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舌尔隼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导读: 外形特征 生活习性 生长繁殖 保护现状

塞舌尔隼的图片

塞舌尔隼(学名:Falco araeus,英文名:Seychelles Kestrel)是隼科隼属的鸟类。

塞舌尔隼(学名:Falco araea,英文名:Seychelles kestrel)是鹰科隼属的鸟类,又名塞舌岛隼。是塞舌尔特有的一种猛禽。

中文学名:塞舌尔隼

拉丁学名:Falco araeus

英文俗名:Seychelles Kestrel

命名作者:Oberholser, 1917

中文目名:隼形目(Falconiformes)

中文科名:隼科(Falconidae)

中文属名:隼属(Falco)

繁殖区:非洲 : Seychelles Islands

华盛顿公约(CITES)

濒危物种保护级别:一级保护物种

(极其濒危,禁止其国际贸易)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易危物种

Vulnerable(VU)

快成为濒危物种,有较高的灭绝危险!

外形特征

塞舌尔隼是最细小的隼,只长18-23厘米,翼展40-45厘米。它们的翼较短及圆。雄隼的上身呈红褐色,有黑色斑点,下身呈淡黄色,没有斑点。

头部及臀部呈深蓝灰色。尾巴是蓝灰色的,有黑色斑纹。喙深色,脚及蜡膜都是黄色的。雌隼外表像雄隼,稍为大型及淡色。雏鸟是褐色的,头部有斑纹,胸部有斑点,尾巴端呈淡黄色。

生活习性

塞舌尔隼
塞舌尔隼

塞舌尔隼栖息在森林、丛林及农地。它们很少会在天上飞翔,会坐在一旁待猎物出现,俯冲而下捕捉猎物。它们主要吃蜥蜴,占了其食性的92%,并且会吃细小的鸟类、青蛙、大家鼠及昆虫。

塞舌尔隼的地盘只有40公顷大,是猛禽中最细小的。

生长繁殖

它们于8月至10月间繁殖。它们会在山崖、树上或建筑物中筑巢。它们筑巢只是在掘坑,并不会用任何物料。每次会生2-3只蛋,蛋呈白色,有褐色的斑纹,孵化期为28-31日。雏鸟出生后35-42日就会换羽,并与父母同住往后的14星期。

保护现状

塞舌尔隼
塞舌尔隼

塞舌尔隼的数量只有约800只,故被列为易危。在低地筑巢的失败率达70-80%。它们以往可能在塞舌尔最大的岛屿上繁殖,但现时已知只在马埃岛、锡卢埃特岛、北岛、普拉兰岛及其他周边小岛繁殖。它们于1977年被重新引入到普拉兰岛。

对塞舌尔隼的威胁包括有失去栖息地、被掠食及与入侵物种的竞争。大家鼠、猫及仓鸮都令蜥蜴的数量大幅减少,且会吃塞舌尔隼的蛋及雏隼。

仓鸮及家八哥也占据了很多适合筑巢的位点。

以往因误会塞舌尔隼会猎食家禽及迷信它们是死亡的先兆而遭人类猎杀,但这种情况已经很少出现。

靴隼雕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靴隼雕的图片

靴隼雕(学名:Hieraaetus pennatus,英文名:Booted Eagle)属鹰科隼雕属,中型鹰类,主要产于新疆、东北、河北。习性同棕腹隼雕。多生活于森林或林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法国。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中文学名:靴隼雕

拉丁学名:Hieraaetus pennatus

英文俗名:Booted Eagle

命名作者:Gmelin, JF, 1788

中文目名:鹰形目(Accipitriformes)

中文科名:鹰科(Accipitridae)

中文属名:隼雕属(Hieraaetus)

繁殖区:古北界 : sw, sc

非繁殖区:非洲, Indi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502

中国法律保护级别: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华盛顿公约(CITES)

