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孔雀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生长繁殖、邻近的种

导读: 外形特征 生活习性 生长繁殖 邻近的种

蓝孔雀的图片

蓝孔雀(学名:Pavo cristatus,英文名: Indian Peafowl),也叫印度孔雀,是雉科孔雀属两种孔雀之一,另一种是绿孔雀。
蓝孔雀主要产于巴基斯坦、印度和斯里兰卡,是印度的国鸟。 由于孔雀吃年幼的眼镜蛇,因此在印度它们非常受欢迎,在许多地方它们不会遭到捕猎,它们可以非常亲人。蓝孔雀生活在干燥的半沙漠化草地、灌木和落叶林地区,在地面上觅食和筑巢,但在树上栖息,主要以种子、昆虫、水果和小型爬行类动物为食。

中文学名:蓝孔雀

拉丁学名:Pavo cristatus

英文俗名:Indian Peafowl

命名作者:Linnaeus, 1758

中文目名:鸡形目(Galliformes)

中文科名:雉科(Phasianidae)

中文属名:孔雀属(Pavo)

繁殖区:东洋界 : India, Pakistan, Sri Lanka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蓝孔雀
蓝孔雀
蓝孔雀
蓝孔雀

蓝孔雀和绿孔雀有一些差异,绿孔雀的腿、颈和翎羽较长,雌雄都有闪烁的金属光泽,叫声略低于蓝孔雀。蓝孔雀缺乏鞍羽。

蓝孔雀同种异性差异很大,雄性体的颈部、胸部和腹部呈灿烂的蓝色,羽光彩熠熠,身披翠绿色,下背闪耀紫铜色光泽,覆尾羽长1米以上,可以竖起来像一把扇子一样“开屏”。羽片上缀有眼状斑,由紫、蓝、黄、红等构成,屏开时光彩夺目,真可谓巧夺天工,令人叹为观止;尾羽上反光的蓝色的“眼睛”可以用来吓天敌。天敌可能会将这些眼睛当作大的哺乳动物的眼睛。假如天敌不被吓走的话蓝孔雀还会抖动其尾羽,发出“沙沙”声。雄性蓝孔雀的总长度可达约两米,重四至六千克。行为生物学认为雄性蓝孔雀的长的尾羽可以用来标志一头动物的健康状况。

雌性蓝孔雀比较容易受“眼睛”多的雄鸟的吸引。雌性相对于雄鸟雌鸟比较小,很不显眼,其身长仅约一米,重2.7至4千克。羽色主要为灰褐,无尾屏,无距。幼孔雀的冠羽簇为棕色,颈部背面为深蓝绿色,羽毛松软,有时出现棕黄色。

生活习性

蓝孔雀:雄鸟
蓝孔雀:雄鸟
蓝孔雀:雌鸟
蓝孔雀:雌鸟

栖息地:于2000米以下的开阔稀疏草原或有灌木丛、竹丛的开阔地带,在零下30С至零上45С都能正常生长,相对湿度在60-70%之间,人工饲养的孔雀在零下30多度都能正常生长;多见一雄伴随3~5只雌鸟活动。偶尔也有单独活动,夜间常常飞上10余米高的固定树枝栖息。

食物: 喜欢吃梨、黄泡等果实,也吃稻谷、芽苗、草籽等食物,此外还食用一些昆虫如蟋蟀、蝗虫等,和一些小型爬行动物。孔雀的动物性食物主要以白蚁为主。

活动:双翼不发达,不善飞行,而脚强壮有力,善疾走奔跑,在逃窜时多为大步飞奔,觅食一般在清晨和黄昏,清晨来到溪边喝水、边清洗羽毛,然后一起去树林中觅食,炎热的正午则在荫凉的林中休息,黄昏再次采食。晚间则飞上树枝休息。

繁殖:每年4月起进入繁殖期,建巢于灌丛、草丛草地上。每窝产蛋48枚,孵化期为26-30天。

寿命与天敌:孔雀的寿命为20~25年。成年孔雀每年8~10月份换羽,10月后大部分 孔雀羽毛已?黄胄翁卣鳌?

