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外形特征 地理分布
斑唧鹀(学名:Pipilo maculatus,英文名:Spotted Towhee)是鹀科唧鹀属的鸟类,之前和东唧鹀一起被视作同一物种——棕胁唧鹀(Rufous-sided Towhee)。上体深黑,嘴和尾亦乌黑。腹白,两胁栗色。翼上具白色点斑和翼带。虹膜红色。分布于北美和中美。
中文学名:斑唧鹀
拉丁学名:Pipilo maculatus
英文俗名:Spotted Towhee
命名作者:Swainson, 1827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鹀科(Emberizidae)
中文属名:唧鹀属(Pipilo)
繁殖区:北美洲, 中美洲 : sw Canada to w Guatemala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黑色
次要羽色:栗色/棕色
外形特征
斑唧鹀:形态特征图
翼上具白色点斑和翼带。
地理分布
斑唧鹀:地理分布图
分布于加拿大,美国的西部,以及危地马拉,墨西哥等国。
本文Hash:0da443e3c3a56d602f001a068552caa276cae4df
声明:此文由 clif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相关推荐
-
普纳黄雀鹀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
普纳黄雀鹀(学名:Sicalislutea,英文名:PunaYellowFinch)是裸鼻雀科黄雀鹀属的鸟类。 普纳黄雀鹀,拉丁名为Sicalislutea,鹀科珍稀鸟类,分布于南美洲地区。 中文学名:普纳黄雀鹀 拉丁学名:Sicalislutea 英文俗名:PunaYellowFinch 命名作者:d’OrbignyLafresnaye,1837 中文
-
朱鹀的分类地位、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地理分布、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朱鹀(学名:Urocynchramuspylzowi,英文名:Przevalski’sFinch)是朱鹀科朱鹀属的鸟类。 朱鹀(学名:Urocynchramuspylzowi)其长度为45—47mm,头顶及上体几纯沙褐色;眉纹、眼先、颊以及颏、喉、胸呈淡玫瑰红色;腹部浅淡以至污白;第一枚飞羽很发达;尾羽长,外侧尾羽粉色。嘴细尖,似暗色朱雀(Carpodacusnipalensis)和大朱
-
斑姬地鸠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斑姬地鸠(学名:Geopeliastriata,英文名:ZebraDove)是鸽鸠科姬地鸠属的鸟类。 斑姬地鸠(拉丁学名:Geopeliastriata,英文名:ZebraDove、BarredGroundDove),属鸽形目鸠鸽科姬地鸠属。产自东南亚。现已扩散至夏威夷等地。 中文学名:斑姬地鸠 拉丁学名:Geopeliastriata 英文俗名:ZebraDove 命名作者:L
-
灰鹀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
灰鹀(学名:Emberizavariabilis,英文名:GreyBunting)是鹀科鹀属的鸟类。 灰鹀(学名:Emberizavariabilis)俗名:黑蒿鸟,属雀形目鹀科鹀属,分布在日本北部及堪察加南部,越冬至日本南部及琉球群岛。国内仅在台湾、江苏、宁夏等地有过零星记录。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日本北部。 中文学名:灰鹀 拉丁学名:Emberizavariabilis 英文俗名:Gre
-
斑鹟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
斑鹟(学名:Muscicapastriata,英文名:SpottedFlycatcher)属雀形目鹟科鹟属。是一种中等体型(15厘米)的灰色具细纹的鹟。立姿直,从栖处至空中捕食。在中国仅分布于新疆。 中文学名:斑鹟 拉丁学名:Muscicapastriata 英文俗名:SpottedFlycatcher 命名作者:Pallas,1764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
栗斑腹鹀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保护现状、相关研究
