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外形特征 亚种分化 地理分布 生活习性 保护现状
栗耳鹀(学名:Emberiza fucata,英文名:Chestnut-eared Bunting)是鹀科鹀属的鸟类,又叫赤胸鹀,俗名高粱颏儿、赤脸雀。是体型略大(16厘米)的鹀。繁殖期雄鸟具有栗色耳羽,颈部黑色颊纹图案独特,具棕色胸带。分布于俄罗斯、日本、朝鲜半岛、缅甸、印度、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从东北、经沿海至华南、海南、四川、贵州等地,多生活于喜栖于低山区或半山区的河谷沿岸草甸以及森林迹地形成的湿草甸或草甸加杂稀疏的灌丛。在中国大部可见。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西伯利亚。
中文学名:栗耳鹀
拉丁学名:Emberiza fucata
英文俗名:Chestnut-eared Bunting
命名作者:Pallas, 1776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鹀科(Emberizidae)
中文属名:鹀属(Emberiza)
繁殖区:古北界 : c, e
非繁殖区:Southeast Asi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312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栗耳鹀
栗耳鹀
体型略大(16厘米)的鹀。
繁殖期雄鸟:的栗色耳羽与灰色的顶冠及颈侧成对比;颈部图纹独特,为黑色下颊纹下延至胸部与黑色纵纹形成的项纹相接,并与喉及其余部位的白色以及棕色胸带上的白色成对比。
雌鸟及非繁殖期雄鸟:相似,但色彩较淡而少特征,似第一冬的圃鹀但区别在耳羽及腰多棕色,尾侧多白。亚种arcuata雄鸟较指名亚种色深而多彩,且项纹黑色重,上背黑色纵纹较少,棕色胸带较宽。相似亚种kuatunensis色深且上体较红,具狭窄的胸带。
虹膜-深褐;嘴-上嘴黑色具灰色边缘,下嘴蓝灰且基部粉红;脚-粉红。
叫声:于矮丛顶上作叫,鸣声较其他的鹀快而更为嘁喳,由断续的 zwee声音节加速而成嘁喳一片,以两声triip triip收尾。叫声为爆破音pzick而似田鹀。
亚种分化
栗耳鹀
栗耳鹀指名亚种fucata
栗耳鹀挂墩亚种kuatunensis
栗耳鹀西南亚种arcuata
地理分布
栗耳鹀地理分布图
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西段至中国、蒙古东部及西伯利亚东部;越冬至朝鲜、日本南部及印度支那北部。
分布状况:常见于中国东北(fucata),华中、西南及西藏东南部(arcuata);不甚常见并繁殖于江苏南部、福建及江西(kuatunensis)。越冬在台湾及海南岛,候鸟途经华东大部。
生活习性
栗耳鹀
具本属的典型特性。冬季成群。喜栖于低山区或半山区的河谷沿岸草甸,森林迹地形成的湿草甸或草甸加杂稀疏的灌丛。
保护现状
栗耳鹀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本文Hash:72ea1172813318acb6f5be140d1ef862545f47f2
声明:此文由 clif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相关推荐
-
雪鹀属的分类地位、亚种分化、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地理分布、地理分布、保护现状、雪鹀属大全
雪鹀属(学名:Plectrophenax)是铁爪鹀科(学名:Calcariidae)的一属。 鹀(学名:Plectrophenaxnivalis)为雀科雪鹀属的鸟类,俗名雪雀、路边雀。分布于欧亚、北美等地极北地区以及中国大陆的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河北等地,多生活于低山区和丘陵地带的开阔区、有时也见于平原地区以及喜在路旁未全被雪覆盖的草丛中或在公路旁活动。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Lapland
-
栗啄木鸟的亚种分化、基本资料、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亚种分化、保护现状、分类地位
栗啄木鸟(学名:Micropternusbrachyurus,英文名:RufousWoodpecker)是啄木鸟科栗啄木鸟属的鸟类。 栗啄木鸟(学名:Micropternusbrachyurus)为鴷形目啄木鸟科的鸟类。是一种红褐色啄木鸟,两翼及上体具黑栗啄木鸟色横斑,下体也具较模糊横斑。雄鸟眼下和眼后部位具一红斑。嘴适长而嘴峰弯,没有鼻脊;颏角离嘴尖较近,而距张口处较远;鼻孔圆而裸露。翼
