冬候鸟于云南西部及海南岛。
生活习性
鸦嘴卷尾
栖息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森林中,多见单个或成对活动,啄食树上的昆虫,或在林缘的田坝区捕食农田昆虫,偶尔也见在空中飞翔捕食飞虫。
生长繁殖
鸦嘴卷尾:亚成鸟
繁殖季节一般为4~6月,营巢于树杈之间,巢呈杯状,由草丝及茎杆构成。每窝产卵3~4枚。
保护现状
鸦嘴卷尾
在云南西部和西南部;广西,海南等地近几年的考察中,尚可见到,但数量较为稀少。主要是农田及经济作物区大量施用农药,鸦嘴卷尾采食了受毒的昆虫以后,间接致毒而造成种群繁殖率下降。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船嘴鹭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船嘴鹭(学名:Cochlearius cochlearius,英文名:Boat-billed Heron)是鹭科船嘴鹭属的鸟类。
船嘴鹭生活在秘鲁南部和巴西至墨西哥的红树林沼泽。
中文学名:船嘴鹭
拉丁学名:Cochlearius cochlearius
英文俗名:Boat-billed Heron
命名作者:Linnaeus, 1766
中文目名:鹈形目(Pelecaniformes)
中文科名:鹭科(Ardeidae)
中文属名:船嘴鹭属(Cochlearius)
繁殖区:拉丁美洲 : wc Mexico to ne Argentina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船嘴鹭身长约54厘米。是中型涉禽,成鸟有一个黑色的冠,长冠羽披至背部。脸,喉咙和胸部是白色,下体腹部两侧是黑色,双翼棕色。腰部浅灰色。外形和夜鹭非常相似,但有宽大而似船型的巨嘴,这就这个物种船嘴鹭名称的来源,鸟喙主要是黑色。未成熟的幼鸟上体褐色,带点白色底,并且没有头冠。尾羽12枚,脚较细小。跗蹠与中趾(连爪)几等长,但比嘴峰短。嘴长而尖直,翅大而长,脚和趾均细长,胫部部分裸露,脚三趾在前一趾在后,中趾的爪上具梳状栉缘。体形呈纺锤形。
船嘴鹭
地理分布
分布于中美洲(地处北美与南美之间,包括危地马拉、伯里兹、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巴哈马、古巴、海地、牙买加、多米尼加、安提瓜和巴布达、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圣卢西亚、巴巴多斯、格林纳达、特立尼达与多巴哥等国家和地区),南美洲(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以及马尔维纳斯群岛(也称福克兰群岛)
生活习性
船嘴鹭这是夜行性鸟类。栖息于山间溪流、湖泊、滩涂及红树林中,在溪边或浅水中。船嘴鹭的主要食物是鱼类,甲壳类,昆虫和小型两栖动物。
生长繁殖
在其领地红树林的树丛中营巢,每巢产卵2-4枚,卵呈蓝色无斑点。雌雄共同孵卵。雏为晚成性。
地理分布
1.Cochlearius cochlearius zeledoni 分布于墨西哥中西部。
船嘴鹭
2.Cochlearius cochlearius phillipsi 分布于墨西哥东部和伯利兹。
3.Cochlearius cochlearius ridgwayi分布于洪都拉斯西部、萨尔瓦多和墨西哥南部。
4.Cochlearius cochlearius panamensis 分布于格斯达里加和巴拿马。
5.Cochlearius cochlearius cochlearius 分布于圭亚那西北部、阿根廷东部、巴拿马和亚马逊河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8年鸟类红色名录
小嘴鸻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小嘴鸻(学名:Charadrius morinellus,英文名:Eurasian Dotterel)为鸻科鸻属的鸟类。在欧亚大陆北部繁殖,包括中国大陆新疆、内蒙古等地,到非洲北部过冬。栖于荒芜山顶及多苔藓的苔原冻土带。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瑞典。
中文学名:小嘴鸻
拉丁学名:Charadrius morinellus
英文俗名:Eurasian Dotterel
命名作者:Linnaeus, 1758
中文目名:鸻形目(Charadriiformes)
中文科名:鸻科(Charadriidae)
中文属名:鸻属(Charadrius)
繁殖区:古北界 : n, c
非繁殖区:n 非洲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399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小嘴鸻
中等体型(21厘米)而独具特色的鸻。以宽宽的白色眉纹向后交会于枕部并具狭窄的白色胸带为特征。繁殖羽为喉及上胸灰色,其下的狭窄黑白色横纹将栗色的下胸及两胁与黑色的腹部隔开。
雌鸟色彩比雄鸟鲜艳。冬羽黯淡,腹部皮黄,但眉纹及白色胸带仍反差明显。头顶及背杂白色斑点。飞行时侧影胸深而翼长。
虹膜-深褐;嘴-近黑;腿-偏黄。
叫声:告警时作清亮而有节律的weet-weeh叫声,飞行时作深沉的 brroot声。
地理分布
小嘴鸻
分布范围:繁殖于古北界北部石楠丛生的地区;冬季南迁至地中海、波斯湾及里海。
分布状况:种群数量稀少。繁殖于新疆西北部准噶尔阿拉图及塔尔巴噶泰山脉,在天山、内蒙古东北部及黑龙江北部有迁徙鸟过境记录。
国内分布:内蒙古东北部额尔古纳河与新疆西部天山地区。
国外分布:国外繁殖于从英国、欧洲北部,往东经中欧到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北极地带。越冬于非洲北部、地中海、波斯湾、阿拉伯半岛和里海地区,偶尔到日本和美国南部。
生活习性
小嘴鸻
小嘴鴴主要栖息于荒山和高山苔原、盐碱平原和多岩石的冻原地带:迁徙季节也见于平坦的盐碱地、草原和农田附近,冬季则主要栖息于沿海沙滩、泥地和附近的农田和草地上。成对和成小群活动,非繁殖期则常常集成松散的大群,飞行快而直,而且飞得较高。
主要以昆虫、昆虫幼虫、蠕虫、小型软体动物和甲壳类等无脊椎动物为食。
生长繁殖
小嘴鸻
小嘴鴴的繁殖期为6—8月。营巢于地上凹坑内,主要由枯草茎、草叶和苔藓构成。每窝产卵2—4枚,多为2—3枚。卵的颜色为橄榄褐色,其上被有大的黑色斑点。卵的大小为36—46.4×26.8—31毫米,平均41.24×28.71毫米。孵卵由雄鸟承担,孵化期21—25天。雏鸟早成性,孵出后不久即能行走,30天左右即能随亲鸟飞翔。
保护现状
小嘴鸻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 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低危(LC)。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级。
本文Hash:e236f5a071eee5d2d851c3744da2dc99d523b80d
声明:此文由 nihao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