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尾地鸦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

导读: 外形特征 地理分布 生活习性

黑尾地鸦的图片

黑尾地鸦(学名:Podoces hendersoni,英文名:Henderson’s Ground Jay)是鸦科地鸦属的鸟类。

黑尾地鸦(学名:Podoces hendersoni)属雀形目鸦科地鸦属,一种体型略小(30厘米)浅褐色,多栖于开阔多岩石的地面及灌丛,以种子及无脊椎动物为食的地鸦。

中文学名:黑尾地鸦

拉丁学名:Podoces hendersoni

英文俗名:Henderson’s Ground Jay

命名作者:Hume, 1871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鸦科(Corvidae)

中文属名:地鸦属(Podoces)

繁殖区:古北界 : c Asi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637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黑尾地鸦
黑尾地鸦

体型略小(30厘米)浅褐色地鸦。上体沙褐色,背及腰略沾酒红色,头顶黑色具蓝色光泽,两翼闪辉黑色,初级飞羽具白色大块斑,尾蓝黑。

虹膜深褐;嘴黑色;脚黑色。

叫声似木质拨浪鼓的clackclackclack声,也作粗哑哨音。

地理分布

黑尾地鸦
黑尾地鸦

分布范围:分布于蒙古及中国西北部。甚常见。

分布状况:分布于海拔2000~3000米处,从内蒙古西部的巴丹吉林沙漠及甘肃北部、新疆北部、青海东北部至天山北部及南部荒漠山麓地带、青海东北部柴达木及准噶尔盆地。

生活习性

黑尾地鸦
黑尾地鸦

栖于开阔多岩石的地面及灌丛,以种子及无脊椎动物为食。巢营于地面,但喜在树上停栖。

长尾地鸫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

长尾地鸫的图片

长尾地鸫(学名:Zoothera dixoni,英文名:Long-tailed Thrush)为雀形目鸫科地鸫属的鸟类。分布于尼泊尔、不丹、缅甸、泰国、越南以及中国大陆的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常见于在西藏栖于海拔3800米左右的针叶林或灌丛间、在青海活动于河谷杨树林下或黑刺灌丛中的地面上以及在贵州仅见于海拔700米的山上。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尼泊尔及印度。

中文学名:长尾地鸫

拉丁学名:Zoothera dixoni

英文俗名:Long-tailed Thrush

命名作者:Seebohm, 1881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鸫科(Turdidae)

中文属名:地鸫属(Zoothera)

繁殖区:东洋界 : Tibet to Thailand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699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长尾地鸫:形态特征图
长尾地鸫:形态特征图

体大(26厘米)而尾长的地鸫。上体单一橄榄褐色,下体偏白并具黑色鳞状粗纹。飞行时翼上的皮黄色斑块明显。眼圈色浅,翼具两道皮黄色横纹。

虹膜-褐色;嘴-褐色,下颚基部黄色;脚-肉色至暗黄。

叫声:鸣声似笛音。

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

长尾地鸫与虎斑地鸫的区别:长尾地鸫上体缺少鳞状斑纹。

长尾地鸫与宝兴歌鸫及其他Turdus属种类的区别:长尾地鸫外侧尾羽端白,下体具鳞状斑纹而非点斑,且具Zoothera属种类的翼下特有两道白色粗纹。

长尾地鸫与光背地鸫的区别:长尾地鸫翼上横纹较显著,多橄榄色,尾长,翼斑皮黄而非白色,且下体黑色月牙形纹较少。

地理分布

长尾地鸫:地理分布图
长尾地鸫:地理分布图

分布于尼泊尔、不丹、缅甸、泰国、印度、越南以及中国大陆的西藏、青海、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常见于在西藏栖于海拔3800米左右的针叶林或灌丛间、在青海活动于河谷杨树林下或黑刺灌丛中的地面上以及在贵州仅见于海拔700米的山上。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尼泊尔及印度。

分布状况:不常见。繁殖于西藏东南部、云南南部及西部和四川。迁徙时在广西西部有过记录。栖于海拔1200~4000米常绿林。

生活习性

长尾地鸫
长尾地鸫

常与各种鸫鸟混群,一般于地面取食。栖于海拔1200~4000米常绿林。繁殖于西藏东南部、云南南部及西部和四川。迁徙时在广西西部有过记录。常与各种鸫鸟混群,一般于地面取食。

长尾地鸫
长尾地鸫

灰噪鸦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地理分布

灰噪鸦的图片

灰噪鸦(学名:Perisoreus canadensis,英文名:Grey Jay)是鸦科噪鸦属的鸟类。

灰噪鸦(学名:Perisoreus canadensis,英文名 Gray Jay),属雀形目鸦科噪鸦属,分布于加拿大和美国。全球活动范围约为7,300,000平方千米。该物种的保护状况被评为无危。 灰噪鸦的平均体重约为71.7克。栖息地包括温带森林和寒带森林。

中文学名:灰噪鸦

拉丁学名:Perisoreus canadensis

英文俗名:Grey Jay

命名作者:Linnaeus, 1766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鸦科(Corvidae)

中文属名:噪鸦属(Perisoreus)

繁殖区:北美洲 : n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灰色

次要羽色:黑色

外形特征

灰噪鸦
灰噪鸦

体长28-33厘米,翼展45厘米。

上体色深,下体色浅:额头、脸颊、喉咙和覆羽为白色,长尾、后颈和背部为暗灰色,胸部和腹部为浅灰色。

生活习性

灰噪鸦
灰噪鸦

栖息于针叶林和混交林,主要吃昆虫、浆果、种子、菌类。

这些好奇的,无畏的鸟会毫不犹豫地跟随你寻找可口的点点滴滴食物残渣。在露营地和停车场它们往往异常的大胆,这些狡猾的动物可能会从你的鼻子底下窃取你的午餐!它们也会将食物隐藏在树皮下,在需要的时候去搜寻。不像大多数山区的鸟,灰松鸦筑巢,在晚冬或早春抚育它们的幼鸟。

地理分布

灰噪鸦
灰噪鸦

分布于北美地区,包括美国、加拿大、格陵兰、百慕大群岛、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及墨西哥境内北美与中美洲之间的过渡地带。

本文Hash:fecf8bd985bd18b844a8c193f2401f780e601903

声明:此文由 链世界-开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