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腰金丝燕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

导读: 外形特征 地理分布 生活习性

淡腰金丝燕的图片

淡腰金丝燕(学名:Aerodramus germani,英文名:Germain’s Swiftlet)是雨燕科金丝燕属的鸟类。

淡腰金丝燕(学名:Aerodramus germani)属雨燕目雨燕科金丝燕属,又名戈氏金丝燕。是纤小(12厘米)的深色金丝燕。尾略呈叉形。上体黑褐,腰灰白、色淡,而尾部色深。下体灰褐,腹部具浅色横斑。国内几乎没有戈氏金丝燕的影像资料。注:有些著者把此种归入爪哇金丝燕C. fuciphaga (参见郑作新,1987)。可将本种归入Aerodramus属。

中文学名:淡腰金丝燕

拉丁学名:Aerodramus germani

英文俗名:Germain’s Swiftlet

命名作者:Oustalet, 1876

中文目名:雨燕目(Apodiformes)

中文科名:雨燕科(Apodidae)

中文属名:金丝燕属(Aerodramus)

繁殖区:东洋界 : Southeast Asia, Borneo, Philippines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215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黑色

次要羽色:白色

外形特征

淡腰金丝燕
淡腰金丝燕

纤小(12厘米)的深色金丝燕。尾略呈叉形。上体黑褐,腰灰白、色淡,而尾部色深。下体灰褐,腹部具浅色横斑。

虹膜-深褐;嘴-黑色;脚-紫红色。

叫声:高调的tscheerrr声,常在繁殖地附近作叫。

地理分布

淡腰金丝燕
淡腰金丝燕

分布范围:印度支那、马来西亚及北婆罗洲。

分布状况:种群数量稀少。指名亚种繁殖于海南岛东南部的大洲岛,三个山洞充其量有200余巢。也可能在中国南海的一些岛屿上更为常见。

生活习性

繁殖于海滨岩崖裂缝。淡黄色透明唾液而成的燕窝被采来做羹汤。此燕能以声波定位。

大金丝燕的分类地位、地理分布、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大金丝燕的图片

大金丝燕(学名:Aerodramus maximus,英文名:Black-nest Swiftlet)是雨燕科金丝燕属的鸟类。

大金丝燕(学名Aerodramus maximus),是雨燕科金丝燕属的一种。大都分布在印度、东南亚、马来群岛,营群栖生活。跗跖全裸或几乎完全裸出,尾羽的羽干不裸出。大致分15种。一般都是轻捷的小鸟,比家燕小,体质也较轻。雌雄相似。嘴细弱 ,向下弯曲;翅膀尖长;脚短而细弱,4趾都朝向前方,不适于行步和握枝,只有助于抓附岩石的垂直面。羽色上体呈褐至黑色,带金丝光泽,下体灰白或纯白

中文学名:大金丝燕

拉丁学名:Aerodramus maximus

英文俗名:Black-nest Swiftlet

命名作者:Hume, 1878

中文目名:雨燕目(Apodiformes)

中文科名:雨燕科(Apodidae)

中文属名:金丝燕属(Aerodramus)

繁殖区:东洋界 : Malay Peninsula, Greater Sundas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主要羽色:黑色

次要羽色:白色

分类地位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鸟纲

目:雨燕目

科:雨燕科

属:金丝燕属

地理分布

大都分布在印度、东南亚、马来群岛,营群栖生活。

外形特征

跗跖全裸或几乎完全裸出,尾羽的羽干不裸出。大致分15种。一般都是轻捷的小鸟,比家燕小,体质也较轻。雌雄相似。嘴细弱 ,向下弯曲;翅膀尖长;脚短而细弱,4趾都朝向前方,不适于行步和握枝,只有助于抓附岩石的垂直面。羽色上体呈褐至黑色,带金丝光泽,下体灰白或纯白。

生活习性

已知的鸟类中能像蝙蝠那样用回声定位法在黑暗的洞穴中找路的。其「声纳」由频率为1,500~5,500赫(人耳能听见)的卡嗒声组成。每秒约6次。能在全黑的洞穴中任意疾飞。巢呈小托座状,有时有一点蕨类和树皮,可能黏附在树或峭壁上,但通常建在山洞或海岸洞穴中。一群鸟可多到100万只。

金腰燕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亚种分化

金腰燕的图片

金腰燕(学名:Cecropis daurica,英文名:Red-rumped Swallow)是燕科斑燕属的鸟类。多见于山间村镇附近的树枝或电线上。其最显著的标志是有一条栗黄色的腰带,因此又名赤腰燕。生活习性与家燕相似,不同的是它常停栖在山区海拔较高的地方。有时和家燕混飞在一起,飞行却不如家燕迅速,常常停翔在高空,鸣声较家燕稍响亮。分布于西伯利亚、额尔齐斯、蒙古、朝鲜、日本、中南半岛、印度、尼泊尔以及中国大陆。

中文学名:金腰燕

拉丁学名:Cecropis daurica

英文俗名:Red-rumped Swallow

命名作者:Laxmann, 1769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燕科(Hirundinidae)

