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斑翅鹛的简介、外形特征、叫声、地理分布、生活习性、保护现状

导读: 鸟种简介 外形特征 叫声 地理分布 生活习性 保护现状

台湾斑翅鹛的图片

台湾斑翅鹛(学名:Actinodura morrisoniana,英文名:Taiwan Barwing)是噪鹛科斑翅鹛属的鸟类。

台湾特有种。体型略大的褐色鹛。羽冠蓬松,头侧深栗,上背及腰灰,喉红栗。背中部红褐,胸橄榄褐而具浅色纵纹。腹部及臀棕褐。翼及尾具黑色横斑,尾端白色。

中文学名:台湾斑翅鹛

拉丁学名:Actinodura morrisoniana

英文俗名:Taiwan Barwing

命名作者:Ogilvie-Grant, 1906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噪鹛科(Leiothrichidae)

中文属名:斑翅鹛属(Actinodura)

繁殖区:东洋界 : Taiwan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101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鸟种简介

中文学名:台湾斑翅鹛

中文俗名:纹翼画眉

拉丁文名: Actinodura morrisoniana

台湾斑翅鹛

英文俗名:FormosanBarwing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Ogilvie-Grant,1906

台湾斑翅鹛(纹翼画眉)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莺科Sylviidae

中文属名:斑翅鹛属

同物异名:Actinoduramorrisoniana

拉丁文目名:PASSERIFORMES

拉丁文科名:Sylviidae

拉丁文亚科名:Timaliinae

拉丁文属名:Actinodura

拉丁文种名:morrisoniana

台湾斑翅鹛
台湾斑翅鹛台湾斑翅鹛

外形特征

台湾斑翅鹛
台湾斑翅鹛台湾斑翅鹛 的形态特征

体型略大(18厘米)的褐色鹛。羽冠蓬松,头侧深栗,上背及腰灰,喉红栗。背中部红褐,胸橄榄褐而具浅色纵纹。腹部及臀棕褐。翼及尾具黑色横斑,尾端白色。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偏粉色。

叫声

叫声为轻柔的jiao, jiao,告警时为急促低哑的jia jia jia声。

地理分布

台湾斑翅鹛
台湾斑翅鹛台湾斑翅鹛分布图

分布范围:台湾特有种。

主要分布省份:台湾

分布在以下保护区:

分布在以下山脉湖泊:

分布状况:常见留鸟于台湾中部山区海拔1200~3000米落叶林的林下植被。

生活习性

性活泼吵嚷。结小群在树枝间敏捷移动捕捉小型昆虫。

保护现状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锈腹短翅鸫的简介、外形特征、叫声、地理分布、生活习性、食性、保护现状

锈腹短翅鸫的图片

锈腹短翅鸫(学名:Brachypteryx hyperythra,英文名:Rusty-bellied Shortwing)是鹟科短翅鸫属的鸟类。

锈腹短翅鸫(学名:Brachypteryx hyperythra)为雀形目鸫科的鸟类。是体长约13厘米的短翅鸫。特征为上体蓝灰,下体深铁锈色。细小的眉纹白色(部分被掩盖),眼先黑色。雌鸟:上体橄榄褐色,下体浅铁锈色,腹中心白色。甚不惧人。栖居林下密丛。分布于印度、锡金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等地,一般生活于地面、见于以栎树为主的常绿阔叶林以及喜在密林下木、灌木丛或竹丛间活动。

中文学名:锈腹短翅鸫

拉丁学名:Brachypteryx hyperythra

英文俗名:Rusty-bellied Shortwing

命名作者:Blyth, 1861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鹟科(Muscicapidae)

中文属名:短翅鸫属(Brachypteryx)

繁殖区:东洋界 : e Himalayas, ne Indi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723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近危物种

Near Threatened(NT)

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有濒危或灭绝危险

主要羽色:蓝色

次要羽色:栗色/棕色

鸟种简介

锈腹短翅鸫
锈腹短翅鸫

中文名:锈腹短翅鸫

英文名:Rusty-breastedShortwing或者Rusty-belliedShortwing

拉丁学名:Brachypteryxhyperythra

物种命名人及时间:Jerdon&Blyth,1861

外形特征

锈腹短翅鸫
锈腹短翅鸫

锈腹短翅鸫是体小(13厘米)的短翅鸫。

雄性成鸟:眼先及眼圈绒黑,具短而宽的白色眉纹,常被额羽掩盖;头侧、头颈两侧以及上体和翼上覆羽呈深蓝色,颊及耳羽黑蓝;两翅褐色,初级飞羽外翈较淡;尾羽黑褐;自颏至上腹及尾下覆羽亮锈黄色,胸和两胁浓暗,喉及腹中央浅淡,呈棕白色。

