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冠鹦哥的地理分布、地理分布、简介、生长繁殖

导读: 地理分布 地理分布 鸟种简介 生长繁殖

蓝冠鹦哥的图片

蓝冠鹦哥(学名:Thectocercus acuticaudatus,英文名:Blue-crowned Parakeet)是鹦鹉科蓝冠鹦哥属的鸟类。

蓝冠鹦哥是鹦形目、鹦鹉科中的物种之一。共有约4种亚种,分布地区并不集中,散布于南美洲各地。蓝冠鹦哥是大型的锥尾鹦鹉,也是Aratinga锥尾鹦鹉的一员。

中文学名:蓝冠鹦哥

拉丁学名:Thectocercus acuticaudatus

英文俗名:Blue-crowned Parakeet

命名作者:Vieillot, 1818

中文目名:鹦形目(Psittaciformes)

中文科名:鹦鹉科(Psittacidae)

中文属名:蓝冠鹦哥属(Thectocercus)

繁殖区:南美洲 : n, e, se

华盛顿公约(CITES)

濒危物种保护级别:二级保护物种

(目前无灭绝危机,管制其国际贸易)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地理分布

蓝冠鹦哥
蓝冠鹦哥蓝冠鹦哥:(又名:蓝冠锥尾鹦鹉)

拉丁文名称:Aratinga acuticaudata

英文名称:Blue-crowned Parakeet

科属分类:鸟纲(Aves)、鹦形目(Psittaciformes)、鹦鹉科(Psittacidae)

蓝冠鹦哥是大型的锥尾鹦鹉,也是Aratinga锥尾鹦鹉的一员,外型十分可爱讨喜,市面上人工繁殖鸟并不常见,市面上大部分卖的中成鸟多是野生鸟,但是手养鸟适合作 ,个性相当活泼可爱;共有约4种亚种,分布地区并不集中,散布于南美洲各地。

体长:依亚种不同约35-38cm(14-15吋),体型大的亚种较常见,是大型的锥尾鹦鹉。

地理分布

散布于南美洲各地,主要范围是从委内瑞拉到阿根廷,依亚种不同分布的国家有委内瑞拉、巴西、乌拉圭、玻利维亚、阿根廷等地。

鸟种简介

生活在开阔的地区像干燥的落叶性森林、热带稀树草原、森林边缘地带等地区,而活动或觅食时成一小群或数百只聚集在一起,尤其是食 物充足时;常与米特雷鹦哥、白眼鹦哥聚集 ,有季节性迁徙行为,会破坏农作物如芒果、番石榴等作物。

在委内瑞拉繁殖期约在2-6月,在阿根廷大概在12-3月;鸟舍中或笼养的蓝冠锥尾鹦鹉算是蛮吵杂的种类之一,手养幼鸟则较不会有此情形,提供树枝或玩具供啃咬,新鲜蔬果、种子、核果、青菜、面包等食物的提供也是必要的。

生长繁殖

若要繁殖绝对得避免买到愈来愈多的野生锥尾鹦鹉,野生鸟与繁殖鸟价差往往有数倍之遥,使用巢箱的深度要够深,并置于较阴暗的角落,以天然中空木头作巢效果会更好,对饲主巢箱的检查很敏感,提供良好的环境与饮食等生活条件来繁殖不会很困难,平均约产3颗卵,偶尔4颗, 孵化期约24天,羽毛长成45天。

蓝冠吸蜜鹦鹉的简介、生长繁殖、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蓝冠吸蜜鹦鹉的图片

蓝冠吸蜜鹦鹉(学名:Vini australis)羽色鲜艳,主要以花粉、花蜜与果实为食物,鸟喙比一般鹦鹉的长、更特别的是细长的舌头上有刷状的毛,称为刷状舌,方便该鹦鹉深入花朵中取得食物。身体内部的构造也很特别,它们的体内有一种特别的消化酵素存在,以便分解食物。但由于该吸蜜鹦鹉没有消化谷物饲料的必要,它们的沙囊处理硬食物的能力较其他鹦鹉弱了许多。

鸟种简介

蓝冠吸蜜鹦鹉的笼养数量在国际间很不普遍,体型小,公母无明显外观上差异,亦无相近的亚种,只生存于一些小海岛上,野外数量有逐年下降的隐忧。

体长:19 cm(7.5 吋)

