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斑林莺的简介、外形特征

导读: 鸟种简介 外形特征

横斑林莺的图片

横斑林莺(学名:Sylvia nisoria,英文名:Barred Warbler)是莺科林莺属的鸟类。

横斑林莺,体大(15.5厘米)而壮实的灰色林莺。藏匿于高至海拔2300米的近河流及湖泊的密丛,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的中部。

中文学名:横斑林莺

拉丁学名:Sylvia nisoria

英文俗名:Barred Warbler

命名作者:Bechstein, 1792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莺科(Sylviidae)

中文属名:林莺属(Sylvia)

繁殖区:古北界 : c

非繁殖区:e 非洲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161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鸟种简介

横斑林莺
横斑林莺横斑林莺Barred Warbler

雀形目 > 莺科 > 莺属

PASSERIFORMES > Sylviidae > Sylvia nisoria

外形特征

描述:

体大(15.5厘米)而壮实的灰色林莺。下体白色,羽尖的深灰月牙形成鳞状斑纹。翼上具两道白色的翼斑,眼部黄色明显。成鸟不可能与园林莺S. borin或动听林莺S. Hortensis相混淆,但亚成鸟不具横纹,有可能混淆。上述两种在中国尚无记录,但分布在新疆西北部的邻近地区。

虹膜-黄色;嘴-深色,下嘴基黄色;脚-黄灰或褐灰。

叫声:

鸣声短促而深沉的短句,持续3~10秒钟,重复有序。叫声为本属典型的chak chak声;也作沙哑颤鸣或较轻柔的两音节chad chad声。

横斑林莺
横斑林莺生活习性分布范围:

欧亚大陆的中部,越冬至东非。

分布状况:

亚种merzbacheri为罕见的季候鸟,繁殖于新疆西部的喀什、天山、库尔勒及若羌地区。迷鸟至河北。

习性:

藏匿于高至海拔2300米的近河流及湖泊的密丛。性隐蔽。

白嘴斑犀鸟的简介、外形特征

白嘴斑犀鸟的图片

白嘴斑犀鸟(学名:Anthracoceros marchei,英文名:Palawan Hornbill)是犀鸟科斑犀鸟属的鸟类。

白嘴斑犀鸟(Anthracoceros marchei),犀鸟科、斑犀鸟属鸟类,分布于亚洲热带地区。

中文学名:白嘴斑犀鸟

拉丁学名:Anthracoceros marchei

英文俗名:Palawan Hornbill

命名作者:Oustalet, 1885

中文目名:犀鸟目(Bucerotiformes)

中文科名:犀鸟科(Bucerotidae)

中文属名:斑犀鸟属(Anthracoceros)

繁殖区:东洋界 : Philippines

华盛顿公约(CITES)

濒危物种保护级别:二级保护物种

(目前无灭绝危机,管制其国际贸易)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易危物种

Vulnerable(VU)

快成为濒危物种,有较高的灭绝危险!

鸟种简介

白嘴斑犀鸟
白嘴斑犀鸟Palawan Hornbill (Anthracoceros marchei)中文名称:白嘴斑犀鸟

英语名称:PalawanHornbill

拉丁语名称:Anthracocerosmarchei

命名时间:Oustalet,1885

分布范围:白嘴斑犀鸟被发现在菲律宾巴拉望岛,是巴拉望岛特有的,而且已对巴拉巴克,布桑加,Calauit,Culion和科伦附近岛屿记录。大多数鸟友前往参观圣保罗的国家公园,巴拉望看到此鸟,但现在是少见。

外形特征

ThePalawanHornbill(Anthracocerosmarchei),在当地被称为Talusi菲律宾语,是一种小巧的(大约70厘米(28英寸)长)森林中居住的鸟。它的羽毛主要是黑与白尾巴,深绿色的光泽上部和大型奶白色的和家庭的盔犀鸟典型的嘴。这种鸟发出kaaww和kreik-kreik的叫声。

这是最通常观察果树木在森林边缘,而且也对昆虫和小型爬行动物饲料。

白嘴斑犀鸟的简介、外形特征

白嘴斑犀鸟的图片

白嘴斑犀鸟(学名:Anthracoceros marchei,英文名:Palawan Hornbill)是犀鸟科斑犀鸟属的鸟类。

白嘴斑犀鸟(Anthracoceros marchei),犀鸟科、斑犀鸟属鸟类,分布于亚洲热带地区。

中文学名:白嘴斑犀鸟

拉丁学名:Anthracoceros marchei

英文俗名:Palawan Hornbill

命名作者:Oustalet, 1885

中文目名:犀鸟目(Bucerotiformes)

中文科名:犀鸟科(Bucerotidae)

中文属名:斑犀鸟属(Anthracoceros)

繁殖区:东洋界 : Philippines

华盛顿公约(CITES)

濒危物种保护级别:二级保护物种

(目前无灭绝危机,管制其国际贸易)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易危物种

Vulnerable(VU)

快成为濒危物种,有较高的灭绝危险!

鸟种简介

白嘴斑犀鸟
白嘴斑犀鸟Palawan Hornbill (Anthracoceros marchei)中文名称:白嘴斑犀鸟

英语名称:PalawanHornbill

拉丁语名称:Anthracocerosmarchei

命名时间:Oustalet,1885

分布范围:白嘴斑犀鸟被发现在菲律宾巴拉望岛,是巴拉望岛特有的,而且已对巴拉巴克,布桑加,Calauit,Culion和科伦附近岛屿记录。大多数鸟友前往参观圣保罗的国家公园,巴拉望看到此鸟,但现在是少见。

外形特征

ThePalawanHornbill(Anthracocerosmarchei),在当地被称为Talusi菲律宾语,是一种小巧的(大约70厘米(28英寸)长)森林中居住的鸟。它的羽毛主要是黑与白尾巴,深绿色的光泽上部和大型奶白色的和家庭的盔犀鸟典型的嘴。这种鸟发出kaaww和kreik-kreik的叫声。

这是最通常观察果树木在森林边缘,而且也对昆虫和小型爬行动物饲料。

本文Hash:f7c6f8415507cbe3b5a07f058123fb585ab978e6

声明:此文由 lizhen002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