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尾鸥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导读: 外形特征 地理分布 生活习性 生长繁殖 保护现状

黑尾鸥的图片

黑尾鸥(学名:Larus crassirostris,英文名:Black-tailed Gull)属鸥科鸥属。是一种中型海鸥,身长大概45厘米,翼展大概126至128厘米。这种雀鸟聚居于东亚地区,当中包括中国、日本和韩国,也会到阿拉斯加至北美洲东北部分一带漂泊。黑尾鸥长有黄色的脚,鸟喙末端上有红色的斑点,继以黑色环带,腰尾白,冬季头顶及颈背具深色斑。幼鸟多沾褐,脸部色浅,嘴粉红而端黑,尾黑,需要四年才羽翼丰盛达至成长期。正如名字所说,它们拥有黑色的尾巴,并会发出像猫叫的哀怨叫声,所以在日本被称作“海猫”,在韩国则为“猫鸥”。黑尾鸥的主要食粮为细小的鱼类、软体动物、甲壳类海产与其内脏。它们经常跟着船只与渔艇觅食,也会从其他海鸟偷取食物。每年四月中旬,黑尾鸥会连群结队地筑巢,在六月上旬会生两至三只蛋,孵卵期为二十四天。

中文学名:黑尾鸥

拉丁学名:Larus crassirostris

英文俗名:Black-tailed Gull

命名作者:Vieillot, 1818

中文目名:鸻形目(Charadriiformes)

中文科名:鸥科(Laridae)

中文属名:鸥属(Larus)

繁殖区:古北界 : e coast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413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白色

次要羽色:灰色

外形特征

黑尾鸥
黑尾鸥

中等体型(47厘米)的鸥。两翼长窄,上体深灰,腰白,尾白而具宽大的黑色次端带。冬季头顶及颈背具深色斑。合拢的翼尖上具四个白色斑点。

第一冬鸟:多沾褐,脸部色浅,嘴粉红而端黑,尾黑,尾上覆羽白。

第二年鸟:似成鸟但翼尖褐色,尾上黑色较多。

虹膜-黄色;嘴-黄色,嘴尖红色,继以黑色环带;脚-绿黄色。

叫声:哀怨的咪咪叫声。

黑尾鸥:繁殖羽
黑尾鸥:繁殖羽
黑尾鸥:非繁殖羽
黑尾鸥:非繁殖羽
黑尾鸥:第一年鸟,嘴粉红
黑尾鸥:第一年鸟,嘴粉红
黑尾鸥:第二年鸟
黑尾鸥:第二年鸟

地理分布

黑尾鸥
黑尾鸥

分布范围:日本沿海及中国海域。

分布状况:常见。繁殖于山东及福建沿海。越冬于华南及华东沿海和台湾,于内陆在云南及沿长江有分布。季候鸟于辽宁、河北、山西及云南北部有记录。 习性:繁殖于多岩岛屿。松散群栖。

生活习性

黑尾鸥
黑尾鸥

黑尾鸥主要栖息于沿海海岸沙滩、悬岩、草地以及邻近的湖泊、河流和沼泽地带。常成群活动。成天在海面上空飞翔或伴随船只觅食。也常群集于沿海渔场活动和觅食。有时也到河口、江河下游和附近水厍与沼泽地带。

黑尾鸥主要在海面上捕食上层鱼类为食,也吃虾、软体动物和水生昆虫等。

生长繁殖

黑尾鸥
黑尾鸥

黑尾鸥的繁殖期为4~7月。常成小群集群营巢。在好的营巢地,也集成数十对的大群营巢。通常营巢于人迹罕至的海岸悬崖峭壁的岩石平台上,也营巢于海边小岛和海岸附近内陆湖泊和沼泽地中的土丘上。巢呈浅碟状,由枯草构成。巢的大小直径为外径15~25厘米,内径10~13厘米,深1.5~2.2厘米。巢间距最近为0.75米。

