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翅交嘴雀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导读: 外形特征 生活习性 生长繁殖 地理分布 保护现状

白翅交嘴雀的图片

白翅交嘴雀(学名:Loxia leucoptera,英文名:Two-barred Crossbill)是燕雀科交嘴雀属的鸟类。

白翅交嘴雀(学名:Loxia leucoptera)为燕雀科交嘴雀属的罕见鸟类。分布于欧洲、阿拉斯加、加拿大、俄罗斯、日本以及中国大陆的东北、华北等地,多见于山区森林鸟类、多栖于山地针叶林以及也见于针阔混交林中。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北美洲哈得逊湾及纽约。

中文学名:白翅交嘴雀

拉丁学名:Loxia leucoptera

英文俗名:Two-barred Crossbill

命名作者:Gmelin, JF, 1789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燕雀科(Fringillidae)

中文属名:交嘴雀属(Loxia)

繁殖区:古北界, 北美洲 : n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287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红色

外形特征

白翅交嘴雀
白翅交嘴雀

中等体型(15厘米)的雀。嘴相侧交,甚似红交嘴雀但体型较小而细,头较拱圆。繁殖期雄鸟暗玫瑰绯红色,腰色较艳。雌鸟似雄鸟但体色暗橄。榄黄且腰黄。幼鸟灰色具纵纹,但已具白色翼斑。

虹膜-深褐;嘴-黑色,边缘偏粉;脚-近黑。

叫声:叫声为轻柔的glib glib,不如红交嘴雀生硬,进食时作唧唧声。似黄雀浓郁的鸣声,带颤音和沙哑嘟声,从树顶或作悬空炫耀飞行时发出。

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

白翅交嘴雀与红交嘴雀的区别在具两道明显的白色翼斑且三级飞羽羽端白色。

生活习性

似红交嘴雀。栖居于温带森林,冬季结群迁徙,飞行迅速而带起伏,倒悬进食,用交嘴嗑开松子。

生长繁殖

白翅交嘴雀雄鸟,摄影亦诺
白翅交嘴雀雄鸟,摄影亦诺

白翅交嘴雀是温带针叶林鸟类,巢穴筑在松枝茂密的地方,巢用细枝,小草筑成杯状,里面铺垫着柔软的羽毛。繁殖雌交嘴雀每次产卵3-4枚,它从产下第1枚卵起,就在巢内孵卵,一直到鸟宝宝离巢为止。

地理分布

白翅交嘴雀雌鸟,摄影亦诺
白翅交嘴雀雌鸟,摄影亦诺

分布范围:北美洲及欧亚大陆的温带森林;越冬南迁。

分布状况:罕见。亚种bifasciata可能繁殖于黑龙江的小兴安岭,越冬往南迁至辽宁及河北。可能也出现于新疆北部的阿尔泰山。

保护现状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黄嘴白鹭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记录

黄嘴白鹭的图片

黄嘴白鹭(学名:Egretta eulophotes,英文名:Chinese Egret)是鹭科白鹭属的水鸟,是一种覆盖冠毛、有黄色喙的白色白鹭,又叫白老、唐白鹭等。与其他白鹭的区别在于脚黑色,趾黄色。它在俄罗斯、北韩、南韩和中国大陆繁殖,然后向南迁徙,经过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黄嘴白鹭是珍稀鸟类,属于易危物种,最大的威胁是栖息地的丧失。目前估计共有2,600到3,400只。其中,俄罗斯100只,朝鲜900-1300只,韩国600-1000只,中国1000只。

中文学名:黄嘴白鹭

拉丁学名:Egretta eulophotes

英文俗名:Chinese Egret

命名作者:Swinhoe, 1860

中文目名:鹈形目(Pelecaniformes)

中文科名:鹭科(Ardeidae)

中文属名:白鹭属(Egretta)

繁殖区:古北界 : e

非繁殖区:se 东洋界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536

中国法律保护级别: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易危物种

Vulnerable(VU)

快成为濒危物种,有较高的灭绝危险!

