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红朱雀的亚种分化、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地理分布

导读: 亚种分化 外形特征 生活习性 生长繁殖 地理分布

酒红朱雀的图片

酒红朱雀(学名:Carpodacus vinaceus,英文名:Vinaceous Rosefinch)是燕雀科朱雀属的鸟类。雄鸟全身深绯红色。分布于印度、缅甸、台湾以及中国大陆的宁夏、甘肃、陕西、湖北、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多栖息于海拔1000m 以上的山林、活动于灌丛和竹丛中、也常栖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以及有时也到高山针叶林中。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四川宝兴。

中文学名:酒红朱雀

拉丁学名:Carpodacus vinaceus

英文俗名:Vinaceous Rosefinch

命名作者:Verreaux, J, 1871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燕雀科(Fringillidae)

中文属名:朱雀属(Carpodacus)

繁殖区:东洋界 : Himalayas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271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红色

次要羽色:褐色

亚种分化

酒红朱雀
酒红朱雀

1、酒红朱雀台湾亚种(学名:Carpodacus vinaceus taiwanensis)。分布于台湾。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台湾。

2、酒红朱雀指名亚种(学名:Carpodacus vinaceus vinaceus)。分布于印度、缅甸以及中国大陆的甘肃、陕西、湖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四川宝兴。

外形特征

酒红朱雀:形态特征图
酒红朱雀:形态特征图

体型略小(15厘米)的深色朱雀。

雄鸟:全身深绯红色,腰色较淡,眉纹及三级飞羽羽端浅粉色。较其他朱雀色深;较点翅朱雀体小;较暗胸朱雀或曙红朱雀喉色深。

雌鸟:橄榄褐色而具深色纵纹;三级飞羽羽端浅皮黄色而有别于暗胸朱雀或赤朱雀。

虹膜-褐色;嘴-角质色;脚-褐色。

叫声:叫声为偏高的抽辫声pwit或高音pink。鸣声为简单的peedee, be do-do,为时两秒。

酒红朱雀:雄鸟
酒红朱雀:雄鸟
酒红朱雀:雌鸟
酒红朱雀:雌鸟

生活习性

酒红朱雀
酒红朱雀

栖息于山区的针阔混交林、阔叶林和白桦、山杨林中,也在山地阔叶林的栎树、杨树、榆树上活动。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很少成大群。飞翔呈波浪形。平时鸣叫声单调,但繁殖期鸣声婉转动听。食物春季为白桦嫩叶、杨树叶芽、榆树花序;夏季以鞘翅目昆虫为主;秋季则以浆果和各种种子及昆虫为食。

生长繁殖

酒红朱雀
酒红朱雀
酒红朱雀
酒红朱雀

酒红朱雀繁殖于甘肃、陕西、湖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向南迁徙时几乎遍布全国各地。

繁殖期在5一7月。巢营于灌木密枝上,由禾本科植物的茎和根等编成。仅雌鸟营巢。每窝产卵4-5枚,卵呈蓝绿色,卵表面有一些暗褐色和黑紫色斑点和乱纹,并多集中于卵的钝端。体型似麻雀。体长约16厘米。雄鸟头部至后颈呈鲜红色;上背暗褐,下背至腰红色暗浓;尾羽暗褐、羽缘红棕色;颏、喉和腹暗红色,胸部绯红色。

地理分布

酒红朱雀:地理分布图
酒红朱雀:地理分布图

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中国中部、西藏东南部及台湾。

分布状况:亚种vinaceus为不常见鸟,见于海拔2000~3400米的山坡竹林及灌丛。台湾亚种formosana见于海拔2300~2900米。

红额金翅雀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亚种分化、生活习性、生长繁殖

红额金翅雀的图片

红额金翅雀(学名:Carduelis carduelis,英文名:European Goldfinch)是燕雀科红额金翅雀属的鸟类。额及胸兜红色,具醒目的黑、白及黄色翼斑。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是中国新疆西北部和西藏西南部留鸟。较为常见。一般生活于沟谷杨木林、灌丛、溪边柳林、草原、农田、居民点、在新疆栖息于海拔1800~2500米以及在西藏分布在海拔3000米以上。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喜马拉雅山。

