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背鸭的简介、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亚种分化、保护现状、阅读

导读: 鸟种简介 外形特征 地理分布 生活习性 生长繁殖 亚种分化 保护现状 阅读

白背鸭的图片

白背鸭(学名:Thalassornis leuconotus,英文名:White-backed Duck)是鸭科白背鸭属的鸟类。

白背鸭(学名:Thalassornis leuconotus)是鸭科白背鸭属的唯一物种。与树鸭有密切的亲缘关系,不过有些特征却类似于硬尾鸭类;白色的背面在飞行中才可见,共有2个亚种。白背鸭善于潜水,栖息于各种类型的内陆河流、湖泊、池塘、沼泽等地,与其他鸭类混合成群活动,以水生植物为食,也吃昆虫、鱼、蛙、甲壳动物、软体动物、蠕虫等。

中文学名:白背鸭

拉丁学名:Thalassornis leuconotus

英文俗名:White-backed Duck

命名作者:Eyton, 1838

中文目名:雁形目(Anseriformes)

中文科名:鸭科(Anatidae)

中文属名:白背鸭属(Thalassornis)

繁殖区:非洲 : 广泛分布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鸟种简介

中文学名: 白背鸭

拉丁学名: Thalassornis leuconotus

白背鸭
白背鸭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纲: 鸟纲

目: 雁形目

科: 鸭科

属: 白背鸭属

亚种: 2个

命名时间: Eyton, 1838

英文名称: White-backed Duck

外形特征

白背鸭体重450g至907g,身长36 厘米至41 厘米,寿命15年。与树鸭有密切的亲缘关系,不过有些特征却类似于硬尾鸭类。白背鸭平时并看不到他的白背,白色的背面是唯一在飞行中可见。最突出的特点是嘴角各有一块白斑,身上的羽毛也是棕黑相间的斑纹。

白背鸭
白背鸭

地理分布

白背鸭分布于非洲,在非洲大陆和马达加斯加岛各有一个亚种。白背鸭善于潜水,喜欢吃水生植物的球根。白背鸭生活在南部非洲的塞内加尔和乍得之间,特别是在埃塞俄比亚西部和南非的东部地区。

白背鸭
白背鸭白背鸭分布图

生活习性

栖息于各种类型的内陆河流、湖泊、池塘、沼泽等地,与其他鸭类混合成群活动,善于游泳和潜水。极怕人,稍有动静立即起飞。善于游泳和潜水,往往潜入水下停留时间不长,一般

白背鸭
白背鸭

3—5分钟左右。从水面起飞时,常在水面掠过相当距离,才得离开水面。一般不上陆地活动,也很少飞翔。很少鸣叫。以水生植物为食,也吃昆虫、鱼、蛙、甲壳动物、软体动物、蠕虫等。

生长繁殖

繁殖季节可以发生在一年的任何时间。雌鸭每天产一枚卵,每巢一般是4-9枚,最多高达11枚,不过也有别的雌鸭产在其中。孵化时间是29-33天天。雌鸭一般在晚上孵,其他时间则是雄鸭孵化。鸟巢通过是建在水上的浮巢。雏鸭一经孵化就可以游泳,潜水。生长27天就会是成鸭人大小的50%。34天就会羽翼羽丰满,55天看起来像成鸟一样大小。

亚种分化

1.Thalassornis leuconotus leuconotus 分布于塞内加尔、乍得、埃塞俄比亚和南非。

2.Thalassornis leuconotus insularis 分布于马达加斯加。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2009年名录 ver 3.1。

阅读

1.《世界鸟类名称》(科学出版社)

2.《世界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科学出版社)

太平洋黑鸭的简介、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亚种分化、保护现状

太平洋黑鸭的图片

太平洋黑鸭(学名:Anas superciliosa,英文名:Pacific Black Duck)是鸭科鸭属的鸟类。

太平洋黑鸭(学名:Anas superciliosa)属鸭科鸭属中型游禽。通常栖息于淡水湖畔,亦成群活动于江河、湖泊、水库、海湾和沿海滩涂盐场等水域。鸭脚趾间有蹼,但很少潜水,游泳时尾露出水面,善于在水中觅食、戏水和求偶交配。喜欢干净,常在水中和陆地上梳理羽毛精心打扮,睡觉或休息时互相照看。以植物为主食,也吃无脊椎动物和甲壳动物。

中文学名:太平洋黑鸭

拉丁学名:Anas superciliosa

英文俗名:Pacific Black Duck

命名作者:Gmelin, JF, 1789

中文目名:雁形目(Anseriformes)

中文科名:鸭科(Anatidae)

中文属名:鸭属(Anas)