外形特征

黄嘴白鹭:形态特征图
黄嘴白鹭:形态特征图

中等体型(68厘米)的白色鹭。腿偏绿色,嘴黑而下颚基部黄色。冬季与白鹭区别在体型略大,腿色不同;与岩鹭的浅色型的区别在腿较长,嘴色较暗。成繁殖羽时嘴黄色,腿黑色。繁殖期脸部裸露皮肤蓝色。

虹膜-黄褐;嘴-黑色,下基部黄色;脚-黄绿至蓝绿色。

叫声:通常无声。受惊时发出低音的呱呱叫声。

黄嘴白鹭:繁殖羽
黄嘴白鹭:繁殖羽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

(1)黄嘴白鹭:黄嘴白鹭的体型要比牛背鹭大,与中白鹭接近。无论在繁殖期或非繁殖期,双脚黑色,脚趾黄色,嘴形较长。

(2)大白鹭:大白鹭的嘴巴为黑色或黄色,脚为黑色。繁殖季节有花哨的繁殖羽,脸颊裸露皮肤会呈蓝绿色。体型相对最大。

(3)中白鹭:中白鹭的嘴是黄色的,末端为黑色或褐色,脚为黑色。体型相对居中。

(4)小白鹭:小白鹭的嘴和腿都是黑色的,爪子黄色。体型纤瘦。

(5)牛背鹭:繁殖期间特征显著,头部以及体羽多有黄色,不一混淆。非繁殖羽全身白色,黄嘴黑腿。体型较小。

大白鹭:嘴黄色,腿爪全黑
大白鹭:嘴黄色,腿爪全黑

生活习性

黄嘴白鹭,作者喀纳斯红隼,摄于浙江,2012-04
黄嘴白鹭,作者喀纳斯红隼,摄于浙江,2012-04

黄嘴白鹭为候鸟。栖息于海岸峭壁树丛、潮间带、盐田以及内陆的树林、河岸、稻田,以鱼、虾和蛙等为食,有结群营巢、修建旧巢和与池鹭、夜鹭、牛背鹭混群共域繁殖的习性。4月下旬可飞到繁殖地,5月产卵,每窝2~5枚,孵化期24~26天,育雏期35~40天,10月南迁越冬。

地理分布

黄嘴白鹭
黄嘴白鹭

分布状况:过去分布广泛,现已稀少,繁殖于辽东半岛、山东及江苏的沿海岛屿。过去曾有记录在海南岛繁殖,在香港的繁殖于1980年已停止。数量下降的原因是上世纪末期人们采集其丝状羽,但至今种群数量尚未完全恢复。有记录迷鸟见于东部沿海远及河北和辽宁。迁徙时见于西沙群岛。

分布范围:全球性濒危。繁殖于北朝鲜西部沿海岛屿及中国东部岛屿。越冬主要在菲律宾,极少至婆罗洲及马来半岛。分布状况:过去分布广泛,现已稀少,繁殖于辽东半岛、山东及江苏的沿海岛屿。

生活习性

黄嘴白鹭栖息于沿海岛屿、海岸、海湾、河口及其沿海附近的江河、湖泊、水塘、溪流、水稻田和沼泽地带。单独、成对或集成小群活动的情况都能见到,偶尔也有数十只在一起的大群。

白天多飞到海岸附近的溪流、江河、盐田和水稻田中活动和觅食,晚上则飞到近岸的山林里休息。常一脚站立于水中,另一脚曲缩于腹下,头缩至背上呈驼背状,长时间呆立不动,行走时步履轻盈、稳健,显得从容不迫。飞行时头往回收缩至肩背处,颈向下曲成袋状,两脚向后伸直,远远突出于短短的尾羽后面,两个宽大的翅膀缓慢地鼓动飞翔,动作显得从容不迫,十分优美。

中国古代《毛诗·周颂》中就用“振鹭于飞,于彼西雍。”来形容它的飞翔时的气势不凡。每年4月和11月进行春秋两季的迁徙活动。主要以各种小型鱼类为食,也吃虾、蟹、蝌蚪和水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通常漫步在河边、盐田或水田地中边走边啄食,它的长嘴、长颈和长腿对于捕食水中的动物显得非常方便。捕食的时候,它轻轻地涉水漫步向前,眼睛一刻不停地望着水里活动的小动物,然后突然地用长嘴向水中猛地一啄,将食物准确地啄到嘴里。有时也常伫立于水边,伺机捕食过往的鱼类。