蓝冠吸蜜鹦鹉在原生地算是普遍的鸟类,但近年可能因为鼠类的掠食而数量下滑;主要栖息在林地、棕榈椰林、海岸区、山区、农耕区等有花树的地区,有迁徙的习性,经常会飞行往返各小岛间,有群居性,通常3至6只或一小群约12只左右聚集活动,但繁殖期时多成对在一起,动作迅速敏捷且活跃,声音尖锐,主要以花蜜、花粉与像芒果这种软性水果为食。

约于每年的6-8月开始繁殖期,主要以中空的腐朽枝干以及棕榈树洞为巢,一次约产1-2颗卵;人工饲养的数量很少,笼养鸟不太会吵,喜爱冲澡,最好不要在冬季引进饲养,对于环境卫生要求高,饲主应多加注意卫生以免发生疾病感染,刚饲养时较为敏感,对于温度、环境、食物需适应一段时间才会较稳定。

生长繁殖

人工繁殖的资料相当有限,可以群养繁殖,但成对繁殖的效果较好,繁殖期间可补充一些动物性蛋白质,繁殖期间的过度人为干扰可能会导致幼鸟遭亲鸟杀死情形,不要时常开翻巢箱,欲繁殖成功最好能必免所有非必要的打扰,一次约产2颗蛋,约于23天左右时孵化,幼鸟羽毛长成约7-8周。

地理分布

分布于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主要是南太平洋的斐济诸岛上。

蓝冠吸蜜鹦鹉
蓝冠吸蜜鹦鹉分布图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

蓝冠短尾鹦鹉的简介、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蓝冠短尾鹦鹉的图片

蓝冠短尾鹦鹉体型纤小,尾部较短,长度大约12cm,平均寿命15年左右,分布于东南亚和菲律宾及其以北的岛屿上。蓝冠短尾鹦鹉栖息在平原或低山地带的林木茂盛地方及耕地的植物丛中,尤其是多花的树木。它们常倒挂在枝条上栖息,所以才有“悬挂的鹦鹉”之称,是丛林中最美丽的雀鸟之一。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8年鸟类红色名录。

鸟种简介

蓝冠短尾鹦鹉
蓝冠短尾鹦鹉

物种名称:蓝冠短尾鹦鹉

又名:蓝冠悬吊、蓝冠悬挂鹦鹉

拉丁学名: Loriculus galgulus

英文名称: Blue-crowned Hanging Parrot

科属分类: 鸟纲(Aves)、鹦形目(Psittaciformes)、鹦鹉科(Psittacidae)

外形特征

蓝冠短尾鹦鹉身高大约12厘米,雄鸟有蓝色顶冠,喉部有鲜红色羽毛,臀部红色,在项上有的一块橙黄斑。雌鸟的羽色较暗,喉部没有红色斑,头顶部的蓝色冠和项上橙黄斑比雄鸟小很多。鸟喙黑色。幼鸟类似雌鸟,但是前额灰蓝色,顶冠没有蓝色,项部也无橙黄色斑。 臀部是绿色的,羽毛边缘红色。鸟喙黄褐色。

地理分布

蓝冠短尾鹦鹉
蓝冠短尾鹦鹉蓝冠短尾鹦鹉分布图

蓝冠短尾鹦鹉分布图分布于东南亚和菲律宾及其以北的岛屿上,包括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文莱、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婆罗洲和相关岛屿。

生活习性

蓝冠短尾鹦鹉栖息在平原或低山地带的林木茂盛地方及耕地的植物丛中,尤其是多花的树木。在野外通常集小群,迅速地飞行与非常快速的拍击双翼。它在飞行中常常大声鸣叫。蓝冠短尾鹦鹉在栖息时跟其它的鹦鹉很不一样,常倒挂在枝条上栖息,所以才有“悬挂的鹦鹉”之称。是丛林中最美丽的雀鸟之一,由于它毛色鲜艳,有极高观赏价值,深受爱雀人士欢迎。饮食包括花、芽、果子、坚果和种子,由于蓝冠短尾鹦鹉的体型小,全身羽毛绿色,在林中很难发现它们。

生长繁殖

筑巢在树洞里,雌鸟每次产3-4枚卵。雌鸟单独孵化,雄鸟喂养。需要大约21天,雏鸟在35天以后长出羽毛。

人工饲养,可以提供它们虎皮鹦鹉使用的巢箱供繁殖,另外也可以在禽舍中放置一些的绿叶植物,它们会自己啄一些无毒的绿叶植物当巢草。繁殖孵化期为20天,幼鸟35天后长成,羽毛与成年雌鸟相似,但羽色更暗。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8年鸟类红色名录。

本文Hash:f5dde8f89703ca271f7ef66aded57e1f9d3a5141

声明:此文由 clif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