-
斑嘴鸭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地理分布、亚种分化、保护现状
斑嘴鸭(学名:Anaszonorhyncha,英文名:EasternSpot-billedDuck)属雁形目鸭科鸭属,别名花嘴鸭、谷鸭、黄嘴尖鸭、火燎鸭等。大型鸭类,体型大小和绿头鸭相似,体长50-64cm,体重1kg左右。雌雄羽色相似。嘴黑而嘴端黄且于繁殖期黄色嘴端顶尖有一黑点为本种特征。不同亚种翼镜为蓝色或绿色。通常栖息于淡水湖畔,亦成群活动于江河、湖泊、水库、海湾和沿海滩涂盐场等水域
-
金黄鹂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亚种分化、保护现状
金黄鹂(学名:Oriolusoriolus,英文名:EurasianGoldenOriole)是黄鹂科黄鹂属的鸟类。中等体型(24厘米)的黄色及黑色鹂。头全黄色。雄性成鸟眼先、翼及尾基部黑色,其余为鲜亮黄色。杂食性,以昆虫及浆果为主食。性隐蔽,栖于树林活动及有稀疏树木的开阔原野。繁殖期甚吵嚷。飞行呈波状。喜于树林的上层。分布于欧亚大陆至西伯利亚、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中东地区、非洲以及中
-
大朱雀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地理分布、亚种分化、保护现状
大朱雀(学名:Carpodacussevertzovi,英文名:SpottedGreatRosefinch)是燕雀科朱雀属的鸟类,又名斑大朱雀。体型甚大的朱雀。一般栖息于海拔000m以上的山区、冬季也不低于海拔1000m以下的山谷以及喜栖于草地、草甸、山坡岩壁、稀疏荆棘的石砾堆及溪边灌丛中。在中国大陆分布于新疆、甘肃、祁连山、青海、西藏等地,被中国国家林业局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
-
小云雀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地理分布、亚种分化、保护现状
小云雀(学名:Alaudagulgula,英文名:OrientalSkylark)是百灵科云雀属的鸟类,俗名朝天柱、百灵、阿兰、天鹨、阿鹨、告天鸟、大鹨。小云雀经常快速冲入天空,展翅高歌之后落地。雄性有时会停在半空中歌唱,吸引伴侣。全长约15厘米,上身有黄棕色条纹,白色尾羽,短冠。雌雄外形相似。甚常见于中国南方及沿海地区。一般栖息于与云雀相似,在离水近的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加尔各答和
-
黄鹀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地理分布、亚种分化、保护现状
黄鹀(学名:Emberizacitrinella,英文名:Yellowhammer)是鹀科鹀属的小型鸣禽。头黄而腰棕。分布于欧洲东到西伯利亚中部、高加索和伊朗,哈萨克斯坦,蒙古北部,日本以及中国大陆的天山山地、华北平原、北京、昌黎、新疆等地,在中国极为少见,是迷鸟。主要栖息于林缘、林间空地、林间小道旁和荒地、耕地等处。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瑞典。 中文学名:黄鹀 拉丁学名:Emberizacit
-
红背伯劳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地理分布、亚种分化、保护现状
红背伯劳(学名:Laniuscollurio,英文名:Red-backedShrike)属伯劳科伯劳属。体型较小(19厘米)的褐色伯劳,分布于中亚、南亚及非洲,为中国西北的过境鸟。喜平原及荒漠原野的灌丛、开阔林地及树篱。有4个亚种分化,主要分布于欧洲。 中文学名:红背伯劳 拉丁学名:Laniuscollurio 英文俗名:Red-backedShrike 命名作者:Linnaeus,1
-
灰喉柳莺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亚种分化、生活习性、保护现状
灰喉柳莺(学名:Phylloscopusmaculipennis,英文名:Ashy-throatedWarbler)为柳莺科柳莺属的鸟类。脸部与上胸灰白,具两道黄色翼纹。栖于海拔2100~3400米而多林下杜鹃丛的混合栎树林及针叶林。国内仅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尼泊尔或锡金。 中文学名:灰喉柳莺 拉丁学名:Phylloscopusmaculipennis 英文俗名:
