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头鸭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亚种分化、保护现状

导读: 外形特征 地理分布 生活习性 生长繁殖 亚种分化 保护现状

斑头鸭的图片

斑头鸭(学名:Anas andium,英文名:Andean Teal)是鸭科鸭属的鸟类。

斑头鸭(学名:Anas flavirostris )属鸭科鸭属中型游禽。通常栖息于淡水湖畔,亦成群活动于江河、湖泊、水库、海湾和沿海滩涂盐场等水域。鸭脚趾间有蹼,但很少潜水,游泳时尾露出水面,善于在水中觅食、戏水和求偶交配。喜欢干净,常在水中和陆地上梳理羽毛精心打扮,睡觉或休息时互相照看。以植物为主食,也吃无脊椎动物和甲壳动物。

中文学名:斑头鸭

拉丁学名:Anas andium

英文俗名:Andean Teal

命名作者:Sclater, PL & Salvin, 1873

中文目名:雁形目(Anseriformes)

中文科名:鸭科(Anatidae)

中文属名:鸭属(Anas)

繁殖区:南美洲 : Colombia, Ecuador

外形特征

斑头鸭有四个亚种,因为分布的地区不同羽毛颜色有差别。它们都具有褐色与黄色交织的斑驳的上体与双翅。其中两种具有黄色的鸭嘴,其他两种阿氏斑头鸭亚种(Anas flavirostris altipetens)和安第斯斑头鸭亚种(Anas flavirostris andium)有全黑的鸭嘴。安第斯斑头鸭亚种(Anas flavirostris andium)头部的白色略多,青铜色翼镜拥有较少。阿克氏斑头鸭亚种(Anas flavirostris xyptera)腹侧白色较多。
斑头鸭
斑头鸭

地理分布

斑头鸭分布图分布于南美洲,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以及马尔维纳斯群岛(也称福克兰群岛)。

生活习性

通常栖息于淡水湖畔,亦成群活动于江河、湖泊、水库、海湾和沿海滩涂盐场等水域。冬季喜集群生活,活动多选择在水边沼泽地区的野草丛间。主要漂浮在水面上,在水下获得食物,以植物为主食,有时也吃动物性食物。鸭脚趾间有蹼,但很少潜水,游泳时尾露出水面,斑头鸭(图4)善于在水中觅食、戏水和求偶交配。喜欢干净,常在水中和陆地上梳理羽毛精心打扮。睡觉或休息时互相照看,雄性常常保持警觉,而雌鸭睡。往往中午休息时间多于早上或傍晚。春季到来前比较懒惰贪睡,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始活跃,游泳、散步或飞行。主要以沼泽地和湖泊区的植根、草籽、叶、草果、稻谷等为食,也吃无脊椎动物和节肢动物。

生长繁殖

繁殖季节为4-6月份,用植物草茎营建成一个碗状形巢,鸟巢高于附近的水泽,隐蔽于水草丛中。每巢产卵4至12枚,孵化时间21至25天。幼鸟49天离巢,通常由雌鸭单独孵化,孵化后依然由雌鸭照顾,小鸭跟随雌鸭身后觅食。

亚种分化

4种

1.Anas flavirostris altipetens 阿氏斑头鸭亚种分布于安地斯东部的委内瑞拉西北部和哥伦比亚。

2.Anas flavirostris andium 安第斯斑头鸭亚种分布于安地斯地区的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北部。

3.Anas flavirostris oxyptera 阿克氏斑头鸭亚种分布于从秘鲁中部沿安地斯到阿根廷西北部。

4.Anas flavirostris flavirostris 斑头鸭指名亚种分布于阿根廷南部、 福克兰岛和南佐治亚州。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2009年名录 ver 3.1。