栗斑腹鹀(学名:Emberizajankowskii,英文名:Jankowski’sBunting)是鹀科鹀属的鸟类,俗名红肚麻雀。属小型鸣禽,珍稀鸟类。体形和羽色近似三道眉草鹀,唯体色棕栗,腹部中央有一明显的心脏形栗色大斑,而且体形较小。非繁殖期常集群活动,繁殖期在地面或灌丛内筑碗状巢。一般主食植物种子。多栖息于有矮树的山坡草地、河岸、丘陵草地的灌丛间、山麓台地的干草原、沙丘灌丛和杂草草原
-
蓝彩鹀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
蓝彩鹀(学名:Cyanocompsaparellina,英文名:BlueBunting)是美洲雀科蓝黑彩鹀属的鸟类。 中文学名:蓝彩鹀 拉丁学名:Cyanocompsaparellina 英文俗名:BlueBunting 命名作者:Bonaparte,1850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美洲雀科(Cardinalidae) 中文属名:蓝黑彩鹀属(Cyan
-
白斑翅雪雀的简介、外形特征、地理分布、亚种分化、地理分布、生活习性
白斑翅雪雀(学名:Montifringillanivalis,英文名:White-wingedSnowfinch)是雀科雪雀属的鸟类。 白斑翅雪雀(学名:Montifringilllanivalis)属典型的高原鸟类,共有8个亚种,较雪雀属中其他种体型稍大;雄鸟头灰,颏黑,翕和肩富于褐色;翼大部白色;除一对中央尾羽黑色外其余均为白色而具黑色羽端,飞行时尾部呈中间黑、两边白的形态。雌鸟像雄鸟
-
戴菊的外形特征、外形特征、地理分布、亚种分化
戴菊(学名:Regulusregulus,英文名:Goldcrest),属雀形目戴菊科戴菊属。通常独栖于针叶林的林冠下层。加入迁徙鸟潮。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欧洲。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中文学名:戴菊 拉丁学名:Regulusregulus 英文俗名:Goldcrest 命名作者:Linnaeus
-
纹胸啄木鸟的属科、外形特征、外形特征、叫声、地理分布、地理分布、生活习性
纹胸啄木鸟(学名:Dendrocoposatratus,英文名:Stripe-breastedWoodpecker)是啄木鸟科啄木鸟属的鸟类。 纹胸啄木鸟(学名:Picoidesatratus)为啄木鸟科啄木鸟属的鸟类。在中国大陆,分布于云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缅甸。 中文学名:纹胸啄木鸟 拉丁学名:Dendrocoposatratus 英文俗名:Stripe-breastedWo
-
冠蜡嘴鹀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
冠蜡嘴鹀(学名:Paroariacoronata,英文名:Red-crestedCardinal),又名冠红蜡嘴鹀、冠红蜡嘴雀,是一种裸鼻雀。它们以往被分类在鹀科中,但却并非接近鹀科。它们分布在北阿根廷、玻利维亚、南巴西、巴拉圭及乌拉圭。它们也分布在潘塔纳尔湿地南部,并被引种到夏威夷及波多黎各。它们栖息在亚热带或热带的干旱丛林及已严重破坏的森林。 中文学名:冠蜡嘴鹀 拉丁学名:Paroari
-
斑尾咬鹃的地理分布、外形特征
斑尾咬鹃(学名:Apalodermavittatum,英文名:Bar-tailedTrogon)是咬鹃科非洲咬鹃属的鸟类。 斑尾咬鹃(学名Apalodermavittatum)是咬鹃科的一种鸟类。 中文学名:斑尾咬鹃 拉丁学名:Apalodermavittatum 英文俗名:Bar-tailedTrogon 命名作者:Shelley,1882 中文目名:咬鹃目(Trogoniform
-
南美黄雀鹀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地理分布
南美黄雀鹀(学名:Sicalislebruni,英文名:PatagonianYellowFinch)是裸鼻雀科黄雀鹀属的鸟类。 中文学名:南美黄雀鹀 拉丁学名:Sicalislebruni 英文俗名:PatagonianYellowFinch 命名作者:Oustalet,1891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裸鼻雀科(Thraupidae) 中文属名:
-
草原黄雀鹀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草原黄雀鹀(学名:Sicalisluteola,英文名:GrasslandYellowFinch)是裸鼻雀科黄雀鹀属的鸟类。 草原黄雀鹀属小型鸣禽。分布于中美洲。一般主食植物种子。喙为圆锥形,与雀科的鸟类相比较为细弱,上下喙边缘不紧密切合而微向内弯,因而切合线中略有缝隙;体羽主要为黄色,非繁殖期常集群活动,繁殖期在地面或灌丛内筑碗状巢。 中文学名:草原黄雀鹀 拉丁学名:Sicalis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