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贼鸥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

导读: 外形特征 地理分布 生活习性

北贼鸥的图片

北贼鸥(学名:Stercorarius skua,英文名:Great Skua)是贼鸥科中贼鸥属的鸟类。

棕贼鸥(又叫做褐贼鸥)是贼鸥科中贼鸥属内的物种之一,大型贼鸥。强掠其他繁殖期海鸟的巢、卵及幼雏。迫使其他海鸟吐出食物。在近巢处对其他入侵鸟发起猛攻。分布于南极地区及南半球的大洋。

中文学名:北贼鸥

拉丁学名:Stercorarius skua

英文俗名:Great Skua

命名作者:Brünnich, 1764

中文目名:鸻形目(Charadriiformes)

中文科名:贼鸥科(Stercorariidae)

中文属名:中贼鸥属(Stercorarius)

繁殖区:古北界 : nw islands and coasts

非繁殖区:n 大西洋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407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体大(63厘米)的肥胖型褐色贼鸥。

头顶深褐,中央尾羽甚尖细。初级飞羽基部具白色宽大块斑。尾短而圆。与麦氏贼鸥区别在于体型较大,两翼基部较宽,嘴较大,上体与头部无反差;一些鸟头无深色;通体为偏红的褐色,体羽多细纹。

虹膜-褐色;嘴-黑灰;脚-黑灰。

叫声:通常不叫。

地理分布

南极地区及南半球的大洋。

分布状况:偶见。台湾北部有一记录

生活习性

大型贼鸥。强掠其他繁殖期海鸟的巢、卵及幼雏。迫使其他海鸟吐出食物。在近巢处对其他入侵鸟发起猛攻。

注:有时被认为与北大西洋的大贼鸥C. skua同种。大贼鸥分布可至阿留申群岛,偶尔至中国海域。

长尾贼鸥的基本资料、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

长尾贼鸥的图片

长尾贼鸥(学名:Stercorarius longicaudus,英文名:Long-tailed Jaeger)是贼鸥科中贼鸥属的鸟类。

体型略大(50厘米)的深色海鸟。中央尾羽形长。与短尾贼鸥的深浅两色型相似,但体型较小,较纤细,性较活跃,中央尾羽飘带更长(比尾端长出14~20厘米)。

中文学名:长尾贼鸥

拉丁学名:Stercorarius longicaudus

英文俗名:Long-tailed Jaeger

命名作者:Vieillot, 1819

中文目名:鸻形目(Charadriiformes)

中文科名:贼鸥科(Stercorariidae)

中文属名:中贼鸥属(Stercorarius)

繁殖区:北美洲, 古北界 : n

非繁殖区:subantarctic oceans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411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基本资料

长尾贼鸥
长尾贼鸥长尾贼鸥 Long-tailed Jaeger

鹳形目 > 鸥科 > 贼鸥属

CICONIIFORMES > Laridae > Stercorarius longicaudus

外形特征

体型略大(50厘米)的深色海鸟。中央尾羽形长。与短尾贼鸥的深浅两色型相似,但体型较小,较纤细,性较活跃,中央尾羽飘带更长(比尾端长出14~20厘米)。浅色型无灰色胸带。深色型甚罕见。非繁殖期成鸟色暗且中央尾羽延长部位短缩。幼鸟臀部的黑白色横斑较其他贼鸥明显。与短尾贼鸥幼鸟的区别在初级飞羽仅两枚有白色羽轴。

虹膜-深色;嘴-黑色;脚-黑色。

叫声:在海上通常不叫。

地理分布

繁殖于北极地区;冬季迁至南方海域。

分布状况:罕见候鸟,可能出现于中国南海。香港海上有过记录。定期从中国东部沿海及台湾经过。

生活习性

同其他贼鸥。

北扑翅鴷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地理分布

北扑翅鴷的图片

北扑翅鴷(学名:Colaptes auratus,英文名:Northern Flicker)属啄木鸟科扑翅鴷属,有超过100种的英文俗名,如Yellowhammer, clape, gaffer woodpecker, harry-wicket, heigh-ho, wake-up, walk-up, wick-up, yarrup, and gawker bird,这些俗名大多反映了它的叫声。主要分布在阿拉斯加、加拿大、美国、墨西哥、危地马拉、萨尔瓦多、洪都拉斯等地。翅膀黄色的一个亚种已提升为独立鸟种——黄扑翅鴷(Colaptes chrysoides,仅分布于西部沙漠地带)。

中文学名:北扑翅鴷

拉丁学名:Colaptes auratus

英文俗名:Northern Flicker

命名作者:Linnaeus, 1758

中文目名:鴷形目(Piciformes)

中文科名:啄木鸟科(Picidae)

中文属名:扑翅鴷属(Colaptes)

繁殖区:北美洲, 中美洲 : 广泛分布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北扑翅鴷:红色型
北扑翅鴷:红色型

体长28至36厘米,双尺展开长度达到42至54厘米,是一种中大型的啄木鸟。北扑翅鴷的羽毛色彩多样,不同亚种的细微差别很多,主要根据翅膀、尾下的羽毛色彩不同,分黄色北扑翅鴷和红色北扑翅鴷两种。

红色型(C. a.cafer):分布于西部。

黄色型(C. a. auratus):分布于东部。

混合型:分布于两者之间。

北扑翅鴷:不同色型
北扑翅鴷:不同色型
北扑翅鴷:不同色型
北扑翅鴷:不同色型

生活习性

北扑翅鴷:雌鸟
北扑翅鴷:雌鸟

北扑翅鴷的食物主要为昆虫,蚂蚁是它们喜爱的食物,此外,也吃一些浆果、种子、坚果。

地理分布

北扑翅鴷地理分布图:黄色为冬季活动区,蓝色为夏季活动区,绿色为全年活动区
北扑翅鴷地理分布图:黄色为冬季活动区,蓝色为夏季活动区,绿色为全年活动区

分布于阿拉斯加、加拿大、美国、墨西哥、危地马拉、萨尔瓦多、洪都拉斯等地。

本文Hash:d5e57bea57b8dac11a455deb332e744e56d2c7dd

声明:此文由 链世界-开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