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外形特征 保护现状 地理分布
黑薮鸲(学名:Cercotrichas podobe,英文名:Black Scrub Robin)是鹟科须薮鸲属的鸟类。
【中文名称】黑薮鸲 【拉丁学名】Cercotrichas podobe 黑薮鸲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地区,包括阿拉伯半岛的南部、撒哈拉沙漠(北回归线)以南的整个非洲大陆。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包括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地区、阿拉伯半岛以及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地区
中文学名:黑薮鸲
拉丁学名:Cercotrichas podobe
英文俗名:Black Scrub Robin
命名作者:Statius Müller, 1776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鹟科(Muscicapidae)
中文属名:须薮鸲属(Cercotrichas)
繁殖区:非洲 : ne
非繁殖区:Arabia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黑色
次要羽色:白色
外形特征
黑薮鸲
【命名时间】Müller,1776
【英文名称】BlackScrub-robin,BlackBushRobin,BlackScrubRobin
【科属分类】脊索动物门、鸟纲、雀形目、鸫科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
地理分布
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地区,包括阿拉伯半岛的南部、撒哈拉沙漠(北回归线)以南的整个非洲大陆。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包括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地区、阿拉伯半岛以及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地区。
黑斑薮雀的简介、外形特征、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鸟种简介
【中文名称】黑斑薮雀
【拉丁学名】Atlapetes melanopsis
【命名者及时间】Valqui & Fjeldså, 2002
【英文名称】Black-spectacled Brush-finch, Black-spectacled Brush Finch, Black-spectacled Brush-Finch
【科属分类】脊索动物门、鸟纲、雀形目、鹀科、薮雀属
【亚种分化】无
外形特征
黑斑薮雀属小型鸣禽。一般主食植物种子。喙为圆锥形,与雀科的鸟类相比较为细弱,上下喙边缘不紧密切合而微向内弯,因而切合线中略有缝隙;非繁殖期常集群活动,繁殖期在地面或灌丛内筑碗状巢。
地理分布
分布于秘鲁。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2009年名录 ver 3.1——濒危(EN)。
黑冠八色鸫的外形特征、保护现状、地理分布
黑冠八色鸫(学名:Erythropitta ussheri,英文名:Black-crowned Pitta),是八色鸫科红胸八色鸫属的一种,又叫黑头八色鸫。分布于马来西亚。全球活动范围约为41,100平方千米。该物种的保护状况被评为近危。 黑头八色鸫的栖息地包括亚热带或热带的沼泽林、亚热带或热带的湿润低地林和亚热带或热带严重退化的前森林。注意,分布于印度尼西亚的优雅八色鸫(Pitta venusta,Graceful Pitta)有时会混用本物种的俗名。
中文学名:黑冠八色鸫
拉丁学名:Erythropitta ussheri
英文俗名:Black-crowned Pitta
命名作者:Gould, 1877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八色鸫科(Pittidae)
中文属名:红胸八色鸫属(Erythropitta)
繁殖区:东洋界 : Borneo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易危物种
Vulnerable(VU)
快成为濒危物种,有较高的灭绝危险!