中文学名:红额金翅雀

拉丁学名:Carduelis carduelis

英文俗名:European Goldfinch

命名作者:Linnaeus, 1758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燕雀科(Fringillidae)

中文属名:红额金翅雀属(Carduelis)

繁殖区:古北界 : w, c, s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251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红额金翅雀
红额金翅雀

体略小(14.5厘米)的雀鸟。嘴细,额及胸兜红色,具醒目的黑、白及黄色翼斑。中国的亚种比欧洲的亚种灰色较重且头无黑色。叉形的尾黑色,尾端有狭窄白色。

幼鸟:褐色较重,头顶、背及胸具纵纹,头无红色但具黄色的宽阔翼斑。

虹膜-深褐;嘴-粉橙;脚-粉褐。

叫声:叫声为尖声pee-uu及音有起伏的联络声。鸣声为混合唧啾声杂以重复的tew-tew-tew及tewee-it声。为颇受欢迎的笼鸟。

红额金翅雀:亚成鸟
红额金翅雀:亚成鸟
红额金翅雀:亚成鸟
红额金翅雀:亚成鸟

地理分布

红额金翅雀
红额金翅雀

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中国为新疆西北部和西藏西南部留鸟。较为常见。

分布范围:欧洲、中东至中亚及中国西部。

分布状况:地方性常见。亚种caniceps为留鸟于西藏极西南部(札达-普兰一线)。亚种paropansi为留鸟于新疆西北部阿尔泰山及天山。

亚种分化

红额金翅雀
红额金翅雀

红额金翅雀阿里亚种(学名:Carduelis carduelis caniceps)。分布于喜马拉雅西部克什米尔以及中国的西藏等地。模式产地在喜马拉雅山。

红额金翅雀新疆亚种(学名:Carduelis carduelis paropanisi)。分布于俄罗斯、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以及中国的新疆等地。模式产地在天山。

生活习性

红额金翅雀
红额金翅雀

栖息于较高海拔的林缘、草原、灌丛、农田及村落附近。喜群居,飞行快而直,常栖于针叶树树尖、电线杆等突出处鸣唱。以取食植物性食物为主,也吃少量昆虫。

生长繁殖

红额金翅雀
红额金翅雀

5~8月繁殖,营杯状巢于果树或松枝上,每窝产卵3~5枚,呈淡绿色,钝端有暗红色斑点。

白眉朱雀的外形特征、简介、亚种分化、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

白眉朱雀的图片

白眉朱雀(学名:Carpodacus dubius,英文名:Chinese White-browed Rosefinch)是燕雀科朱雀属的鸟类。是一种高山鸟类。栖息在海拔2000~4500m的高山灌丛、草地和生长有稀疏植物的岩石荒坡,在喜马拉雅山和玉龙山地区甚至到海拔5000m的雪线附近。雄鸟额基、眼先、颊深红色,额和一长而宽阔的眉纹珠白色,羽缘沾粉红色具丝绢光泽。雌鸟前额白色杂有黑色,头顶至背橄榄褐或棕褐色、具宽的黑褐色纵纹,眉纹皮黄白色。在中国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国外分布于尼泊尔、锡金、不丹、印度。

中文学名:白眉朱雀

拉丁学名:Carpodacus dubius

英文俗名:Chinese White-browed Rosefinch

命名作者:Przewalski, 1876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燕雀科(Fringillidae)

中文属名:朱雀属(Carpodacus)

繁殖区:古北界 : e Tibet, n,w,sw Chin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277