濒危物种保护级别:二级保护物种

(目前无灭绝危机,管制其国际贸易)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靴隼雕
靴隼雕

体型略小(50厘米),胸棕色(深色型)或淡皮黄色(浅色型),无冠羽,腿被羽。上体褐色具黑色和皮黄色杂斑,两翼及尾褐色深。飞行时深色的初级飞羽与皮黄色(浅色型)或棕色(深色型)的翼下覆羽成强烈对比。尾下色浅。

虹膜-褐色;嘴-近黑,蜡膜黄色;脚-黄色。

叫声:高且薄的叫声keee。

靴隼雕
靴隼雕
靴隼雕:成鸟头部细节
靴隼雕:成鸟头部细节
靴隼雕:深色型,飞行图(俯视)
靴隼雕:深色型,飞行图(俯视)
靴隼雕:深色型,飞行图(仰视)
靴隼雕:深色型,飞行图(仰视)
靴隼雕:浅色型
靴隼雕:浅色型
靴隼雕:浅色型
靴隼雕:浅色型

地理分布

靴隼雕
靴隼雕

产于新疆、东北、河北。在新疆天山一带繁殖,冬季偶见于东北、河北一带越冬。

分布范围:繁殖于非洲、欧亚大陆的西南部、印度西北部及中国北部;冬季南迁至非洲、印度;迷鸟至东南亚。

分布状况:繁殖于新疆西部天山、库尔勒及西藏北部。罕见候鸟于中国东北及华东的多个地方。

生活习性

栖息于山地林缘,以鼠和小鸟为食。常常在天空中往复盘旋,飞翔速度很快。

靴隼雕
靴隼雕
靴隼雕
靴隼雕

生长繁殖

靴隼雕:雌鸟和雏鸟
靴隼雕:雌鸟和雏鸟

5~6月份繁殖。

保护现状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林鳽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林鳽的图片

林鳽(学名:Zonerodius heliosylus,英文名:Forest Bittern)是鹭科林鳽属的鸟类。

林鳽是一种中型涉禽,主体和翅膀由黑白相间的横斑纹组成。嘴长而尖直,翅大而长,脚和趾均细长,胫部部分裸露,脚三趾在前一趾在后,中趾的爪上具梳状栉缘。栖息于海滨、湖泊、河流、沼泽、水稻田等水域附近。

中文学名:林鳽

拉丁学名:Zonerodius heliosylus

英文俗名:Forest Bittern

命名作者:Lesson & Garnot, 1828

中文目名:鹈形目(Pelecaniformes)

中文科名:鹭科(Ardeidae)

中文属名:林鳽属(Zonerodius)

繁殖区:澳洲界 : New Guinea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近危物种

Near Threatened(NT)

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有濒危或灭绝危险

外形特征

林鳽
林鳽

地理分布

林鳽是一种中型涉禽,主体和翅膀由黑白相间的横斑纹组成。嘴长而尖直,翅大而长,脚和趾均细长,胫部部分裸露,脚三趾在前一趾在后,中趾的爪上具梳状栉缘。雌雄同色。体形呈纺锤形,体羽疏松,具有丝状蓑羽,头顶有的有冠羽,腿部被羽。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分布范围

分布仅限于新几内亚及附近岛屿阿鲁和萨拉瓦岛。栖息于河流,湖泊、沼泽森林。在二十世纪前已经罕见,极少观察到,因为森林砍伐造成物种锐减。

生活习性

林鳽
林鳽

一枚邮票

栖息于海滨、湖泊、河流、沼泽、水稻田等水域附近,行动非常机警,见人即飞。白昼或展昏活动,以水种生物为食,食性以小鱼、虾、软体动物、甲壳动物、水生昆虫为主,也食蛙、蝌蚪等。

生长繁殖

多集群营巢,营巢于树上或芦苇丛中,用枝条筑造浅巢。每巢产卵2-6枚,卵呈蓝色无斑点。雌雄共同孵卵。雏为晚成性。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3.1:2008年鸟类红色名录——近危(NT)。

本文Hash:612ea961007a6ca91a1ea83fad925768bf51003d

声明:此文由 clif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