外形特征
黑冠八色鸫:形态特征图
黑冠八色鸫:形态特征图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易危(VU)。
地理分布
马来西亚的特有鸟类。
本文Hash:48aff5b7654a7413d975240329866b06b605953a
声明:此文由 一正一邪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相关推荐
-
黑耳鸢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黑耳鸢(学名:Milvuslineatus,英文名:Black-earedKite)是鹰科鸢属的猛禽。尾平略显分叉。是一种体型略大(65厘米)的深褐色猛禽。主要分布在亚洲北部至日本。是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本鸟种现已归入黑鸢(学名:Milvusmigrans)的亚种,详见词条黑鸢。 外形特征 黑耳鸢:形态特征图 体型略大(65厘米)的深褐色猛禽。 尾略显分叉,飞行时初级飞羽基部具明显的浅
-
黑眉苇莺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保护现状
黑眉苇莺(学名:Acrocephalusbistrigiceps,英文名:Black-browedReedWarbler)为苇莺科苇莺属的鸟类。皮黄色的眉纹上下方各具一条黑色的条纹。该物种分布于柬埔寨、中国(含香港和台湾)、印度、印尼、日本、朝鲜、韩国、老挝、马来西亚、蒙古国、缅甸、尼泊尔、菲律宾、俄罗斯、新加坡、泰国和越南。在中国大陆,分布于华东、西至陕西和广西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福
-
黑喉歌鸲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保护现状
黑喉歌鸲(学名:Lusciniaobscura,英文名:Blackthroat)为鹟科歌鸲属的鸟类。雄鸟喉部深黑,上体青蓝色。分布于泰国以及中国大陆的甘肃、陕西等地,常见于针叶林的竹丛或灌丛间。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甘肃。注:有时作为金胸歌鸲L.Pectardens的一亚种(参见MeyerdeSchauensee,1984)。 中文学名:黑喉歌鸲 拉丁学名:Lusciniaobscur
-
姬地鸠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姬地鸠(学名:Geopeliacuneata,英文名:DiamondDove)是鸽鸠科姬地鸠属的鸟类,又名宝石姬地鸠、钻石姬地鸠。是世界上最小的鸠类。它们分布于澳大利亚西部和半干旱的沙漠地区。它们体形小巧,长尾有白色羽缘。 中文学名:姬地鸠 拉丁学名:Geopeliacuneata 英文俗名:DiamondDove 命名作者:Latham,1802 中文目名:鸽形目(Columbifo
-
黑头鹀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黑头鹀(学名:Emberizamelanocephala,英文俗:Black-headedBunting)属鹀科鹀属。分布于欧洲、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巴勒斯坦、印度、英国以及中国大陆的新疆、偶见于东南部等地,主要生活于平原耕作区和矮林地带或山边稀林。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南欧Carniola(克拉尼斯卡)。 中文学名:黑头鹀 拉丁学名:Emberizamelanocephala 英文
-
斑姬地鸠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斑姬地鸠(学名:Geopeliastriata,英文名:ZebraDove)是鸽鸠科姬地鸠属的鸟类。 斑姬地鸠(拉丁学名:Geopeliastriata,英文名:ZebraDove、BarredGroundDove),属鸽形目鸠鸽科姬地鸠属。产自东南亚。现已扩散至夏威夷等地。 中文学名:斑姬地鸠 拉丁学名:Geopeliastriata 英文俗名:ZebraDove 命名作者:L
-
灰歌鹰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灰歌鹰(学名:Melieraxpoliopterus,英文名:EasternChantingGoshawk)是鹰形目鹰科歌鹰属的猛禽,又名东部歌鹰。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半沙漠、干燥林地和稀树草原地区,包括埃塞俄比亚南部、吉布提、索马里西部、肯尼亚东部、坦桑尼亚东北部及其毗邻乌干达的地区。 中文学名:灰歌鹰 拉丁学名:Melieraxpoliopterus 英文俗名:EasternChant