斑背潜鸭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亚种分化、保护现状

斑背潜鸭的图片

斑背潜鸭(学名:Aythya marila,英文名:Greater Scaup)是鸭科潜鸭属的鸟类。

斑背潜鸭(学名:Aythya marila)为鸭科潜鸭属的鸟类,俗名铃凫、东方蚬鸭。分布于欧亚大陆、冰岛、北美洲、印度、日本、朝鲜、欧洲西部沿岸、地中海沿岸、黑海沿岸、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东北、河北、山东、长江以南东部各省、广东、广西等地,主要栖息于内陆水面、南方海岸、海港、河口、池塘以及河流。

中文学名:斑背潜鸭

拉丁学名:Aythya marila

英文俗名:Greater Scaup

命名作者:Linnaeus, 1761

中文目名:雁形目(Anseriformes)

中文科名:鸭科(Anatidae)

中文属名:潜鸭属(Aythya)

繁殖区:北美洲, 古北界 : 广泛分布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04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斑背潜鸭
斑背潜鸭

斑背潜鸭雄鸟头和颈黑色,具绿色光泽,上背、腰和尾上覆羽黑色;下背和肩羽白色,满杂以黑色波浪状细纹,翅上覆羽淡黑褐色,具棕白色虫蠹状细斑,外侧初级飞羽黑褐色,内侧初级飞羽的外侧近白色,羽端和内侧仍为黑褐色;次级飞羽白色,具黑褐色羽端,形成明显的白色翼镜和黑褐色后缘;胸黑色、腹和两胁白色,下腹杂有稀的暗褐色细斑,尾羽淡黑褐色,尾下覆羽黑色,尾下覆羽和腋羽白色。

雌鸟头、颈、胸和上背褐色,具不明显的白色羽端,形成鱼鳞状斑,下背和肩褐色,有不规则的白色细斑。翅与雄鸭相同,翼镜也为白色,但较小。嘴基有一白色宽环;腹部灰白色,肛周杂以乌褐色,两肋、浅褐色,羽端具明显的白斑,尾下覆羽褐色,腋羽和翼下覆羽白色。

虹膜亮黄色,嘴蓝灰色,跗跖和趾铅蓝色,爪黑色。

大小量度为:体重雄性730一1100克,雌性600一1020克;体长雄性750—485毫米;雌性425—465毫米;嘴峰雄性72一47毫米,雌性40一43毫米;翅雄性215—230毫米,雌性198—219毫米,尾雄性50一58毫米,雌性47—59毫米;跗跖雄性34—36毫米,雌性32—35毫米。

地理分布

斑背潜鸭
斑背潜鸭斑背潜鸭分布图分布于阿尔巴尼亚,安提瓜和巴布达,奥地利,阿塞拜疆,巴哈马,孟加拉国,白俄罗斯,比利时,百慕大,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加拿大,中国,哥斯达黎加,克罗地亚,古巴,丹麦,爱沙尼亚,法罗群岛,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冰岛,印度,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爱尔兰,意大利,日本,哈萨克斯坦,韩国,朝鲜,拉脱维亚,列支敦士登,立陶宛,卢森堡,马其顿,墨西哥,黑山,缅甸,尼泊尔,荷兰,荷属安的列斯群岛,北马里亚纳群岛,挪威,巴基斯坦,菲律宾,波兰,葡萄牙,波多黎各,罗马尼亚,俄罗斯联邦,圣皮埃尔和密克隆,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瑞士,土耳其,土库曼斯坦,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乌克兰,英国,美国,越南 。