生长繁殖

蓝孔雀
蓝孔雀

孔雀是多配偶的鸟,每只雄鸟约与五只雌鸟生活在一起。

蓝孔雀的繁殖期从四月至八月。在繁殖期里雄鸟非常凶,甚至会攻击自己镜子里的形象。

每次产4-8枚蛋,蛋白色至乳黄色,孵卵期为28天。只有雌鸟参与孵化。雏鸟的羽毛是淡棕色的,背部的颜色稍微深一些。未成年的幼年的羽毛颜色类似雌鸟。性成熟在两至三年后。

邻近的种

蓝孔雀
蓝孔雀

蓝孔雀与同时在东南亚生活的绿孔雀是孔雀属中唯一的两个种。他们之间可以杂交。与生活在中非的刚果太阳鸟(又叫刚果孔雀,不属于孔雀属)的亲缘关系远一些。

震旦鸦雀的简介、亚种分化、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生长繁殖

震旦鸦雀的图片

震旦鸦雀(学名:Paradoxornis heudei,英文名:Reed Parrotbill)是莺科鸦雀属的鸟类。

震旦鸦雀(学名:Paradoxornis heudei),珍稀鸟种,有“鸟中熊猫”之称,是中国特有鸟类,“震旦”在梵语中为“中国”的意思。为鹟科鸦雀属的鸟类,有震旦鸦雀指名亚种和震旦鸦雀黑龙江亚种。体长约18厘米,分布于西伯利亚以及中国大陆的长江下游、黑龙江等地,常见于江边的芦苇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江苏南京。

中文学名:震旦鸦雀

拉丁学名:Paradoxornis heudei

英文俗名:Reed Parrotbill

命名作者:David, 1872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莺科(Sylviidae)

中文属名:鸦雀属(Paradoxornis)

繁殖区:古北界 : e, ne Chin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156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近危物种

Near Threatened(NT)

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有濒危或灭绝危险

鸟种简介

震旦鸦雀
震旦鸦雀

震旦鸦雀,一种体型长约18cm的中型鸦雀。体积娇小,活动区域在芦苇丛中。

震旦鸦雀生来好动,飞时迅速,黄色的嘴很像鹦鹉。夏秋时吃昆虫,春冬时吃苇秆里的虫子。

震旦鸦雀的第一个标本采集发现是在中国南京,所以定名为震旦鸦雀。“震旦”梵语为“中国”的意思。 历史上分布于中国东部及东北至西伯利亚东南部,已被列入国际鸟类红皮书,为全球性近危鸟类。截至2012年其分布仅限于黑龙江下游及辽宁芦苇地和长江流域、江苏沿海的芦苇地。

亚种分化

震旦鸦雀
震旦鸦雀

震旦鸦雀指名亚种(学名:Paradoxornis heudei heudei),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长江下游自江西至江苏和浙江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江苏南京。

震旦鸦雀黑龙江亚种(学名:Paradoxornis heudei polivanovi)。分布于西伯利亚以及中国大陆的黑龙江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中国东北兴凯湖。

外形特征

震旦鸦雀
震旦鸦雀

中等体型,体长约18厘米。黄色的嘴带很大的嘴钩,黑色眉纹显著,额、头顶及颈背灰色,黑色眉纹上缘黄褐而下缘白色。上背黄褐,通常具黑色纵纹;下背黄褐。有狭窄的白色眼圈。中央尾羽沙褐,其余黑而羽端白。颏、喉及腹中心近白,两胁黄褐。翼上肩部浓黄褐色,飞羽较淡,三级飞羽近黑。脚为粉黄色。

震旦鸦雀叫声急促而连贯,有时会展翅鸣叫,可是力度并不大,但扇翅膀的频率比较高。

生活习性

震旦鸦雀
震旦鸦雀

震旦鸦雀性活泼,结小群栖于芦苇地。

作为留鸟,震旦鸦雀在其分布区内严重依赖芦苇生境生存,没有芦苇,它就会失去生存空间。震旦鸦雀的主要食物是芦苇茎内、茎表、叶表上面移动能力较差的小虫以及介壳虫等,食源单一,很少离开芦苇丛觅食生活。

在人类靠近的情况下,震旦鸦雀个体或者集群会采取逃逸、哨兵行为和警戒鸣叫或这些行为的组合做出反应,哨兵行为和警戒鸣叫常常伴随出现,人类接近时,出现哨兵行为和警戒鸣叫的个体和集群的比例呈现明显的月变化。在繁殖季节(4—9月),哨兵行为和警戒鸣叫出现的平均比例远低于非繁殖季节(10月—次年3月),出现哨兵行为和警戒鸣叫的集群比例随着集群大小的增加而增加。

震旦鸦雀的集群大小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繁殖季节以单只和较小集群为主,而非繁殖季节以较大集群为主。

