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岛军舰鸟的外形特征、生长繁殖、地理分布

导读: 外形特征 生长繁殖 地理分布

阿岛军舰鸟的图片

阿岛军舰鸟(学名:Fregata aquila,英文名:Ascension Frigatebird)是军舰鸟科军舰鸟属的大型海鸟,英文名直译为阿森松军舰鸟。身长70至100厘米,全身黑色羽毛,喙大而锐为灰蓝色,脚灰色,尾似燕分叉。雄鸟全身黑色,具红色喉囊以吸引异性;雌鸟具褐色胸带,有时具白色腹部;部分个体胸腹部有白色斑块。捕鱼为食,或抢夺其他鸟类的食物。分布在南大西洋的厄瓜多尔海上,沿赤道西下的加帕戈斯群岛,繁殖于离Ascension岛附近的水手长鸟岛(Boatswain Bird Island)。阿岛军舰鸟是易危物种。DNA分析显示本鸟种与华丽军舰鸟的亲缘关系最近。

中文学名:阿岛军舰鸟

拉丁学名:Fregata aquila

英文俗名:Ascension Frigatebird

命名作者:Linnaeus, 1758

中文目名:鲣鸟目(Suliformes)

中文科名:军舰鸟科(Fregatidae)

中文属名:军舰鸟属(Fregata)

繁殖区:大西洋 : se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易危物种

Vulnerable(VU)

快成为濒危物种,有较高的灭绝危险!

主要羽色:黑色

次要羽色:红色

外形特征

阿岛军舰鸟:形态特征图
阿岛军舰鸟:形态特征图

体形轻盈,翼展宽阔,善展翅滑翔。和其他军舰鸟一样:有很长的深叉形尾巴,嘴尖弯曲成钩状,尖翅显著。

大型海鸟,体长89-96厘米。成年雄鸟全身黑色,且具绿色和紫色的油亮光泽。喉囊鲜红色,求偶期会鼓胀如心形气球状。成年雌鸟偏锈棕色,尤其在颈、胸周围最为明显,某些个体的胸、腹部会出现白色斑块。幼鸟与成年雌鸟外形相似,幼鸟头部白色是主要的区别特征。

生长繁殖

阿岛军舰鸟:雄鸟育雏
阿岛军舰鸟:雄鸟育雏

全年可繁殖,5-10月为产卵高峰期。在求偶期,雄性聚成群,将鼓胀的喉囊指向飞越其领地的雌性,每只雄鸟都翅膀半展,全身有节奏地颤动,同时发出喧闹的“嗒嗒”声。交配后,雌鸟将一枚卵产在由鹅卵石、羽毛和骨头构筑于地面的低浅巢穴中。孵化期约44天。雏鸟6或7个月羽毛丰满能够飞行,但仍由双亲喂食数月。繁殖成功率低,繁殖期的雌鸟每两年产卵不多于一枚。

地理分布

旅鸟:英国。

原生种:圣赫勒拿岛、阿森松岛、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

繁殖地:水手长鸟岛(南大西洋一块陡峭的平顶岩石,距阿森松东岸250米)。

白斑军舰鸟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

白斑军舰鸟的图片

白斑军舰鸟(学名:Fregata ariel,英文名:Lesser Frigatebird)是军舰鸟科军舰鸟属的鸟类,英文名直译为小军舰鸟(《中国鸟类野外手册》所指小军舰鸟则为黑腹军舰鸟)。体长76厘米的暗色军舰鸟,翼下基部具白色斑块。分布于印度洋及太平洋西部,繁殖于台湾岛、西沙群岛等地,多栖息于海岛以及筑巢于树上。夏季有时至中国及日本。罕见夏候鸟,在广东至福建海上有记录,极少至台湾、北京。在中国南海、西沙群岛及南沙群岛较常见。海洋性,随热气流盘旋上升,有时沉缓振翅快速低掠于水面,时栖息或停歇在钓鱼的竹台或小岛屿的树上。白斑军舰鸟为留鸟,部分于非繁殖期在远距离内游荡。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太平洋的Raine群岛。

中文学名:白斑军舰鸟

拉丁学名:Fregata ariel

英文俗名:Lesser Frigatebird

命名作者:Gray, GR, 1845

中文目名:鲣鸟目(Suliformes)

中文科名:军舰鸟科(Fregatidae)

中文属名:军舰鸟属(Fregata)

繁殖区:热带海洋 : 广泛分布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573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黑色

次要羽色:红色

外形特征

白斑军舰鸟:形态特征图
白斑军舰鸟:形态特征图
白斑军舰鸟:辨识图
白斑军舰鸟:辨识图

体大(76厘米)的暗色军舰鸟。

雄鸟:全身近黑色,仅两胁及翼下基部具白色斑块,喉囊红色。

雌鸟:黑色,头近褐,胸及腹部的凹形块白色,翼下基部有些白色,眼周裸露皮肤粉红或蓝灰,颏黑。

亚成鸟:上体褐黑,头、颈、胸及两胁白色沾棕。与小军舰鸟亚成鸟的区别在体型较小,下体具凹形白色斑块,翼下基部较多白色。

虹膜-褐色;嘴-灰色;脚-红黑色。 叫声:于海上无声。

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

白斑军舰鸟与黑腹军舰鸟的区别:白斑军舰鸟翼下基部具白色斑块。

白斑军舰鸟 vs 黑腹军舰鸟
白斑军舰鸟 vs 黑腹军舰鸟

地理分布

白斑军舰鸟:地理分布图
白斑军舰鸟:地理分布图

分布范围:热带海洋。夏季有时至中国及日本。

分布状况:罕见夏候鸟,在广东至福建海上有记录,极少至台湾。在中国南海、西沙群岛及南沙群岛较常见。 习性:海洋性。随热气流盘旋上升,有时沉缓振翅快速低掠于水面。时栖息或停歇在钓鱼的竹台或小岛屿的树上。