最早于4月下旬开始产卵。每窝产卵通常2枚,偶尔多至3枚。卵的颜色为蓝灰色。灰褐色或赭绿色,密被大小不一的黑褐色斑点;卵的大小为56~74×39~49毫米,重57~68克。卵的形状为卵圆形或梨形。雌雄轮流孵卵。孵化期为25~27天。雏鸟孵出后全身被有灰褐色绒羽,嘴先端具红斑。雌雄亲鸟共同育雏。育雏食物主要为鱼和昆虫。雌性期主要由亲鸟半消化后再吐出喂养。大约经过30~45天的喂养,幼鸟即能飞翔。

保护现状

黑尾鸥
黑尾鸥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楔尾鸥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楔尾鸥的图片

楔尾鸥(学名:Rhodostethia rosea,英文名:Ross’s Gull)是鸥科楔尾鸥属?的鸟类。

楔尾鸥(学名:Rhodostethia rosea)为鸥科楔尾鸥属的鸟类。在中国大陆,分布于辽宁等地。眼的下方有淡黑色斑点;颈上有黑色羽圈,体背灰青色;大覆羽先端白色,尾羽白色;下体白色,沾粉红色。栖于沿海港湾。以甲壳类和小鱼为食。

中文学名:楔尾鸥

拉丁学名:Rhodostethia rosea

英文俗名:Ross’s Gull

命名作者:MacGillivray, W, 1824

中文目名:鸻形目(Charadriiformes)

中文科名:鸥科(Laridae)

中文属名:楔尾鸥属(Rhodostethia)

繁殖区:古北界, 北美洲 : n coasts

非繁殖区:Arctic Ocean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429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白色

次要羽色:灰色

外形特征

楔尾鸥
楔尾鸥楔尾鸥嘴细弱、尖端向下弯曲。第一枚初级飞羽不发达,长度较覆羽短,第2枚初级飞羽最长,外侧次级飞羽短,尖端呈截形,其余次级飞羽和第8或9枚初级飞羽长度相当。尾羽12枚。中央一枚尾羽稍微突出,尾呈楔形。胫下部裸出。前三趾间蹼徽向内凹。夏羽背、肩、翅上覆羽淡珠灰色;初级飞羽灰色,第2枚初级飞羽外嘞黑色,尖端灰色,第3枚初级飞羽以后尖端白色,次级飞羽淡珠灰色,尖端白色。头、颈、腰、尾和整个下体白笛。缀有玫瑰色。颈下部有一窄的黑色颈圈。

冬羽和夏羽大致相似,但无黑色颈圈。头顶、枕、后颈缀有灰色。脚颜色较淡,缀有橙色或灰色。

幼鸟上体褐色,被有黑色斑纹。下体白色,额和头侧也为白色,眼周较暗,外侧初级飞羽黑色。次级飞羽白色。翅上覆羽和三级飞羽具黑色横带。尾白色,具宽阔的黑色端斑。嘴黑色,脚肉色。

虹膜褐色,眼睑红色,嘴黑色,脚红色,幼鸟脚肉色,爪黑色。

大小量度为:体重200~250克,体长320—360毫米。嘴峰18—21毫米,翅250—273毫米;尾120—145毫米,跗跖30~34毫米。

地理分布

楔尾鸥繁殖于西伯利亚北部、阿拉斯加和格陵兰岛等近北极地区,越冬于繁殖地南部北冰洋和太平洋等开阔海洋,偶尔到法国和中国辽宁旅顺。

生活习性

楔尾鸥
楔尾鸥楔尾鸥在繁殖期主要栖息于北极苔原或森林苔原地带,洚其中特别喜欢生长有草本苔原植物的苔原湖泊和水塘。常在水中游泳或进行水浴。飞行也甚轻快敏捷。非繁殖期主要栖息于靠近浮冰的开阔海洋上和冰上。冬季主要栖息于开阔的海洋。

