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燕的基本资料、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导读: 基本资料 地理分布 生活习性 生长繁殖 保护现状

岩燕的图片

岩燕(学名:Ptyonoprogne rupestris,英文名:Eurasian Crag Martin)是燕科岩燕属的鸟类。体长14-15厘米,上身褐色,下身暗黑色。主要以昆虫为食。生活在海拔1500-5000米的高山峡谷,喜在湖、鱼池、沼泽、水库、江河等的水面迥翔。岩燕分布在南欧和南亚的广大地区,冬天会迁往北非和印度等地,在中国,它们的分布地区西起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四川、西藏、云南、东抵山西、河北和辽宁。

中文学名:岩燕

拉丁学名:Ptyonoprogne rupestris

英文俗名:Eurasian Crag Martin

命名作者:Scopoli, 1769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燕科(Hirundinidae)

中文属名:岩燕属(Ptyonoprogne)

繁殖区:古北界 : sw, s

非繁殖区:n 非洲, Indi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880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主要羽色:褐色

基本资料

岩燕:形态特征图
岩燕:形态特征图

体型略小(15厘米)的深褐色燕。方形尾的近端处具两个白色点斑。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肉棕色。

叫声:甚细弱的tshree声。

岩燕
岩燕
岩燕:飞行图
岩燕:飞行图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

岩燕和纯色岩燕的区别:似纯色岩燕但色较淡,且于飞行时从下方看其深色的翼下覆羽、尾下覆羽及尾与较淡的头顶、飞羽、喉及胸成对比。

地理分布

岩燕:地理分布图
岩燕:地理分布图

分布范围:古北界的南部,越冬至南亚及北非。

分布状况:指名亚种甚罕见于中国西部、北部、中部及西南海拔1800~4600米的大范围地区。部分北方鸟冬季至中国西南越冬。

生活习性

岩燕
岩燕
岩燕
岩燕

习性:栖于山区岩崖及干旱河谷。偶尔在建筑物上。

生态环境在海拔1500-5000米的高山峡谷,喜在湖、鱼池、沼泽、水库、江河等的水面迥翔。活动于山谷、山前旷地或沿河流在空中飞行。栖于山区岩崖及干旱河谷。指名亚种甚罕见于中国西部、北部、中部及西南海拔1800~4600米的大范围地区。部分北方鸟冬季至中国西南越冬。

主要在空中飞行捕食,食物以昆虫为主,常见种类有金龟子、蚊、姬蜂、虻、蚁、蝇、甲虫等。

生长繁殖

岩燕(孵雏)
岩燕(孵雏)
岩燕(雏鸟)
岩燕(雏鸟)

繁殖期5~7月。营巢于临近江河、湖泊、沼泽等水域附近的山崖上或岩壁缝隙中。到水岸边叼泥土在嘴里咀嚼粘在崖壁上或岩石下,再选用茅草然后重复叼泥土 继续往上粘直至收口。巢由小泥丸混以羽毛堆积成半球形,内铺以细软杂草、根,苔藓和羽毛等。常成对单独营巢,偶尔也见少数对呈松散的群体在一起营巢。

每窝产卵3~5枚白色的卵,上面布有褐色和灰色的斑点,雌鸟孵化14天。

保护现状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北极鸥的基本资料、生活习性、地理分布、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北极鸥的图片

北极鸥(学名:Larus hyperboreus,英文名:Glaucous Gull)为鸥科鸥属的鸟类。特征是体型很大,羽色很浅。单独或结群繁殖。喜群栖。沿海岸线取食,并在垃圾堆里找食。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挪威。

中文学名:北极鸥

拉丁学名:Larus hyperboreus

英文俗名:Glaucous Gull

命名作者:Gunnerus, 1767

中文目名:鸻形目(Charadriiformes)

中文科名:鸥科(Laridae)

中文属名:鸥属(Larus)

繁殖区:古北界, 北美洲 : 广泛分布 n coasts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416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白色

次要羽色:灰色

基本资料

北极鸥
北极鸥

体大(71厘米)而翼白的鸥。腿粉红,嘴黄。看似健猛。背及两翼浅灰色。比中国任何其他鸥的色?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0/257653.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识记承矶唷?/p>

越冬成鸟头顶、颈背及颈侧具褐色纵纹。四年始为成鸟。

第一冬鸟具浅咖啡奶色,逐年变淡;嘴粉红而具深色嘴端。

虹膜-黄色;嘴-黄色,带红点;脚-粉红。

叫声:似银鸥。

北极鸥:第一冬鸟,明显比其他鸥类体型大
北极鸥:第一冬鸟,明显比其他鸥类体型大
北极鸥:飞行的第一冬鸟
北极鸥:飞行的第一冬鸟
北极鸥:第一冬鸟
北极鸥:第一冬鸟
北极鸥:第二冬鸟
北极鸥:第二冬鸟
北极鸥:第三冬鸟
北极鸥:第三冬鸟
北极鸥:第四冬鸟
北极鸥:第四冬鸟

生活习性

北极鸥
北极鸥

北极鸥繁殖于北极苔原、海岸和岛屿。非繁殖期主要栖息于海岸。迁徙期间偶尔进入内陆河流。常成对或成小群活动在苔原湖泊、海岸岩石和沿海上空。飞翔能力强,也善游泳,在地上行走也很快。主要在海上和海边活动,即使繁殖期间也不远离海岸。