中文属名:斑燕属(Cecropis)

繁殖区:古北界, 东洋界, 非洲 : 广泛分布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884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主要羽色:蓝色

次要羽色:栗色/棕色

外形特征

金腰燕:形态特征图
金腰燕:形态特征图

体大(18厘米)的燕。浅栗色的腰与深钢蓝色的上体成对比,下体白而多具黑色细纹,尾长而叉深。

虹膜-褐色;嘴及脚-黑色。

叫声:飞行时发出尖叫。

金腰燕飞行图
金腰燕飞行图
金腰燕
金腰燕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

金腰燕与斑腰燕的区别:两者都在下体具有纵纹,在野外易混淆,注:有著者将斑腰燕也列入此种,参见Vaurie(1951,Annex. Mus. Novitates,1529:1-47)。但区别有:

(1)斑腰燕在中国的分布极有限(指名亚种C. s. striolata,分布于台湾;云南亚种C.s.stanfordi,分布于云南)。

(2)金腰燕颈侧棕栗色向颈背延伸较多,甚至两侧相互连接成环,颈背蓝色边缘多不完整;斑腰燕颈侧棕栗色向颈背延伸较少,颈背蓝色边缘完整,两侧无相互连接。

(3)金腰燕通常腰侧不具纵纹;即使腰侧具纵纹,所有纵纹末端均无点斑;斑腰燕通常腰侧具纵纹,特别是有若干纵纹末端转变成点斑。

金腰燕
金腰燕
斑腰燕
斑腰燕

地理分布

金腰燕:地理分布图
金腰燕:地理分布图

分布范围:繁殖于欧亚大陆及印度的部分地区;冬季迁至非洲、印度南部及东南亚。

分布状况:甚常见于中国的大部分地区。指名亚种繁殖于东北;japonica繁殖于整个东部并为留鸟种群见于广东和福建;nipalensis繁殖于西藏南部及云南西部;gephrya繁殖于青藏高原东部至甘肃、宁夏、四川及云南北部;有记录迁徙时经中国东南部。

中国除台湾和西北部外,分布于国内的大部分地区,多为夏侯鸟。种群数量较多。

生活习性

金腰燕
金腰燕

生活习性与家燕相似,栖息于低山及平原的居民点附近,以昆虫为食。生活于山脚坡地、草坪、也围绕树林附近有轮廓的平房、高大建筑物、工厂飞翔、栖在空旷地区的树上以及喜栖在无叶的枝条或枯枝。通常出现于平地至低海拔之空中或电线上。

结小群活动,飞行时振翼较缓慢且比其他燕更喜高空翱翔。善飞行,飞行迅速敏捷,主要以昆虫为食,食物种类常见有双翅目、鳞翅目、膜翅目、鞘翅目、同翅目、蜻蜓目等昆虫。

生长繁殖

金腰燕
金腰燕
金腰燕
金腰燕

4~9月繁殖,用泥丸混以草茎筑瓶状巢于建筑物隐蔽处,每年可繁殖2次,每窝产卵4~6枚,卵近白色,具黑棕色斑点。

卵的大小及重量与家燕相同。通常卵产齐后才孵卵,孵化期约17天,在巢期26~28天。

筑巢多在山地村落间,巢多呈长颈瓶状,筑巢精巧,我国民间自古称之为巧燕。

巢址的选择上与家燕有别:家燕主要营巢在屋内,金腰燕主要在屋外墙壁上,且喜选木结构房屋,如在二道白河统计的119对中,营巢在木结构的有116对,砖瓦房仅三对。在此处,还发现巢连着巢的“群居”现象,一木头房上,有26对之多,甚至六对金腰燕把巢堆在一处,宛如蜂窝,是罕见的奇观。

保护现状

金腰燕
金腰燕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

亚种分化

金腰燕
金腰燕
金腰燕
金腰燕

(12种)

1.金腰燕欧亚亚种(学名:Hirundodauricarufula)

2.金腰燕指名亚种(学名:Hirundodauricadaurica)

3.金腰燕普通亚种(学名:Hirundodauricajaponica)

4.金腰燕西南亚种(学名:Hirundodauricanipalensis)

5.金腰燕印度亚种(学名:Hirundodauricaerythropygia)

6.金腰燕斯里兰卡亚种(学名:Hirundodauricahyperythra)

7.金腰燕亚非亚种(学名:Hirundodauricadomicella)

8.金腰燕喀麦隆亚种(学名:Hirundodauricakumboensis)

9.金腰燕埃塞俄比亚亚种(学名:Hirundodauricamelanocrissus)

10.金腰燕东非亚种(学名:Hirundodauricaemini)

11.金腰燕青藏亚种(学名:Hirundodauricagephrya)

12.金腰燕塞拉里昂亚种(学名:Hirundodauricadisjuncta)

本文Hash:3f0e05af31593d93333fc05779cde28ba2b93b00

声明:此文由 区块大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