旅鸟:阿富汗,阿尔及利亚,巴巴多斯,塞浦路斯,直布罗陀,格陵兰岛,香港,以色列,牙买加,马耳他,蒙古,摩洛哥,斯瓦尔巴群岛和扬马延岛,突尼斯,美国维尔京群岛。

不确定:埃及,格鲁吉亚,关岛。

迁徙时见于黄海地区,在中国东南部和华南沿海地区及台湾越冬,为罕见冬候鸟。

生活习性

斑背潜鸭
斑背潜鸭斑背潜鸭繁殖季节主要栖息于北极苔原带、苔原森林带和西伯利亚北部开阔的泰加林带。常在富有植物生长的淡水湖泊、河流、水塘和沼泽地带活动.冬季主要栖息和活动在近海岸浅水处,河口、海湾、内陆湖泊、水库和沼泽地带。繁殖期成对活动,非繁殖期则喜成群。有时也与别的潜鸭混群活动。善游泳和潜水。起飞吋需两翅急速拍打水面,在水上助跑一会才能飞起,行动显得笨拙,但飞行却很快而有力。

斑背潜鸭系杂食性,主要捕食甲壳类、软体动物、水生昆虫、小型鱼类等水生动物为食。也吃水藻、水生植物叶、茎、种子等。觅食活动主要是通过潜水。通常潜水深度在2—3米。通常白天觅食。休息时常成群地在海上或湖面游荡,或一动不动地飘浮在水上随波逐流。

生长繁殖

斑背潜鸭
斑背潜鸭斑背潜鸭主要繁殖在北极冻原带。繁殖期为5—7月。通常在冬末即已成对,常以对为单位成群到达繁殖地。营巢于湖泊或河流外边干燥地上,通常紧靠水边,巢多置于枯草或新鲜草丛边地上,或置于小柳树和灌木下,巢隐蔽较好。通常用枯草构成,内垫绒羽。每窝产卵7一1O枚。通常一天一枚。卵为灰橄榄色或褐色,大小为54.5—68.1×40.7—48毫米;平均62.7×71.5毫米,重57—72.5克,平均60.7克。刚产出第一枚卵后即开始孵卵,孵卵山雌鸟承担,孵化期27—28天,雄鸟在雌鸟开始孵卵后即离开雌鸟,同其他堆鸟集聚于水边换羽。雏鸟雌性成性,孵出后不久即跟随亲鸟活动,在亲鸟带领下大约经过40一50天雏鸟期生活后即能飞翔。

亚种分化

斑背潜鸭
斑背潜鸭1.Aythyamarilamarila分布于欧亚北部至西伯利亚。

2.Aythya marila mariloides 分布于西伯利东北部、白令海沿岸、阿留申群岛、阿拉斯加、加拿大至大西洋沿岸。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2009年名录ver3.1。

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斑胸树鸭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亚种分化、保护现状

斑胸树鸭的图片

斑胸树鸭(学名:Dendrocygna arcuata,英文名:Wandering Whistling Duck)是鸭科树鸭属的鸟类。

斑胸树鸭(学名:Dendrocygna arcuata)为雁形目鸭科的鸟类。左右翅各有1枚形状特殊的飞羽,飞行中与空气摩擦能发出轻而尖的啸声。嘴形广平;秃颈;长腿,跗骨前缘被以网状鳞;后趾仅具狭形瓣蹼;后趾(连爪)的长度为其宽度(连同瓣蹼)的3.5~4倍。两性羽色均鲜艳。栖息于丘陵谷间小盆地或面积不大而浅水的水域以及水库中潮湿多草的小岛上。飞行力弱,潜水能力强。以植物种子及嫩茎叶为主食。

斑胸树鸭

拉丁名:Dendrocygnaarcuata

英文名:WanderingWhistlingDuck

物种分类: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鸟纲→今鸟亚纲→今颚总目→雁形目→鸭科→树鸭属

分布范围:分布于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华莱士区(指传统的华莱士线(从棉兰老岛的东侧海域经望加锡海峡至巴厘岛与龙目岛之间)以东、巴布亚新几内亚以西的区域,包括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努沙登加拉群岛、西南群岛、摩鹿加群岛(马鲁古群岛)、东帝汶等岛屿。),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塔斯马尼亚及其附近的岛屿。)