北极鸥主要以鱼、水生昆虫、甲壳类和软体动物等水生脊椎和无脊椎动物为食,也吃雏鸟,鸟卵和从船上扔下的鱼内脏和废物。繁殖期也常在苔原陆地上捕食鼠类。

地理分布

北极鸥
北极鸥

北极鸥繁殖于北冰洋沿岸和岛屿,以及欧亚大陆和北美洲的北极地区,越冬从冰岛往南到法国、北美大湖和日本沿海。在我国见于黑龙江省牡丹江、河北、山东威海、江苏沙卫山岛、广东沿海和香港地区。

分布范围:地圈附近。繁殖于亚北极北部;越冬于繁殖区以南地区:佛罗里达,加利福尼亚,法国,中国及日本。

分布状况:不常见冬候鸟。亚种barrovionus在东北各省、河北、山东、江苏及广东有记录。香港不定期地有第一冬鸟的记录。

生长繁殖

北极鸥的繁殖期为5~8月,通常成对繁殖。偶尔也成小群营巢。通常在3龄时才性成熟和可以参与繁殖。营巢于临近海岸的河流与湖泊岸边和苔原地上。巢多置于靠近水边的悬岩上或平地上。巢甚粗糙,主要由水生植物和枯草构成,内垫少许羽毛,巢大小直径为25~27厘米,深8~9厘米。雌雄亲鸟共同参与营巢。

每窝通常产卵2~3枚,偶尔4枚。卵的颜色为橄榄褐色;被有暗色斑点。卵的大小为69~89×50~63毫米,雌雄轮流孵卵。孵化期27~28天。

保护现状

北极鸥
北极鸥

北极鸥数量稀少,不常见,需要严格保护。

北极鸥在中国为冬候鸟。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台湾紫啸鸫的基本资料、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台湾紫啸鸫的图片

台湾紫啸鸫(学名:Myophonus insularis,英文名:Taiwan Whistling Thrush)是鹟科啸鸫属的鸟类。

台湾紫啸鸫(学名:Myophonus insularis)全长约280毫米。除胸、腹和翼的覆羽有蓝色光泽外,其余体羽均为紫蓝色。栖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溪流附近。以昆虫、两栖类和鱼类为食。是台湾特有鸟类。和紫啸鸫外形十分相似。

中文学名:台湾紫啸鸫

拉丁学名:Myophonus insularis

英文俗名:Taiwan Whistling Thrush

命名作者:Gould, 1863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鹟科(Muscicapidae)

中文属名:啸鸫属(Myophonus)

繁殖区:东洋界 : Taiwan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695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基本资料

台湾紫啸鸫
台湾紫啸鸫

鹟科啸鸫属的鸟类,为台湾特有种,属于高山性鸟类,体型是台湾鸫科中最大者,雌雄羽色相同,全身为浓紫蓝色,具有金属光泽,上体无金属闪辉羽片,胸具蓝色闪辉羽片。

虹膜-红褐;嘴-黑色;脚-黑色。

叫声:悠扬而尖厉的zi或sui yi声。

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台湾特有种。

分布状况:喜于海拔600~1500米茂密森林间的溪流。

生活习性

台湾紫啸鸫
台湾紫啸鸫

似其他啸鸫。

台湾紫啸鸫分布于二千公尺以下的山涧溪流附近,在台湾常见的溪涧鸟类中,台湾紫啸鸫是体型最大的,常单独出现在溪流旁的岩石或潮湿的林地,也曾在石碇及阳明山公园看到牠停栖于屋脊上。只要有清澈的溪流,便不难发现牠的踪迹,宝蓝的羽色配上一对红眼睛,与溪流岩石形成极鲜明的对比。停栖时牠常上下摆动并扇开尾巴,叫声极为特别,像是老旧脚踏车尖锐的煞车声。

捕食水边或水中昆虫,亦好吃小鱼虾。营巢于岩壁隙缝、树基窟窿处、桥墩基部,或隧道内壁,有时亦筑于游客频繁出入的山间凉亭或宾馆屋檐,以草茎、藓苔为材。

生长繁殖

繁殖于中、低海拔山区,大抵栖息于溪流附近,尚称普遍。繁殖期以外多单独活动。通常出现于溪边岩上,慢慢跳跃前进,无法飞行长距离,而善于滑翔飞行,栖止时有尾羽上下拍动的习性。

台湾紫啸鸫繁殖期约为2-7月。雌雄共同筑巢、孵卵、育雏、随护,雌鸟负责孵卵期间,雄鸟负责觅食给雌鸟。每次排卵1-3枚。育雏期间雌雄鸟会叼走白色食丸抛弃。如果第一次繁殖失败(2-4月),可以立即进行第二次繁殖,但是否在繁殖期(无论成败)都有两次繁殖行为不详。幼鸟离巢时,双亲在侧随护,往往幼鸟必须从高处飞落,据观察,亲鸟会吸取教训,逐年调整筑巢位置。亲鸟随护时,会对接近的人、鸟或其他动物先以凄厉啸声警告,继而追逐攻击(曾目击攻击台湾蓝鹊)。亲鸟随护出巢幼鸟时间长达一个月。

保护现状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本文Hash:8382e627021a3a5e204f606933d3e5dee6a37275

声明:此文由 Scarlett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