主要羽色:红色

次要羽色:褐色

外形特征

白眉朱雀:形态特征图
白眉朱雀:形态特征图

体型略大(17厘米)而壮实的朱雀。

雄鸟腰及顶冠粉色,浅粉色的眉纹后端成特征性白色。中覆羽羽端白色成微弱翼斑。

雌鸟与其他雌性朱雀的区别为腰色深而偏黄,眉纹后端白色,指名亚种胸部的暖褐色渲染与腹部的白色成对比。所有亚种下体均具浓密纵纹。

亚种色调有异 – blythi雄鸟背沾粉色;dubius雄鸟背褐但耳羽绯红且无深色眼纹;femininus雄鸟似dubius但下体紫粉色较深;deserticolor雄鸟上体褐色较淡;femininus雌鸟无任何暖皮黄色调。

虹膜-深褐;嘴-角质色;脚-褐色。

叫声:鸣声似赤胸朱顶雀的唧叫。常有的叫声为偏高的嘁喳声deep-deep, deep-de-de-de-de或快速的尖叫 pupupipipipi。

鸟种简介

白眉朱雀
白眉朱雀

白眉朱雀

白眉朱雀,学名为Carpodacus thura,为雀科朱雀属的鸟类。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锡金,是一种高山鸟类。栖息在海拔2000~4500m的高山灌丛、草地和生长有稀疏植物的岩石荒坡,在喜马拉雅山和玉龙山地区甚至到海拔5000m的雪线附近,也栖息于树线附近的疏林灌丛和林缘等开阔地带。冬季也常下到海拔2000m的沟谷和山边高原草地。

雄鸟额基、眼先、颊深红色,额和一长而宽阔的眉纹珠白色,羽缘沾粉红色具丝绢光泽。雌鸟前额白色杂有黑色,头顶至背橄榄褐或棕褐色、具宽的黑褐色纵纹,眉纹皮黄白色。

亚种分化

白眉朱雀
白眉朱雀

白眉朱雀青海亚种(学名:Carpodacus thura deserticolor)。在中国大陆,分布于青海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青海南部。

白眉朱雀甘肃亚种(学名:Carpodacus thura dubius)。分布于印度以及中国大陆的宁夏、甘肃、青海、四川、西藏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贺兰山及甘肃。

白眉朱雀西南亚种(学名:Carpodacus thura femininus)。在中国大陆,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云南金沙江。

白眉朱雀指名亚种(学名:Carpodacus thura thura)。分布于尼泊尔、锡金、印度以及中国大陆的青藏高原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锡金。

地理分布

白眉朱雀:地理分布图
白眉朱雀:地理分布图

国内分布:宁夏(泾源,、贺兰山), 甘肃(西北部、西南部);青海(湟水、柴达木盆地、玉树);四川(松潘); 西藏(昌都地区北部)。

国外分布:尼泊尔、锡金、不丹、印度(阿萨姆东部)。

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东部至中国西北。

分布状况:甚常见留鸟,于海拔3000~4600米。指名亚种见于喜马拉雅山脉及春丕河谷;femininus于西藏南部及东南部、青海东南部、四川、云南西北部; deserticolor仅限于青海柴达木盆地及布尔汗布达山;dubius见于青海东北部及东部、甘肃、宁夏、西藏东部(昌都)。喜马拉雅山脉西部获得的标本可能应属blythi。

生活习性

白眉朱雀
白眉朱雀

垂直迁移的候鸟,夏季于高山及林线灌丛,冬季于丘陵山坡灌丛。成对或结小群活动,有时与其他朱雀混群。取食多在地面,以草子、果实、种子、嫩芽、嫩叶、浆果等植物性食物为食。繁殖期间单独或成对活动。非繁殖期则多成小群,在地上活动和觅食,休息时也常停息在小灌木顶端。性较大胆,不怕人。

生长繁殖

白眉朱雀
白眉朱雀

繁殖期7~8月。6月中下旬即已成对和开始站在灌木顶端鸣叫。营巢于距地不高的低矮灌木丛中,巢呈浅杯状,用枯草茎、草叶和草根构成,内垫有兽毛。每窝产卵3~5枚,卵深蓝色、被有少许黑色或紫褐色斑点,卵的大小为22.3mm×16mm。孵卵由雌鸟承担,雏鸟晚成性,雌雄亲鸟共同育雏。

本文Hash:dbd2f6d4218cdbcbcadc7e260f35c0bcb8093cf9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