2014年8月中旬德国鸟友Henning Lege在北京密云水库发现了一只白斑军舰鸟未成年个体。这是北京地区第三次记录到白斑军舰鸟,为北京地区罕见迷鸟。

生活习性

白斑军舰鸟
白斑军舰鸟
白斑军舰鸟
白斑军舰鸟

主要栖息于热带海洋和海中的岛屿上,通常成天在海面上空飞翔,很少看见它们在海上游泳或在地上行走,是一个不知疲倦的空中飞行者。它们与其他军舰鸟一样,也具有海盗习性,常常抢夺和迫使其他海鸟吐出它们捕获的食物,然后攫为已有。白斑军舰鸟也是一只活的气象仪,当它们停息在海边红树林上时,就预示着暴风雨即将来临。在天晴以后。它们常常伸开翅膀、上下转动晒太阳。

它们主要以鱼类为食,而且主要以海盗式的抢夺和迫使其他海鸟捕获的鱼类吐出,然后当这些食物还未落入海中之前将它们抢走。它们也在海滨捕食螃蟹和其他甲壳类动物。有时也在海面捕食乌贼。

生长繁殖

繁殖于热带海洋中的海岛上。繁殖期为5-12月。营巢于海岛树上或灌丛上,很少在地上营巢。巢由植物枝叶构成。每窝产卵1枚,卵白色,大小为60-64×43毫米。孵化期大约40天。雏鸟晚成性。

马岛翠鸟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地理分布

马岛翠鸟的图片

马岛翠鸟(学名:Corythornis vintsioides,英文名:Malagasy Kingfisher)是翠鸟科科里翠鸟属的鸟类。

马岛翠鸟分布于印度洋(包括马达加斯加群岛及其附近岛屿) 。

中文名称   马岛翠鸟

中文别名   马达加斯加岛翠鸟

拉丁学名   Alcedo vintsioides

命名时间   Eydoux and Gervais, 1836

英文名称   Madagascar Kingfisher

科属分类   鸟纲 、佛法僧目、翠鸟科、翠鸟属

中文学名:马岛翠鸟

拉丁学名:Corythornis vintsioides

英文俗名:Malagasy Kingfisher

命名作者:Eydoux & Gervais, 1836

中文目名:佛法僧目(Coraciiformes)

中文科名:翠鸟科(Alcedinidae)

中文属名:科里翠鸟属(Corythornis)

繁殖区:非洲 : Madagascar region

外形特征

马岛翠鸟
马岛翠鸟

马岛翠鸟身长 16cm,雄鸟体重16,5-21g,雌鸟体重18-22g,雌雄完全类似。它们的额头和颈后羽毛一般由黑色、绿色和淡蓝色相杂。冠和枕由黑色、蓝色、淡绿色组成。冠顶形成一种几乎不明显的峰,前面标有一个小线或红斑。下颏和喉白色。脸颊和脖子的两侧及前胸是桔红色。翅膀和尾部的覆羽是蓝色。尾巴的背面是苍白色。腹部黄色。嘴是黑褐色,喙基红色。虹膜为深褐色,腿部橙红色。

嘴粗直,长而坚,嘴脊圆形;鼻沟不著;翼尖长,第1片初级飞羽稍短,第 3、4片最长;尾短圆;体羽艳丽而具光辉,常有蓝或绿色。头大颈短,翼短圆,尾亦大都短小;嘴形长大而尖,嘴峰圆钝,脚甚短,趾细弱,第4趾与第3趾大部分并连,与第2趾仅基部并连。尾脂腺被(冉羽)。两侧存在乌喙骨,胸骨后缘有4个缺刻,胸骨柄单纯为外棘所成。

地理分布

马岛翠鸟
马岛翠鸟

分布图

分布于印度洋(包括马达加斯加群岛及其附近岛屿。)

生活习性

栖息于马岛和科摩罗岛上有河流的开阔的森林空地环境中,或沼泽、稻田、椰林、红树林、海岸的河口、池塘、海滩、河流。不远离水源,特别是在西南地区的干旱马达加斯加那里看到密度稀疏的马岛翠鸟在沿海擦洗。在科摩罗鸟,这是一个火山岛,没有永久的河流,它们定居在沿海和火山口边缘的湖泊。这种翠鸟的食物是小鱼、青蛙、甲壳类动物、海洋和淡水水生昆虫,也吃蟋蟀,臭虫,苍蝇和甲虫。

生长繁殖

雌雄共同筑巢,在河岸上用嘴挖掘隧道式的洞穴作巢,巢穴5厘米高,40厘米深。雌鸟将3至6枚卵直接产在巢穴地上。每年1~2窝;孵化期约21天,雌雄共同孵卵,但只由雌鸟喂雏。繁殖季节在科摩罗产卵期开始于10月,在马达加斯加是11月,但持续到4月。

地理分布

1.Alcedo vintsioides johannae 分布于科摩罗岛。

2.Alcedo vintsioides vintsioides 分布于马达加斯加。

本文Hash:8853c8b20879ad73c5992db641e953c655500385

声明:此文由 Scarlett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