-
黄雕鸮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黄雕鸮(学名:Bubolacteus,英文名:Verreaux’sEagle-Owl)是鸮形目鸱鸮科雕鸮属的一种猫头鹰,又叫乳黄雕鸮(milkyeagleowl)或巨雕鸮(gianteagleowl)。是非洲体重最重的猫头鹰,也是世界上体重排名第三的猫头鹰(仅次于毛腿渔鸮和雕鸮)。分布于非洲,从塞内加尔、苏丹、埃塞俄比亚到南非一带。栖息于森林、荒野、灌丛等各类环境。以小型兽类、鸟类和
-
丛鹰鸮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丛鹰鸮(学名:Uroglauxdimorpha,英文名:PapuanHawk-Owl)是鸮形目鸱鸮科丛鹰鸮属的一种猫头鹰,英文名为巴布亚鹰鸮。丛鹰鸮主要栖息在低地雨林或大草原的带状林,有时也会到海拔高达1500米的地方。[1]它们可能是留鸟,被限制于在新几内亚的分布地。丛鹰鸮的保育状况不明,并没有足够数据确认其数量。它们很难被见到,有可能受到伐林的影响。 中文学名:丛鹰鸮 拉丁学名:Uro
-
黑鹭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保护级别: 黑鹭(学名:Egrettaardesiaca,英文名:BlackHeron)是鹭科白鹭属的鸟类。属中型涉禽,主要活动于湿地及附近林地,白昼或展昏活动,一般在湖泊、河岸,潮汐淹没的小溪和草地上出没。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地区、印度洋。 中文学名:黑鹭 拉丁学名:Egrettaardesiaca 英文俗名:BlackHeron 命名作者:Wagler,
-
绿原鸡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分类地位、保护现状
绿原鸡(学名:Gallusvarius,英文名:GreenJunglefowl)属雉科原鸡属,也称绿领原鸡、爪哇原鸡。绿原鸡为岛屿原鸡,仅分布于东南亚印度尼西亚、爪哇等地的岛屿中。绿原鸡外形漂亮,但这种漂亮的原鸡与家鸡的亲缘关系较红原鸡、灰原鸡、蓝喉原鸡更远。 中文学名:绿原鸡 拉丁学名:Gallusvarius 英文俗名:GreenJunglefowl 命名作者:Shaw,1798
-
黑尾鸥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黑尾鸥(学名:Laruscrassirostris,英文名:Black-tailedGull)属鸥科鸥属。是一种中型海鸥,身长大概45厘米,翼展大概126至128厘米。这种雀鸟聚居于东亚地区,当中包括中国、日本和韩国,也会到阿拉斯加至北美洲东北部分一带漂泊。黑尾鸥长有黄色的脚,鸟喙末端上有红色的斑点,继以黑色环带,腰尾白,冬季头顶及颈背具深色斑。幼鸟多沾褐,脸部色浅,嘴粉红而端黑,尾黑,需要
-
黑星额蜂鸟的简介、地理分布、起源、生性、外形特征、保护现状
黑星额蜂鸟(学名:Coeligenaprunellei,英文名:BlackInca)是蜂鸟科星额蜂鸟属的鸟类。 黑星额蜂鸟(Coeligenaprunellei)是蜂鸟家族中额一员。属属于脊索动物门,鸟纲,雨燕目,蜂鸟科,隐蜂鸟亚科。分布于南美洲。是世界濒危物种其中之一,为联合国《濒危野生动物名录》其中一种。 黑星额蜂鸟 中文学名:黑星额蜂鸟 拉丁学名:Coeligenap
-
黑胸鸫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黑胸鸫(学名:Turdusdissimilis,英文名:Black-breastedThrush)是鸫科鸫属的鸟类。因其雄鸟整个头部及胸部全黑色而得名。分布于巴基斯坦、印度、缅甸、泰国、老挝、越南以及中国大陆的西南地区(贵州、云南、广西)等地,常见于栖息在海拔1200-1700米丘陵地带、常见在坝区或低山丘地带活动以及多在乔木和灌丛间活动。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孟加拉国及喜马拉雅山地区。 中文学
-
黄扑翅鴷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黄扑翅鴷(学名:Colapteschrysoides,英文名:GildedFlicker)是鴷形目啄木鸟科扑翅鴷属的鸟类。是一种大型的啄木鸟,体长29cm。生活在美国西南部和墨西哥西北部的沙漠地区。具金黄色的翼下覆羽,而同地区分布的北扑翅鴷具红色的翼下覆羽。 中文学名:黄扑翅鴷 拉丁学名:Colapteschrysoides 英文俗名:GildedFlicker 命名作者:Malher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