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发现经过 外形特征 分类地位 生活习性 灭绝经过
留尼汪椋鸟(学名:Fregilupus varius,英文名:Hoopoe Starling)是椋鸟科留尼汪椋鸟属的鸟类。
留尼汪椋鸟(学名:Fregilupus varius,英文名:Hoopoe Starling)是一种已经灭绝的椋鸟,也可翻译成留岛椋鸟。由于外来物种如大家鼠、家八哥入侵到岛上,以及人类的捕杀,导致留尼汪椋鸟在1873年灭绝。
中文学名:留尼汪椋鸟
拉丁学名:Fregilupus varius
英文俗名:Hoopoe Starling
命名作者:Boddaert, 1783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椋鸟科(Sturnidae)
中文属名:留尼汪椋鸟属(Fregilupus)
繁殖区:印度洋 : La Réunion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绝灭物种
Extinct(EX)
该物种最后一个个体已经死亡!!
发现经过
留尼汪椋鸟是于1669年发现,并由荷兰自然学家Pieter Boddaert所描述。
外形特征
它的头上有一个灰冠,长30厘米。双翼呈灰褐色,展开达4.7厘米。尾巴长11.4厘米及呈红褐色。脚呈黄色,踝骨长约3.9厘米,趾甲弯曲。头、颈及腹部都呈白色。
它们是两性异形的,雄鸟的喙长4厘米及呈浅黄色,稍微向下弯曲;雌鸟的喙较细小及笔直。雄鸟的冠向前,而雌鸟的冠向后。
分类地位
由于它们有冠及喙的形状,一直以来科学家都将它们看是戴胜的亲属。最初它被命名为Hupupa varia,但后来勒内-普里梅韦勒·莱松(René-Primevère Lesson)于1831年将它分类在自己独立的属中。后来于1874年根据其骨骼的分析而将它分类在椋鸟科中。
生活习性
留尼汪椋鸟是留尼汪的原住民。它们生活在潮湿的沼泽森林及海岸山区树林中,主要吃昆虫、农作物及水果。有关示爱、筑巢、妊娠期等繁殖资料则不明。
灭绝经过
留尼汪椋鸟的减少可以在19世纪自然学家的信中可以见到。它们灭绝的原因是大家鼠的入侵,而引入家八哥来对付蝗虫亦令它们大量减少。由于它们吃咖啡果及肉质鲜美,故亦被人类所猎杀。最后的留尼汪椋鸟是于1837年被猎杀的。 自1848年起,森林的破坏造成栖息地的减少。有指于1868年曾看见它们的踪迹,但这却不能证实。 直至2006年,现存共有19个留尼汪椋鸟的标本。
夏威夷监督吸蜜鸟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大肆捕捉、灭绝经过
夏威夷监督吸蜜鸟(学名:Drepanis pacifica,英文名:Hawaii Mamo)属燕雀科监督吸蜜鸟属。是夏威夷特有的雀,因栖息地消失或过份捕猎的灭绝。
中文学名:夏威夷监督吸蜜鸟
拉丁学名:Drepanis pacifica
英文俗名:Hawaii Mamo
命名作者:Gmelin, JF, 1788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燕雀科(Fringillidae)
中文属名:监督吸蜜鸟属(Drepanis)
繁殖区:太平洋 : Hawaii (Hawaiian Islands)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绝灭物种
Extinct(EX)
该物种最后一个个体已经死亡!!
外形特征
夏威夷监督吸蜜鸟是所有已灭绝的鸟类中最美丽的一种。它们呈黑色,脚上、主羽及近尾巴位置有橙黄色的羽毛。眼睛细小及呈黑色,喙呈黑黄色及稍微弯曲,长达3吋。
生活习性
它们生活在森林冠层,主要吃山梗菜属的花蜜。
大肆捕捉
夏威夷监督吸蜜鸟是夏威夷其中一种最有荣誉的鸟类。夏威夷原住民将它们橙黄色的羽毛用在皇室的装饰上,这亦是令它们灭绝的其中一个原因。穿上它们橙黄色羽毛的装饰物代表了个人的权位。卡美哈梅哈大帝著名的黄色长衣估计就用了8万只夏威夷监督吸蜜鸟的羽毛来制成。
夏威夷原住民会将檀香及面饱树的树汁,加上水造成黏土。他们会将这块黏土放在山梗菜属花朵的附近,等待夏威夷监督吸蜜鸟自投罗网。饥饿的夏威夷监督吸蜜鸟会在花朵内吃花蜜,而脚则会被黏土黏住。他们回来会将夏威夷监督吸蜜鸟的橙色羽毛逐一拔出。期后有指会将夏威夷监督吸蜜鸟当为家禽饲养、煮来吃掉、或是放生,各有不同的说法。不过这几种情况都会造成夏威夷监督吸蜜鸟的减少。
灭绝经过
夏威夷监督吸蜜鸟所居住的地方改变成为农耕的地方,破坏了它们的食物。虽然很早就已经发现了夏威夷监督吸蜜鸟,但却很快就消失。在美国及欧洲有很多它们的标本,都是大量捕捉所获得的。它们似乎于1899年灭绝。
莫岛管舌雀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灭绝、分类地位
莫岛管舌雀(学名:Paroreomyza flammea,英文名:Kakawahie)是燕雀科管舌雀属的鸟类。
雄鸟及雌鸟(上);雏雄及雌鸟(下)莫岛管舌雀(Paroreomyza flammea),又名卡克威西管舌鸟,是已灭绝的雀,出没于夏威夷的摩洛凯岛。它们是由英国鸟类学家杰佛瑞·威尔森(Jeffrey A. Wilson)于19世纪末在雾中失踪,射杀了一只雌鸟及两只雄鸟,并将这些标本带回英国。
中文学名:莫岛管舌雀
拉丁学名:Paroreomyza flammea
英文俗名:Kakawahie
命名作者:Wilson, SB, 1890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燕雀科(Fringillidae)
中文属名:管舌雀属(Paroreomyza)
繁殖区:太平洋 : Molokai (Hawaiian Islands)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绝灭物种
Extinct(EX)
该物种最后一个个体已经死亡!!
