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额侏霸鹟的名称类别、保护现状、地理分布、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导读: 名称类别 保护现状 地理分布 外形特征 生活习性

褐额侏霸鹟的图片

褐额侏霸鹟(学名:Pseudotriccus simplex,英文名:Hazel-fronted Pygmy Tyrant)是霸鹟科伪霸鹟属的鸟类。

暗褐霸鹟(Cnemarchus erythropygius)大部份是吃昆虫的,有些吃生果或细小的脊椎动物。长约6.5-6.8厘米,重4-5克,是世界上最细小的雀形目。

中文学名:褐额侏霸鹟

拉丁学名:Pseudotriccus simplex

英文俗名:Hazel-fronted Pygmy Tyrant

命名作者:Berlepsch, 1901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霸鹟科(Tyrannidae)

中文属名:伪霸鹟属(Pseudotriccus)

繁殖区:南美洲 : se Peru, nw Bolivia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名称类别

褐额侏霸鹟
褐额侏霸鹟

【中文名称】褐额侏霸鹟

【拉丁学名】Pseudotriccussimplex

【命名时间】Berlepsch,1901

【英文名称】Hazel-frontedPygmy-tyrant,Hazel-frontedPygmyTyrant

【科属分类】脊索动物门、鸟纲、雀形目、霸鹟科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

地理分布

分布于南美洲,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以及马尔维纳斯群岛(也称福克兰群岛)。

外形特征

羽色单一,羽毛大多是由组合的黑色,棕色,白色,黄色和绿色组成,较暗淡,少数具亮色。有直立的冠。

生活习性

栖息地多为森林和草地,主要生活在热带低地、山区的常绿森林、河流、棕榈森林、白沙林、次森林边缘、南部热带森林及其边缘、半潮湿或潮湿的山区灌木丛、北部温带草原。以吃昆虫为主,有些吃生果或小型的脊椎动物。在热带低地及山区的常绿森林分布的更为广泛,品种非常多,相对南美洲,生活在北美和中美洲的物种要少一些。

侏绿鱼狗的名称类别、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侏绿鱼狗的图片

侏绿鱼狗(学名:Chloroceryle aenea,英文名:American Pygmy Kingfisher)是翠鸟科绿鱼狗属的鸟类。

侏绿鱼狗分布于中美洲。

中文学名:侏绿鱼狗

拉丁学名:Chloroceryle aenea

英文俗名:American Pygmy Kingfisher

命名作者:Pallas, 1764

中文目名:佛法僧目(Coraciiformes)

中文科名:翠鸟科(Alcedinidae)

中文属名:绿鱼狗属(Chloroceryle)

繁殖区:拉丁美洲 : s Mexico to n Argentina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名称类别

【中文名称】侏绿鱼狗
侏绿鱼狗
侏绿鱼狗

【中文别名】矮绿鱼狗

【拉丁学名】Chloroceryle aenea

【命名时间】Pallas, 1764

【英文名称】Pygmy Kingfisher

【科属分类】鸟纲、佛法僧目、翠鸟科、绿鱼狗属

外形特征

侏绿鱼狗
侏绿鱼狗侏绿鱼狗身长13 cm。成年雄鸟,顶端是深绿色有光泽的金色前额。尾巴蓝绿色。眼先黑色,眼睛的底部有一标志性短白线。一条红领在喉部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背部和双翼深蓝色。胸部和下体侧面呈红色调,和白色的下腹部和白尾巴形成对比。下翼浅变显示橙色调。嘴黑色,下颌基黄色。虹膜深褐色,腿部深灰色。

成年雌鸟不同于雄鸟胸部的深绿色宽带,为白色的羽毛。幼鸟比成鸟苍白和略深。翅膀上有更多的斑点。半成鸟胸部和两翼有深绿色条纹。半成鸟雌性的胸部带窄于成年人,往往是不连续的。

