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尾太阳鸟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亚种分化、保护现状

导读: 外形特征 地理分布 生活习性 亚种分化 保护现状

火尾太阳鸟的图片

火尾太阳鸟(学名:Aethopyga ignicauda,英文名:Fire-tailed Sunbird)是太阳鸟科太阳鸟属的鸟类。色彩艳丽。分布于印度至缅甸以及中国大陆的西藏、云南等地,主要生活于海拔2000-3000米间的山地、沟谷或村寨附近的次生阔叶林、开花的灌丛中以及有时也见于芭蕉树上。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尼泊尔。

中文学名:火尾太阳鸟

拉丁学名:Aethopyga ignicauda

英文俗名:Fire-tailed Sunbird

命名作者:Hodgson, 1836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太阳鸟科(Nectariniidae)

中文属名:太阳鸟属(Aethopyga)

繁殖区:东洋界 : Himalayas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191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红色

次要羽色:多种颜色

外形特征

火尾太阳鸟:形态特征图
火尾太阳鸟:形态特征图
火尾太阳鸟:形态特征图
火尾太阳鸟:形态特征图

体长(20厘米)而色彩艳丽的太阳鸟。

雄鸟:红色,具形长的艳猩红色中央尾羽。头顶金属蓝色,眼先和头侧黑色,喉及髭纹金属紫色。下体黄色,胸具艳丽的橘黄色块斑。

雌鸟:灰橄榄色,腰黄,体型比雄鸟小许多。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黑色。

叫声:叫声为轻声颤音shweet。鸣声为单调的dzidzi-dzidzidzidzi声。

地理分布

火尾太阳鸟:地理分布图
火尾太阳鸟:地理分布图

分布范围:分布于印度至缅甸以及中国大陆的西藏、云南等地,主要生活于海拔2000-3000米间的山地、沟谷或村寨附近的次生阔叶林、开花的灌丛中以及有时也见于芭蕉树上。

分布状况:不甚罕见的垂直迁移的候鸟,见于中国西南及西藏南部的亚高山针叶林至林线的林间空地。

生活习性

火尾太阳鸟
火尾太阳鸟

取食于开花的杜鹃丛、荆棘丛及开花的树丛。

亚种分化

火尾太阳鸟
火尾太阳鸟

火尾太阳鸟指名亚种(学名:Aethopyga ignicauda ignicauda)。分布于缅甸以及中国大陆的西藏、云南等地。

保护现状

火尾太阳鸟
火尾太阳鸟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黄腰太阳鸟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亚种分化、生长繁殖、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黄腰太阳鸟的图片

黄腰太阳鸟(学名:Aethopyga siparaja,英文名:Crimson Sunbird)属太阳鸟科太阳鸟属。小型鸟类。性活泼,行动极为灵巧、敏捷。所食昆虫,多数是农业害虫,是有益鸟类。分布于印度、孟加拉至中南半岛、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广西、广东等地,多生活于海拔约1800米以下的常绿阔叶林、竹林或村边开阔的小树林中。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黄腰太阳鸟是新加坡的国鸟。

中文学名:黄腰太阳鸟

拉丁学名:Aethopyga siparaja

英文俗名:Crimson Sunbird

命名作者:Raffles, 1822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太阳鸟科(Nectariniidae)

中文属名:太阳鸟属(Aethopyga)

繁殖区:东洋界 : 广泛分布, also Sulawesi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190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红色