繁殖期主要以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非繁殖期主要以甲壳类,软体动物,小鱼等水生动物为食。

生长繁殖

楔尾鸥的繁殖期为6—7月。常成小群在一起繁殖。营巢于湖边或附近沼泽地中的土丘上。巢由枯草和苔藓构成。巢的直径通常为15—20厘米。每窝产卵多为3枚,有时少至2枚和1枚。也有多至4枚的。卵的颜色为褐色或橄榄绿色,被有黑褐色或栗褐色斑点。卵的大小为38—46×30一32毫米。雌雄轮流孵卵。孵化期21天。

保护现状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黑鹭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

黑鹭(学名:Egretta ardesiaca,英文名:Black Heron)是鹭科白鹭属的鸟类。属中型涉禽,主要活动于湿地及附近林地,白昼或展昏活动,一般在湖泊、河岸,潮汐淹没的小溪和草地上出没。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地区、印度洋。

中文学名:黑鹭

拉丁学名:Egretta ardesiaca

英文俗名:Black Heron

命名作者:Wagler, 1827

中文目名:鹈形目(Pelecaniformes)

中文科名:鹭科(Ardeidae)

中文属名:白鹭属(Egretta)

繁殖区:非洲 : 广泛分布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黑色

外形特征

黑鹭属中型涉禽,身长42-66厘米。雌雄同色。全身具黑色的羽毛,黄色的腿和脚。黑喙长而尖直,翅大而长,脚和趾均细长,胫部部分裸露,中趾的爪上具梳状栉缘。体羽疏松,具深色条纹。背和前颈下部具有丝状蓑羽,繁殖期尤为突出。喙长、颈长、腿长。体形呈纺锤形,胸前有饰羽,头顶有的有冠羽,在繁殖期时,这两部分是重要的炫耀特征。腿部被羽,胫部裸露,脚三趾在前一趾在后。 没有明显的嗉囊,食道中部膨大,整个食道都能储存食物。具有发达的羽毛粉(冉羽),在胸、腹和胁部成斑块分布。

黑鹭
黑鹭

地理分布

黑鹭分布图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地区(包括阿拉伯半岛的南部、撒哈拉沙漠(北回归线)以南的整个非洲大陆。),印度洋(包括马达加斯加群岛及其附近岛屿。)。
黑鹭分布图
黑鹭分布图

生活习性

黑鹭主要活动于湿地及附近林地,白昼或展昏活动,一般在湖泊、河岸,潮汐淹没的小溪和草地上出没。特别喜欢在日落的时间捕食。食性以鱼类为主,但也会吃水生昆虫,甲壳类动物和两栖动物,如蛙类、蛇类、软体动物及小型啮齿类。常站在水边或浅水中,用嘴飞快地攫食。

黑鹭
黑鹭

黑鹭的捕鱼方法独特,它站在水中,翅膀张开来,围成一圈,围成伞的形状,然后头蜷缩在伞的当中,而尖锐的喙静等猎物的出现。翅膀搭成凉棚能够吸引鱼类。因为那些小鱼和小虾,喜欢往岸边水浅而又荫凉的地方去,比如树荫下或者高大水生植物的阴影里。 于是,黑鹭静静地等着,一条小鱼来了,又是一条,钻进它的“阴凉”之下。它用这种几近守株待兔的方式就能“坐等”着猎物送上门来。那些小鱼于是便只有死路一条了。

生长繁殖

黑鹭黑鹭的巢建造在水边的树木、灌木和芦苇床上,用枝条筑造浅巢,形成很坚实的结构。每巢产卵2-4枚,卵呈深蓝色。雌雄共同孵卵。雏为晚成性。

黑鹭
黑鹭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8年鸟类红色名录。

本文Hash:560ee1a9b1090604109d0fb6754cc62aef99d559

声明:此文由 BitettFa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