嘴长而侧扁,峰脊圆;鼻沟显著;翼尖,第1枚初级飞羽较第2 枚短,第2或3枚最长;尾较嘴长。

地理分布

分布于中美洲(地处北美与南美之间,包括危地马拉、伯里兹、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
侏绿鱼狗
侏绿鱼狗侏绿鱼狗分布图巴拿马、巴哈马、古巴、海地、牙买加、多米尼加、安提瓜和巴布达、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圣卢西亚、巴巴多斯、格林纳达、特立尼达与多巴哥等国家和地区),南美洲(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以及马尔维纳斯群岛(也称福克兰群岛))。

生活习性

侏绿鱼狗经常出现于森林中溪流、池塘、河流密集区的树林,红树林和雨林。很常见,尽管它的分布和它的密度
侏绿鱼狗
侏绿鱼狗对其整个分布地区是非常不平衡。在高达1800米也可以看到。

侏绿鱼狗是食鱼翠鸟,拥有非常出色的俯冲潜水技术,甚至可以在空中悬停锁定目标。主要生活在河边捕鱼为生。栖息于灌丛或疏林、水清澈而缓流的小河、溪涧、湖泊以及灌溉渠等水域。常在江河、小溪、池塘以及沼泽地上空飞翔俯视觅食。一旦发现食物迅速俯冲,动作利落。平时常独栖在近水边的树枝顶上、电线杆顶或岩石上,伺机猎食。常见它蹲在水边的低枝、石块上,静等饵物。与翠鸟的捕食方法相同,常在水面掠取,或是潜入水中捕食;有时甚至能全身消失在水中;也有时鼓动双翅,停翔于离水约3-10米的空中,好像悬在水面上,一见食饵,立即直入水中猎取它把捕获物放到栖木上,并不断摆弄,甚至把鱼抛起来,以便先从头把鱼吞下去。食物以小鱼为主,兼吃甲壳类和多种水生昆虫及其幼虫,也啄食小型蛙类和少量水生植物。

生长繁殖

产卵期在萨尔瓦多和苏里南是5月,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从5月到8月或9月。营巢于土崖壁上,或田野和小溪河流
侏绿鱼狗
侏绿鱼狗的堤坝上,用嘴挖掘30-40厘米长隧道式的洞穴作巢,这些洞穴一般不加铺垫物。卵直接产在巢穴地上。有时也占用白蚁蚀空的树洞为巢。卵色纯白,辉亮,壳坚固,稍具斑点。

地理分布

1.Chloroceryle aenea stictoptera 分布于格斯达里加、墨西哥南部(普埃布拉、韦拉克鲁斯)。
侏绿鱼狗
侏绿鱼狗侏绿鱼狗

2.Chloroceryle aenea aenea 分布于哥伦比亚、格斯达里加、安地斯、厄瓜多尔、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阿根廷、巴西的特立尼达。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8年鸟类红色名录。

白额蜂虎的名称类别、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白额蜂虎的图片

白额蜂虎(学名:Merops bullockoides,英文名:White-fronted Bee-eater)是蜂虎科蜂虎属的鸟类。

白额蜂虎(学名:Merops bullockoides)是佛法僧目蜂虎科的鸟类嘴形细长而下弯,先端尖,嘴峰有棱脊;鼻孔裸露;初级飞羽10片;尾羽12片;体羽质密、正常且无纵纹;尾凸形,中央尾羽特形延长且端部形狭或尖削,脚细弱,中趾与外趾至少连结至基部第二个关节,与内趾则仅于基部的第一个关节并连;翅长而尖,第一片飞羽细小,第二片最长。羽色艳丽,两性相似,幼鸟似成鸟。生活于村庄附近丘陵林地;树栖性;以空中飞虫为食,特别喜吃蜂类;在山地土壁挖隧道为巢;卵形颇圆,白色。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地区。