繁殖区:澳洲界 : 广泛分布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鸟种简介

中文名称: 太平洋黑鸭
太平洋黑鸭
太平洋黑鸭

外文名称: Pacific Black Duck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纲: 鸟纲

亚纲: 今鸟亚纲

目: 雁形目

科: 鸭科

属: 鸭属

拉丁学名: Anas superciliosa

命名时间: Gmelin, 1789

外形特征

太平洋黑鸭身长54 – 61 cm,雄鸭体重1114 g,雌鸭体重1025 g。

太平洋黑鸭
太平洋黑鸭太平洋黑鸭太平洋黑鸭(图2)

整体羽毛主要是褐色,羽毛有白色或黄色边缘。头顶很具特点,以深褐为中间色线,通过与眼睛上下方,深褐色的顶冠与奶油色接壤,形成长而醒目的宽条纹。上层翼的覆羽颜色相同,二级飞羽明亮有光泽,有绿色翼镜。翼下内侧的白色在飞行很突出。年幼的太平洋黑鸭羽毛类似成鸭。

地理分布

分布于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

太平洋黑鸭
太平洋黑鸭太平洋黑鸭分布图

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华莱士区,指传统的华莱士线(从棉兰老岛的东侧海域经望加锡海峡至巴厘岛与龙目岛之间)以东、巴布亚新几内亚以西的区域,包括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努沙登加拉群岛、西南群岛、摩鹿加群岛(马鲁古群岛)、东帝汶等岛屿。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包括塔斯马尼亚及其附近的岛屿。

生活习性

太平洋黑鸭是澳洲很普通的野鸭,通常栖息于淡水湖畔,亦成群活动于江河、湖泊、水库、森林池塘、潮汐泥滩、海湾和沿海滩涂盐场等水域。一般成对或集小群活动,在城市池塘活动的该鸭变得非常温顺。多选择在水边沼泽地区的野草丛间。主要漂浮在水面上,在水下获得食物,以植物为主食,有时也吃动物性食物。鸭脚趾间有蹼,但很少潜水,游泳时尾露出水面,善于在水中觅食、戏水和求偶交配。喜欢干净,常在水中和陆地上梳理羽毛精心打扮。主要以沼泽地和湖泊区的植根、草籽、叶、草果、稻谷等为食,也吃无脊椎动物和节肢动物。

生长繁殖

太平洋黑鸭交配最高峰是在雨季。伴随着求偶仪式化雄鸭用双翼拍打并追逐雌鸭转动。用植物草茎营建成一个碗状形巢,鸟巢高于附近的水泽,隐蔽于水草丛中。每巢产卵4至12枚,孵化时间21至25天。幼鸟49天离巢,通常由雌鸭单独孵化,孵化后依然由雌鸭照顾,小鸭跟随雌鸭身后觅食。

亚种分化

(3种)

1. Anas superciliosa pelewensis 分布于太平洋西南,新几内亚北部。

2.Anas superciliosa rogersi 分布于印尼地区,新几内亚南部,澳大利亚。

3.Anas superciliosa superciliosa 分布于新西兰和沿海较大的岛屿。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2009年名录 ver 3.1。

斑背潜鸭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亚种分化、保护现状

斑背潜鸭的图片

斑背潜鸭(学名:Aythya marila,英文名:Greater Scaup)是鸭科潜鸭属的鸟类。

斑背潜鸭(学名:Aythya marila)为鸭科潜鸭属的鸟类,俗名铃凫、东方蚬鸭。分布于欧亚大陆、冰岛、北美洲、印度、日本、朝鲜、欧洲西部沿岸、地中海沿岸、黑海沿岸、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东北、河北、山东、长江以南东部各省、广东、广西等地,主要栖息于内陆水面、南方海岸、海港、河口、池塘以及河流。

中文学名:斑背潜鸭

拉丁学名:Aythya marila

英文俗名:Greater Scaup

命名作者:Linnaeus, 1761

中文目名:雁形目(Anseriformes)

中文科名:鸭科(Anatidae)

中文属名:潜鸭属(Aythya)

繁殖区:北美洲, 古北界 : 广泛分布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04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斑背潜鸭
斑背潜鸭

斑背潜鸭雄鸟头和颈黑色,具绿色光泽,上背、腰和尾上覆羽黑色;下背和肩羽白色,满杂以黑色波浪状细纹,翅上覆羽淡黑褐色,具棕白色虫蠹状细斑,外侧初级飞羽黑褐色,内侧初级飞羽的外侧近白色,羽端和内侧仍为黑褐色;次级飞羽白色,具黑褐色羽端,形成明显的白色翼镜和黑褐色后缘;胸黑色、腹和两胁白色,下腹杂有稀的暗褐色细斑,尾羽淡黑褐色,尾下覆羽黑色,尾下覆羽和腋羽白色。