-
白冠噪鹛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亚种分化、生活习性、保护现状
白冠噪鹛(学名:Garrulaxleucolophus,英文名:White-crestedLaughingthrush)为噪鹛科噪鹛属的鸟类。特征显著,具白色冠羽和黑色过眼纹,喉部胸部均为白色。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孟加拉、印度、中南半岛、苏门答腊以及中国大陆的西藏、云南等地,常见于常绿阔叶林、杂有竹丛的树林以及林下灌丛。 中文学名:白冠噪鹛 拉丁学名:Garrula
-
灰头灰雀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地理分布、亚种分化、保护现状
灰头灰雀(学名:Pyrrhulaerythaca,英文名:Grey-headedBullfinch)为燕雀科灰雀属的鸟类。分布于锡金、不丹、印度、台湾以及中国的西北、华北、华中、西南山地、西藏等地,常见于海拔1500-4000m的高山带、栖息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高山草甸及裸岩等生境以及常见于山顶、高山树冠上。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锡金。 中文学名:灰头灰雀 拉丁学名:Pyrrhul
-
极北柳莺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亚种分化、生活习性、保护现状
极北柳莺(学名:Phylloscopusborealis,英文名:ArcticWarbler)为柳莺科柳莺属的鸟类,俗名:柳串儿、北寒带柳莺。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西伯利亚。极北柳莺,体长约12厘米,体小偏灰橄榄色,具明显的黄白色长眉纹,具甚浅的白色翼斑,中覆羽羽尖成第二道模糊的翼斑;下体略白,两胁褐橄榄色;眼先及过眼纹近黑。繁殖于欧洲北部、亚洲北部及阿拉斯加;冬季南迁至中国南方、东南亚、菲律宾
-
红嘴椋鸟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亚种分化、保护现状
红嘴椋鸟(学名:Acridotheresburmannicus,英文名:Vinous-breastedStarling)为椋鸟科八哥属的鸟类,原作为椋鸟属的鸟类,英文名直译为酒红胸椋鸟。头近白,嘴红(或黄),过眼纹近黑。分布于缅甸、泰国、柬埔寨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等地,多见于热带开阔地次生林和灌木林中以及活动于河谷耕作区。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缅甸。 中文学名:红嘴椋鸟 拉丁学名:Acridoth
-
黄眉林雀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亚种分化、保护现状
黄眉林雀(学名:Sylviparusmodestus,英文名:Yellow-browedTit)属山雀科,自成一属黄眉林雀属。体小(10厘米)而异型的山雀。外形似柳莺或啄花鸟。体羽大致橄榄色,羽冠短,狭窄的黄色眼圈,浅黄色短眉纹有时被覆盖;腿甚显粗壮。与火冠雀的区别在具冠羽而腰部无浅色反差。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尼泊尔。 中文学名:黄眉林雀 拉丁学名:Sylviparusmodestus 英文
-
条纹噪鹛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亚种分化、生活习性、保护现状
条纹噪鹛(学名:Garrulaxstriatus,英文名:StriatedLaughingthrush)为噪鹛科噪鹛属的鸟类。分布于尼泊尔、不丹、锡金、印度、缅甸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西藏等地,多栖息于2000米左右的矮树和灌丛间。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喜马拉雅山脉地区。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中文学名:条纹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