中文学名:白额蜂虎

拉丁学名:Merops bullockoides

英文俗名:White-fronted Bee-eater

命名作者:Smith, A, 1834

中文目名:佛法僧目(Coraciiformes)

中文科名:蜂虎科(Meropidae)

中文属名:蜂虎属(Merops)

繁殖区:非洲 : sc, se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名称类别

【物种名称】白额蜂虎
白额蜂虎
白额蜂虎

【拉丁学名】Merops bullockoides

【命名时间】Smith,1834

【英文名称】White-fronted Bee-eater

【科属分类】脊索动物门、鸟纲、佛法僧目、蜂虎科、蜂虎属

外形特征

白额蜂虎
白额蜂虎白额蜂虎身长22-24cm,体重28-38 g (雄) – 31-35 g (雌) ,雌性成鸟大于雄性。白额蜂虎色彩鲜艳,有一个白色的前额,头部、背部和颈部浅黄褐色。眼眉白色,眼睛、眼纹、脸颊和耳羽部分均由黑色覆盖,下侧有一条白色宽带。下颏白色。上体呈现绿色,下体肉桂色,尾羽是蓝色群青色。初级飞羽有黑色滚边。呈鲜红色的喉与红色胸部和浅黄色腹部形成明显对比。肛周和尾巴蓝色。尾端浅黄色,覆面黑色。鸟喙黑色。虹膜深褐色,脚暗灰色。

嘴较细长,鼻孔裸露;体羽质密、正常且无纵纹;尾凸形,中央尾羽特形延长且端部形狭或尖削,中趾与外趾常并连至最末一个关节;翅长而尖,第一片飞羽细小,第二片最长。

地理分布

白额蜂虎分布图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地区。整个撒哈拉广泛的赤道非洲;西部非洲:加蓬,刚果,安哥拉;东非: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肯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坦桑尼亚,赞比亚,莫桑比克,马拉维;南部非洲:纳米比亚,博茨瓦纳,津巴布韦,南非夸祖鲁纳塔尔省,斯威士兰。

生活习性

白额蜂虎白额蜂虎频繁的活动于河流干涸的河床上、灌丛、草地,林地、季节性河流。白额蜂虎分布在非洲亚赤道带的大草原。其栖息地包括辽阔的乡郊,尤其是近水沟的地方。白额蜂虎主要吃蜜蜂,占其食物来源近50%。也会吃其他飞行昆虫,如甲虫、臭虫、苍蝇、蟋蟀、白蚁、蜻蜓、豆娘等。但要视乎季节及猎物的多少。它们会在低树枝位定点捕食,或滑翔而下捕食昆虫。它们的叫声是低沉的嘎声。
白额蜂虎
白额蜂虎

生长繁殖

白额蜂虎的群落平均有200只,会在山崖或堤岸挖穴筑巢。它们的群落可以横跨几平方公里的大草原,但会回到同一地方栖息、生活及繁殖。它们是鸟类中拥有最复杂的社群系统。白额蜂虎是一对一的社会关系,类群会进行合作生殖,不能生育的成员会帮助其他成员养育雏鸟。它们会帮助建筑超过一半的鸟巢,且会在繁殖的过程中作为帮手,包括挖洞筑巢、喂养雌鸟、孵化及喂哺雏鸟等,对雏鸟出生的数量有着很大的影响。在繁殖季节,雌鸟平均产3-8枚卵,产卵期其因地而异,以降雨和气温决定:在肯尼亚是4至6月,在赞比亚和安哥拉是8月至9月,在津巴布韦是2月和4月,在南非是9月至10月。

地理分布

白额蜂虎(2种)

1.Merops bullockoides bullockoides:分布于半干旱的中部和南部非洲稀树草原。

2.Merops bullockoides randorum:分布于坦桑尼亚南部高地。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8年鸟类红色名录。

本文Hash:2bfe1e726b1d218debd58cc454a9472e4f850cb1

声明:此文由 一正一邪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