次要羽色:绿色

外形特征

黄腰太阳鸟:形态特征图
黄腰太阳鸟:形态特征图

体型中等(13厘米,包括尾长)的亮红色(仅雄鸟)太阳鸟。腹部深灰。雌鸟暗橄榄绿色,两翼和尾不沾红色。亚种tonkinensis及owstoni的中央尾羽无延长。

虹膜-色深;嘴-近黑;脚-偏蓝。

叫声:轻柔的seeseep-seeseep。3~6个清晰音节的轻快鸣声tsip-it-tsip-it-sit。

黄腰太阳鸟:雄鸟
黄腰太阳鸟:雄鸟
黄腰太阳鸟:雌鸟
黄腰太阳鸟:雌鸟
黄腰太阳鸟:雄鸟幼鸟
黄腰太阳鸟:雄鸟幼鸟
黄腰太阳鸟:雄鸟幼鸟
黄腰太阳鸟:雄鸟幼鸟

生活习性

黄腰太阳鸟
黄腰太阳鸟

黄腰太阳鸟单独或成对光顾种植园及森林边缘的刺桐(Erythrina)丛及类似的花期树木。喜在热带常绿阔叶林、竹林或村边开阔的小树林间活动。性活泼,在乔木上层花丛枝叶间穿梭跳跃。食物主要是花蜜、甲壳虫、寄生蜂、双翅目昆虫、蚂蚁、小蜘蛛等。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有时也集成小群。

喜欢在林缘和疏林地带乔木上以及花丛与枝叶间活动和觅食,也在灌丛枝叶间攀爬,时而紧紧地抓住花枝,迅速地将嘴像蜜蜂一样伸入一花朵,然后又伸到另一花朵,时而又在花朵前翱翔,或快速飞开又飞回,也能在叶表下面啄食昆虫。性活泼,行动极为灵巧、敏捷。

亚种分化

黄腰太阳鸟
黄腰太阳鸟

黄腰太阳鸟云南亚种Aethopyga siparaja seheriae,国内分布于云南西部潞西、永平、西南部永德、耿马、镇康、沧源、双江、孟连、南部元江、思茅、西双版纳、绿春、金平、东南部勐腊和中部景东等地;

黄腰太阳鸟滇东亚种Aethopyga siparaja tonkinensis,国内分布于云南东南部河口、广西南宁;

黄腰太阳鸟广东亚种Aethogpyga siparaja owstoni,仅分布于广东南部雷州半岛。

生长繁殖

黄腰太阳鸟
黄腰太阳鸟

黄腰太阳鸟繁殖期4-7月。营巢于常绿阔叶林中树上或灌木上。巢呈梨形,悬吊于细的侧枝末梢,尤其是伸到河流等水源上空的细枝末梢。由细的须根、苔藓、草茎、木棉绒以及毛虫排泄物等材料构成。

每窝产卵2-3枚。卵乳白色、白色或灰色,被有紫褐色斑点,尤以钝端较密,常在钝端形成一圈或成帽状,也有少数被有淡红褐色斑点。卵的大小为14.3-16.3mm×11.2-12.0mm。

地理分布

黄腰太阳鸟:地理分布图
黄腰太阳鸟:地理分布图

分布范围:印度至中国南方、东南亚、菲律宾、苏拉威西岛、马来半岛及大巽他群岛。

分布状况:亚种viridicauda为留鸟于云南西部及南部;tonkinensis见于云南东南部(金屏);owstoni局限于广东南部硇洲岛。常见的低地留鸟,高可至海拔900米。

保护现状

黄腰太阳鸟
黄腰太阳鸟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黑胸太阳鸟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亚种分化、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黑胸太阳鸟的图片

黑胸太阳鸟(学名:Aethopyga saturata,英文名:Black-throated Sunbird)属太阳鸟科太阳鸟属,英文直译为黑喉太阳鸟。小型鸟类,体长9-15cm。嘴细长而向下曲。常至溪流边的开花矮树丛。在我国种群数量局部地区较丰富,特别是在云南西部高黎贡山和贵州西南部等地较常见。是留鸟。

中文学名:黑胸太阳鸟

拉丁学名:Aethopyga saturata

英文俗名:Black-throated Sunbird

命名作者:Hodgson, 1836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太阳鸟科(Nectariniidae)

中文属名:太阳鸟属(Aethopyga)

繁殖区:东洋界 : Himalayas to s Vietnam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189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红色