生长繁殖

震旦鸦雀
震旦鸦雀

震旦鸦雀是鸟类中的“模范夫妻”。在长江口地区,它们每年4月开始筑巢,雌雄共同筑巢。它们会用坚硬的嘴巴撕裂芦苇叶,以叶片中纤维为建材,将纤维丝缠绕在2~5根芦苇上,然后一圈一圈地绕成巢样。

震旦鸦雀每窝产2~5枚卵,当中能孵出雏鸟2~4只。哺育初生儿的时间大概在9~11天,由雌雄共同承担。雏鸟刚离巢时不能飞行,必须借助密集的芦苇秆攀爬、跳跃。小雏鸟还不会主动觅食,离巢后必须由爸妈带着喂养十多天,之后,它们才会由爸妈递食变成爸妈搜寻食物、雏鸟啄取。

斑胸草雀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生长繁殖

斑胸草雀的图片

斑胸草雀(学名:Taeniopygia guttata,英文名:Zebra Finch)是梅花雀科斑胸草雀属的鸟类。

斑胸草雀(学名:Taeniopygia guttata),别名:斑马纹草雀、金山珍珠、锦花鸟、锦华鸟、珍珠鸟、小珍珠、锦花雀,属于雀形目梅花雀科,原产澳大利亚东部、新几内亚的热带森林中。身长10-11cm,主要以禾本科植物的种子为食。斑胸草雀与其他梅花雀科鸟类同样有高度的社会性,雄鸟会通过“唱情歌”求偶。常用于脊椎动物脑、行为和演化研究的模型。中国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由澳大利亚引进,目前为世界许多国家饲养的观赏鸟。

中文学名:斑胸草雀

拉丁学名:Taeniopygia guttata

英文俗名:Zebra Finch

命名作者:Vieillot, 1817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梅花雀科(Estrildidae)

中文属名:斑胸草雀属(Taeniopygia)

繁殖区:澳洲界 : Lesser Sundas, c Australia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斑胸草雀
斑胸草雀

斑胸草雀体长10cm,雄鸟头顶青灰色,眼前方灰白色,眼后下方有棕红色圆形大斑,上体大部羽毛棕灰色;翅羽黑褐色,肋部棕红色并有白色珍珠样点斑;尾羽黑色并有较规整的白色横纹,尾端呈圆铲形;喉及颈侧淡灰色,并有黑色横纹,胸腹部土灰色。嘴壳朱红色,足趾肉红色,雌鸟羽色暗淡,头、面颊、喉均呈青灰色;眼下方具有黑色纵纹;上体羽色为淡灰褐色;胸腹皆为淡灰色;嘴壳红色略淡于雄鸟,足趾红色也淡于雄鸟。

人工饲养条件下,培育有全身羽毛白色的变种,白色珍珠鸟雄鸟嘴红的深,雌鸟红色淡。另有驼色,花色、头顶有冠,嘴巴黄色等变种。

生活习性

斑胸草雀
斑胸草雀

在原产地生活在以草原、灌木、荒漠为主的开阔地带,也见于园林和民居附近,觅食植物种子、嫩芽,也吃少量小昆虫,栖息在树林,喜集群生活。

鸣声轻,很像急促的车轮因缺油发出的“吱吱”声,受惊时和彼此呼唤时发出的叫声很像小喇叭在极远的地方吹奏时的声音,偶尔也会发出类似猫叫的“喵喵”声。

生长繁殖

繁殖时仍然结群营巢,完成筑巢后,一周之内会有数次交配行为,配对成功后约一周就在巢中产下5~8枚卵,卵椭圆形,呈白色,两性共同孵化育雏,雌雄鸟交替孵化,但以雌鸟为主。孵化期14天左右。不哺育的鸟仍然在一起觅食嬉戏。

斑胸草雀的雌鸟喜欢以“歌”择偶,雄鸟谁经常“唱”且“唱”得久、调子多,谁就更受雌鸟的青睐。德国鸟类学家通过实验发现,雄性斑胸草雀声调越高越对雌性斑胸草雀有吸引力。

加州大学科学家则在实验中发现,在没有异性出现的时候,斑胸草雀竟然会对着同性大力放歌,互相吸引,并组成搭档伴侣,其忠贞程度不亚于异性伴侣,证明动物中也存在同性行为。

本文Hash:a1d23a68cb10200711289830995c4bbabfcf26dd

声明:此文由 区块大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