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斑薮雀的简介、外形特征、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导读: 鸟种简介 外形特征 地理分布 保护现状

鸟种简介

【中文名称】黑斑薮雀

【拉丁学名】Atlapetes melanopsis

【命名者及时间】Valqui & Fjeldså, 2002

【英文名称】Black-spectacled Brush-finch, Black-spectacled Brush Finch, Black-spectacled Brush-Finch

【科属分类】脊索动物门、鸟纲、雀形目、鹀科、薮雀属

【亚种分化】无

外形特征

黑斑薮雀属小型鸣禽。一般主食植物种子。喙为圆锥形,与雀科的鸟类相比较为细弱,上下喙边缘不紧密切合而微向内弯,因而切合线中略有缝隙;非繁殖期常集群活动,繁殖期在地面或灌丛内筑碗状巢。

地理分布

分布于秘鲁。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2009年名录 ver 3.1——濒危(EN)。

斑鸻属的简介、外形特征、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斑鸻属的图片

鸟种简介

斑鸻属
斑鸻属【中文名称】斑鸻属

【拉丁学名】Pluvialis

【命名者及时间】Brisson, 1760

【科属分类】脊索动物门、鸟纲、鸻形目、鸻科

外形特征

斑鸻属有四种中小型涉禽。羽毛的颜色为灰褐色,常随季节和年龄而变化。跗蹠修长,胫下部亦裸出。中趾最长,趾间具蹼或不具蹼,后趾形小或退化。翅形尖长,第1枚初级飞羽退化,形狭窄,甚短小;第2枚初级飞羽较第3枚长或者等长。三级飞羽特长。尾形短圆,尾羽12枚。是迁徙性鸟类,具有极强的飞行能力。通常沿海岸线、河道迁徙。生活环境多与湿地有关,离不开水。栖息于海滨、岛屿、河滩、湖泊、池塘、沼泽、水田、盐湖等湿地之中。

地理分布

分布于世界各地。

斑鸻属
斑鸻属斑鸻属分布图

保护现状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2009年名录 ver 3.1——低危(LC)。

金枕黑雀的简介、分类地位、简介、外形特征、生境、地理分布、生活习性、保护现状

金枕黑雀的图片

金枕黑雀(学名:Pyrrhoplectes epauletta,英文名:Golden-naped Finch)是燕雀科金枕黑雀属的鸟类。

金枕黑雀,属于雀科黑雀属。是一种体型略小(15厘米)的雀鸟。生活于森林下木和竹丛中、尤喜在落叶阔叶林中以及有时到菜园中。分布于云南、西藏等地。

中文学名:金枕黑雀

拉丁学名:Pyrrhoplectes epauletta

英文俗名:Golden-naped Finch

命名作者:Hodgson, 1836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燕雀科(Fringillidae)

中文属名:金枕黑雀属(Pyrrhoplectes)

繁殖区:东洋界 : Himalayas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298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鸟种简介

物种名:金枕黑雀 Gold-naped Finch

物种分类:雀形目 > 燕雀科 > 黑雀属 PASSERIFORMES > Fringillidae > Pyrrhoplectes epauletta

拉丁目名: PASSERIFORMES

中文目名 雀形目

拉丁科名: Fringillidae

中文科名: 雀科

拉丁属名: Pyrrhoplectes

中文属名: 黑雀属

拉丁种名: epauletta

中文名: 金枕黑雀

命名人: Hodgson(1836)

原始属: Pyrrhula

模式产地: 尼泊尔

英文名: Gold-headed black Finch

分类地位

金枕黑雀
金枕黑雀

界:动物界 Animalia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鸟纲Aves

目: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雀科 Fringillidae

属:黑雀属 Pyrrhoplectes

种:金枕黑雀 P. epauletta

鸟种简介

金枕黑雀
金枕黑雀

金枕黑雀,学名:Pyrrhoplectes epauletta,为雀科黑雀属的鸟类。在中国大陆,分布于云南、西藏等地,常见于南方高山、夏季栖于海拔2000-5000m 高处、生活于森林下木和竹丛中、尤喜在落叶阔叶林中以及有时到菜园中。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尼泊尔。

外形特征

金枕黑雀
金枕黑雀

体型略小(15厘米)的雀鸟。三级飞羽白色羽缘成细纹。雄鸟不可能误认,体羽黑色,头顶及颈背鲜亮金色,肩部有金色闪辉块斑。雌鸟两翼及下体暖褐色,上背灰,头橄榄绿及灰色。不同习性及翼部白色线条有别于同生境下的其他种类。

虹膜-深褐;嘴-黑色;脚-黑色。

叫声:鸣声为快速而音高的pi-pi-pi-pi或较柔和的尖声。叫声为哨音teeu 或刺耳声plee-e-e。

生境

南方高山鸟类, 夏季栖于海拔2000-5000m 高处,生活于森林下木和竹丛中,尤喜在落叶阔叶林中,有时到菜园中。

地理分布

范围:喜马拉雅山脉至中国西南及青藏高原东南部。

状况:不常见于西藏东南部、四川西南部的亚高山林。云南(西部怒江与龙川江间山脉, 西北部丽江山脉); 西藏(樟木、扎曲贡、聂拉木、昌都西南、南部偏东地区)。

生活习性

繁殖于海拔2700~4000米但冬季迁至较低处。藏隐于杜鹃丛及竹林的林下植被或地面,有时结小群并时与朱雀混群。

保护现状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本文Hash:5dddadb6c17854ddbb0a12a14c6017d40f433572

声明:此文由 飞舞九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