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吸蜜鹦鹉的简介、生活习性、地理分布、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导读: 鸟种简介 生活习性 地理分布 生长繁殖 保护现状

棕榈吸蜜鹦鹉的图片

棕榈吸蜜鹦鹉(学名:Charmosyna palmarum)羽色鲜艳,主要以花粉、花蜜与果实为食物,鸟喙比一般鹦鹉的长、更特别的是细长的舌头上有刷状的毛,称为刷状舌,方便该鹦鹉深入花朵中取得食物。身体内部的构造也很特别,它们的体内有一种特别的消化酵素存在,以便分解食物。但由于该吸蜜鹦鹉没有消化谷物饲料的必要,它们的沙囊处理硬食物的能力较其他鹦鹉弱了许多。

鸟种简介

棕榈吸蜜鹦鹉
棕榈吸蜜鹦鹉身长:17公分(7吋)

亚种:目前并无已知亚种

外型:鹦鹉鸟体为绿色,胸部、腹部和尾巴内侧为黄绿色;前额和鸟喙之间、鸟喙附近和下巴为红色,但是乍看之下并不十分明显;背部浅橄榄棕色,翅膀内侧覆羽灰绿色;尾羽上方中央绿色,尖端带有宽广的黄边,内侧橄榄黄色。鸟喙橘红,虹膜橙色。母鸟的前额和鸟喙附近红色分布更不明显,面积也更小,背後没有橄榄棕色的羽毛,胸前和腹部的羽毛比较偏绿。幼鸟虹膜棕色,鸟喙深色。

生活习性

棕榈吸蜜鹦鹉
棕榈吸蜜鹦鹉棕榈吸蜜主要栖息于森林地区,大部分是高于1600米以上的岛内山区林地;此外,高大的次生植被区和其他充满茂密和森林也能见的到它们的踪迹;在圣塔克鲁兹岛上它们活动的高度约为100米左右。棕榈吸蜜鹦鹉平时大多成对或是以小群体活动,有时后食物充足会聚集高达30只;因为其羽色几乎全绿,在浓密林中活动的时候,相当难以被察觉,只有当它们发出比较尖锐的鸣叫时,才会引人注意;棕榈吸蜜鹦鹉是游猎性质的鸟种,平时大多四处寻找食物,并无固定的觅食地点,偶尔也会前往灌木丛中觅食;飞行的时候会发出尖锐的叫声,因此很容易看见。

棕榈吸蜜鹦鹉主要以花粉、花蜜、花粉(特别是特定种类的棕榈树所生产的)、甜美多汁的软性水果、昆虫和其幼虫等为食。

地理分布

新西伯地斯岛(New Hebrides)和杜夫(Duff)、圣塔克鲁兹(Santa Cruz)和银行岛(Banks Islands)。

生长繁殖

棕榈吸蜜鹦鹉
棕榈吸蜜鹦鹉他们在野外的繁殖季为10月到11月,每年12月就可以发现他们所产下的两只幼雏;在人工豢养方面,因为野生鸟死亡率高加上饲养难度偏高,因此目前并没有任何资料可以参考。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3.1:2008年鸟类红色名录——易危(VU)。

塔布吸蜜鹦鹉的简介、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扩展阅读

塔布吸蜜鹦鹉的图片

塔布吸蜜鹦鹉(学名:Vini peruviana)羽色鲜艳,主要以花粉、花蜜与果实为食物,鸟喙比一般鹦鹉的长、更特别的是细长的舌头上有刷状的毛,称为刷状舌,方便该鹦鹉深入花朵中取得食物。

鸟种简介

塔布吸蜜鹦鹉
塔布吸蜜鹦鹉

塔布吸蜜鹦鹉:(又名:塔希吸蜜鹦鹉)

拉丁文名称:Vini peruviana

英文名称:Tahitian Lory

描述: 通常羽毛为亮深蓝色,冠羽带有较浅的条纹,有传统鹦鹉的鸟类面目,有耳羽,喉至上颌为白色,尾下部为蓝灰色,虹膜深,爪子有力,鸟喙橙色。雌雄外貌相同。幼鸟喙为黑色(发育至六个月后颜色开始改变 ),羽毛虽也是深蓝色但不太鲜艳,鸟爪为黑棕色。栖息于棕榈树林,香蕉园和椰子树种植园。

外形特征

体长: 18 cm (7 英寸)

分布:从前在库克岛所辖的23个岛屿,社会群岛和土阿莫土群岛均有分布。如今仅限于艾图塔基、别林斯高海岛、锡利群岛,朗伊奥拉,奥尔图和提卡浩这几个小岛上还有其踪迹。

生存状态和习性:濒临灭绝,现在仅在别林斯高海岛还有较为大的种群 (大约:250 对) 和锡利群岛 (300 到 400 对)。在各公园人工养殖合计起来也就在千余对。已列为华盛顿公约附录一之一级保育濒临绝种的鸟类。在繁殖季节以三个或略多的鸟集成小群。通常在树叶丛中可以看到和听到它们的鸣叫声。在自然界中喜食:花粉,花蜜和花朵,主要来自椰子棕榈树的软果。

繁殖:一般每窝下2枚鸟蛋,25天孵化期,九周后小鸟羽丰,十三周后小鸟可以出窝独立飞翔.