生长繁殖

黄嘴白鹭
黄嘴白鹭
黄嘴白鹭
黄嘴白鹭

每年5~7月繁殖期间,黄嘴白鹭的各种奇特行为更是妙趣横生。一般成年雄鹭都有属于自己的领域,这个领域神圣不可侵犯,当雌鹭闯入其领域时,雄鹭会机警地伸展冠羽、蓑羽和胸羽进行威吓,这时,雌鹭必须耐心等待。当雄鹭收缩蓑羽,表示同意雌鹭停留在其领域的边缘时,它们之间的恋情才算拉开序幕。起初是双方默默对视,嘴喙相碰,然后双双起飞,在空中长时间地比翼翱翔。待飞回落到枝头或岩石上后,它们互相追逐,有时也会相对翩翩起舞,以此来表示彼此的爱慕和信任。雌鹭产卵后,雌雄鸟要轮班看守鸟蛋,绝不允许其他鸟类进入自己的领地。

雏鸟降生后,成鸟到海岛下面的浅水处觅食鱼虾,把食物储存在自己颈项的喉囊中,然后飞回窝巢吐出食物,再用嘴将食物撕碎,喂食雏鸟。待未成年鸟长成初羽鸟时,成鸟为了锻炼它们的生存能力,常常在觅食回来以后降落在树枝上,抖动翅膀“嘎……嘎!”地欢叫,让初羽鸟从窝巢中爬出来,向上跳跃着领取食物。

营巢于近海岸的岛屿和海岸悬岩处的岩石上或矮小的树杈之间。喜欢成群地在一起营巢,有人曾经在一块仅有大约20平方米的悬岩的岩顶上,竟发现了14个巢,而且在相邻的一块仅有10多平方米的悬岩的岩顶上,还有11个巢,每个巢之间的距离仅为14—76厘米。

从前在台湾,也曾有黄嘴白鹭和白鹭、牛背鹭、夜鹭和苍鹭等混群营巢的现象。它的巢的形状为浅碟形,结构较为简单,主要以枯草茎和草叶构成。巢筑于矮树上,距地面的高度最高的也不超过1米,也有在矮树下的草丛间筑巢的。每窝产卵2—4枚,卵的形状为卵圆形,颜色为淡蓝色。孵化期为24—26天。

保护现状

种群数量
黄嘴白鹭
黄嘴白鹭
黄嘴白鹭
黄嘴白鹭

黄嘴白鹭(Egretta eulophotes)是中国一种濒危的珍稀水禽,属于鹳形目的鹭科鸟类,和朱、琵鹭是同属一支的表亲。在国外,它被称做“唐白鹭”(Chinese Egret)。唐,当然指的是中国,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它主要分布在中国。黄嘴白鹭主要繁殖在俄罗斯的远东地区、朝鲜、韩国和中国的东部地区,越冬地主要在菲律宾、马来半岛、新加坡、苏门答腊和越南等地。1976年,中国鸟类学家郑作新报道,黄嘴白鹭在中国分布于东北的旅顺和鸭绿江、山东青岛、江苏东海、沙卫山岛、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岛、西沙群岛以及台湾等地。黄嘴白鹭曾经是南部沿海地区常见的夏候鸟,但随着人为的干扰,栖息地的日渐缩小,黄嘴白鹭的数量也越来越少。1990和1992年,国际水禽研究局组织的亚洲隆冬水鸟调查表明,1992年在中国见到143只黄嘴白鹭,在东南亚见到448只,总计591只。由于数量稀少、分布区域狭窄,黄嘴白鹭被列入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ICBP)世界濒危鸟类红皮书,同时还被列入中国和俄罗斯的红皮书内,在亚洲鸟类红皮书内被列为易危种。

如今,黄嘴白鹭的情形似乎要比1992年调查统计的数量要乐观一些。据2001年的报道,全世界黄嘴白鹭的总体数量估计在2600~3400只左右,其中,俄罗斯100只,朝鲜900~1300只,韩国600~1000只,中国1000只。我们之所以说“似乎乐观”而不是“非常乐观”,是因为我们对黄嘴白鹭的科研保护工作做得还很少,并没有对黄嘴白鹭的整体生存状况做出全面的调查评估,而只能凭推测。

黄嘴白鹭曾经是中国南部沿海常见的夏候鸟,特别是在广东汕头到福建福州一带的海岸较为普遍,60年代在东北的鸭绿江和吉林东部的珲春也曾见到,80年代初在辽东半岛及沿海岛屿发现的营巢种群多达200—300对以上,时常可以在海边见到多达数十只的大群在海岸附近的水域觅食。