中文学名:斑胸树鸭

拉丁学名:Dendrocygna arcuata

英文俗名:Wandering Whistling Duck

命名作者:Horsfield, 1824

中文目名:雁形目(Anseriformes)

中文科名:鸭科(Anatidae)

中文属名:树鸭属(Dendrocygna)

繁殖区:东洋界, 澳洲界 : Philippines to Australia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斑胸树鸭身长55 – 60 cm,体重735 g 。成鸭的顶盖、颈部和背部黑褐色,这种颜色一直延续到眼睛。上体和翅膀黑褐色,翕和肩的羽毛棕红色,这部分的外观呈鳞纹状。初级飞羽褐色,墨绿色的底部。头部,颈部和胸部的侧面显示出淡黄的颜色,与前面的胸部和颈部的颜色形成深色斑。腹部和两侧为红褐色;尾覆羽呈黑黄色和奶油色。嘴,腿和脚黑灰色,虹膜棕色。

地理分布

分布于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华莱士区,指传统的华莱士线(从棉兰老岛的东侧海域经望加锡海峡至巴厘岛与龙目岛之间)以东、巴布亚新几内亚以西的区域,包括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努沙登加拉群岛、西南群岛、摩鹿加群岛(马鲁古群岛)、东帝汶等岛屿。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包括塔斯马尼亚及其附近的岛屿。
斑胸树鸭
斑胸树鸭

生活习性

栖息于池塘、沼泽、开放的水域、被洪水淹没的草原、农场、水渠,牧场和灌溉稻田。也出现在林缘沼泽的四周,有植物覆盖的水塘和溪流中。喜欢隐匿在高草丛中或荷叶下,也成群栖息于水面上,但通常避免开阔的湖泊。

该物种既能在水面觅食,也能潜入水下觅食,有时也到水边地上觅食青草。食物主要为稻谷、作物幼苗、青草和水生植物等植物性食物,也吃昆虫、螺、蜗牛、软体动物、蛙和小鱼等动物性食物。通常在黄昏时树鸭呈几只到几十只成群飞到附近稻田觅食,黎明前返回白天栖息的水域。斑胸树鸭(图5)

停息时身体挺直,常有几只不时引颈四望,遇人或敌害临近首先起飞,随之其他树鸭亦跟着起飞,性极为机警。常成几只到数十只的群体活动和觅食,也有多到数百只的大群。飞行力弱,速度亦不及其他鸭类快。亦善游泳和潜水,且潜水能力甚强,一次潜水可达十几分钟。在炎热的白天,常在芦苇丛或其他较高的水草丛中睡觉和休息。如遇食物丰富又无干扰,它们常栖息在固定地方,一般不变换栖息地,甚至不作长距离的迁徙。

生长繁殖

繁殖力取决于季节的长或短,主要取决于降水量。在多雨年份可能长于干旱年。繁殖期在新几内亚南部和澳大利亚通常从12月到5月,在菲律宾是1至5月。营巢于植物覆盖的地上草丛中或灌木中。一夫一妻制,求偶和交配在水中进行,交配前雌雄鸭一起游泳,雄鸭不断地向雌鸟进行嘴浸水运动,雌鸭保持一种竖直的姿势,然后雄鸭突然爬到雌鸭背上进行交尾。巢由草叶和草茎构成,大小为直径25cm,高6cm。每窝产卵7-8枚,最多可15枚,卵白色。雌雄共同孵卵,孵化期持续30天。

亚种分化

1.Dendrocygna arcuata arcuata 分布于 菲律宾,婆罗洲南部,苏拉威西岛,爪哇岛,少量分布于帝汶岛和摩鹿加群岛。

2.Dendrocygna arcuata australis 分布于澳洲北部和新几内亚南部。

3.Dendrocygna arcuata pygmaea 分布于新不列颠。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2009年名录 ver 3.1。

本文Hash:a4953b742219ef2509b0c35616895d68e65cc481

声明:此文由 jingling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