次要羽色:多种颜色

外形特征

黑胸太阳鸟
黑胸太阳鸟

雄鸟:体型略大(14厘米)的深色太阳鸟,中央尾羽特长,尾呈楔形,光线不足时看似近黑色且腰及胸色浅;光线好时头顶及尾均为金属蓝色,上背暗淡紫色,喉黑,胸灰橄榄色而具细小的深暗色纵纹。亚种saturata黄色腰带有限;petersi下体的黄色较多;assamensis胸部的黑色扩展。

雌鸟:甚小,腰白黄色。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深褐。

叫声:快速的ti-ti-ti-ti-ti-ti-ti…叫声。

黑胸太阳鸟:雄鸟
黑胸太阳鸟:雄鸟
黑胸太阳鸟:雄鸟(assamensis亚种)
黑胸太阳鸟:雄鸟(assamensis亚种)
黑胸太阳鸟:雌鸟
黑胸太阳鸟:雌鸟
黑胸太阳鸟:雌鸟
黑胸太阳鸟:雌鸟
黑胸太阳鸟:幼鸟
黑胸太阳鸟:幼鸟
黑胸太阳鸟:幼鸟
黑胸太阳鸟:幼鸟

地理分布

黑胸太阳鸟
黑胸太阳鸟

国内分布: 国内分布于云南西北部贡山、西部腾冲、盈江、潞西、耿马、镇康、永德、中部景东、新平、西南部澜沧、沧源、孟连、南部西双版纳、江城、元阳、绿春,贵州南部兴义、册亨、望谟、罗甸,广西和西藏东南部,偶见于香港。

国外分布: 国外分布于尼泊尔、锡金、不丹、孟加拉国、印度、缅甸、老挝、越南、柬埔寨、泰国和马来西亚。

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及印度阿萨姆至中国西南及华南、缅甸和东南亚。

分布状况:亚种saturata见于喜马拉雅山脉及西藏东南部;assamensis于墨脱东部至云南西部;petersi于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及广西。一般不常见于海拔300~1800米的丘陵和较低山林。

亚种分化

黑胸太阳鸟滇西亚种(学名:Aethopyga saturata assamensis)。分布于孟加拉、印度、缅甸以及中国大陆的西藏、云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阿萨姆,限于萨地亚附近。

黑胸太阳鸟西南亚种(学名:Aethopyga saturata petersi)。分布于缅甸、泰国、老挝、越南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贵州、广西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越南北部PaKla,LaokayProv.。

黑胸太阳鸟指名亚种(学名:Aethopyga saturata saturata)。分布于自印度向东至尼泊尔、不丹以及中国大陆的西藏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尼泊尔。

生活习性

黑胸太阳鸟
黑胸太阳鸟

黑胸太阳鸟主要栖息于海拔10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的常绿阔叶林和次生林中,在云南西部和西南部山区,夏季可上到海拔1500-2100m的低中山地区,也出没于混交林、灌丛、果园、茶园、林缘疏林和沟谷林等不同生境类型中,有时还出现在田边、地头和村寨附近的树上。

主要以蜘蛛、甲虫、蚂蚁、花蕊、花瓣、种子和嫩叶等食物为食。

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有时亦见3-5只成群或与柳莺等小鸟混群。喜欢活动在林缘疏林、灌丛、林间空地和溪流沿岸等开阔地方。性活泼,整天不停地在树间飞来飞去,啄食花蜜时常不断地扇动两翅,悬空在花上空啄取,有时又头朝下悬垂于枝叶和花朵上啄食。

生长繁殖

繁殖期5-7月。营巢于森林中树上、灌丛和竹丛上。巢呈梨形,主要由植物纤 维、须根,有时混杂有苔鲜、草茎和竹叶等编织而成,内垫有细的草茎和棉绒,巢口开在中间侧面。

每窝产卵2-3枚,卵有淡粉红色、纯白色两种,被有深褐色斑点,卵的大小为14.2-15.3mm×10.5-12.1mm。

保护现状

黑胸太阳鸟
黑胸太阳鸟

黑胸太阳鸟在中国种群数量局部地区较丰富,特别是在云南西部高黎贡山和贵州西南部等地较常见。

本文Hash:0b9a6b06693e48e2167649465e48015ae687b5df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