但是,由于环境的破坏和人为干扰,特别是由于它的纯白色毛状羽和蓑羽是极为贵重的装饰品,每年猎取的数量都很多,所以近来种群数量有明显下降。致使它的种群数量日趋减少,已经变得非常难得一见了。

据1990年和1992年国际水禽研究局组织的亚洲隆冬水鸟调查,1992年在中国仅见到143只,此外还在东南亚见到448只。目前黄嘴白鹭已被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ICBP)列入世界濒危鸟类红皮书中,中国将其列为国家II级保护动物。

1992年国际水禽研究局组织的亚洲隆冬水鸟调查,分布区域窄狭,数量减少,目前已被列入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世界濒危鸟类红皮书。中国亦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属二类保护动物。

致危因素
黄嘴白鹭
黄嘴白鹭

黄嘴白鹭在全世界迅速减少的原因:

一是沿海滩涂养殖业的发展和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特别是对繁殖地及湿地的过度开垦和越冬地的海岸开发,使黄嘴白鹭的栖息地遭受严重的破坏;

二是在黄嘴白鹭的繁殖产卵季节,赶海的渔民及外地游客经常上岛观光和捡拾鸟卵,使黄嘴白鹭无法完成繁殖活动;

三是19世纪末,人们采集、买卖黄嘴白鹭的丝状羽毛,大量捕杀造成黄嘴白鹭的数量急剧减少,至今不能恢复元气。

鸟类记录

黄嘴白鹭
黄嘴白鹭

黄嘴白鹭黑夜撞上银河王子 得救治落户生态园

舒展的“S”型曲线,纯白色的羽衣,修长的脖子,金黄色的喙,哀怨迷惘的眼神,这是一只罕见的黄嘴白鹭。这只美得让人生怜的黄嘴白鹭,在夜间飞行时撞上了从大连开往烟台的客轮,左翼折断。

2006年8月3日凌晨,夜色笼罩着茫茫大海,这只珍贵的黄嘴白鹭已经在漫无边际的海上连续飞行很长时间了,由于误食了不洁食物,体力下降很大。白鹭在大海上四处寻找歇脚的地方,想恢复一下体力。顺着昏黄的灯光,它看到了缓缓航行的“银河王子”号客轮,于是,它用尽最后一点体力,挣扎着飞向船甲板,但由于体力不支,它失去平衡重重地撞在船体上。

凌晨2时许,“银河王子”号客轮渐渐靠近烟台港,工作人员从舱内来到上层甲板准备靠码头前的准备工作。一位船员忽然发现在甲板上有一团白物,走近一看,居然是一只受伤的大鸟,身高有70多厘米。大家围着它议论纷纷,一位船员说,这该是一只白鹭。此时,乘警闻讯赶来,看到白鹭的样子,根据多年的经验他分析白鹭是受了伤,赶紧把它抱进工作间,此时,大家才发现白鹭的左翼折断了。凌晨3时许,“银河王子”号靠岸,天刚蒙蒙亮,乘警就立刻把受伤的白鹭送到了烟台港公安局北岛分局码头派出所。派出所的民警经常与乘警配合,查获一些走私动物,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他们积累了不少经验,民警们确认这是一只白鹭,但是这种黄嘴巴的白鹭却是第一次见到,他们分析这不是一只普通的白鹭。民警们找了些水和食物,但是,白鹭仿佛一个受惊的孩子一样,只“呱呱”地低吟,却滴水不进。8时,民警联系了烟台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站。

保护站的工作人员立刻驱车赶到码头派出所,将黄嘴白鹭接到了保护站。他们对白鹭做了全面的检查后发现,这只白鹭不仅一只翅膀折断,长长的喙也有一道长约3厘米的裂缝。而从这只黄嘴白鹭的排便情况看,它之前肯定误食了不洁的食物,导致肠胃出现问题,因此,黄嘴白鹭不仅需要治疗外伤,还要服用一些治疗肠胃的药物,想要全面恢复不仅需要时日,而且将十分困难,已经无法自然放飞,需要专门人员看护。当天,他联系了福山区的银湖生态园,那里山水环绕、风景秀美,淡水多,物草丰富,有利于它的恢复,也适合它将来的生活。