外形特征
莫岛管舌雀只有5吋半长,趾上有爪。它们,尤其是雄鸟,全身呈赤红色,仿佛一团火焰。雌鸟的腹部呈淡褐色。它们的叫声像人在远处切断木头的声音。
地理分布
莫岛管舌雀生活在森林中,并于1963年消失。
生活习性
莫岛管舌雀像毛岛管舌雀般会用其短而顿的喙在树中啄出昆虫。它们主要吃甲虫及毛虫,或者花蜜。它们的巢是由苔藓组成。它们在树间跳来跳去捕捉昆虫吃时,就像一团火焰飞来飞去一般。
灭绝
莫岛管舌雀的衰落可能是因失去栖息地、疾病及入侵的掠食者等所致。入侵的蚊带来了致命的疾病,包括家禽疟疾及禽痘,会令莫岛管舌鸟生病及长出疙瘩,最终令雀鸟痳痹及饿死。另外,莫岛管舌鸟亦经常被杀,并摘下羽毛,作为贵族的身份象征。
莫岛管舌鸟最后于1963年被见到,另有指它们生存至1970年代,但之后就肯定已经灭绝。
分类地位
界:动物界 Animalia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鸟纲 Aves
目: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管舌鸟科 Drepanididae
属:Paroreomyza
种:莫岛管舌雀 P. flammea
紫翅椋鸟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地理分布、生长繁殖、经济价值、保护现状
紫翅椋鸟(学名:Sturnus vulgaris),属雀形目椋鸟科椋鸟属,英文名Common Starling,意为普通椋鸟,又叫欧洲椋鸟、欧洲八哥。 全长约20厘米,头、喉及前颈部呈辉亮的铜绿色;背、肩、腰及尾上复羽为紫铜色,而且淡黄白色羽端,略似白斑;腹部为沾绿色的铜黑色,翅黑褐色,缀以褐色宽边。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印度次大陆及中国的西南地区。
中文学名:紫翅椋鸟
拉丁学名:Sturnus vulgaris
英文俗名:Common Starling
命名作者:Linnaeus, 1758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椋鸟科(Sturnidae)
中文属名:椋鸟属(Sturnus)
繁殖区:古北界 : w, c, 引种到全世界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820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紫翅椋鸟
全长约20厘米,头、喉及前颈部呈辉亮的铜绿色;背、肩、腰及尾上复羽为紫铜色,而且淡黄白色羽端,略似白斑;腹部为沾绿色的铜黑色,翅黑褐色,缀以褐色宽边。夏羽和冬羽稍有变化。中等体型(21厘米)的闪辉黑、紫、绿色椋鸟。具不同程度白色点斑,体羽新时为矛状,羽缘锈色而成扇贝形纹和斑纹,旧羽斑纹多消失。
虹膜-深褐;嘴-黄色;脚-略红。
叫声:叫声为沙哑的刺耳音及哨音。
紫翅椋鸟:亚成鸟
生活习性
紫翅椋鸟
栖息于荒漠绿洲的树丛中,多栖于村落附近的果园、耕地、或开阔多树的村庄内。数量多,平时结小群活动,冬季集大群迁至其分布区的南部。有时与粉红椋鸟(.pastor)混群活动,往往分成小群,聚集在耕地上啄食,每遇骚扰,即飞到附近的树上。喜栖息于树梢或较高的树枝上,在阳光下沐浴、理毛和鸣叫。
杂食性,以黄地老虎、蝗虫、草地暝等农田害虫和尺蠖、柳毒蛾、红松叶蜂等森林害虫为食,但在秋季也聚集在果园中窃食果子或在稻田中啄食稻谷。
地理分布
紫翅椋鸟
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包括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地区、阿拉伯半岛以及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地区。),印度次大陆及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印度、孟加拉、不丹、锡金、尼泊尔、巴基斯担、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以及中国西藏的东南部地区等。)
中国为新疆西北部夏候鸟,迁徙时可见,为台湾冬候鸟。
分布范围:欧亚大陆。
分布状况:常见于中国西部的农耕区、城镇周围及荒漠边缘。亚种poltaratskyi繁殖于准噶尔盆地北部;porphyronotus于新疆西部天山及喀什地区;poltaratskyi迁徙时有记录作为过境鸟见于整个中国西部地区并偶见于华东及华南沿海。
生长繁殖
紫翅椋鸟
4~6月繁殖,往往集群营巢,巢营在村内尾檐下,峭壁裂隙、塔内以及天然的树洞中。巢以稻草、树叶、草根、芦苇、羽毛等编成。
每年繁殖一次,每产4~7枚卵,卵色变化很大,呈乳黄色、翠绿或纯?陈汤渡?
孵卵期12天,亲鸟每天育雏95~328次,且有时一次衔数条虫返巢育雏。
紫翅椋鸟:亚成鸟
紫翅椋鸟在育雏
经济价值
紫翅椋鸟
在青海分布区数量较多,秋季在农田啄食种子或果园果子,一般认为它是害鸟。但它们的大量食物仍为昆虫,食粮仞或果子吸是在叫获季节,因此益多于害。
保护现状
紫翅椋鸟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本文Hash:19385bc78cfabc881cd4ec547837d14f42825c27
声明:此文由 区块大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