塔布吸蜜鹦鹉塔布吸蜜鹦鹉18cm,体重31 – 34 g。这种鹦鹉鸟体为深蓝色,头顶带有浅蓝色的放射状羽毛;鸟喙和眼睛之间、耳语、喉咙和胸部上方为白色;尾巴内侧灰色;鸟喙橙色,虹膜深色。幼鸟的鸟喙带有黑色,需要6个月才能长成像成鸟般体色。同时体色较浅,虹膜为黑色。

地理分布

塔布吸蜜鹦鹉从前在法属波利尼西亚的库克岛所辖的23个岛屿,社会群岛和土阿莫土群岛均有分布。如今(2004年)仅限于艾图塔基、别林斯高海岛、锡利群岛,朗伊奥拉,奥尔图和提卡浩这几个小岛上还有其踪迹。

生活习性

塔布吸蜜鹦鹉塔布吸蜜鹦鹉主要栖息于棕榈树丛、花园、椰子园和香蕉园等地。在繁殖季它们会组成约3到4只左右的小群体;尽管体色亮丽,但是在浓密的林区活动时,仍然相当难以察觉它们,除非听见它们的叫声才会被人发现。这些小鸟平时非常活泼,一整天都精力相当充沛的到处攀爬活动,个性并不十分胆小怕生;飞行的时候会伴随比较尖锐的鸣叫,因此比较容易被人所发现。

塔布吸蜜鹦鹉
塔布吸蜜鹦鹉

生存状态濒临灭绝,现在(2004年)仅在别林斯高海岛还有较大的种群 (大约:250 对) 和锡利群岛 (300 到400 对)。在各公园人工养殖合计起来也就在千余对。在繁殖季节以三个或略多的鸟集成小群。通常在树叶丛中可以看到和听到它们的鸣叫声。在自然界中喜食:花粉,花蜜和花朵,主要来自椰子棕榈树等软性水果。

生长繁殖

塔布吸蜜鹦鹉塔布吸蜜鹦鹉在野外的繁殖季为5月到8月,会在枯死的树洞中或是腐烂的椰子树干中筑巢,有时候也会利用其他鸟类废弃的窝,甚至会在棕榈树的裂缝或是在树上已经开始腐败的椰子内筑巢;人工豢养的塔布吸蜜鹦鹉资料相当稀少,因为它们饲养难度非常高。塔布吸蜜鹦鹉一次会产下2枚卵,孵化期约25天,雌鸟通常在产下第2枚卵之后才会开始孵蛋;幼鸟羽毛长成约需9周;时常发生亲鸟弃巢或是根本不喂养幼雏的情况,因此必须及时取出人工养,幼鸟在13周大时可以完全独立。

塔布吸蜜鹦鹉
塔布吸蜜鹦鹉

保护现状

塔布吸蜜鹦鹉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8年鸟类红色名录。

塔布吸蜜鹦鹉
塔布吸蜜鹦鹉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附录一 1级。

扩展阅读

1.东篱小菊自译和编写

2.《世界鸟类名称》(科学出版社)57页

3.《世界鸟类分类与分布》(科学出版社)240页

蓝额吸蜜鹦鹉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蓝额吸蜜鹦鹉的图片

蓝顶吸蜜鹦鹉(学名:Charmosyna toxopei)羽色鲜艳,主要以花粉、花蜜与果实为食物,鸟喙比一般鹦鹉的长、更特别的是细长的舌头上有刷状的毛,称为刷状舌,方便该鹦鹉深入花朵中取得食物。身体内部的构造也很特别,它们的体内有一种特别的消化酵素存在,以便分解食物。但由于该吸蜜鹦鹉没有消化谷物饲料的必要,它们的沙囊处理硬食物的能力较其他鹦鹉弱了许多。

外形特征

蓝额吸蜜鹦鹉
蓝额吸蜜鹦鹉蓝顶吸蜜鹦鹉蓝顶吸蜜鹦鹉蓝顶吸蜜鹦鹉身长16cm。这种鹦鹉鸟体为绿色,下巴和喉咙带有点黄色;胸部、腹部和翅膀内侧主要覆羽和尾部覆羽为黄绿色;头顶前端为蓝色;翅膀内侧飞行羽带有黄色条纹;尾巴上方为绿色,尖端带有细窄的黄色条纹,尾巴内侧为橄榄黄色,并带有橘红的底色;鸟喙橘红色,虹膜橙黄色。母鸟头顶的蓝羽较少,尾巴内侧覆羽的黄色条纹也比较明显。

地理分布

蓝额吸蜜鹦鹉
蓝额吸蜜鹦鹉蓝顶吸蜜鹦鹉分布图蓝额吸蜜鹦鹉分布图分布于华莱士区(指传统的华莱士线(从棉兰老岛的东侧海域经望加锡海峡至巴厘岛与龙目岛之间)以东、巴布亚新几内亚以西的区域,包括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努沙登加拉群岛、西南群岛、摩鹿加群岛(马鲁古群岛)、东帝汶等岛屿。)

生活习性

蓝顶吸蜜鹦鹉主要栖息于岛上的山区林地。平时它们大多成对或是以小群体活动,飞行于空中的时候,尾巴内侧的橘红底羽毛相当显而易见。飞行的时候会伴随尖锐的叫声,类似Fi~ Fi ~Fi~的声音。食物主要以花蜜、花朵、花粉、软性水果等为食。

生长繁殖

由于它们的数量实在过于稀少,因此野外的资料不详;人工豢养方面也并无任何可以参考的资料。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8年鸟类红色名录——极危(CR)。

本文Hash:bb5d71686f1246a6cd32a1a3cd27be4b74f40343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