据了解,黄嘴白鹭一般居住在北朝鲜西部沿海岛屿和中国东部岛屿,过去分布广泛,但是由于上世纪末期人们采集它们的丝状羽毛,现在已经非常罕见。

山东重大发现
海驴岛上的黄嘴白鹭
海驴岛上的黄嘴白鹭

山东荣成发现黄嘴白鹭繁殖种群,占全球近半。

濒危野生动物黄嘴白鹭的繁殖地又有重大发现。有关专家首次证实:山东荣成市境内拥有种群数量超过千只的黄嘴白鹭繁殖地,这是迄今国内有黄嘴白鹭记录以来发现的最大繁殖种群。

位于荣成市成山头海域的海?康海淙幻婊?0.23平方公里,但大批珍稀黄嘴白鹭每年都会选择这个无人小岛作为繁衍后代的家园,并且种群数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黄嘴白鹭也叫唐白鹭,是一种中型涉禽,夏季嘴为橙黄色,眼为蓝色;冬季嘴变成暗褐色,眼为黄绿色。繁殖季节,黄嘴白鹭披着一身纯白色的羽毛,头部、背肩部和前颈长出华丽真丝状的冠羽和蓑羽,显得一尘不染而高傲文雅。黄嘴白鹭于1860年首次在厦门岛获得标本并命名,目前全球种群数量在2500只左右,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属中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

专家指出,荣成市海驴岛的黄嘴白鹭种群数量已远远超过全球种群总数量的1%,按照《湿地公约》的“划定国际重要湿地的标准”或国家林业局制定的“确定国家重要湿地的水禽标准”,海驴岛应列入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

船嘴鹭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船嘴鹭的图片

船嘴鹭(学名:Cochlearius cochlearius,英文名:Boat-billed Heron)是鹭科船嘴鹭属的鸟类。

船嘴鹭生活在秘鲁南部和巴西至墨西哥的红树林沼泽。

中文学名:船嘴鹭

拉丁学名:Cochlearius cochlearius

英文俗名:Boat-billed Heron

命名作者:Linnaeus, 1766

中文目名:鹈形目(Pelecaniformes)

中文科名:鹭科(Ardeidae)

中文属名:船嘴鹭属(Cochlearius)

繁殖区:拉丁美洲 : wc Mexico to ne Argentina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船嘴鹭身长约54厘米。是中型涉禽,成鸟有一个黑色的冠,长冠羽披至背部。脸,喉咙和胸部是白色,下体腹部两侧是黑色,双翼棕色。腰部浅灰色。外形和夜鹭非常相似,但有宽大而似船型的巨嘴,这就这个物种船嘴鹭名称的来源,鸟喙主要是黑色。未成熟的幼鸟上体褐色,带点白色底,并且没有头冠。尾羽12枚,脚较细小。跗蹠与中趾(连爪)几等长,但比嘴峰短。嘴长而尖直,翅大而长,脚和趾均细长,胫部部分裸露,脚三趾在前一趾在后,中趾的爪上具梳状栉缘。体形呈纺锤形。
船嘴鹭
船嘴鹭

地理分布

分布于中美洲(地处北美与南美之间,包括危地马拉、伯里兹、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巴哈马、古巴、海地、牙买加、多米尼加、安提瓜和巴布达、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圣卢西亚、巴巴多斯、格林纳达、特立尼达与多巴哥等国家和地区),南美洲(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以及马尔维纳斯群岛(也称福克兰群岛)

生活习性

船嘴鹭这是夜行性鸟类。栖息于山间溪流、湖泊、滩涂及红树林中,在溪边或浅水中。船嘴鹭的主要食物是鱼类,甲壳类,昆虫和小型两栖动物。

生长繁殖

在其领地红树林的树丛中营巢,每巢产卵2-4枚,卵呈蓝色无斑点。雌雄共同孵卵。雏为晚成性。

地理分布

1.Cochlearius cochlearius zeledoni 分布于墨西哥中西部。

船嘴鹭
船嘴鹭

2.Cochlearius cochlearius phillipsi 分布于墨西哥东部和伯利兹。

3.Cochlearius cochlearius ridgwayi分布于洪都拉斯西部、萨尔瓦多和墨西哥南部。

4.Cochlearius cochlearius panamensis 分布于格斯达里加和巴拿马。

5.Cochlearius cochlearius cochlearius 分布于圭亚那西北部、阿根廷东部、巴拿马和亚马逊河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8年鸟类红色名录

本文Hash:8a175012580997a2304f0dc0cfc4069532f25459

声明:此文由 lizhen002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