雌性成鸟:整个上体橄榄褐色;眉纹不显著;眼先及耳羽的轴纹淡色;颏、喉、胸及两胁锈黄,并沾褐色;腹中央及肛周近白;两翅及尾羽褐色,外缘沾棕。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粉褐。

大小量度:体重♂15g,♀15g;体长♂115mm,♀120mm;嘴峰♂11mm,♀12mm;翅♂64mm,♀64mm;尾♂43mm,♀42mm;跗蹠♂27mm,♀28mm。

叫声

鸣声悦耳。锈腹短翅鸫的鸣声较白喉短翅鸫欢快悦耳–两声tu-tiu引出含糊的啭鸣,嘎然而止。

地理分布

锈腹短翅鸫
锈腹短翅鸫锈腹短翅鸫分布图

分布范围:锡金、印度东北部至中国西南。

分布状况:稀有留鸟,于云南西北部的贡山有记录,也见于西藏东南部海拔1100–3000米的地带。

生活习性

甚不惧人。主要栖息于海拔3000米以下。地栖,见于以栎树为主的常绿阔叶林,喜在密林下木、灌木丛或竹丛间活动。两脚较长,适于地栖。

食性

食直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半翅目、鳞翅目等昆虫,并兼食少量野果和草籽等。

保护现状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近危(NT)。

斑胸鸦雀的简介、分类地位、外形特征、叫声、地理分布、生境、生活习性、保护现状

斑胸鸦雀的图片

斑胸鸦雀(学名:Paradoxornis flavirostris,英文名:Black-breasted Parrotbill)是莺科鸦雀属的鸟类。

斑胸鸦雀(学名:Paradoxornis flavirostris)为鶲科鸦雀属的鸟类,俗名黄嘴鸦雀。分布于尼泊尔、印度、缅甸、中印半岛以及中国大陆的中国南部、北抵甘肃陕西等省的南部、西抵云南等地。栖于灌丛、高草丛及竹林。

中文学名:斑胸鸦雀

拉丁学名:Paradoxornis flavirostris

英文俗名:Black-breasted Parrotbill

命名作者:Gould, 1836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莺科(Sylviidae)

中文属名:鸦雀属(Paradoxornis)

繁殖区:东洋界 : Himalayas, ne Indi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142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易危物种

Vulnerable(VU)

快成为濒危物种,有较高的灭绝危险!

鸟种简介

斑胸鸦雀
斑胸鸦雀

中文名 斑胸鸦雀

俗名 黄嘴鸦雀

英文名 Yellow-billed Crowtit

拉丁目名 PASSERIFORMES

拉丁亚目名

拉丁科名 Muscicapidae

拉丁亚科名 Timaliinae

中文亚科名 画眉亚科

拉丁属名 Paradoxornis

拉丁种名 flavirostris

拉丁亚种名

命名人 Gould, 1836

原始属

原始文献 Proc. Zool. Soc. London:17

模式产地 尼泊尔

海拔上限

海拔下限

特有种

备注有些著者将点胸鸦雀置于此种之下(参见郑作新, 1987),但叫声不同且分布有重叠而显示它们各为独立种。

资料来源 A Synopsis of the Avifauna of china (中国鸟类区系纲要)

同物异名 Paradoxornis guttaticollis La Touche, 1925-1930

分类地位

界:动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綱:鸟纲 Aves

目: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鶲科 Muscicapidae

屬:鸦雀属 Paradoxornis

種:斑胸鸦雀 P. flavirostris

二名法 Paradoxornis flavirostris

外形特征

体大(19厘米)的褐色鸦雀。黄色的嘴粗短。特征性为胸带、颏及耳羽后的斑块黑色,脸侧及喉白而带黑色鳞状斑纹。下体粉皮黄。

虹膜-褐色;嘴-黄色;脚-灰色。

叫声

令人侧目的哨音声如phew, phew, phew, phuit,音高与音量均上升。咩咩叫及三音节的颤鸣。

注:有些著者将点胸鸦雀置于此种之下(参见郑作新,1987),但叫声不同且分布有重叠而显示它们各为独立种。

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

尼泊尔至印度阿萨姆及缅甸西部。

国内分布 中国南部,北抵甘肃陕西等省的南部,西抵云南(西北部)

国外分布 尼泊尔,印度(阿萨姆),缅甸,中印半岛(北部)

分布状况

全球性易危(Collar et al. 1994)。罕见于印度阿萨姆,高可至海拔1800米,可能见于西藏东南部。

生境

活动于灌木丛,矮树丛,或稀树草坡,夏间多在山地,冬迁山麓芦苇地带

生活习性

多生活于活动于灌木丛、矮树丛、或稀树草坡、夏间多在山地以及冬迁山麓芦苇地带。结小群活动,甚惧生。

保护现状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本文Hash:6d63203cf9f56ff899b056e387383934d6b8c998

声明:此文由 Mik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