雌鸟头、颈、胸和上背褐色,具不明显的白色羽端,形成鱼鳞状斑,下背和肩褐色,有不规则的白色细斑。翅与雄鸭相同,翼镜也为白色,但较小。嘴基有一白色宽环;腹部灰白色,肛周杂以乌褐色,两肋、浅褐色,羽端具明显的白斑,尾下覆羽褐色,腋羽和翼下覆羽白色。

虹膜亮黄色,嘴蓝灰色,跗跖和趾铅蓝色,爪黑色。

大小量度为:体重雄性730一1100克,雌性600一1020克;体长雄性750—485毫米;雌性425—465毫米;嘴峰雄性72一47毫米,雌性40一43毫米;翅雄性215—230毫米,雌性198—219毫米,尾雄性50一58毫米,雌性47—59毫米;跗跖雄性34—36毫米,雌性32—35毫米。

地理分布

斑背潜鸭
斑背潜鸭斑背潜鸭分布图分布于阿尔巴尼亚,安提瓜和巴布达,奥地利,阿塞拜疆,巴哈马,孟加拉国,白俄罗斯,比利时,百慕大,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加拿大,中国,哥斯达黎加,克罗地亚,古巴,丹麦,爱沙尼亚,法罗群岛,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冰岛,印度,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爱尔兰,意大利,日本,哈萨克斯坦,韩国,朝鲜,拉脱维亚,列支敦士登,立陶宛,卢森堡,马其顿,墨西哥,黑山,缅甸,尼泊尔,荷兰,荷属安的列斯群岛,北马里亚纳群岛,挪威,巴基斯坦,菲律宾,波兰,葡萄牙,波多黎各,罗马尼亚,俄罗斯联邦,圣皮埃尔和密克隆,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瑞士,土耳其,土库曼斯坦,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乌克兰,英国,美国,越南 。

旅鸟:阿富汗,阿尔及利亚,巴巴多斯,塞浦路斯,直布罗陀,格陵兰岛,香港,以色列,牙买加,马耳他,蒙古,摩洛哥,斯瓦尔巴群岛和扬马延岛,突尼斯,美国维尔京群岛。

不确定:埃及,格鲁吉亚,关岛。

迁徙时见于黄海地区,在中国东南部和华南沿海地区及台湾越冬,为罕见冬候鸟。

生活习性

斑背潜鸭
斑背潜鸭斑背潜鸭繁殖季节主要栖息于北极苔原带、苔原森林带和西伯利亚北部开阔的泰加林带。常在富有植物生长的淡水湖泊、河流、水塘和沼泽地带活动.冬季主要栖息和活动在近海岸浅水处,河口、海湾、内陆湖泊、水库和沼泽地带。繁殖期成对活动,非繁殖期则喜成群。有时也与别的潜鸭混群活动。善游泳和潜水。起飞吋需两翅急速拍打水面,在水上助跑一会才能飞起,行动显得笨拙,但飞行却很快而有力。

斑背潜鸭系杂食性,主要捕食甲壳类、软体动物、水生昆虫、小型鱼类等水生动物为食。也吃水藻、水生植物叶、茎、种子等。觅食活动主要是通过潜水。通常潜水深度在2—3米。通常白天觅食。休息时常成群地在海上或湖面游荡,或一动不动地飘浮在水上随波逐流。

生长繁殖

斑背潜鸭
斑背潜鸭斑背潜鸭主要繁殖在北极冻原带。繁殖期为5—7月。通常在冬末即已成对,常以对为单位成群到达繁殖地。营巢于湖泊或河流外边干燥地上,通常紧靠水边,巢多置于枯草或新鲜草丛边地上,或置于小柳树和灌木下,巢隐蔽较好。通常用枯草构成,内垫绒羽。每窝产卵7一1O枚。通常一天一枚。卵为灰橄榄色或褐色,大小为54.5—68.1×40.7—48毫米;平均62.7×71.5毫米,重57—72.5克,平均60.7克。刚产出第一枚卵后即开始孵卵,孵卵山雌鸟承担,孵化期27—28天,雄鸟在雌鸟开始孵卵后即离开雌鸟,同其他堆鸟集聚于水边换羽。雏鸟雌性成性,孵出后不久即跟随亲鸟活动,在亲鸟带领下大约经过40一50天雏鸟期生活后即能飞翔。

亚种分化

斑背潜鸭
斑背潜鸭1.Aythyamarilamarila分布于欧亚北部至西伯利亚。

2.Aythya marila mariloides 分布于西伯利东北部、白令海沿岸、阿留申群岛、阿拉斯加、加拿大至大西洋沿岸。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2009年名录ver3.1。

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本文Hash:d13ce7926f06042c2593361d86d231867208b05f

声明:此文由 链世界-开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