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外形特征 地理分布 保护现状
姬地鸠(学名:Geopelia cuneata,英文名:Diamond Dove)是鸽鸠科姬地鸠属的鸟类,又名宝石姬地鸠、钻石姬地鸠。是世界上最小的鸠类。它们分布于澳大利亚西部和半干旱的沙漠地区。它们体形小巧,长尾有白色羽缘。
中文学名:姬地鸠
拉丁学名:Geopelia cuneata
英文俗名:Diamond Dove
命名作者:Latham, 1802
中文目名:鸽形目(Columbiformes)
中文科名:鸽鸠科(Columbidae)
中文属名:姬地鸠属(Geopelia)
繁殖区:澳洲界 : Australia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灰色
外形特征
姬地鸠
体长不过20厘米,是世界上最小的鸠类。
姬地鸠的叫声为高亢忧郁的“咕咕”声。
地理分布
澳大利亚西部和半干旱的沙漠地区。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10年鸟类红色名录。
这种鸟在市场上很常见,都是进口的,喜爱者较多。
斑姬地鸠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斑姬地鸠(学名:Geopelia striata,英文名:Zebra Dove)是鸽鸠科姬地鸠属的鸟类。
斑姬地鸠(拉丁学名:Geopelia striata,英文名:Zebra Dove、Barred Ground Dove),属鸽形目鸠鸽科姬地鸠属。产自东南亚。现已扩散至夏威夷等地。
中文学名:斑姬地鸠
拉丁学名:Geopelia striata
英文俗名:Zebra Dove
命名作者:Linnaeus, 1766
中文目名:鸽形目(Columbiformes)
中文科名:鸽鸠科(Columbidae)
中文属名:姬地鸠属(Geopelia)
繁殖区:东洋界 : Malay Peninsula , Sumatra, Java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灰色
外形特征
斑姬地鸠
体长20-23cm的地鸠。
上体棕灰色,具黑白相间的横纹。下体略带粉色,在颈侧、胸部、腹部具黑色横纹。面部蓝-灰色,眼周具稀少的蓝色。 亚成鸟羽色更淡,不及成鸟活跃。
地理分布
分布于中南半岛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包括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以及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香港、海南岛。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10年鸟类红色名录。
红喉姬鹟的分类地位、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保护现状
红喉姬鹟(学名:Ficedula albicilla,英文名:Taiga Flycatcher),属雀形目鹟科姬鹟属,俗名白点颏、黑尾杰、红胸鹟、黄点颏。全长约13cm。雄鸟上体灰黄褐色,尾羽黑褐,尾羽基部白色,繁殖期雄鸟喉部橙黄色,非繁殖期则近白色,胸以下大致灰色。雌鸟似非繁殖期雄鸟,但胸部沾黄褐色。 中国为东北地区繁殖鸟,在南部沿海、海南越冬,迁徙时遍及东部地区。数量较多。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荷兰。
中文学名:红喉姬鹟
拉丁学名:Ficedula albicilla
英文俗名:Taiga Flycatcher
命名作者:Pallas, 1811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鹟科(Muscicapidae)
中文属名:姬鹟属(Ficedula)
繁殖区:古北界 : c, e
非繁殖区:Southeast Asia through Borneo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738
主要羽色:灰色
次要羽色:橙色
分类地位
红喉姬鹟(Ficedula albicilla)和红胸姬鹟(Ficedula parva)原为红喉姬鹟(Ficedula parva)的两个亚种,近年来很多著者依据形态、鸣声、分子等证据,认为两者应为在古北界异域分布(allopatric)的对种(semispecies)。
外形特征
红喉姬鹟:形态特征图
红喉姬鹟:形态特征图
体型小(13厘米)的褐色鹟。尾色暗,基部外侧明显白色。
繁殖期雄鸟:胸红沾灰,但冬季难见。
雌鸟及非繁殖期雄鸟:暗灰褐,喉近白,眼圈狭窄白色。尾及尾上覆羽黑色区别于北灰鹟。
虹膜-深褐;嘴-黑色;脚-黑色。
叫声:遇警时发出粗糙的 trrrt声、静静的tic声及粗哑的tzit声。
红喉姬鹟:雄鸟
红喉姬鹟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
红喉姬鹟雌鸟与白腹蓝鹟雌鸟的区别:红喉姬鹟雌鸟体型更小,尾更短。
红喉姬鹟和红胸姬鹟的区别:(1)红喉姬鹟上下嘴全黑,而红胸姬鹟可能上嘴黑、下嘴黄;(2)红喉姬鹟的红色区域仅限于喉部,而红胸姬鹟的红色区域延伸至胸部。
红喉姬鹟:雄鸟
红胸姬鹟:雄鸟
地理分布
红喉姬鹟:地理分布图
分布范围:繁殖于古北界;冬季迁徙至中国、菲律宾、东南亚及婆罗洲。
分布状况:迁徙经中国东半部。常见越冬于广西、广东及海南岛。
生活习性
红喉姬鹟:繁殖期雄鸟
栖息于针阔混交林和灌丛。性活泼而胆怯,常站立在枝头捕捉经过的昆虫。在树上或树洞中营巢,以草茎、苔藓和兽毛编织成深杯状,每窝产卵4~7枚。
中国为东北地区繁殖鸟,在南部沿海、海南越冬,迁徙时遍及东部地区。数量较多。
保护现状
红喉姬鹟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本文Hash:22d1ea630bd647bf9f919a5a8ae1ea6249e13403
声明:此文由 jingling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